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籼稻品种特籼占13经返回式卫星搭载空间诱变的21个高代(SP10)突变品系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以及稻瘟病抗性表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参试的各突变品系大部分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均表现明显的变异,既有正向也有负向变异;不同突变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差异很大,同一突变品系对不同致病菌株的抗性表现差异也较大,表明空间诱变对稻瘟病抗性变异作用明显但较为复杂.从参试突变品系中可选出在株高、熟期、产量、外观品质和抗性等性状同时得到明显改良的新品种和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的快速丧失成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概述了稻瘟病育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抗稻瘟病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空间诱变的丽江新团黑谷SP1~SP3代株系稻瘟病抗性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空间诱变后,510株SP1代植株中有70株对接种的GD 531菌株由感病变为抗病,占总株数的13.7%;SP2代多数抗病株系对接种菌株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或15∶1的规律,说明SP2代多数抗病株系受1对或2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SP3代受1对抗病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株系抗性继续分离,而受2对抗病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株系抗性基本稳定;利用LR 8-SP2群体对丽江新团黑谷经过空间诱变后产生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发现该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上,与微卫星标记RM 409连锁。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察水稻苗期叶瘟抗谱和成株期穗颈瘟抗性可以全面地评价水稻种质的稻瘟病抗性.本研究采用来自广东不同稻作区的36个稻瘟病菌株,对经过抗性初筛的3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系进行苗期叶瘟抗谱测定;同时种植于代表性自然诱发病圃——广东省从化市吕田镇,考察其穗颈瘟抗性.结果显示,入选的3个诱变品系具有广谱的苗期叶瘟抗谱、且高抗穗颈瘟,抗性明显优于非诱变原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H4和H11对菌株GD0193和GD866的抗性均由主效单基因控制,H4对菌株GD08T4、H11对菌株GD08T13的抗性均由2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D69对菌株GD0193的抗性遗传模式复杂,D69对菌株GD08T4和GD866的抗性为主效单基因模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行法评鉴水稻育种品系的叶稻瘟和穗颈稻瘟病抗性,大多数参试品系在旱地圃和水田圃均表现相同趋势。在水田圃中感病的品系在旱地圃也感病,在旱地圃中抗病的品第在水田圃中也表现抗病。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量与高品质是人们所期待的。稻瘟病作为一种高危害性的世界流行水稻疾病,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制约了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近年来,虽有多种防止方式产生,但效果不佳,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威胁,所以进行分子育种选育高抗病品种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多个方面的研究,对研究的情况进行介绍并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干种子经空间诱变,在距地面200-300km高空运行15天回收种植。结果表明sp1代出现了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降低,中后期生长不整齐,抽穗期不一致,不实率降低等现象。对sp2代群体调查的13个农艺性状,均出现广泛变异及正反两方向的强烈分离。并获得了绥96sp213-114,集7个主要农艺性状均优于ck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目前已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在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已成功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空间诱变性状变异及育种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 ,回收返地种植 ,考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 ,结果表明 :SP1代的大多数性状与地面对照种差异不明显 ;SP2 和SP3代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强烈的分离变异 ;SP4代的大部分性状已基本稳定 ;SP5 和SP6 代的绝大部分性状已经稳定。通过空间诱变 ,选育出了“赣早籼 47号”、“V5 1 2 1”、“卫紫香糯”和VR系列恢复系。讨论了空间诱变育种的机理、特点、周期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1987年首次开展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返回式卫星空间搭载至今已有32年。本文对我国30多年来在水稻航天诱变机理,航天生物育种共性关键技术,航天诱变新种质(基因)创新,优质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情况,为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提供借鉴。【方法】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籼型水稻单株纯系品种广恢998、HR15、特B、湛B、双青B和II-32B的干种子,以各品种地面种子为对照,在相同条件下种植后,考察其后代(SP1~SP4代)主要经济性状(粒长、粒宽、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粒质量、结实率)和农艺性状(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数、穗长)的表现及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6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种SP1代的大多数性状与各自地面对照差异不明显;而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则出现了正、反2个方向的强烈分离变异,各品种突变株主要性状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均值均远大于其对照,还出现了特大粒、特大穗等特殊突变体,变异类型极为丰富;SP3代的性状大体与SP2代相似,SP2代中的突变性状大多在SP3代中重现;至SP4代时,大部分变异性状已基本稳定。【结论】水稻干种子在空间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异,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空间诱变育种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水稻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稻瘟病菌菌株193(ZB25)对湘资3150(XZ3150),Tetep,关东5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性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Z3150,Teteo抗病性较好,叶瘟发病级数为0级和1级,关东51叶瘟发病级数为2级,为害叶面积约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发病较重.抗病水稻的POD,PPO,PAL活性显著高于感病水稻.接种后抗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不明显,而感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较大,240 h后,其酶值甚至低于接种前的水平,该3种酶活性与水稻抗性呈正相关;接种后,抗病水稻中APX活性增加较早,活性增强持续时间也较长;而感病水稻的APX活性增加较迟且其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14.
