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对胃空肠结肠瘘及十二指肠结肠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胃空肠结肠瘘及十二指肠结肠瘘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漏诊,我们总结了14例此类疾病的临床及内镜表现,以探讨内镜对胃空肠结肠瘘及十二指肠结肠瘘的诊断价值。 1.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胃空肠结肠瘘9例,十二指肠结肠瘘5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5~61岁,平均40岁。  相似文献   

2.
胃结肠瘘的发病率极低,且由胰腺癌导致的胃结肠瘘在临床上更是罕见。现通过1例胃结肠瘘的病例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胃肠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空肠结肠瘘5例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林黎明程力阮永伟胃空肠结肠瘘是胃部分切除术后极为罕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数年,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易误诊,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30~59...  相似文献   

4.
胃空肠结肠瘘是慢性腹泻的罕见病因, 可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晚期。本文报道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4年患者, 近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伴严重营养障碍, 经内镜下标记结合消化道造影, 最终明确诊断, 经支持治疗和外科手术最终痊愈。  相似文献   

5.
胃结肠瘘是胃和结肠异常连通所致的解剖异常,是腹部疾病的少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胃结肠瘘的病理生理研究及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式有了很大转变,早期非手术综合治疗取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胃结肠瘘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总结三家医院收治的7例胃空肠结肠瘘患者,并结合文献报告说明本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强调在手术前后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方法本组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岁(21岁~45岁),原发病皆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都做过溃疡穿孔修补术和(或)胃大部切除术.发生胃空肠结肠瘘(GJCF)的时间从术后4mo~12a不等(平均52mo)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呕吐粪样物、伴明显消瘦.术前都经钡灌肠得到确诊.结果7例(除例5)经过手术前的TPN准备后行一期GJCF切除术,术后继续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包括TPN到TEN过渡),治愈5例,死亡2例.其中一例在过度到自然饮食时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另一例未用TPN术后发生瘘而死亡结论发生胃结肠瘘(GJCF)的常见原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后发生吻合口溃疡并穿透结肠所致,多与高酸有关.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手术史.钡灌肠检查是确诊此病的主要手段.在治疗中手术前后应用TPN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术治疗高位肠外瘘患者的方法、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术治疗我院24例高位肠外瘘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及肠瘘治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平均置管时间为(16.5±3.8)min,无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3/24):2例营养管堵塞,1例造瘘管周围感染,平均导管留置时间(83.7±46.2)d。18例患者肠瘘愈合,治愈率为75%(18/24),5例肠瘘未愈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因原发病死亡。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安全,住院时间短,空肠营养管越过肠瘘给予肠内营养等优点,可用于高位肠外瘘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内镜对胃空肠结肠瘘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胃空肠结肠瘘多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穿透入横结肠,国内报道病例不多,我们报告内镜诊断的3例,并结合国内文献作一分析。病例介绍例1:男,50岁。腹泻半年、浮肿2月入院,水样稀烂便,8~15次/日,伴呕吐和中上腹隐痛,半年体重下降12kg。患者13年...  相似文献   

