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 60岁。因"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2个月"于2022年5月12日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患者2个月前体检发现肝脏占位, 无自觉不适, 于当地医院就诊, 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为肝脏占位性病变, 不除外胆管细胞癌。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 口服厄贝沙坦, 血压控制良好。乙肝病史15年, 接受规律抗病毒治疗。家族史:父亲因贲门癌去世。术前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计数270×109/L、ALT 21 U/L、AST 22 U/L、白蛋白40.9 g/L、总胆红素10.1 μmol/L、肌酐58 μmol/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V DNA<100 cps/ml、甲胎蛋白4.32 μg/L、CA19-9 12 U/ml、癌胚抗原8 U/ml, Child-Pugh分级A级。术前5 d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15 min潴留率为3.9%。腹部增强MRI检查结果提示肝右后区占位, 考虑为恶性肿瘤(图1)。胃镜检查结果提示为浅表性胃炎;肠镜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由于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肝脏恶性肿瘤及有贲门癌家...  相似文献   

2.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治疗仍是医学难题,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忌证.患者主要接受非手术治疗或放弃治疗,其生存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手术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成功率逐年增高.201 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1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肝脏Ⅴ、Ⅶ、Ⅷ段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前CT检查示肝Ⅴ、Ⅶ、Ⅷ段占位性病变,下腔静脉内癌栓充盈,三维重建测算左半肝体积489 cm^3,低于最小存活肝脏体积.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肝脏,拟行保留肝Ⅵ段的右半肝切除术,于全肝血流阻断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8个月复查未见明显复发转移症状.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24岁, 因"发现肝脏占位10 d"于2020年6月20日收入我院。患者10 d前进食后出现左上腹胀痛, 无恶心呕吐, 无发热等不适, 疼痛持续不缓解。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 乙肝;腹部MRI检查结果提示左肝占位, 混合性肝癌考虑, 伴肝左静脉受累, 门静脉左支受累, 肝内多发钙化灶。当地行镇痛、护肝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既往慢性乙肝病史未予治疗, 家族中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入院体检:体重59 kg, 体重指数18.62 kg/m2, 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部平软, 左上腹压痛伴反跳痛, 未触及明显包块, 肝肋下未及, Murphy征阴性,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e抗体(+), 核心抗体(+), 甲胎蛋白2 879 μg/L, 癌胚抗原1.3 μg/L, CA125 22.4 U/L, CA19-9 32.1 U/L, 肝功能正常。2020年6月23日上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肝脏2、4段交界44 mm×36 mm占位, 考虑原发性肝癌, 左胆管癌栓形成, 门静脉左外支受累(图1)。初步诊断:肝左...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60岁, 因"体检发现上腹部肿块、甲胎蛋白阳性1个月余"于1975年8月25日收入我院。患者就诊前1个月因黑便于当地医院就诊, 体检时医师触到上腹部包块, 血甲胎蛋白阳性, 考虑肝癌可能。患者曾有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史。无肝炎史及肝癌家族史。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 未见肝掌及蜘蛛痣, 未触及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腹部平坦、无压痛。中上腹部可及质硬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 肝脏上缘在剑突后方、下缘达剑突下5横指、随呼吸上下移动。左肋缘下未触及脾脏。腹水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15 U/L, γ-谷氨酰转移酶 34.4 U/L, 甲胎蛋白琼脂扩散法(+)、对流法(+)、放射免疫法>1 500 μg/L(正常值<20 μg/L)。肝脏核素扫描: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肝癌表现。入院诊断:上腹部肿块, 原发性肝癌可能。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58岁, 因"反复上腹隐痛不适2年"于2022年10月9日收入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入院后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8 g/L、血小板计数217×109/L、ALT 105 U/L、AST 246 U/L、总胆红素30.2 μmol/L、直接胆红素14.8 μmol/L、白蛋白40.2 g/L、CA19-9 52.37 U/ml、凝血功能正常、输血前相关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心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上腹增强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果显示, 肝脏3段胆管扩张明显伴胆管内结石, 肝脏3段轻度萎缩(图1A);胆囊结石伴明显肿大;胆总管内可见1个最大径约0.6 cm充盈轻度缺损伴管径轻度扩大, 考虑胆总管结石可能性大(图1B)。