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采收时间和套袋与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当地确定‘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时间和推行无袋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主产区云南省昭通地区的‘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不同采收时间及果实套袋与否的样品进行了果实成熟度、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水分含量、固酸比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各个样品之间的品质差异。【结果】(1)套袋果实固酸比低于不套袋果实,不套袋果实内在品质、风味均优于套袋果实。(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采收时间越晚,果实风味越佳。9月中旬为‘红富士’苹果可采成熟时期,10月上旬为果实的可食成熟时期,10月中旬为果实的生理成熟时期。(3)各个时期,套袋与不套袋‘红富士’苹果均有较好的内在品质,内在品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鲜苹果》质量标准,酸甜适度,属于苹果中的优质果品。(4)各个采收时间的套袋果实成熟期比不套袋果实成熟期均提前1周左右。(5)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收的果实,平均固酸比和糖酸比分别达到56.1和54.5,普遍具有糖心现象,内在理化指标组合及口感风味最佳,是昭通‘红富士’苹果鲜食果实的最佳采收时间。【结论】套袋与不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均较好,没有差异。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自然生态角度考虑,在该地区可以逐步取消苹果套袋。生理成熟期以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在低纬度、高海拔冷凉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富士’糖心苹果品质极好。  相似文献   

2.
对‘红富士’‘红将军’‘2001红富士’‘昭锦’4个苹果品种套袋和不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和硬度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富士’‘红将军’‘2001红富士’3个品种套袋和不套袋均表现为酸甜适度,风味浓郁,属于优质果品,但不套袋果内在品质更优;‘昭锦’可滴定酸含量偏低,风味受到影响,建议慎重发展。应利用昭通高海拔地区特点,加强无袋化栽培技术研究,逐步淘汰果实套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苹果特别是红富士的适宜采收期掌握不够,苹果早采现象比较严重,大大降低了果实品质 1 红富士苹果采收过早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着色不良。果实的红色是由花青素呈现的。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分解,绿色减退,花青素逐渐增多。红富士因花青素形成时期较晚,若早采,花青素积累不够,着色就不完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果袋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选择优质纸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我们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以‘富士’苹果为试材,选用塑膜袋和11种不同纸质的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对照,研究不同纸质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纸袋破损率不同,套袋对‘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比较,D、E两种纸袋对提高‘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效果较好,其次是A、B、C三种纸袋,塑膜袋(由于透光)对改善‘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陇东旱塬区‘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分8批采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定期测定不同采收期‘红富士’苹果果实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9月25日至10月30日,随着‘红富士’苹果果实采收期的推迟,单果重逐渐增加,果实着色面积扩大,颜色加深,果型指数也不断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果肉硬度逐渐下降。与碘变色面积越来越小,颜色也越来越浅。根据陇东苹果的标准化生产,以及本地区的环境气候条件,‘红富士’苹果的不同用途应采用不同的采收期,以达到优果优质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用‘红星’、‘全家红’、‘荷红’、‘美红’、‘火焰’、‘绚丽’、‘道格’、‘雪球’和‘粉芽’做授粉品种,为‘富士’苹果授粉,探讨不同的花粉源对苹果果实品质的直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授粉品种对‘富士’苹果的单果重、糖度、酸度、着色等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果实直感现象均有表现。‘美红’和‘火焰’可作为专用授粉树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测定贵州省2个苹果主产区‘红富士’苹果常温贮藏下失重率、病果率、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项指标的变化,比较2个产地‘红富士’苹果常温下贮藏性能。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果实失重率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长顺‘红富士’苹果失重率明显高于威宁‘红富士’果实;常温贮藏15~20d未出现病果;长顺‘红富士’苹果常温下耐贮性好于威宁‘红富士’苹果。  相似文献   