9.
生物蛋白胶内镜下填塞治愈残胃空肠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吻合术后(毕Ⅱ式)发生的残胃空肠瘘非常少见,多需手术治疗,最近我院收治1例,用内镜下生物蛋白胶填塞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内镜辅助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已广泛应用于需长期鼻饲患者的胃造瘘胃营养管或空肠营养管置入。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患者因腹壁过厚、胃腔体表投影无法显现或位置变异等原因导致PEG失败。此外,PEG所致的胃一结肠瘘、实质性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也时有报道。为进一步提高PEG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们将传统PEG操作技术改进为超声内镜引导下胃造瘘术(EUS—PEG),克服了上述困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诊断】一、临床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短时间内出血300~500ml,可以呕血。均有黑便,一次火山血后,如肠道排空快,或胃空肠结肠瘘,大便可呈暗红色。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呕血前恶心,排便前腹痛,出血量大者可乏力、心悸、昏厥、口渴、出汗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胃癌术后胃结肠瘘患者行微创治疗进行了研究,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归纳胃癌术后胃结肠瘘患者诊治方案,分析微创治疗该类患者的可行性及优势.研究表明,该类患者术前应尽可能了解患者腹腔状况,与患者及家属充分交流,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副损伤少,具有丰富腹腔镜技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可考虑开展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13.
高位高流量肠瘘是指在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100厘米以内,每24小时的消化液漏出量在500毫升以上者。这类肠瘘较难治疗,我们治愈3例,现结合一例谈几点体会。患者男,53岁,因半天内呕血两次、便血一次于1980年5月27日住内科。其间又反复呕血,血压降至80/50,血红蛋白3.4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镜拖线法在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均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前在鼻胃管的顶部预先用7号慕丝线打好麻线结,助手将鼻胃管放入食管内,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鼻胃管前端预留线结拖入空肠。结果本组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平均15 min,送入鼻胃空肠管总长约85 cm,置管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与置管前比较,置管后2周患者体质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升高、KPS评分增加,P均〈0.05。拔管后3周内,患者均恢复胃肠功能。结论胃镜拖线法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无并发症,可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的营养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徐兆训  陈咸增 《山东医药》2000,40(10):20-21
1992~ 1 998年 ,我院收治术后肠瘘 2 1例。早期应用自制双腔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结合肠外静脉营养支持 (TPN)和强有力抗生素治疗 ,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1例肠瘘中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 3例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2例 ,胃空肠吻合口瘘 4例 ,胰腺囊肿内引流术后吻合口瘘 2例 ,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口瘘 3例 ,左半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口瘘 3例 ,直肠癌切除骶前吻合口瘘 2例 ,阑尾切除术后肠瘘 2例。1 .2 双腔引流管的制作 取一透明硅胶管 ,其直径与腹腔引流管直径相当。取一玻璃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分析我院自1996-01/1998-02共收治急性胰腺炎65例.其中男4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8.3(28-76)岁,平均Ranson评分计2.73(0~7)分.结果发生严重肠麻痹、肠梗阻7例,6例经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发生严重十二指肠迟缓4例.鼻胆管引流成功者占76%(19/25).经鼻胃管引流及灌注营养41例次,经鼻十二指肠管减压及提供营养29例次.发生肠坏死、肠瘘3例.全组共4例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十二指肠瘀弛、胃潴留,可持续数周,胃十二指肠管或胃空肠管的应用有利于症状的缓减.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尤其重要,应多提倡鼻十二指肠输入或鼻空肠输入法.急性胰腺炎时肠瘘的发生率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剖腹引流次数有关.稳定全身情况、适当导泻、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尽早肠道营养、引流术时避免肠管损伤等措施是预防急性胰腺炎患者肠瘘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我院自1988年以来,在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胃食管吻合术或空肠代胃的空肠-食管、空肠-空肠及空肠-胃吻合术时,均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本组359例中,年龄35~71岁;食管癌217例,贲门癌142例;胃食管吻合347例。对全胃切除、空肠代胃及空肠间置患者施行食管-空肠单层宽边吻合12例,空肠-空肠单层宽边吻合12例,空肠-胃单层宽边吻合1例。其中胸内吻合154例,颈部吻合205例,腹内吻合1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4例(1.9%),胸内吻合口瘘1例(0.6%),腹内吻合口无瘘发生。术后3~30个月复查未见吻合口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术后并发结肠瘘的原因与防治,以提高其治愈率。 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78例手术的SAP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预防与治疗进行了总结。 结果78例手术的SAP患者中14例术后并发结肠瘘,治愈12例,死亡2例。 结论SAP术后结肠瘘的发生与解剖因素、感染、不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早期营养支持、双套管通畅引流、及时结肠造瘘等可有效促进结肠瘘愈合。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未分化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肠瘘是指胃肠道与其他腹部器官、胸腔或皮肤之间的异常连通。本文报道1例并发肠瘘的原发性空肠未分化癌的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5~1987年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y吻合治疗溃疡病25例,报告如下。1.手术方法:胃大部切除,小弯侧封闭,十二指肠残端封闭,距屈氏韧带10~15厘米处离断肠系膜血管及空肠,远端封闭,将远端空肠自横结肠系膜裂孔与残胃作胃空肠端侧吻合,再将近端空肠在距胃空肠吻合口25厘米处作空肠端侧吻合。2.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