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基因亚型检测与胃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E  Gong YH  Sun LP  Wang YL  Chen TJ  Y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9):1342-1346
目的 探讨利用胃黏膜直接提取DNA检测幽门螺杆菌(Hp)基因亚型,以进行临床Hp感染判定的可行性,并进而探讨各基因亚型Hp感染与胃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已知病理诊断的胃黏膜活检标本217例,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提取黏膜Hp-DNA及菌种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幽门螺杆菌ureB、cagA、vacA、iceA和baba2基因亚型.结果 胃黏膜来源HP-DNA与菌种来源Hp-DNA检测ureB、cagA、vacAs1、vacAm1b、vacAm2、iceA1、iceA2和baba2亚型,两者符合率分别为74.23%,73.39%,93.69%,62.16%,78.16%,89.13%,88.37%和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疾病组间,幽门螺杆菌ureB、cagA、vacAs1、vacAm1b、iceA1、iceA2和baba2亚型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cA s1m1基因型在浅表性胃炎组(22.22%)分布频率最高,与萎缩性胃炎组(5.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16,P=0.004);vacA slm2基因型在萎缩性胃炎组(47.14%)分布频率最高,与浅表性胃炎组(18.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36,P=0.000).结论 胃黏膜直接提取DNA检测Hp基因型可以用于Hp感染的快速诊断.VacA s1m1基因型与浅表性胃炎相关,VacA s1m2基因型与萎缩性胃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菌株中cagA和vacA基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作用及其检测的意义。方法 胃镜下诊断慢性胃炎的病例,钳取活组织标本,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法和PCR检测。结果 30例标本经组织学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经快速尿素酶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8例:Hp“ ”,11例Hp“-”;慢性浅表性胃炎中,1例Hp“ ”,10例Hp“-”。经PCR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15例cagA“ ”,4例cagA“-”,11例vacA“ ”,8例vacA“-”;慢性浅表性胃炎中,2例cagA“ ”,9例cagA“-”,1例vacA“ ”,10例vacA“-”。结论 Hp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Ⅰ型菌株致病力更强。PCR检测较快速尿素酶法准确。检测cagA和vacA基因对了解Hp菌株的致病性、估计疾病程度、了解病变预后及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净  王琦  陈军  曾仕平  周元平 《广东医学》2008,29(10):1649-1652
目的 调查海南汉族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babA2、cagA、vacA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探讨H.pylori基因型差异与临床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 自17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镜活检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幽门螺杆菌菌株,提取幽门螺杆菌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ylori的cagA、vacA(vacAs1/ vacAs2/ vacAm1/ vacAm2)及babA2基因型。 结果 176例患者中H.pylori cagA的阳性率72.72%(128/176);babA2 54.55%(96/176);vacAs1 73.30%(129/176);vacAm2 67.05%(118/176);vacAs1/cagA 65.34%(115/176);vacAs1/babA2 51.70%(91/176);cagA/babA2 50.00% (88/176);vacAs1/cagA/babA2 51.14% (90/176)。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cagA/ vacAs1基因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0.05)。其他基因型在各疾病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海南汉族H. pylori感染的优势基因型为cagA, vacAsl, vacAm2, cagA/vacAs1。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 、cagA/vacAs1基因型更多见。未发现babA2基因型与H.pylori临床感染结局的相关性。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vacA基因 babA2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iceA基因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旨在寻找内蒙古地区Hp iceA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从164例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CSG 32例,CAG 70例,PUD32例,GC 30例)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并经系统鉴定确认为Hp者,传代培养2 d扩增细菌。用标准方法提取Hp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Hp iceA基因的表达情况。iceA基因与疾病关系的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64例临床分离的Hp菌株中,iceA基因的检出率为56.71%,iceA 1基因的检出率为39.63%(65/164),iceA 2基因的检出率为30.49%(50/164),iceA1的检出率高于iceA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疾病组中,iceA 1检出率分别为CSG 40.63%,CAG37.14%,PUD 43.75%,GC 40.00%,iceA 2检出率分别为CSG28.13%,CAG28.57%,PUD31.25%,GC33.33%,iceA 1和iceA 2基因在各组疾病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以iceA 1为主,Hp感染后其iceA基因型不能预示感染的个体将更有可能发生何种胃十二指肠疾病,iceA基因不能作为Hp毒力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就医人群幽门螺杆菌(HP)菌株vacA、cagA、cagE基因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到幽门螺杆菌的消化性溃疡58例,慢性胃炎30例,采用标准酚-氯仿抽提法提取HP基因组DNA,检测幽门螺杆菌cagA、cagE、vacA在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8株幽门螺杆菌中cagA的阳性率为100%,cagE的阳性率为100%,vacA s1/m-的阳性率为17.0%,vacA s1/m1a的阳性率为2.3%,vacA s1/m1a+m1b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1a+m2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2的阳性率为55.7%,vacA s1/m1b+m2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1b的阳性率为17.0%,vacA s2/m2的阳性率为2.3%。