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掌握建水县碘缺乏病现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0例孕妇检测尿碘和盐碘;抽取40例8~10岁学生检查甲状腺、尿碘、盐碘。结果建水县碘盐覆盖率99.67%,碘盐合格率为93%,碘盐中位数为24.53 mg/kg;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52.77μg/L,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为206.02μg/L,未检出甲肿儿童。结论建水县碘缺乏病防治措施效果良好,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相似文献   

2.
何泽民  王祥 《淮海医药》2003,21(4):273-274
目的 了解我市近年来 8~ 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 ,为合理补碘 ,消除碘缺乏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根据 1995年~ 2 0 0 2年 8~ 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 (甲肿 )率和尿碘含量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全民普食碘盐后 ,儿童碘营养水平明显提高 ,甲肿率由 11.3%降为 3.75 % ,尿碘中位数由 111.4 4 μg/L 升至 2 72 .6 0~ 35 8.75 μg/L。结论 碘摄入量可以满足机体需要 ,但仍需坚持服用碘盐 ,不需要采用其他补碘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年对驻马店市九县一区IDD监测中的50所小学8~10岁学生采集1020份尿样,用过硫酸铵-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并分析。结果共检测1020名小学生(其中有2个尿少,2个无尿),尿碘中位数为295.74μg/L,〈50μg/L以下的样本有13份(1.27%),100~300μg/L有462份(45.29%),〉300μg/L的样本有491份(48.14%)。结论根据2009年尿碘监测结果 ,目前驻马店市人群碘摄入量可以满足机体需要,机体碘营养状况基本良好,但一些县区儿童尿碘中位数偏高,建议碘盐的质量浓度还应做适当的调整,以真正达到科学补碘的目的 。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居民碘营养状况,为有效落实科学补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辽宁省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实施方案》确定了开原市是辽宁省沿海地区碘营养调查的内陆县对照点之一。按照"方案"要求调查居民盐碘及摄入量、饮用水水碘、不同人群尿碘和新生儿TSH水平。结果共调查30份居民食用盐,盐碘中位数为25.4μg/L,碘盐合格率是96.55%,合格碘盐食用率93.33%。查30户居民家水样,水碘中位数为1.4μg/L。对不同人群140例每人采日间随机尿样一份其中成人30份、孕妇和哺乳期妇女60份,810岁儿童50份,其尿碘中位数分别是177.1μg/L、221.2μg/L、224.2μg/L。结论儿童碘营养水平略高于适宜水平;成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碘营养水平均在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地区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工作进展,评价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为今后的防治方向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容量比例(PPS)法抽样,检查8~10岁学生甲肿率、尿碘水平和盐碘含量,五年级学生及家庭主妇健康教育。结果学生甲肿率(触诊法)8.75%,尿碘中位数136.15μg/L,范围在25.6~366.3,碘盐合格率45.45%,合格碘盐食用率31.25%,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得分率(60分以上)56.9%,家庭主妇健康教育得分率(60以上)40.0%。结论8~10岁儿童甲肿率及碘盐合格率两项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学生及家庭教育得分及格率均较低,说明在碘盐措施的落实和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盐加碘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人群碘营养现状的影响,为地方性碘缺乏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溪满族自治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每年各17所小学,并对每所小学随机抽取8~10岁儿童60例(男、女比例按1∶1抽取)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分别对抽取的60例儿童家庭食用盐碘含量、儿童尿碘进行检测;同时,在选中的60例儿童中再随机抽取30例(男、女比例按1∶1抽取),采用B型超声波检测甲状腺容积情况(奇数年),分析甲状腺肿大的检出率及碘营养分布状况。