8.
早熟富士品种作为富士品种的一个重要类型,由于成熟期早,果实品质优良,成为我国生产上主要栽培的苹果品种类型。但我国栽培的早熟品种‘红将军’‘弘前富士’等多是日本选育出的早生富士芽变。为选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早熟富士新品种,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课题组广泛开展了富士芽变选优工作,成功选育出早熟条纹富士芽变新品种‘烟农早富’,并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现将‘烟农早富’的选育过程及品种特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田利  田鹏垓 《北方果树》2011,(1):43+51-43,51
2010年在苹果采收销售季节,果价创历史最高,在西北著名苹果产区甘肃静宁,‘红富士’最高售价达9.60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华硕’苹果采收期的有效判定方法,并确定‘华硕’苹果的最佳采收期。【方法】对不同采收成熟度的‘华硕’果实进行淀粉染色,分析品质指标参数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对不同采收期‘华硕’苹果进行低温与货架期贮藏,测定主要品质变化情况。【结果】乙烯释放速率、淀粉染色指数与糖酸比是可以判定‘华硕’苹果采收成熟度的可靠指标。采收期Ⅱ的‘华硕’苹果在采收时以及冷藏和货架期均表现出较好的品质。货架末期,采收期Ⅱ的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52 N·cm~(-2)、9.50 g·100 g~(-1)和0.58 g·100 g~(-1),均高于其他2个采收期,早采或晚采都不适宜‘华硕’苹果采后果实品质的维持。【结论】采收期Ⅱ是‘华硕’苹果适宜的采收期,该采收期果实的淀粉染色等级为3~4级,乙烯释放速率为(10.65±0.60)μL·kg~(-1)·h~(-1),淀粉指数为(3.40±0.20),糖酸比为(10.57±0.14)。  相似文献   

11.
静宁在‘红富士’苹果管理中,采取了"顺其自然,适当调控"为主的树体管理措施,实现了4年成花、5年挂果、6年丰产的生产目标,盛果期666.7m^2产量保持在4000kg以上,有效地克服了‘红富士’难成花、进入结果期迟、早期产量低的弊端,形成了早果、优质、丰产的配套措施,促进了‘红富士’苹果在当地的大发展。其核心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苹果最佳采收期的确定要根据品种特性、市场需求、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定。1果面颜色这是果实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如‘新红星’苹果果面由淡红转为浓红或紫红,‘金冠’果面由绿变白绿、浅绿,‘红富士’苹果由绿变淡红、深红,‘乔纳金’果皮底色透黄,表明果实已成熟,可采收。  相似文献   

13.
‘寒富’是沈阳农业大学用‘东光’ב富士’选育的苹果优良新品种,1998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随之,在辽宁中北部地区得以较大发展。因其果实性状接近‘红富士’苹果,加之抗逆性强、适应广泛、结果早、易丰产、效益高,目前呈强劲的发展势头[1,2]。为使‘寒富’苹果得以良性发展,规范其栽培管理技术,从而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14.
‘天红2号’苹果品种源于‘红富士’苹果的单株变异,为短枝型,单果质量260 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以上,果实香味浓,着色优良,果面光洁。  相似文献   

15.
分析‘红富士’苹果大小年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施肥管理、正确的修剪方法、辅助授粉和疏花疏果措施、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等方面总结解决‘红富士’苹果大小年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苹果短枝型新品种‘天红2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红2号’苹果品种源于‘红富士’苹果的单株变异,为短枝型,单果质量260 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以上,果实香味浓,着色优良,果面光洁。  相似文献   

17.
苹果套袋可显著地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苹果果面黑点病问题。2009年,虞城县张集镇的‘红富士’园,果面黑点病病果率达5%~10%,重者达30%以上,个别园片达70%,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为此,笔者在商丘市苹果主产区进行了3年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苹果果面黑点病的发生机理,探索出防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光’、‘金冠’、‘红星’、‘倭巾’、‘青香蕉’、‘大国光’等是我国主要栽培的苹果品种:其中‘国光’在辽宁省占比重60%—70%,在山东及黄河故道地区占30%—40%,虽然‘国光’在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适应性强、产量高、耐贮藏,但果个小,着色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在黄河故道地区裂果严重,急需进行更新,‘金冠’、‘红星’贮藏性差、‘倭巾’、‘青香蕉’、‘大国光’品质不良,作者根据苹果发展趋势和我国具体条件提出一套更新品种组合.认为‘红富士’、‘华冠’(‘金冠’ב富士’)和‘华帅’(‘富士’ב新红星’)应是我国今后主要更新的品种,三者在生产中所占比重应在80%—90%,后两个品种,一个可代替‘金冠’,一个则代替‘红星’.  相似文献   

19.
以‘岳华’‘富士’‘寒富’苹果为试材,采用果实打蜡方式,以不涂果蜡作为对照,通过观察果实外观变化、测定果实乙烯生成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失重率,研究果蜡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打蜡技术在采后苹果贮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技术方面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蜡处理果实后,果实表皮更加光泽鲜亮,显著延后了果实转色期,延缓了果实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硬度的下降,降低了果实乙烯生成量和失重率,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采后果蜡处理改善了苹果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红锦富’是‘长富2号’富士苹果的早熟芽变新品系,与‘长富2号’相比果实成熟期提前约45 d,早果,丰产,稳产,适应性强,果形端正,萼洼处果锈少,耐贮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