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临床经常见到下颌第一磨牙部分牙根或是有严重的根尖周病变,或是牙根纵裂,或是牙冠龋坏达到龈下,此类病例多采取拔除患牙义齿修复.但是牙根的保存和修复,对保留牙周本体感受器、维持牙槽骨丰满,为修复提供支持和固位具有重要意义[1].此类病例,可采取半牙切除术,将病变牙根连同相应牙冠一并切除,保留的健侧牙根完善根管治疗后进行桩核冠修复,恢复咀嚼功能.近年来,我科采用半牙切除联合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形态。方法 将40颗下颌第二恒磨牙用脱钙透明法制作成透明牙体模型。观测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形态。结果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2或3个根管较常见。分别占52.78%,44.44%。根尖孔至根尖平均距离;近、远中分别为0.8、1.0mm。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形态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陆钰  储岚岚  王鑫  汪学华 《安徽医学》2021,42(12):1404-1406
目的 评价下颌第三磨牙部分牙根保留在近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口腔科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31例,术前锥形束CT(CBCT)提示牙根近下颌管的下颌第三磨牙采用保留部分牙根于牙槽窝内,完全去除牙釉质且牙根断面位于骨面下不小于3 mm,剩余牙体组织保留在牙槽窝内.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1周拆线观察拔牙创的愈合情况,术后1年所保留牙根被骨质包绕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未出现下唇麻木;拔牙创口一期愈合率87.1%;所有保留的断根均留存于牙槽骨内被骨质包绕.结论 牙根尖紧贴下颌管的第三磨牙拔除时,保留部分牙根临床应用具有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致第二磨牙龋坏作联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患者经完善的牙体牙髓根尖周治疗后,采用金属或金属烤瓷联冠修复,术后观察0.5—5年。结果:102例观察0.5~5年后,95例未见松动和折断脱落,X片无继发牙体牙周病变,自诉咀嚼功能恢复良好。3例因下颌第二磨牙根尖周症状拔除后改为固定修复,有效率97.1%。结论: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致第二磨牙龋坏,联冠修复后效果良好。满足中老年患者不拔牙的治疗需要,同时解决了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之间的食物嵌塞,并保留第三磨牙为第二磨牙因治疗失败拔除后的修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截根术是治疗多根牙牙周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 ,但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并不普遍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十几例病例效果较满意 ,现报导如下。1 适应证①多颗牙根有严重牙周损害以及根分枝有病变 ,松动不超过Ⅰ°。②多根牙根因根尖周病范围超过根尖 1/2 ,用根管治疗不能消除根尖周病 ,但其余根管可以进行根管治疗的。③作过根管治疗或塑化治疗的多根牙 ,其中根合并严重根尖周病者。④磨牙因外伤或牙再植术中引起根折断者。2 方法截根牙伴有根尖周病者 ,先进行根管治疗 ,牙髓有活力者 ,可在局麻下去冠髓一次千尸 ,同时截除病根。对于…  相似文献   

6.
1.1 一般资料 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口腔科门诊乳磨牙根尖周病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患者,共46颗牙。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11岁,平均7.62岁。46颗牙中,上颌第二乳磨牙12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4颗;上颌第一乳磨牙8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2颗。急性尖周炎6颗牙,慢性类周炎40颗牙,其中慢性有瘘型尖周炎31颗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牙体硬组织切片机对牙根连续横断切片观测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出现率。方法收集离体下颌第二磨牙386颗,自髓室底处开始向根尖方向每隔0.5mm横切牙根,在放大镜下观察根管形态。结果386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163颗,占42.23%。结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存在率较高,且根管形态变化不定,临床医生在行根管治疗过程中应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8.
