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代末年医学家萧京写过一部名为《轩岐救正论》的著作。轩岐者,中医之代称。“救正”者是指要“救治”、“纠正”,其主旨是“救正”当时中医界的不正之风,类似于现在的纠正行业作风,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萧京写这部著作的促发因素,是“目击时师治病,昧本从标,枉毙生灵,究其原因,盖因习医之人半属非人,而所学之法全非正法。多为轩岐之乱臣贼子”。因此深感欲“治人之病”,必须先“治医之病”.  相似文献   

2.
<正> 明代医家萧京,字万舆,号通隐子。博采众书,竭已所学,探灵素蕴奥,究阴阳水火玄机,撰《轩岐救正论》一书。萧氏以元气为气血之本,阴阳为水火之根,命门为水火之宅,元气之根而立论,阐明了人体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治疗用药规律,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归其要者有三:其一,从病性解。始于张景岳,《类经》注曰:“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启玄子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不少注家宗此说。其二,从针灸取经选穴解。指病在阳经,可针刺阴经治疗;病在阴经,可针刺阳经治疗。此论源于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云:“阴经受邪,流入阳经为病,是为阴经为本,阳经为标,疗其本者,疗于阴经,即阳病疗阴也……”。…  相似文献   

4.
上病下治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河北中医》2008,30(4):378-379
上病下治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原则。《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由此奠定了“上病下取”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凡是通过药物、针灸等手段下取以治疗上部疾病者,都属于上病下治之列。其治则  相似文献   

5.
明·肖京,著有《轩岐救正论》一书,以内经为圭泉,紧密结合临床,解剖误治病案。目前,探讨临床的误治教训,仍为中医科研、临床、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故把肖京的其人其术作一初探。一肖京,字万与,别号通隐子,其名不见经传·中医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据清初刊本影印了《轩岐救正论》,在前言中云:肖京“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笔者据书中自序及有关资料查考得知: (一)肖京在自序中云:《轩岐救正论》成书于“崇祯甲申(一六四四年)春二月上浣,末署“闽中通隐子肖京万与甫撰”。西蜀王范作序提及“入闽,停(车参)晋安……造其庐则肖肖旋马数椽也”,此为言明王范由蜀抵“晋安”参见肖氏·明时的“晋安”即今之福州,可见肖京为福建福州人。  相似文献   

6.
读书札记     
一、《轩岐救正论》《轩岐救正论》是明末福建福州人肖京(字万舆)编著的。此书坊间流传很少,我所看到的是日本庆安五年(1654年)刊本,共六卷,计有:医论、四诊、药性、医案、医鉴等篇。肖京在“凡例”里说明写作此书的动机是:“是编之作也,以救正称。因痛念乎挽近医流味灵素之大义,守一家之偏法,执迷《脈诀》,乐趋《捷径》,忘本从标,弃繁就简……。”云云。因此,此书颇多偏激之语,对朱丹溪、王肯堂、葛可久等都有微词,尤甚对高阳生的《脈诀》和王宗显的《医方捷径》二书颇表不满。如云:“高阳生之脈诀,乃杀人之锋  相似文献   

7.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灵枢·终始》篇亦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在这些治法中,仅指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头病取足。至于临床中并非罕见的上下交病如何处理,经文未及。《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某上下失血案云:“今饮食甚少,上下交病,治在中焦”。由此有“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说。中指脾胃而言。《金匮要略心典》云:“中者脾胃也……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央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及于偏……是故求阴阳之机者,必于中气”。此…  相似文献   

8.
“随证治之”语出《伤寒论》第 1 6条 ,原为太阳病误治变证而提出的诊治原则。开创了中医指导临床实践哲理思维的先河 ,为“辨证论治”观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对此经文的进一步诠释和再认识后 ,认为这是仲景学说“症病观”的重要思维理念 ,进一步整理、发掘和阐发 ,在当今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上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普遍的临床指导意义。1 用“证病观”诠释“证”字不尽仲景学说的原有旨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继《内经》之后 ,启迪后世医家辨证思维和奠定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著作。自仲景提出“随证治之”以来 ,历代医家在“证”字…  相似文献   

