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中西部农村2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16 38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者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DM及IGR的诊断依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对DM和IG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主要危险因素有DM家族史(OR=1.609,95%CI=1.088~2.379)、高血压家族史(OR=1.363,95%CI=1.112~1.670)、BMI(OR=1.216,95%CI=1.082~1.367)、高血压(OR=1.401,95%CI=1.154~1.701)、年龄(OR=1.116,95%CI=1.030~1.208);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207,95%CI=1.022~1.425)、高血压(OR=1.662,95%CI=1.095~2.524)、腰围(OR=1.668,95%CI=1.359~2.048);DM的主要危险因素有DM家族史(OR=3.048,95%CI=2.276~4.083)、年龄(OR=1.419,95%CI=1.313~1.534)、高血压(OR=1.407,95%CI=1.180~1.677)、腰围(OR=1.555,95%CI=1.425~1.698);另外还有职业、锻炼、收入。结论 年龄、高血压、肥胖是IGR和DM的共同影响因素。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的老年人是预防的首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的流行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15350人,以现场测定空腹血糖为主要诊断指标.结合糖耐量试验(OGTT)和既往病史,确定空腹血糖受损(IFG)、口服糖耐量受损(IGT)和DM,同时调查相关的流行因素。结果本次共筛查出IFG、IGT和DM患者分别为1618、262和941人,患病率分别为9.34%、1.53%和5.50%。IGR和DM患病率均随年龄、体质指数(BMI)和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人群IFG患病率明显增加;无论男性女性,IGT和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随BMI和血压升高,IGR和DM患病率明显升高,超重和肥胖者IGT和DM患病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体重正常的人群(P〈O.05);理想血压人群患病率显著低于高血压人群(P〈0.05)。DM患病率鲁东地区最高.鲁中南次之,鲁西北地区最低,且城市均大于农村;IGR的患病率反之,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和DM患病率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文盲者IGR和DM患病率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P〈O.05)。离退休人员DM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单位负责人,在校学生IGR和DM的患病率最低。以家庭人均年收入5000元和20000元为界划分,IFG和IGT患病率随收入增加而降低,而DM患病率随收入增加呈现“V”型分布。结论山东省居民IGR和DM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升高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职业、收入、BMI和血压水平对IGR和DM的发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中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年龄≥4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筛查出的1313例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空腹血糖及口服75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压、血脂检测,采集调查人群中糖调节受损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血糖升高(IFG)、糖耐量减低(IGT)和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分别为1.07%、8.15%、1.66%,且年龄、血压、血脂、肥胖、家族史、心血管病史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正常血糖人群。讨论:早期发现糖调节受损人群,并及早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对预防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居民的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策略及工作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针对徐州市区2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2446人,其中男性1 197例,女性1 249例,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水平.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DM及IGR诊断标准,计算患病率.对DM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居民DM患病率为14.88%,标化率为12.33%,其中男性为12.15%,女性为1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7,P>0.05).IGR患病率为19.91%,标化率为17.59%,其中男性为17.55%,女性为17.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心性肥胖(OR=2.036,95%CI:1.525~2.718)、超重和肥胖(OR=1.870,95%CI:1.418~2.465)、年龄(OR=1.718,95%CI:1.267~2.329)、运动量少(OR=1.565,95%CI:1.072~1.395)、高血脂[高TG(OR=1.502,95%CI:1.052~2.144)、高TC(OR =1.289,95% CI:1.153~1.428)、高LDL-C(OR=1.560,95% CI:1.283~1.907)]、高血压(OR=1.474,95%CI:1.252~1.778)、DM家族史(OR=1.283,95%CI:1.153~1.428)、主食摄入量大(OR=1.010,95%CI:1.001~1.019)为DM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徐州市DM及IGR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中心性肥胖、超重和肥胖、年龄增长及血脂水平、血压增高可能是导致DM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吉林省监测点人群糖调节受损的患病情况及相应影响因素,为预防发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吉林省调查数据为依据,按照WHO1999年糖代谢的分类标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前期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调查2 993人中有139人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4.64%。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率为2.47%,糖耐量减低者为1.10%。糖尿病前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30,95%CI=1.11~1.52)、BMI(OR=1.33,95%CI=1.05~1.69)、饮食中肉类摄入量(OR=1.59,95%CI=1.09~2.30)、城乡(OR=0.36,95%CI=0.24~0.53),此外还有以静态工作方式和静态生活方式为主的人群等。结论老年人、静态活动为主的职业人群、超重肥胖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为吉林省监测点防控糖尿病前期重点干预和监测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相关影响因素,为DM筛查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7—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山东省抽取的20个县(市、区)共15 262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调查的15 262名居民中,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和DM患者分别为1 618、262和941例,经加权处理后患病率分别为9.34%(95%CI=6.58%~12.10%)、1.53%(95%CI=1.09%~1.98%)和5.50%(95%CI=4.51%~6.48%);多因素非条件SURVEY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超重、腰围超标和高血压是山东省居民IFG患病的危险因素;职业性体力劳动时间≥6 h是山东省居民IFG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40岁、超重、腰围超标和高血压是山东省居民IGT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超重、腰围超标、高血压、职业性体力劳动时间≥6 