初步诊断:(1)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肝脏3段萎缩;(2)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考虑患者胆总管结石较小且胆管内径扩大不明显, 我们首先实施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取出胆管结石, 随后进行了内镜下鼻胆管引流...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78岁, 主因右上腹部隐痛2年余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 于外院行腹部B超发现肝血管瘤(2.0 cm×1.4 cm), 未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加重。既往丙型病毒性肝炎15年, 口服抗病毒药治疗1年。查体: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205.0 U/L, γ-谷氨酰转肽酶152.0 U/L, AFP 24 005.90 ng/ml, PIVKA-Ⅱ 27 610.07 Mau/ml。腹部增强CT:肝脏S8/4段扫及两枚不规则动脉期明显强化灶, 门静脉左支部分分支见充盈缺损, 病灶最大截面6.8 cm×6.3 cm×5.7 cm, 病灶周围见散在小结节样子灶。上腹部磁共振增强成像(普美显):肝脏S8/4段扫及两枚不规则肿块, 相互融合, 范围约7.6 cm×6.1 cm×5.8 cm, 病灶周围见散在子灶(图1);门静脉左支腔内见充盈缺损, 并延伸S3段门静脉分支内(图2)。由于患者为多发肿瘤、瘤体巨大且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 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后行转化治疗。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不适3周余”于202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血。2020年11月12日外院腹部平扫CT检查结果提示,肝内大片状或条索状低密度影,占位可能,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腹部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提示:(1)肝右叶巨块状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有不规则条索状分割样强化,门静脉右支低信号充盈缺损影,考虑为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2)肝硬化;(3)脾大。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吸烟史30年,平均20支/d;饮酒史30年,白酒平均350 ml/次,每天3次。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不适3周余”于202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血。2020年11月12日外院腹部平扫CT检查结果提示,肝内大片状或条索状低密度影,占位可能,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腹部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提示:(1)肝右叶巨块状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有不规则条索状分割样强化,门静脉右支低信号充盈缺损影,考虑为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2)肝硬化;(3)脾大。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吸烟史30年,平均20支/d;饮酒史30年,白酒平均350 ml/次,每天3次。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3岁.因“间断性发热伴体重明显下降1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无腹泻,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报告,肝脏多发结节,直径最大约5 cm,考虑转移性肝癌.行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肝脏肿瘤,左肾上腺及盆腔肿物,考虑为左肾上腺癌肝转移,盆腔转移.来我院住院后常规各项检查,血常规:WBC 4.41×109/L,Lymphocyte 32%,HGB 84 g/L,RBC 3.1×1012/L,PLT 75×109/L;血生化八项:TP 48.8 g/L,ALB 28 g/L,ALT 23 U/L,LDH 875 U/L,TBIL 9.9μmol/L,DBIL 3.4 μmol/L,Glu 4.2μmol/L,Cr 46 μmol/L.血清电解质正常,抗EBV(-),抗CMV(-),抗HIV(-),抗梅毒(-),乙肝检查:抗HBs(+),余(-),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A12-5 13.6 U/ml,CEA1.2 ng/ml,CA15-3 7.7 U/ml,NSCC 4.2 ng/ml,CA19-94.9 U/ml,AFP 2.1 ng/ml, CA 72-4 2.5 U/ml, NSE12.9 μg/L).肾功能、凝血功能功能、血沉等正常.仔细阅读当地医院腹部增强CT片,发现腹主动脉周围有淋巴结肿大,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图1).行全身PET-CT检查,发现:(1)子宫恶性病变,原发?(2)肝脏多发转移癌;(3)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癌;(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5)全身多发骨转移癌,腰椎、双侧髂骨转移癌(图2).患者原发肿瘤难以确定,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肝脏转移性淋巴瘤(图3).诊断明确后,转血液科治疗,行R-CHOP方案,给予利妥昔单抗、长春地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1周后,患者体温正常,LDH明显下降至146 U/L.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50岁, 因"反复左上腹隐痛4年余, 肿瘤标志物升高2个月(CA19-9为55.7 U/ml)"于2018年5月9日收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既往史:陈旧性肺结核病史, 无外伤史及手术史。个人史:吸烟25年(40支/d), 已戒烟10年;饮酒25年(啤酒, 1 500 ml/d), 已戒酒10年。无肿瘤及遗传病家族史。体检:体重指数19.4 kg/m2, 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平软, 中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 肝脾未及, 未及明显腹部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指标未见异常。CA19-9 42.7 U/ml, 癌胚抗原3.3 μg/L。