水稻系列不育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水稻系列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配制一套包括16个亲本和60个F1为研究对象,采用苗期室内喷雾接菌和稻瘟病重发区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供试亲本及其F1的抗性特征.结果表明:除连丰A外的9个不育系及其配制的54个F1,对2003-2006年福建省流行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2006年上杭茶地田间稻瘟病菌的群体毒力都表现抗病反应,抗性频率100%,抗谱广,抗性评价均为抗(R);同时这9个不育系均含有显性主效抗瘟基因.连丰A的抗性频率为4.8%,抗谱窄,抗性评价为感(S).蜀恢527的抗性频率为76.2%,抗谱较广,中抗(MR);明恢77、晚3、福恢13和福恢5138的抗性频率均为4.8%,明恢86的抗性频率为14.3%,抗谱窄,抗性评价均为感(S).本研究反映了亲本抗性遗传背景,避免育种中同一抗源反复使用以延长品种使用寿命,并提出当前亟需引入新抗源,以丰富水稻抗性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变异原因和基因研究概况;指出在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侵染机理和无毒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国际统一使用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加强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外的其他侵染途径以及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等策略,以深化对稻瘟病的研究,使稻瘟病的系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筛选获得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为水稻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及稻瘟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共169份,于2012~2015年在湖北省远安县设立自然鉴定病圃,按照叶瘟、穗颈瘟分级标准调查病情指数,依据抗性分级标准对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供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未筛选到高抗品种;对叶瘟表现抗病的品种有18个,中抗品种49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0.6%和28.8%;对穗颈瘟抗病的品种有10个,中抗品种28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9%和16.5%;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中抗水平以上的品种有深两优5814、天优华占等34个,占总品种数的20.0%.[结论]天优华占、温229、金科优651、曾抗l号、成恢178和川抗993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田间鉴定,叶瘟和穗颈瘟综合评价表现为抗病,适宜在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分析与利用策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室内苗期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方法,对广东154个早晚籼稻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综合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结果,把154个品种归为6个类别,高抗的22个,占14.29%,抗的有23个,占14.94%,中抗的有30个,占19.48%,中感的有22个,占14.29%,感的有27个,占17.53%,高感的有30个,占19.48%。比较了品种的抗谱、田间叶瘟以及穗瘟三者间的关系,大部分品种三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有少数品种的相关性较低。3个稻瘟病圃的病害严重度排序为从化病圃、阳江病圃及龙川病圃。对抗~高抗的部分品种进行亲本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近年来新品种的抗稻瘟病亲本来源主要有28占、巴太早香I、R64等抗源稻种。提出在抗病品种的选用上,尽量考虑抗病品种的多样性,避免来源于相同抗源的抗病品种在一个区域的单一种植,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