h和有慢性病史是山东省居民DM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40岁、超重、腰围超标和高血压是山东省居民IGR和DM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40岁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较集中的6个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529人,按照WHO 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以筛检的2型糖尿病92人及糖调节受损患者40A为病例组,选取血糖正常者59人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有糖尿病家族史(OR=2.577)、高血压(OR=2.115)、高血脂(OR=2.236)、腰臀比(OR=2.018)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家族史(OR=2.954)、高血脂(0R=3.410)、喜油腻(OR=2.656)是糖调节受损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维吾尔族居民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血压、血脂和体重的控制,倡导低脂饮食,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了解合肥地区成年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以及糖调节受损筛查结果,为调整当地糖尿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3—12月采用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地区3 000户家庭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筛查糖尿病高危因素,调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现状以及糖调节受损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居民糖调节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8 671名居民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有效率97.38%,其中男4 128人(47.61%),女4 543人(52.39%);年龄23~93岁,平均(55.6±10.9)岁。检出糖尿病患者914例,检出率10.54%。检出糖尿病高危人群6 190例,检出率为71.39%。其中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3 043例,检出率35.09%;糖调节受损3 147例,检出率36.29%,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 259例(14.52),糖耐量受损(IGT)1 427例(16.46%),IFG+IGT 461例(5.32%)。所有糖调节受损者均合并至少1项危险因素。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长期静坐、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情况不同的居民糖调节受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具有2项和3项危险因素占比最高,分别为27.42%和28.14%;不同危险因素数目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随着糖尿病高危因素聚集性增加检出率越高(P<0.01)。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进展为糖调节受损以及糖尿病的风险预防十分重要,应持续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并尽早规范健康管理水平,为糖尿病防治分层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10126名健康体检人群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0126名体检者进行资料收集,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组,计算检出率,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糖调节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糖调节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36.2,P〈0.05);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各亚组的临床特征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显示,各组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尿酸皆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各临床特征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男性、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血尿酸是该组体检人群的糖调节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具有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血尿酸的中老年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专项检查,尽早发现糖调节受损、及时进行生活及药物干预,以减缓糖调节受损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各类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人群IG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2228例45~74岁居民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计量安培法进行测定。对筛检出的IGR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和血脂检测。结果共筛检出IGR者393例,其中,糖耐量正常者(NGT)占39.19%、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2.72%、糖耐量受损(IGT)占16.5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占16.03%、新发糖尿病(DM)占15.52%。不同年龄组,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1.295,P=0.006),IGT、IFG+IGT和DM的比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6.155,P=0.01),随体质指数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社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OR=1.945)、高血压病史(OR=1.884)、高三酰甘油(OR=1.469)、年龄(OR=1.038)。结论延吉社区中老年IGR人群以IFG+IGT、IGT为主,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IGR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和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中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人群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糖调节受损人群 KAP 问卷调查表,对武汉市某社区130名 IGR 者进行个人基本情况和与糖尿病相关 KAP 的调查。结果①IGR 人群基本情况及问卷得分比较:各年龄组 KAP 得分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不同年龄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R 人群 KAP 得分与学历高低呈正相关,3组不同文化程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职业组医务人员得分最高、专业技术人员次之、工人较低,不同职业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调查问卷中 K、A、P 部分的得分情况:K 分为满分的占37.33%;A 分为满分的72.51%;P 分为满分的占51.10%。结论城市社区中IGR 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存在相关知识缺乏现象,应加强对 IGR 群体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钦州市普通人群的糖尿病(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通过调查祖籍钦州且居住10年以上的18岁以上居民或农渔民6156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糖尿病患病率为10.17%,标化患病率为8.73%,IGT患病率2.84%,标化率2.66%及IFG患病率2.75%,标化率2.70%。