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临床中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情况、Cobb’s角以及椎体高度情况。结果治疗后疼痛评分情况、Cobb’s角以及椎体高度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疼痛感,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夏邑县中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夏邑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40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疼痛、功能恢复、Cobb’s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2.36±1.12)、Oswestry指数(20.17±4.10)均较对照组[(5.60±0.93)、(24.22±4.2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Cobb’s角均较治疗前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obb’s角、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Cobb’s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VAS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试验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Cobb’s角角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Cobb’s角较手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试验组患者Cobb’s角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手术前均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试验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KP与PVP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且PKP在改善Cobb’s角以及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效果较PVP更优,但在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上不及PV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的折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0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机体功能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机体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降低Cobb角,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1-2天,全部50例患者中,37例患者的疼痛感完全消失,8例显著缓解,5例轻度患者。术后2天内,患者能适当下床活动,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没有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的ODI评分显著优于术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让临床疗效提高,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2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均在术后72 h内明显缓解,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围术期综合护理能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22例,均采取局麻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12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3.7±8.9)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9±1.2)d。治疗后脊柱Cobb’s角、受伤椎体高度及VAS评分、MD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其中5例发生继发性骨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5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53例观察组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使用骨水泥强化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度、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压缩椎体的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地降低,压缩椎体的高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地升高(P<0.05).结论:采取骨水泥强化后的椎弓根螺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好,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脊柱的功能,还能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度和椎体的高度,从而改善椎管狭窄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急性期所得MRI检查与接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共35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前所得急性期MRI信号情况分为ABCD四组,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椎体凸Cobb角,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压缩率并分析其间相关性。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椎体凸Cobb角、椎体高度及压缩率变化均显著改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素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MRI信号与以上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方面想过显著,但急性期MRI结果与手术治疗效果无统计学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n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宜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PVP组(38例)和PKP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止痛效果VAS评分、椎体中部高度和Cobb’s角的大小,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止痛效果VAS评分、椎体中部高度、Cobb’s角较术前改善明显,且PKP组椎体中部高度、Cobb’s角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与PKP都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但对于患者脊柱生理解剖位置的恢复PKP组优于PVP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PKP治疗32例(3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每个椎体平均手术时间为40 min,无穿刺失败和损害神经情况。患者术后平均1 d下床活动,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角减小,远期疼痛无复发。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情况、Cobb’s角矫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皮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侧穿刺PKP手术来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0例,评定术前术后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椎体高度和Cobb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单侧穿刺PKP手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例,对照组出现椎体疼痛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可明显改善骨折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优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皮椎体成形术( PKP )手术患者,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30例新鲜骨折,对比PKP 手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nlog scale , 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程度。结果:60例患者68个椎体经过PKP 治疗后,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 KP手术治疗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行,可靠,安全,长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2例为观察组,同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2例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情况、疼痛情况、功能障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VAS、Cobb角、ODI、椎间隙高度均优于治疗前(P<0.01或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Cobb角、ODI低于对照组(P<0.01),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优于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2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手术在C臂机监测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到达伤椎椎体.其中28例外伤引起的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单纯椎体成型术.对镇痛效果和椎体高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逐渐减轻,在术后不同时间及随访期间,患者疼痛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和随访期间椎体丢失高度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Cobb’s角均明显小于术前(P<0.01).结论:单纯椎体成型术与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能较好恢复其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8.
董红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59+161-159,16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3月-2011年9月37例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共80个伤椎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VAS疼痛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3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病例术后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创伤小,止痛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Cobb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边穿刺与双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单侧组35例和双侧组32例。单侧组采用单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采用双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前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责任椎体高度。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均少于双侧组(均P 0. 05),而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Cobb角度均小于治疗前,责任椎体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均P 0. 05),但两组治疗后Cobb角、责任椎体高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取得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相近的临床效果,且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照射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VAS、MDS评分、受伤椎体的高度变化及脊柱Cobb’s角度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VAS、MDS评分均显著下降、受伤椎体的高度及脊柱Cobb’s角度矫正均取得满意效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