腹部增强CT检查:胰腺体部乏血供病灶(3.1 cm×2.8 cm), 不均匀强化, 伴远端胰管扩张, 累及腹腔干、门静脉、脾动静脉起始部, 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图1)。肝胆增强MRI检查:肝脏未见转移灶, L2椎体结节状强化灶, 考虑转移。PET-CT检查:胰腺体部占位(3.7 cm×2.9 cm, 最大摄取值约为10.5), 累及脾动静脉, 与邻近胃壁分界不清, 考虑胰腺癌伴中央坏死, 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6...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60岁, 因"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伴消瘦2个月余"于2022年5月3日至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并进行性加重, 伴尿色加深, 无腹胀腹痛, 无畏寒发热症状, 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减黄。患者自发病来体重减轻10 kg。发现新发糖尿病3个月, 未予药物控制。既往无肝胆疾病史, 无腹部手术史, 无吸烟饮酒史。体检:皮肤巩膜黄染, 腹软, 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 未触及腹部包块, Murphy征(-), 库瓦西耶征(-), 移动性浊音(-), 双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01.1 μmol/L, 直接胆红素278.8 μmol/L, 谷氨酰转肽酶373 U/L;胰淀粉酶224 U/L, 总淀粉酶269 U/L;癌胚抗原10.2 μg/L, CA19-9 8 791.0 U/ml。腹部增强CT检查:胰头钩突区见乏血供肿块, 大小4.7 cm×2.8 cm, 未见肠系膜血管受累(图1)。腹部增强MRI检查:胰头钩突占位, 大小4.5 cm×2.4 cm,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伴胆胰管扩张(图2)。PET-CT检查:胰头钩...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因全身多发性皮疹3个月,发现右肾占位5 d于2007年3月21日入院.间歇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2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全身皮肤多发皮疹,约针尖大小,发红,稍隆起,压之褪色,轻度瘙痒.腹部无包块,双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一);尿常规隐血(+);抗核抗体(+);肌酸激酶553U/L(正常值24~195 U/L).B超检查示右肾中部低回声占位病变;CT示右肾中部占位,约4.8 cm×3.7 cm,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达肾静脉上方约1.5 cm;胸部X线片(一).诊断:右肾癌伴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全麻下行右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 38岁, 因"上腹部疼痛2周"于2020年12月2日收入我院。2020年11月患者出现间断上腹痛, 伴恶心、呕吐, 逐渐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 余无特殊不适。外院行增强CT检查, 结果提示肝左内叶近肝门异常强化影, 考虑为肿瘤、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诊断乙肝2周, 服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余无特殊。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 一般状况良好。肝功能检查结果提示, 总胆红素为586.7 μmol/L, 甲胎蛋白为5 884 μg/L, CA19-9为 2 205 U/ml。超声检查结果提示, 肝门部胆管弱回声团, 考虑癌, 伴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胆泥形成, 肝硬化, 脾大。超声造影提示, 肝左内叶异常灌注, 考虑肝内胆管癌可能性大, 伴左肝管远端癌栓形成;肝门部胆管、右肝管、左肝管近端未见造影剂进入, 考虑胆泥。上腹部MRI增强扫描提示:(1)左右肝管、肝总管、直至胆总管下段充盈缺损, 轻度强化, 胆总管下段壁明显强化, 考虑胆管癌, 并肝内、外胆管扩张;(2)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周围积液。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考虑为高位胆管癌(图1)。CT血管成像提示:(1)肝...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7年5月10日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不适,呈钝痛,可耐受,无肩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甲胎蛋白462.0μg/L,肝功能正常;行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6段占位性病变,最大径0.8 cm,考虑为肝癌。于2017年4月12日在当地医院行肝癌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 58岁, 藏族, 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2个月余"于2022年4月19日收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患者自诉偶有刺激性干咳, 无咳痰, 无痰中带血丝等, 否认既往慢性疾病史、传染病史, 吸烟30年余。胸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 右肺上叶、下叶软组织结节, 最大截面积分别为1.7 cm×1.3 cm、3.6 cm×2.1 cm,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图1)。诊断:右肺多发占位。于2022年5月17日行胸腔镜辅助右肺下叶切除+右肺上叶楔形切除, 联合第2、4、7、10~12组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右肺上叶腺癌, 以实性生长方式为主;右肺下叶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未见转移癌。术后第1天起, 胸腔引流量增多, 呈淡黄色清亮, 引流量持续超过500 ml/d, 最高达1 000 ml/d。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55×106/L, 单核细胞百分比15%, 多核细胞百分比85%;葡萄糖9 mmol/L, 总蛋白11.8 g/L, 乳酸脱氢酶67 U/L, 腺苷脱氨酶<2 U/L;因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条件有限未能完善胸腔积液甘油三酯等检验。给予禁食禁...  相似文献   

16.