结论钦州市糖尿病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预防和早期发现糖尿病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无锡市社区自然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无锡市社区20岁以上居民,测定早晨空腹血糖,统计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2.53%,经年龄标化后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85%,男女性别无异(P〈0.05),其血糖受损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BMI、高血压、高血脂和中(重)体力劳动等。结论社区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开展糖尿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应加强对空腹血糖受损者的监测,以提高糖尿病防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测定45例IGR患者和20例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及血脂水平,并计算其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脂分布(BF),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脂联素水平IGR组[(732.00±36.79)pg/ml]低于对照组[(1 533.86±676.79)pg/ml],HOMA-IR(2.67±0.24)高于对照组(2.01±0.6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IG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P<0.01),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围(WC)、BF及HOMA-IR高度负相关(P<0.05);HDL-C、LDL-C及WC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IGR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并与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是IGR成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因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耐量受损(IFG)的影响因素,找出糖尿病重点干预人群,为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2~4月,在昆明市盘龙区抽取部分30岁以上城区居民,调查并检测空腹血糖,利用非条件Logostic回归分析人群罹患IFG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4 454人,糖尿病检出率为2.94%,IFG检出率为6.2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食用饮料、午餐地点、生活压力、腰臀比、体重指数、劳动强度、主食量、职业是影响IFG检出的因素,OR值分别为0.694、0.727、1.990、0.363、1.411、1.256、0.308、1.075。具有上述因素中≥3个、≥4个、≥5个、≥6个者预测检出IFG的几率分别为6.57%、7.03%、8.40%、11.10%。结论文化程度低、经常喝饮料、在餐馆午餐、生活压力轻松、腰臀比大、体重指数大、主食量多、轻体力劳动、主食量大,从事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商服人员检出IFG的几率较高。具有上述5个危险因素的人检出IFG的几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西城乡居民膳食摄入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广西4个城市和4个农村共2281名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结果共检出糖尿病3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26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2.8%。其中城市1020人,糖尿病26例,IFG15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4.0%;农村1261人,糖尿病11例,IFG11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1.7%,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率高于农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者畜肉、畜禽肉、腌菜、油脂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糖代谢异常者酒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腌菜(OR=1.36)、油脂(0R=1.33)是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的膳食危险因素,而薯类食物是保护因素(OR=0.80)。结论膳食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血糖负荷为基础的食物交换份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及营养摄入状况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体检中选取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63例(统称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体型组38例(BMI 21.0±1.11),超重体型组25例(BMI26.6±0.95)。通过分期讲座、编制个体化低血糖负荷(GL)食谱等方式进行为期8个月的营养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FBG、PBG、HbA1c、TC均显著降低(P<0.05),超重体型组血清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5);膳食摄入方面,超重体型组平均每日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均显著降低(P<0.05);正常体型组蛋白质摄入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摄入量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整个膳食GL显著降低(P<0.05),膳食纤维摄入量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膳食摄入的合理性均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以GL为基础的食物交换份的干预模式易被IGR患者接受,利于患者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营养摄入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05年1-9月在某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100例孕产妇为病例组,以该院产前保健和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孕周相同的20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其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和相关健康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为26~30岁(OR=2.69,95%CI为1.29~5.56)和高于30岁(OR=4.58,95%CI为1.92~10.92)、经济收入超过3 000元(OR=7.17,95%CI为2.49~20.64)、容易激动(OR=1.88,95%CI为1.00~3.51)、食肉多(OR=4.91,95%CI为1.94~12.43)、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3次(OR=0.35,95%CI为0.16~0.76)和4次以上(OR=0.32,95%CI为0.10~0.98)等因素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密切。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经济收入高、容易激动和食大量肉,而适度体育锻炼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监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糖波动及漂移趋势。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8例未经干预治疗的IGT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患者一天中血糖较低的时间段为夜间3点,以后血糖逐渐升高,进餐后2h血糖漂移至最高峰值,一天内血糖高于7.8及11.1mmol/L所占的时间构成比分别为(13.3±11.1)/和(0.3±1.2)/。一天内血糖最高与最低值的差值为(4.4±1.3)mmol/L。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为(4.86±0.19)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为(1.09±0.06)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与HbA1C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0.89,均P<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详细显示IGT患者血糖波动及漂移趋势的特征,可对拟定干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