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对海绵城市建设背景、早期海绵城市建设雏形进行论述,系统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从而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保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凌 《时代建筑》2006,(5):142-147
文章简要介绍了瑞士提契诺地区的年轻建筑师马蒂诺·佩德罗兹及其工作室的建筑作品和设计思想。佩德罗兹善于根据场地情况和具体任务要求,在一些小型建筑中精心设计,因地制宜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1995,(7):22-23
自去年10月我市被建设部列为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以来,尤其是广东顺德会议之后,我们海城坚持把加强小城镇建设放到同经济工作同等重要位置,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并按照推进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多途径地建设小城镇,从而使我市乡村城市化试点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确定总体思路,明确试点目标 近年来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小城镇建设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针对乌鲁木齐地区的干旱荒漠条件下,如何建设和发展生态园林进行了探讨。指出过去乌鲁木齐园林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设生态园林的目的,是要使园林实现生态演替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真正的生态平衡。必须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发展生态园林  相似文献   

6.
202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建办城[2022]17号),明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应聚焦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因雨水导致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理念,而理念落地的关键是透视城水关系,并因地制宜地重塑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从系统性、外部性和时空特性三个维度,透视十大城水关系不善导致的雨水问题,并结合典型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对海绵城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建设策略与路径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同时十九大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方针政策,现今,农村空间老旧、村民活动空间的缺失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公共空间的建设可以很好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满足村民对特色乡村的愿景.在荆楚村庄文化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公共空间设计,为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研究范例.本...  相似文献   

8.
叶赣 《园林》1995,(2):17-17
静安区是个内陆区,地域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42万。由于区域面积小,人口多,建筑密集,给静安区绿化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据1984年、1989年、1993年的绿化普查结果表明,静安区绿化面积趋于饱和。针对静安区绿化的现状,区领导提出了“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小、巧、高’绿化特色”的要求和目标。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绿化发展要见缝插绿,从“小、巧、高”上做文章,在发展平面绿化的同时,发展屋顶绿化。二是绿化设计要“巧”于构思,要高质量、高标准。这个原则,虽历经几届政府,换了几任区长,但都能始终坚持不变。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地探索,静安区创出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水系统问题及热岛效应让我们困扰不已。"海绵城市"策略的实施已经刻不容缓。简述了"海绵城市"策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理念,并以未建建筑、已建成建筑两个角度,以及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建筑构造节点的创新方向初步探索出一些与"海绵城市"策略相适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田爱军 《山西建筑》2005,31(21):53-54
以阳曲县为例,通过分析其居民点布局现状特征,提出了乡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具体思路,有步骤有计划地在全县范围内实行迁村并点,有效地促进了人口与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1.
沈佳 《四川建筑》2000,20(Z1):58-60
针对目前各地区社区景观缺乏个性特征,无法满足居民精神和生理上的需求,提出营造个性化社区景观的设计要素,并强调营造个性化社区景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区内涝和面源污等染现象比较突出,导致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随着我国提出和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雨水花园等为代表的雨洪管理基础设施逐渐增多.雨水花园能够明显降低暴雨时的地表径流量,同时吸附、过滤径流污染,并具有提高景观质量、改善小气候、净化水质、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生态价值.笔者结合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政强  王斌  李书昌  赵含  郑阳 《建筑技术》2021,52(8):1008-1010
青岛老虎山公园上王埠地块施工中,需在杂填土及生活垃圾上建造9.8m高、120m长的高扶壁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针对空间受限、土方不能外运、地基渗水且承载力低、支模困难等施工难点采取技术措施,满足了设计要求,挡土墙施工完成后位移、沉降均符合规范规定,防止了填方边坡滑动,大幅降低了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海绵城市的产生背景,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内涵及途径,并从透水性铺装、生物滞留、生态净化等方面,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应用技术,指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政技术》2016,(6):109-112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依据现有规范和参考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提出了有关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滞、蓄、净、用、排"的一些具体做法,为技术人员在海绵城市建设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作者本人完成的绿化工程实例所获得的景观效应、成本效应和社会效应,就因地制宜的建设城市绿化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五里桥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力求实践“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在了解该地块的地貌特征、历史沿革以及生态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从该地原状的自然环境出发,顺应用地内的现状地形脉络,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布局绿地、道路、广场等交往空间。利用现状环境中的土山、植物等景观元素,结合周边居民的现实使用情况将用地进行整体规划、实施,营建出大小、高低、温度、湿度各不相同的小生境,来满足不同小动物栖息以及植物生长的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并对多处原生植被进行保留,并与增植的林木相融合,形成多样化的植物群落,以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低影响开发(LID)作为一种城市设计和雨水管理思路现已逐渐成熟。LID设施无需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即可将大部分雨水留在原地,既可以控制雨水径流污染、补充地下水,又可以减轻城市洪涝灾害。通州区作为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区,将LID设计理念应用于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控制设计,掀起了城市规划和雨洪控制理念变革的建设热潮。文章从LID的功能分析及试点区实际应用LID类型分析入手,对LID设施的技术集成进行探讨,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选择LID设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外建材科技》2014,(3):143-146
因地制宜地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充分考虑行车速度、观赏方式、视觉变化等因素,强化道路功能,并从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宜人性等方面进行科学配置,是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该文以安徽省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为例,介绍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法及其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6)
在我国乡村中学,由于部分教育者的教育意识较落后,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的实施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新时期,教育应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看清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学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及时掌握当前美术教学的动态,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潜心研究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转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美术创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