结果 2013年~2017年我县加碘盐平均覆盖率为97.86%,食用加碘盐合格率为99.80%,非碘盐率为2.14%,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8~10岁儿童尿碘平均含量为226.10μg/L,尿碘分布:<100μg/L人数分布占10.00%,100~199μg/L占31.97%,200~299μg/L占39.21%,>300μg/L占18.82%;2013、2015、2017儿童甲状腺肿大检出率为2.13%、1.80%、1.48%,各年间加碘盐覆盖率、食用加碘盐合格率、非碘盐率检出率、儿童尿碘分布状况及甲状腺肿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县人民通过食用加碘食盐对碘缺乏病起到了有效预防效果,碘缺乏病已得到基本消除,人群碘营养状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建立长效防治机制保持地区内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沂市控制碘缺乏病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建立防治碘缺乏病长效机制使地区内长期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的方法与措施。方法分析历年流调与防治资料,探索控制与消除碘缺乏病的有效措施。结果通过防治实践建立了组织与专业防治体系,形成了消除碘缺乏病长效工作机制。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结果:防治前临沂市人群甲状腺平均患病率10.94%,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54.98%,居民尿碘值为23.9~32.2μg/gCr,水源碘含量0~6.96μg/L,乡镇人群患病率与饮水碘含量呈负相关(r=-0.7218, P<0.05);1980年全民食用碘盐防治后至2005年碘盐合格率由72.72%上升至94.28%,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37.70%降至3.89%,尿碘均值由35.23μg/gCr上升至266.56μg/L;1994~1996年重点人群累计补服碘油丸4 212 374人次,平均补服率84.1%;各类人群IDD防治常识知晓率由1985年的70.14%升至2005年的94.28%。结论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建立可持续进行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机制,在一个较大的地区长期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是可以操作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加碘食盐对防治碘缺乏病效果的影响,以及人群中碘营养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高州市碘缺乏病监测点1984年以前未采取防治措施与1988年(采取防治措施3年后)以及1999年广东省碘缺乏病抽样监测结果到2005年碘缺乏病监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调查内容为学生甲状腺肿检查和尿碘测定以及居民户盐碘含量,学生甲状腺肿用触诊法和B超法检测,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居民户盐碘含量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结果居民户1985年以后食用加碘盐(碘盐检出率为99.6%),1999年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5%;2005年合格碘盐食用率为61.1%.儿童尿碘从防治前的48.6ug/L肌酐上升到防治后的226.4ug/L肌酐(1988)和372.7ug/L(1999),245.0ug/L(2005);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从1984年的20.4%下降到2005年的7.5%.结论高州市消除碘缺乏病基本完全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最有效和最简便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贵州省儿童营养状况,以评价碘盐防治效果。方法 全省随机抽取54所小学,检查8 ̄10岁在校儿童的甲状腺,采用触诊法检查1,982人,测定被检县盐库盐样74份,学校附近零售点盐样111份,测定被检儿童尿碘1,752人,并对1,644名儿童进行碘缺乏病知识测试。结果8 ̄10岁校儿童甲肿率为15.1%,盐库碘盐合格率93.2%,零售点碘盐合格率91%,尿碘盐合格率91%,尿碘中位数370.4μg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全省碘缺乏病病情和居民碘营养水平,为调整江西省食盐加碘浓度提供依据。方法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30个县(市、区)的30所小学.每所小学采用B超法测定40名学生甲状腺容积.抽取上述小学8~10岁儿童尿样345份,并在每所学校周边的3个乡(镇)分别采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样共894份.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碘含量检测,并对学校所在村分别采集饮用水进行水碘含量检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儿童学生甲状腺肿大发生率为1.25%;盐碘中位数为30.80mg/kg,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00%;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308.95、206.75、206.72μgg/L,其中儿童尿碘大于或等于300μg/L的样品数占52.20%,而孕妇尿碘小于150μg/L的样品数占34.73%;全省水碘中位数4.62μg/L。结论江西省人群碘缺乏状况总体控制良好,仍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的监测,适时调整碘盐浓度。  相似文献   

11.