根尖周病是口腔科 (牙体病科 )的常见多发病。保留牙齿的治疗既麻烦效果又不理想 ,特别是磨牙的治疗尤为如此。本科 1 988年至 1 998年应用“空管药物疗法”治疗根尖周病 6 5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5 0例患者中 ,男性 385例 ,女性 2 6 5例 ,年龄 6~ 6 7岁 ,平均为 36 5岁。所选病例为急、慢性尖周炎 ,其中包括牙髓坏死、坏疽并发尖周炎急慢性发作。急性尖周炎2 34例 ,根管异常 1 1 7例 ;慢性尖周炎 41 6例 ,其中根管异常1 0 4例。前牙病 81例 ;后牙 5 6 9例。X片显示根尖病变的为5 2 0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拔除的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的拔牙窝进行不同处理,比较两侧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的恢复情况,以指导临床预防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2021年1—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口腔科门诊拔牙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患者12例,年龄≥26岁,患牙为中、低位阻生,近中或水平方向,且双侧患牙阻生程度相似。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组,在患牙拔除即刻将骨替代品和自体血制品浓缩生长子混合后填塞拔牙窝;另一侧为对照组,拔牙窝不做特殊处理。分别测量并记录拔牙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两侧第二磨牙远中(包括第二磨牙颊侧远中、远中和舌侧远中3个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比较分析两组牙周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两组附着丧失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6个月对照组附着丧失程度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尖片提示,实验组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的牙槽骨高度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其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患者26岁以后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恢复不佳,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均有明显增加,将骨替代品和自体血制品浓...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 1996年以来采用碘复 -碘仿联合用药进行根管治疗的方法治疗慢性尖周炎 ,经对其中能够来院复诊的 76例 2年以上的观察发现 ,疗效令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6例中 ,男 5 7例 ,女 19例。年龄 2 5~ 72岁。无严重全身性疾病。牙位 :前牙 16颗 ,前磨牙 11颗 ,后磨牙 49颗。疾病来源 :深龋 46例 ,牙周牙髓综合征 11例 ,隐裂 4例 ,楔缺 15例。 76颗患牙均出现牙髓坏死 ,牙根不同程度红肿及自发性钝痛和咬合痛 ,其中窦道型 5 4颗 ,牙体Ⅰ°~Ⅱ°松动 8颗 ,Ⅲ°松动 3颗。X线片示牙周间隙增宽 ,根尖周可见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1.
牙髓—牙周联合损害,系指牙髓疾病和牙周疾病互为因果地同时存在,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临床过程,要求特定的治疗措施。50年代以前,牙周袋接近某一牙根的根尖、即使该牙其余牙根的牙周情况良好也不能作牙周治疗而必须拔除;又如多根牙根尖感染,若某一牙根的情况不宜作根管治疗,其它牙根的情况无论多好也必须拔除;所以牙周治疗和根管治疗的适应征相当窄,许多可以保留的牙被拔掉了。如果采用牙髓—牙周联合治疗,进行牙髓—牙周同时治疗、牙根切除及牙半切除以及根管内种植等,就可以成功地保留这些过去非拔不可的牙。同时外伤性牙半脱位,牙再植及移  相似文献   

12.
牙体的吸收常见于正畸过程中牙体移动时发生 ,且轻微 ,在 X线片上较难发现。而进行性吸收 ,大多发生在根尖部 [1 ]。颌骨囊肿及肿瘤的压迫造成牙体的吸收显而易见。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造成第二磨牙牙根的吸收 ,临床上则较为少见。笔者就 1998~ 1999年在齿槽外科门诊拔除阻生牙过程中所发现下颌第二磨牙根吸收及其处理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拔除双侧下颌阻生齿病人 6 93例 ,计 6 93颗牙。第二磨牙远中根吸收 19例 ,占拔除阻生牙数的 2 .74%。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8例 ,平均年龄 41岁 (34~ 48岁 )。1.2 方法  19例…  相似文献   

13.
现今口腔临床,对经久不愈的磨牙慢性尖周炎采取拔牙并义齿修复的措施已属普遍现象。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对该种患牙进行再植术保存牙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门诊慢性尖周炎患者,经过三次以上的根管封药,痰管未消,X线检查尖根周仍有大片阴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对第二磨牙牙体及牙周的影响,为第二磨牙临床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43位下颌前倾及水平阻生智齿需(共80颗)拔除的在校大学生,在拔牙后对其第二磨牙进行半年跟踪观察,记录其远中牙颈部过敏,牙龈高度及牙齿松动等情况的变化。结果:73颗磨牙牙颈部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牙周恢复,7颗牙经主动治疗(8.8%)。结论:下颌智齿拔除引发的第二磨牙临床并发症多数可自行缓解,后期处理须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5.
