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藻戟遂芫俱战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提示藻戟遂芫俱战草反与不反的量变到质变规律。本实验选择了动物死亡数和体重增减为观测指标。从而证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与甘草之间反与不反在于各配伍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现代药理毒理学的角度,应用肿瘤病毒抗原激活实验系统,体外观察EBV-EA早期抗原表达的情况,对十八反中戟遂芫俱战草的配伍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甘遂与甘草、大戟与甘草、芫花与甘草在各1/2的比例配伍条件下,对Raji细胞中EBV-EA抗原表达的诱导作用均无增强趋势,反而在不同的剂量下,却有明显的降低其表达的诱导作用。提示:应当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依据充分的实验数据,利用十八反的药物矛盾,采用相反相成的配伍,拓宽中医药的研究、应用领域,从新的视角探索中药毒理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甘草反药药对的研究现状研究,为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运用了反甘草药对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计量分析,并运用spss modeler 18.0对方药进行聚类分析、关联性分析,使用grafp制作图表。结果 714篇文献刊载在33种医药期刊上,2015年前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后开始下降;文章研究类型以基础研究为多见,占比33.61%;海藻—甘草药对多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甲状腺瘤、恶性肿瘤疾病,证型以肝郁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芫花、京大戟、甘遂—甘草药对治疗冻疮居多,证型多属于寒痹气滞。海藻多用3~10g,配比1:1;芫花、京大戟、甘遂、甘草组合中芫花、京大戟、甘遂多用6~10g,配比1:1。海藻甘草组合中推荐与柴胡、昆布、当归、陈皮等药物配伍使用;芫花、京大戟、甘遂、甘草组合中多推荐与桂枝、当归、海藻配伍;共发生不良反应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结论 甘草反药药对临床使用广泛,但应严格控制用量、药物配比、适应症范围,最大化发挥疗效的同时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含"十八反"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古方的配伍药物、剂型、年代、用法、组方药味数目等特点。方法:采用PASW18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甘草与逐水药反药同方在配伍方面,较为重视与温阳、化痰、理血等药的配合,以肉桂、干姜、细辛、半夏、当归、大黄、川芎等药为主。剂型涉及膏、丸、汤、散等8种;唐代多用汤剂,宋代多用散剂,清代均为膏剂;用法明清以前内服为主,清代主要为外用膏剂。结论:"十八反"甘草与逐水药同方配伍高频药物以温阳、化痰、理血等功效为主;剂型以膏最多,丸、汤次之;用法方面外用多于内服。  相似文献   

5.
陈夏娟  徐立  余果  段金廒 《中草药》2012,43(5):1024-1027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十八反”中药甘草芫花不同配伍方式的HPLC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初步阐释了甘草-芫花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方法:对不同配伍方式的甘草-芫花提取液进行HPLC对比分析。结果:不同配伍方式的HPLC图存在一定差异,31~47min之间混煎液出现1个特征峰,而合并液在此时间段内有10个特征峰,初步推测芫花甘草两种不同的配伍方式,其煎出成分有所差异。结论:芫花-甘草不同的配伍方式,其化学成分具有差异,这种差异同甘草与芫花作为配伍禁忌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药甘遂抗生育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1978年~1998年间研究中药甘遂注射液30余篇论文的结果.包括制剂研究、动物实验、毒性试验、临床试用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推广应用、抗生育作用机理研究,植化研究、安全性研究等.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所检索,在我们报道前,国内外均未见报告.植化研究说明抗生育有效成分为大戟二烯醇(每毫升含0.75mg).羊膜腔内注...  相似文献   

8.
