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道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隐匿性强、侵袭性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死亡率高。早期发现和诊断被认为是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关键, R0切除是胆道肿瘤患者获益的有效措施, 但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局部进展或者已伴有远处转移, 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采用现有的诊疗方法, 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因此, 如何提高胆道肿瘤的诊疗水平、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胆道肿瘤的特性, 以及临床病理分子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当前辅助治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综合治疗被认为是手术以外的标准化诊疗模式和研究方向。因此, 本文就当前国内外胆道肿瘤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系统性分析, 旨在为诊治胆道肿瘤患者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2.
胆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大多患者在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预后较差,转化治疗可以达到使患者肿瘤缩小或降期而具备手术条件并完成根治性切除的目的.由于胆道恶性肿瘤极具异质性的特点,其发生发展过程是多因素多途径的结果,因此联合治疗是提升转化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的主要方向,随着对胆道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个...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超过60%的肝癌患者初次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即使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其术后的5年复发率也高达80%。以奥沙利铂/5-FU方案为主的肝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我国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展现出较好的肿瘤反应率和手术转化率,对于其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兴未艾。现总结分析国内外肝动脉灌注化疗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其发展衍变过程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新作用。  相似文献   

4.
胆道恶性肿瘤是一类侵袭性极强的肿瘤, 早期临床表现隐匿, 病情进展迅速, 手术切除通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 此类患者预后极差。以二代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初步揭示了胆道恶性肿瘤的基因突变图谱, 为胆道恶性肿瘤的分子分型奠定基础。本文就近年来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基因突变谱的研究进展及其转化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肝内胆管癌、胆囊癌由于特殊的解剖部位和侵袭性强的肿瘤生物学特征, 常表现出梗阻性黄疸、需行大范围肝切除、根治性切除后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 医师能否基于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解剖学和生物学特征, 制定科学的治疗决策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减黄技术实现肝功能转化和以系统治疗方式实现肿瘤生物学特性转化为先, 余肝体积转化为后的治疗策略, 是安全实施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使患者有满意生存获益的关键。目前对减黄适应证、方式、标准, 以及系统转化治疗方案、周期、疗效评估, 余肝体积转化标准、转化技术仍有争议, 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和作者经验, 对这些问题予以论述, 期望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2006,14(4):283-283
目前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后行肝大部切除治疗的可行性或围手术期治疗尚无统一的认识,有研究发现肝动脉灌注化疗可使肿瘤降期从而达到根治性手术的目的,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而有学者认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有较大的肝脏毒性,增加了术后肝衰发生的可能性。作者收集了1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预后差,其治疗以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主。术前辅以化疗,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增加患者的受益,目前处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围手术期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中外多中心的研究结果,分析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案选择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 预后极差, 目前根治性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治疗方法。很多学者和外科医师针对不同部位的胰腺肿瘤提出了多种手术方式, 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创新, 对于不同情况的肿瘤提出不同的切除原则、方式等。随着医疗设备和手术技术的发展, 更多微创技术被用于胰腺恶性肿瘤的切除。本文从手术术式、手术技术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方式的改良创新及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预后差, 缺乏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外科治疗是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精准评估和充分准备, 以及术中安全、有效、规范切除肿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重视意外胆囊癌的防范和合理治疗。新辅助或转化治疗能充分发挥化疗、靶向、免疫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达到术前降期或转化目的, 提高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率,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胆囊癌是一种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是改善患者预后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微创设备的更新及外科医师经验的积累,腹腔镜手术在多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在胆囊癌治疗的应用中仍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缺乏改善生存预后的可靠证据。腹腔镜手术可以使部分早期胆囊癌患者围术期及生存获益。对于进展期胆囊癌患者,尽管对切除范围仍未达成共识,但通过分期腹腔镜手术可以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扩大切除。胆囊癌的微创化进程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诊断与治疗流程规范化推动,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有实际意义的临床证据指导最佳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达98%。虽在新发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所占比例不足3%,但因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且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约85%的病人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而无法手术切除。