结论:西安地区就医人群培养分离的HP菌株中,cagA和cagE阳性率均为100%,与本地区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不相关,不能作为西安地区HP毒力强弱的标志。西安地区就医人群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基因型以s1/m2为主,但vacA各基因亚型均与临床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镇江地区胃肠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的主要毒力因子vacA基因i、d型的分布特点、cagA基因状态,以及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或)组织学染色H.pylori阳性患者的胃窦活检黏膜,PCR法检测H.pylori cagA基因状态、vacA基因的s、m、i、d区分型。结果: 179例H.pylori患者,2例为混合感染(1.1%,2/179),剔除后,i1、i2亚型分别为96.6%(171/177)、1.1%(2/177);d1、d2亚型分别为98.9%(175/177)、1.1%(2/177);cagA阳性率为97.7%(173/177);s1/m2/i1/d1型为优势基因型(56.5%,100/177),s1/m1/i1/d1型次之(38.4%, 68/177)。s2/m2型与i2、d2型相关(P<0.05),s1、i1、s1/i1型及cagA阳性均与d1型相关(P均<0.05)。比较vacA基因的s、m、i、d分型及cagA基因状态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镇江胃肠病患者感染的H.pylori菌株,96.6%表现为i1亚型、98.9%为d1亚型,vacA s1/m2/i1/d1/cagA(+)为优势基因型;幽门螺杆菌基因型之间存在关联;vacA基因型、cagA基因状态与胃肠疾病的分布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vacA基因亚型和胃上皮NF-κB蛋白表达在慢性胃痛证型的分布及关系。方法收集100例慢性胃痛患者胃窦黏膜,其中脾胃湿热证57例、肝气犯胃证24例、脾胃虚寒证1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NF-κB P65蛋白,特异引物PCR分析vacA基因亚型。结果 100例标本中,Hp感染率为81%,vagA基因亚型sla阳性率90.1%,m2阳性率85.2%;Hp定植密度与NF-κB P65表达呈正相关;与阴性组比较,s1a+和m2+提高了NF-κB P65表达(P均0.01),Hp定植密度、vacA基因亚型、NF-κB P65蛋白在3种中医证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acA基因以s1a/m2亚型为主,Hp感染增加了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但Hp定植密度、vacA基因亚型、NF-κB P65蛋白不能作为中医证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盐城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特征,并探讨Hp的vacA和cagA基因型与常见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取江苏盐城确诊的1 892例常见胃肠疾病的近幽门胃黏膜组织,培养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检测Hp的vacA和cagA基因型。结果:2 682例消化病患者,胃肠疾病确诊率为70.54%,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 < 0.01);1 892例样本,胃肠疾病Hp总感染率为41.81%,良性胃肠疾病Hp感染率之间无差异(P > 0.05),胃癌低于良性胃肠疾病,差异显著(P < 0.05);各县区Hp的临床感染,市区感染率低于其他县区(P < 0.05),而各县区无差异(P > 0.05);Hp基因型中,cagA阳性率盐城地区为88.85%,各市县区无差异(P > 0.05),响水达95.92%,与最高的射阳相比较,差异显著(P < 0.05);vacA阳性率各县市区无差异(P > 0.05);cagA和vacA均为阳性、cagA阳性而vacA阴性、cagA阴性而vacA阳性三者各县市区比较,均无差异(P > 0.05)。盐城市Hp的vac基因亚型中,各市县区均无差异(P > 0.05)。胃溃疡、复合性溃疡、胃癌和胃淋巴瘤与其他胃肠病之间,Hp的cagA阳性率比较,有差异(P < 0.05),Hp的vacA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显著(P < 0.01),Hp的cagA和vacA均为阳性比较,差异显著(P < 0.01),而Hp的cagA阳性和vacA阴性的比率及Hp的cagA阴性和vacA阳性的比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 > 0.05),各种胃肠病Hp感染的vac基因亚型,各种胃肠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 > 0.05);s1b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 > 0.05)。结论:盐城胃肠疾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盐城地区市区Hp感染率低于其他县区;盐城地区Hp的vacA和cagA亚型以cagA 、vacA均阳性和cagA阴性而vacA阳性两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vacA基因亚型在海口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从17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培养H.pylori,PCR法测定vacA基因亚型.结果 176例患者中的基因型vacAs1 78.98%(139/176),vacAs2 15.34%(27/176),vacAm1 28.41%(50/176),vacAm2 71.59%(126/176);vacA亚型组合形式为:vacAs1/ml 28.41%(50/176),vacAs1/m2 56.25%(99/176),vacAs2/m2 15.34%(27/176),未发现va-cAs2/ml型菌株;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ylori的vacAs1、vacAm2、vacAs1/m2基因型阳性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P<0.01),其余基因型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海口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ylori菌株的优势基因型为vacAs1、vacAm2、vacAs1/m2;在消化性溃疡等严重疾病患者中多见.  相似文献   

10.