角药以三药相合为全方的配伍中心,或成犄角之势、或为合纵之态、或兼连横之能,务使药药相扣,首尾呼应,挈合病机。如麻黄—附子—炙甘草,一走表一入里一调中,以发汗利水;附子—茯苓—白术,一温阳一利水一燥湿,以温阳化水;猪苓—茯苓—泽泻,一渗上焦一渗中焦一渗下焦,以渗水祛湿;干姜—细辛—白芍,一温阳一宣散一行气,以培土制水;大戟—甘遂—芫花,一泻脏腑一泻经遂一泻胸胁,以峻下逐水;以及茯苓—桂枝—白术/大枣/生姜,以茯苓、桂枝为基础,分别搭配白术、大枣、生姜,以补脾气、益心阳、温中焦而治水。数组角药配伍精炼,充分体现了张仲景用药的内涵。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治疗水证角药的配伍关系,以便临床治疗水证提供处方用药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及模型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损伤显著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肝、胃、肠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正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肝脏中ALT及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活力均显著增高(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胃组织中GSH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肝、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血清、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模型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及模型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LT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胃组织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醋甘遂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胃、肠毒性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为醋甘遂"有故无殒"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丰  王鹏龙  李磊  李菲菲  雷海民 《中草药》2019,50(21):5355-5361
"反"是中药"十八反"概念的重心,目前中医药界专家的观点普遍倾向于认为"反"是相对的,即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配伍禁忌和适宜配伍之间的转换。芫花-甘草反药组合是"十八反"的代表性组合之一,研究的也较为充分。从物质基础、药理毒理、药物代谢及代谢组学、配伍禁忌机制、肠道菌群、临床应用和配伍宜忌条件7个方面分析总结了芫花-甘草反药组合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芫花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从活性成分间弱键作用角度探讨芫花-甘草配伍物质基础的内涵,为该反药组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芫花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根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芫花根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芫花根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瑞香素乙(dihydrodaphnodorin B,1),荛花醇A(wikstrol A,2),瑞香酚(stelleranol,3),毛瑞香素D2(daphnodorin D2,4),毛瑞香素D1(daphnodorin D1,5),毛瑞香素A(daphnodorin A,6),O-methyledgeworin(7),clemaphenol A(8),1β-hydroxy-10βH-guaia-4,11-dien-3-one(9),1αH,10αH,7αH-guaia-4,11-dien-3-one(10),1,5-diphenylpentan-1-hydroxy-3-one(11),oleodaphnone(12),S-(+)-1,5-diphenylpentan-3-hydroxy-1-one(13),8-hydroxypluviatolide(14),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5),5α-stigmast-9(11)-en-3β-ol(16)。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2,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6,10,12,13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首次从瑞香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4,16首次从瑞香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中的瑞香烷型二萜原酸酯类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对NCI-H1975肺癌细胞株和SK-BR-3乳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芫花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芫花酯甲(1)、芫花酯甲(2)、芫花酯丁(3)、芫花酯庚(4)、异芫花酯乙(5)、芫花酯乙(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株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17.1、172.6、170.2、809.4、83.7、61.6 nmol/L,而对肺癌NCI-H1975细胞株未显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
赵雪艳  蔡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14,45(20):3029-3033
甘遂Euphorbia kansui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水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甘遂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在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方面陆续有新的发现。针对甘遂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甘遂以后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孟娴  伍振辉  彭蕴茹  沈明勤 《中草药》2018,49(9):2076-2083