阎旭  彭滟  秦彭  芈大卫 《广西医学》2016,(8):1098-1100
目的 探讨同步治疗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伴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牙髓炎患者,共18对下颌第二、三磨牙,在一次阻滞麻醉下完成第二磨牙备洞、根管治疗及第三磨牙拔除,第三磨牙拔除愈合1~2周后行第二磨牙冠修复.于术后1、3、6、12个月,检查第三磨牙拔牙创愈合情况以及第二磨牙充填、牙周、根尖情况,计算治疗成功率.结果 12例患者18对第二、三磨牙中,所有第三磨牙拔牙创愈合良好,16颗第二磨牙无叩痛,无明显松动,远中邻面无继发龋,无深牙周袋,治疗成功率88.9% (16/18).结论 同步治疗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伴牙髓炎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自体牙再植术是拔除患牙,经修复后再植回牙槽窝内,以恢复其正常咬合及咀嚼功能的方法。对患有慢性根尖周炎并经过数次治疗仍未见好转的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采用此方法,避免了因拔牙造成的义齿修复或种植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7.
周春飞  冯坤 《上海医学》2012,35(1):69-71,3
目的了解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类型,为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682例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牙体测量,透明牙标本制作,分别对牙根及根管系统进行研究。结果 682例离体牙中双根牙最多,占55.13%(376/682),其中97例为C形根管,占14.22%。除外97例C形根管,585例离体牙的7种不同类型根管中,1-1型、2-1型、2-2型最多,近中根为85.64%(501/585),远中根为96.75%(566/585);近中根中双根管或单双根管混合型占72.14%(422/585),远中根中占18.29%(107/585);近中根的双根管口率为60.00%(351/585),远中根为15.73%(92/585);近中根的双根尖孔率为35.21%(206/585),远中根为13.50%(79/585)。根管侧支、管间侧支、根尖分叉的出现率分别为24.19%(165/682)、22.14%(151/682)和8.21%(56/682)。55.76%(416/746)的近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57.85%(383/662)的远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结论下颌第二恒磨牙根管的类型复杂,充分了解其根管解剖对提高根管治疗效果、减少根管遗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对保留牙根的治疗与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56颗牙行半切术,对保留的牙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3个月后,行单端固定桥修复。结果经6个月-4a的观察,52颗修复成功,2颗牙根内根管钉出现不同的松动,1颗牙槽骨吸收致松动而拔除,1颗根折拔除。成功率92.85%。结论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采用单端固定桥修复,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下颌第二磨牙在牙体解剖中,常出现c形根管,根管治疗术可产生偏差或失误。我们在治疗下颌第二磨牙牙髓病,根尖周病时注意认真辨认c形根管,以减少错误。我们治疗62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类型,为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收集682例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牙体测量,透明牙标本制作,分别对牙根及根管系统进行研究.结果 682例离体牙中双根牙最多,占55.13%(376/682),其中97例为C形根管,占14.22%.除外97例C形根管,585例离体牙的7种不同类型根管中,1-1型、2-1型、2-2型最多,近中根为85.64%(501/585),远中根为96.75%(566/585);近中根中双根管或单双根管混合型占72.14%(422/585),远中根中占18.29%(107/585);近中根的双根管口率为60.00%(351/585),远中根为15.73%(92/585);近中根的双根尖孔率为35.21%(206/585),远中根为13.50%(79/585).根管侧支、管间侧支、根尖分叉的出现率分别为24.19%(165/682)、22.14%(151/682)和8.21%(56/682).55.76%(416/746)的近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57.85%(383/662)的远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根管的类型复杂,充分了解其根管解剖对提高根管治疗效果、减少根管遗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