在美国,胰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5%。手术是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获根治性切除并联合辅助治疗的病人5年生存率为23.4%,但可获根治性切除者不足1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胰腺外神经侵犯是决定胰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直径〈1cm、无淋巴结浸润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转化治疗联合腔镜根治性肝切除手术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肝胆胰中心一例转化治疗后行解剖性肝右后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肝内胆管细胞癌伴右侧肾上腺侵犯、肝门部、后腹膜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Ⅳ期)接受术前GC方案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四个周期+度伐利尤单抗免疫治疗两个周期后成功降期(肝内胆管细胞癌伴右侧肾上腺侵犯、肝门部、后腹膜淋巴结转移ⅢB期),行腔镜根治性肝切除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感染、出血、胆瘘等。术后2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运用转化治疗理念,结合Laennec入路微创腔镜技术,提高病理缓解率及手术切除率,从而有望改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患者中, 局部进展期胃癌占比高。对于此类患者, 单纯施行手术治疗疗效较差, 并且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随着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各类临床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模式也由单一化疗逐渐转变为多种疗法联合等新型治疗模式, 以改善患者疗效并延长其生存时间。笔者深入阐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和转化治疗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新辅助治疗可缩小恶性肿瘤、破坏恶性肿瘤细胞以及降低手术难度。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患者常见治疗方式之一, 其对机体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全身多器官产生重要影响, 可能关系到围手术期管理决策。文章就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前预康复策略、麻醉管理方式及要点等进行综述, 以期为此类患者临床麻醉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此外, 如何改善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的预后, 确定最佳麻醉方式及药物使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洲和美国CRC在所有癌症致死患者中占8%~11%[1],而我国CRC发病率近年来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早期CRC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惟一模式。目前认为局部进展期CRC的治疗更加依赖综合治疗的模式。辅助化疗的目的是根除微转移及降低局部复发,从而提高原发肿瘤切除后的生存率。与结肠癌相比,直肠癌的局部复发更为常见,因此辅助和新辅助放/化疗一直视为综合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当代肿瘤外科进展迅速,手术日趋标准和微创,并且进行了广泛淋巴结清扫、多脏器联合切除等扩大根…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NACT)是指针对潜在可根治切除的肿瘤患者,以消除微转移、降低肿瘤分期和手术难度、改善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等为目的,在肿瘤手术切除或放疗之前,先予以全身化疗,待手术或放疗之后继续完成全程化疗的综合方案。结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肿瘤根治性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临床潜在可根治切除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虽然这种治疗模式较前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是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近年来NACT方案开始被引入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和原发灶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等潜在可根治切除结肠癌患者的治疗。然而,结肠癌患者是否适合NACT及其方案的选择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就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可切除结肠癌肝转移等在NACT中的进展与争议,以及影像学检查对NACT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食管不存在浆膜层, cT4b期食管癌易侵犯气管、肺、主动脉等重要脏器并伴有肿瘤转移, 整体预后极差。这部分晚期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根治性化疗或放化疗结果并不理想。近年来, 随着转化手术的提出, 即针对晚期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 通过诱导治疗实现肿瘤降期后再进行手术切除, 部分研究报道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关于诱导治疗方案和术后生存率, 各研究报道不一。本文就食管癌转化手术的发展、诱导治疗方式、手术疗效及预后作一综述, 旨在总结近年来转化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为进一步制订该模式的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局部进展期胆囊癌积极实施开放根治性切除和扩大切除的传统观念不断受到靶向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以及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挑战。基于肿瘤个体化生物学特性和主诊医师制定的治疗决策决定病人预后,针对实施局部进展期胆囊癌根治术提出3个理性原则:基于肿瘤生物学为王理念,理性选择手术适应证;基于加速康复外科和肿瘤综合治疗理念,理性选择根治性切除范围;基于预后和卫生经济学理念,理性选择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  相似文献   

19.
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20例临床分析杨为民周卓龙胃癌是我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如何选择、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1988~1996年,我们对20例进展期胃癌施行根治性全胃...  相似文献   

20.
胆囊是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胆囊癌约占新发恶性肿瘤的0.6%, 占恶性肿瘤相关致死疾病的0.9%。目前已确定的胆囊癌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5岁、无症状胆石症及肥胖等。手术切除是早期胆囊癌的唯一治愈手段, 部分中晚期胆囊癌可通过扩大性切除达到根治目的。但肝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是否联合胆管切除、血管重建和多器官切除仍存在一定争议。在新辅助治疗后, 高达1/3的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可从二次手术治疗中获益。仅有少部分高复发风险的胆囊癌患者可从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随着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的出现及基因检测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靶向治疗及PD-1/PD-L1抑制剂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