目的探索海藻-甘草反药配伍致大鼠肾毒性的内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藻组、甘草组、海藻-甘草配伍组,经过连续ig给药4周的多次给药毒性实验,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醛固酮、皮质醇及电解质水平,并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用UPLC-TQ/MS法同时检测甘草中的6种主要成分在肾组织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1β-类固醇脱氢酶(HSD11B2)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藻组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甘草组的血清中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BUN、Scr显著升高(P0.01);海藻-甘草组的血清中醛固酮、K+、Cl-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而BUN、Scr、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甘草组大鼠的肾脏组织有轻微的炎细胞浸润,海藻-甘草组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蛋白管型。海藻-甘草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的甘草次酸分布明显高于甘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甘草组、海藻-甘草组大鼠的肾组织HSD11B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而海藻-甘草组更为显著。结论通过增加甘草次酸在大鼠肾脏组织的积蓄,抑制肾脏组织中的HSD11B2的表达,造成醛固酮-皮质醇系统紊乱,可能是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产生肾毒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祖师麻总香豆素的纯化工艺.方法:以总香豆素含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最大上样量、洗脱剂浓度和用量、洗脱速度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总香豆素的吸附性能和解析效果最佳,其最佳纯化工艺为最大上样量3 BV,加去离子水洗脱杂质,用75%乙醇10 BV洗脱,洗脱流速2 BV·h-1.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靠,能满足祖师麻总香豆素渗透泵控释片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黄瑞香中化学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以黄嘌呤为底物,别嘌呤醇为阳性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瑞香中的化学成分木犀草素,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daphnodorin A(3),瑞香苷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上述化合物进行酶抑制类型考察。结果:黄瑞香中化学成分木犀草素,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daphnodorin A,瑞香苷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为非竞争性抑制,木犀草素、瑞香苷为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结论:黄瑞香中的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能够较好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为黄瑞香治疗痛风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海蒿子含氮有机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丹丹  丁丽琴  杨灵  邱峰 《中草药》2017,48(9):1735-1739
目的对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全草进行含氮有机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含氮有机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学技术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蒿子全草70%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香青酰胺(1)、(-)-栝楼酯碱(2)、(-)-金色酰胺醇酯(3)、核黄素(4)、β-腺苷(5)、2′-Ο-甲氧基尿嘧啶核苷(6)、环(L-丙氨酸-L-脯氨酸)(7)、胸腺嘧啶核苷(8)、1-(β-D-ribofuranosyl)-1H-1,2,4-triazone(9)、2,3-二氢-4(1H)-喹诺酮(10)。结论化合物1、2、4~7、9为首次从马尾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成分比较芫花花蕾和芫花叶的化学组成。方法:以芹菜素、木犀草素、羟基芫花素、芫花素为对照品,采用RP-HPLC方法测定芫花花蕾及芫花叶中4个成分的含量,比较2个药用部位的成分组成差异。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58∶42∶0.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木犀草素、羟基芫花素)、338 nm(芹菜素、芫花素),柱温35℃。结果:芫花花蕾中这4个成分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017%,0.088 4%,0.069 9%,0.059 3%,芫花叶中这4个成分质量分数依次为0.011 8%,未检测到,0.012 3%,未检测到。结论:芫花叶和芫花花蕾含有两个相同成分,但含量不同;而花蕾中的两个成分在叶中未检测到,表明叶与花蕾成分不同,可根据临床治病目的分别入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祖师麻总香豆素有效部位的透皮吸收特性及促渗剂对其透皮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V-C水平扩散池法,以祖师麻甲素的平均渗透系数、累积渗透量和皮肤蓄积量为指标,考察祖师麻总香豆素的透皮吸收动力学特性,并考察不同促渗剂对其促透作用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祖师麻甲素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22:78),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20 μL,流速1.0 mL·min-1结果: 祖师麻甲素透皮吸收质量浓度与时间均表现为一级动力学模式。1%,3%,5%冰片的吸收时滞分别为2.3,2.9,3.3 h。氮酮、丙二醇、冰片及氮酮与丙二醇合用等促渗剂均能明显促进祖师麻甲素的透皮吸收,总体促渗效果为氮酮>冰片>氮酮与丙二醇合用>丙二醇>无促渗剂。结论: 选用3%氮酮作为祖师麻总香豆素有效部位的促渗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京大戟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采用斑马鱼胚胎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毒性评价。方法:京大戟干燥根用95%乙醇50℃温浸提取,将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制备柱色谱,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和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同时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胚胎评价京大戟中各化合物的急性毒性,选取24 h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预试验确定各化合物的96 h全部死亡剂量(96 h-LC100)和96 h无死亡剂量(96 h-LC0),正式试验每个化合物设8个浓度和一个空白组,并观察给药后96 h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和死亡情况,重复3次,计算不同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LC50)。结果:从京大戟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肉豆蔻酸(1),甘遂甾醇(2),大戟二烯醇(3),十四烷酸丁基酯(4),阿魏酸二十八酯(5),β-谷甾醇(6),豆甾醇(7),(3β)-stigmast-5-en-3-ylpalmitate(8),α-菠菜甾醇(9),球松素(10),油酸(11),泪杉醇(12),亚油酸(13),pekinenal(14),neomotiol(15),(3β)-3-hydroxyanosta-8,24-diene-7,11-dione(16)。结论:其中化合物4,8,10~13,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经斑马鱼胚胎毒性评价,毒性化合物为10,12,1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