王治霞  ;解俊霞 《河北医药》2014,(18):2833-2834
目的了解张家口市桥西区8-10岁学生尿碘监测结果,分析尿碘监测结果中的问题,为碘缺乏病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在所抽取小学各随机抽检100名8-10岁儿童(男、女各半)尿样。结果本次共检测8-10岁儿童尿碘500份,中位数为241.4μg/L,〈50μg/L的占1.8%(9/500),〈100μg/L的占9.0%(45/500),100-199μg/L的占28.6%(143/500),200-299μg/L的占29.4%(147/500),≥300μg/L占33.0%(165/500)。结论张家口市桥西区8-10岁儿童尿碘监测数据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指标要求。但尿碘超过足够量和碘过剩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人群碘营养水平适时调整盐碘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许昌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制定和完善防治时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化抽样方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盐碘和尿碘水平.结果 2006年监测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3.75%,碘盐合格率为97.00%,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61.10 μg/L.结论 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以后,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逐年下降,人群碘营养水平得到提高,碘缺乏病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居民食用碘盐状况,确保碘缺乏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为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随机抽取9个乡(镇、办事处)、36个村、288户居民盐样,5所小学100名8~10岁儿童的尿样和5个村庄13份水样进行盐碘、尿碘、水碘的测定;盐碘采用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WS/T107-2006,水碘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结果共监测288份盐样,碘盐合格率为98.26%,碘盐覆盖率99.65%,合格碘盐食用率97.92%,非碘盐率0.35%,中位数28.8mg/kg。监测100份尿样,尿碘中位数255.6μg/L,水样13份,水碘中位数13.7μg/L。结论继续坚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持续供应合格碘盐,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碘盐是防止碘缺乏病的有效措施,朝阳地区是碘缺乏病区。从1996年起对全区实施碘盐防治,已取得明显效果。人群尿碘值能够反映机体内环境的吸收、代谢水平,是评价防治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判定碘盐防治20余年后居民碘营养水平,以评价碘盐防治效果并探讨适宜浓度,朝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病区居民尿碘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并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肿)患病关系做了比较,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那坡县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情况以及尿碘检测碘含量情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中所制定的评定标准,和按照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碘盐检测采用GB/T 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川盐、强化盐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尿碘检测采用WS/T 107-2006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合格碘盐判定标准为20~50mg/kg,合格尿碘判定标准为>100μg/L。结果 2010年前三年中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覆盖率2007年为97.19%、96.18%、98.96%,2008、2009年均为100.00%,尿碘含量低于100μg/L的比例不超过20%。结论 2010年经省级考核评估,那坡县碘盐"三率"和尿碘含量均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郊县育龄妇女碘营养状况,为政府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尿碘快速检验法(北京市统一检测方法),对20~ 40岁的育龄妇女221人,收集尿液进行尿样碘快速检验.结果 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为191.4μg/L,尿碘<100 μg/L的占15.4%;尿碘>300μg/L的占24.4%.不同年龄育龄妇女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育龄妇女尿碘水平适宜,群体育龄妇女的碘营养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大埔县孕妇和哺乳妇女碘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埔县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碘营养水平,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碘缺乏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进行抽样,抽查大埔县10个乡镇作为调查点,检测孕妇和哺乳妇女的尿碘、家庭食用盐的含碘水平。结果:检测320名孕妇和哺乳妇女的家庭食用盐,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75%,碘盐覆盖率为95.62%,非碘盐率为4.38%,碘盐中位数为29.23mg/kg。孕妇和哺乳妇女的尿碘中位数为238.6μg/L;接近7%的人尿碘低于50μg/L,约15%的人尿碘低于100μg/L。结论:大埔县大部分乡镇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营养水平处于较佳的碘营养状态,但仍有个别非碘盐冲销较为严重的乡镇,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营养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常德地区8~10岁儿童尿碘水平,了解该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方法 通过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采集儿童尿样,同时采集食用碘盐,用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分别测定尿样和盐样中碘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64μg/L;经秩和检验,各个县尿碘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尿碘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澧县男、女生尿碘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户盐碘均值和合格率分别为23.5mg/kg、97.2%.结论 常德地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达到国家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但仍存在地区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荆门市近50年碘缺乏病(IDD)防治措施及效果,为今后巩固消除IDD防治成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IDD历年防治资料,按照抽样调查、普查普治、防治监测及效果评估等4个不同防治阶段统计数据,分析效果,找出问题。结果近50年来,采取以落实加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已从1975年25.29%降至1985年1.6%,7~14岁儿童甲状腺肿率已从1990年32.5%降至1994年的15.47%,8~10儿童甲状腺肿率已从1996年26.17%降至2007年6.88%,有效的控制了IDD的危害,20年无新发克汀病患者;居民户盐碘值(M)已从1994年前14.8mg/kg升至2001年的35.88mg/kg,连续9年≥30mg/kg;居民户碘盐合格率、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连续9年达到90%以上;儿童尿碘中位数,连续10年≥300μg/L。结论 5县(市、区)于2009年达到消除IDD的考评标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8~10岁儿童尿碘值过高是由于居民户碘盐过高所致,建议尽快进一步下调盐碘浓度;5年级学生IDD知晓率不高,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2000~2003年西藏碘缺乏病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我区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进一步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防治策略,2000~2003年在全区7地(市)、35个县范围内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报告分析如下:1背景西藏地处世界公认的碘缺乏病地带,碘缺乏病在西藏的流行历史久远。据调查,全区7个地(市)73个县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碘缺乏危害,其中57个县为重病区,受威胁人群占全区总人口的80%以上。特别是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市)的病情极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人群甲状腺肿率为30%~50%,7~14岁儿童甲状腺肿率高达40%左右,人群尿碘中位数55·4μg/L,因缺碘导致的地方性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