Hp、p53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p、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0例不同胃粘膜病变石蜡包埋标本.结果:1.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非典型增生(DYS)和胃癌(GC)Hp阳性率分别为40%、60%、70%和72.5%,GC与CS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p53基因蛋白在CSG、 CAG、 DYS、 G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 25%、 50%、 62.5%,其中GC与CAG、CSG 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3.在80例胃癌标本中,Hp阳性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 结论: 1. Hp感染在胃粘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突变型p53与胃癌的发生有关.3.p53的突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组织中HpcagA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胃癌组织 Hpcag A基因感染状况 ,探讨Hpcag 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 Warthin- Starry银染和原位 PCR方法 ,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4 0例和胃癌 (CG) 35例的胃粘膜 Hp及cag A基因感染状况 .观察非癌患者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 .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 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6 2 % ,0 %和 5 4 % ;cag 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2 0 % ,5 0 % ,2 9%和 4 6 % ,萎缩性胃炎、癌旁组 cag 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 cag A+组较 cag A-组、Hp+组较 Hp-组显著增多 (P<0 .0 1) ,且 cag A+组还较 Hp+组明显增多 (P<0 .0 5 ) .结论 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 cag A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 cag A菌株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说明 Hpcag A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糸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的表达关系,为临床应用以生存素为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 Dys→GC过程中,Survivin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Survivin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 62株由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感染HpcagA基因 ;用酶免疫方法测定同一患者血清CagA抗体。结果 :HpcagA基因阳性率为 5 6.45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感染Hpcag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 5 5 .5 6%、5 4.17%和 63 .64 % ,三种疾病患者之间感染Hp的cagA基因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0 .3 7%、79.17%和 40 .0 0 % ,血清CagA抗体总阳性率为 68.85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之间血清Cag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p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Hp感染个体发生的不同类型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幽门螺杆菌(Hp)菌株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血清中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基因A(VacA)抗体.结果 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CagA和VacA抗体阳性者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P<0.01),而CagA和VacA抗体阴性在慢性胃炎组显著高于溃疡组和胃癌组(P<0.01),溃疡组和胃癌组之间CagA和VacA抗体阳性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含CagA基因和VacA基因的Ⅰ型Hp可能是致病力强的高毒力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在吉林地区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胃病患者528例,纤维胃镜下钳取胃粘膜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病理诊断慢性胃炎328例(占62.1%),胃溃疡75例(占14.2%),胃癌116例(占22.0%),其它胃病9例(占1.7%)。结论吉林地区慢性胃炎患病率最高;胃癌在人群特别在老年患者中的患病率也较高;慢性胃炎、胃癌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胆碱能神经功能和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测定76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全血和肋液乙酰胆碱,并检测胃窦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指标,同时测定18例健康对照全血Ach。结果;Ach与CG,Pu和对照组间,不同胃炎程度间,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胃炎间以及Hp阳怀与阴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疾病组织芯片制作及13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勇  路名芝  袁晟 《九江医学》2003,18(4):187-188,190
探讨制作胃粘膜疾病组织芯片的方法学及组织芯片技术的优缺点。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粘膜疾病组织芯片中13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Ubipuitim、Pln、P16、P27、P53、P57、chclin A、chclin B、chclin D1、cyclin E、CDK2、CDK4、CDK6)表达情况。结果: 肠型胃癌中,Ubipuitin的表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肠化生,P16、P27的表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肠化生,P2l、P57的表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53的表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cyclin A、cyclin B、cyclinl Dl、cyclin E、CDK2、CDK4、CDK6的表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肠化生。结论: 采用病变组织芯片方法检测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病变组织13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且节约研究经费、降低劳动量,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430例各种胃疾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胃电图检查。发现:①正常组、浅表性胃炎组和慢性胃溃疡组进餐前后胃电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胃病各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正常组、慢性球部溃疡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炎组进餐前后胃电振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胃病各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表明,进餐对胃电频率和振幅有一定的影响。在胃电图检查中采用进餐功能试验对于诊断胃疾患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相关性,明确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TNF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宁夏惠农区回、汉族383例正常对照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中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其中正常对照组99例(回族45例,汉族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回族45例,汉族52例)、胃溃疡组75例(回族35例,汉族40例)和非贲门胃癌组112例(回族50例,汉族62例)。结果回、汉族TNF-α-308位点A/A、G/G、A/G基因型及A、G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农区回、汉族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