病例资料 我院自1989年以来收治肝细胞癌126例,其中肝癌组织侵犯胆管导致梗阻性黄疸6例(占4.7%);男5例,女1例.年龄26~62岁.平均45.2岁.肝脏肿瘤及胆道癌栓均经手术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临床上有肝癌与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症状及体征.其中3例有反复发作畏寒、发热,并有上腹疼痛;3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实验室检查:6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214±135μmol/L(正常值1.7~17.1μmol/L);直接/总胆红素≥65%者2例,≥70%者4例;AKP升高者4例;AFP≥400μg/L者4例;HBsAg阳性3例;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酸肽酶和乳酸脱氢酶均呈轻度至中度升高.影象学检查:本组B超检查6例CT扫描3例,ERCP检查1例.上述检查结果提示肝癌3例.6例均提示有高位或低位胆道梗阻,表现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胆管内示有高密度影,ERCP检查发现胆道内充盈缺损病灶1例.由此而误诊为高位胆管癌、胰头癌、胆石症各1例,无1例诊断肝癌合并胆道癌栓.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 24岁, 因体检发现脾占位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普美显-腹部MRI平扫+动态增强检查:脾上极囊性包块影, 大小约8.3 cm×7.6 cm, 增强后未见强化(图1)。肿瘤标志物: CA19-9>1 000.0 U/ml; CA125 108.00 U/ml。PET-CT:脾内囊性低密度灶伴边缘钙化, 代谢缺损, 考虑囊肿伴钙化。行部分脾切除术, 术中见脾上极直径约7 cm囊肿, 伴钙化, 与肝左叶粘连, 囊肿内为淡黄色澄清液体, 在脾门处分离结扎脾上极动静脉, 完整切除囊壁(图2, 3)。术后病理:(脾囊肿壁)上皮性囊肿(图4)。术后第3天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568 U/ml;CA125:80.6 U/ml;术后1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26 U/ml;CA125:35 U/ml。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7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1年体检发现肝脏肿物1周;既往肝炎病史10年余,未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前因中-低分化HCC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查体上腹部见术后瘢痕。谷丙转氨酶91.8 U/L,总胆红素34.9μmol/L,谷草转氨酶72.2 U/L,白蛋白38.5 g/L,甲胎蛋白585.48μg/L,异常凝血酶原26851.13 mAU/ml。Child-Pugh A级。腹部CT:肝左叶见-4.8 cm×3.6 cm肿块(图1A),增强后不规则强化;门静脉主干内见低密度影,增强后部分强化,考虑为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反复发热1月半余”收入我院感染科。既往有乙肝病史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史。查体:未及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培养阴性,ALT 33.6 U/L,AST 41.4 U/L,ALP 228.3 U/L,GGT 137.3 U/L,血清铁蛋白:383.80 ng/mL,肝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243.58 mAU/mL,HBsAg 182.00 IU/mL,HBeAb 195.91 C.O.I。腹部增强CT示:肝脏右叶见多发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模糊,较大者直径6.0 cm,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胆囊未见显示(图1)。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55岁, 因"上腹部隐痛1个月, 发现肝占位半月余"于2022年3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部隐痛, 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巩膜黄染等, 于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提示"肝占位, 肝硬化, 脾大", 我院腹部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 考虑肝癌。确诊"慢性乙肝"10余年, 半月前开始口服恩替卡韦。入院时患者精神可, 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100分,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0分, 体重指数25.3 kg/m2。体检: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 无腹部静脉曲张, 无压痛及反跳痛, 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4次/min。入院完善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 e抗体(+), 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定量2.13×104 U/ml, 甲胎蛋白1 869 μg/L, 异常凝血酶原24 521 mAU/ml;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等未见异常。肝胆胰MRI示:肝左右交界区见121 mm×121 mm×146 mm大小T1WI轻度混杂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影, 部分病灶融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