9.
内病外治的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复南 《中医杂志》1990,31(8):46-48
外治法是区别于药物内服法而言,针灸、推拿、外科的外用药治疗和理疗等皆属其范畴。本文所讲的“内病外治”,其含义有三:一是施治于外;二是治疗的是“内病”而非“外症”;三是使用药物治疗。内病外治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正随着现代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用现代的科学观点对吴师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这一观点的片面所在,提出“外治之理不同于内治之理”的观点,并且还探讨吴师机产生这一观点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1.
郎月 《东方养生》2008,(6):90-91
在众多护肤品中,精华素被誉为“护肤黄金”,不仅价格昂贵,还有它的强力功效。冬春季节,干燥、晦暗,营养缺失严重,要想在夏天来临之前就能旧貌换新颜,快来挑选自己肌肤需要的“金子”吧。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葛根素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英  张亚军 《中成药》2003,25(8):622-624
目的 :建立注射用葛根素 (PF)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和检查有关物质。结果 :本法能有效检查有关物质 ,最低检出量为 0 .1ng。在 1.5~ 10 μg·mL-1范围内 ,葛根素浓度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9) ;重复性RSD为 1.3% ;平均回收率为 99.7% ,RSD为 0 .3%。结论 :该法准确、灵敏 ,结果可信 ,适用于注射用葛根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尹秀平  谢雁鸣  廖星  罗曼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2):4259-4266
该研究旨在对中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找中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制定纳排标准和数据提取表,采用AMSTAR量表、PRIMSA声明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报告质量评价。最终纳入69个系统评价,涉及24种中药注射剂,其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疗效,主要结局指标有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等,所纳入系统评价均未报告结局指标随访时间,6个系统评价报道了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证型,44个系统评价中有1 335个研究提及4 137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的评分不高,大部分系统评价存在异质性资料和森林图标识处理不合理问题。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注射剂种类广泛且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系统评价质量偏低和系统评价再评价制作过程影响,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所获得的支持证据强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高级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4.
Acupuncture for 54 Effective Disorders was written by HUANG Qin-feng and QI Li-zhen, and published by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in 2002. The book collected 54 common disorders in clinic from about 5 451 articles in hundreds journals between 1980 and 2000. The status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was analyzed considerably based upon a big sample, and rule of acupuncture on various disorders were summarized. Therefore, it could be used in clin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相似文献   

15.
Acupuncture for 54 Effective Disorders was written by HUANG Qin-feng and QI Li-zhen, and published by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in 2002.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苦参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肖贵南  陆惠文  宜全 《中草药》2005,36(9):1332-1335
目的探讨注射用苦参素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对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3批注射用苦参素稀释至500mg/L和250mg/L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均没有干扰作用;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均小于1000EU/g,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均证实了这一点。结论可建立注射用苦参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日常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可将样品稀释至500mg/L以下以排除其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炜  马也 《东方养生》2009,(8):14-17
如果一个人选择素食,那么他立刻就可以将他个人的碳排责任降低18%,正如IPCC主席帕乔里所说:"如果你少吃肉,你会更健康,地球也会更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注射用法莫替丁的无菌检查法。方法:本试验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取XIH)所载的“无菌检查法”项下进行试验。结果:样品管无菌生长,六株阳性茵生长良好。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注射用法莫替丁的无菌检查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浴舒洗液和三黄肿痛膏这2种外用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测定浴舒洗液和三黄肿痛膏分别对5个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对其控制菌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浴舒洗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只能通过薄膜过滤法消除其抑菌作用;三黄肿痛膏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通过样品预处理与培养基稀释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浴舒洗液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其需氧菌、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检查;三黄肿痛膏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其需氧菌与控制菌,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按常规平皿法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食管瘅的致病因素及张正元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经验。方法:以分型诊治为线索,分别于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痰气郁阻证、痰气郁阻证五角度研究了配方,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张正元主任医师的辨证体会。结果:四逆散为治疗食管瘅的良方,而治疗关键在于胃气调降。此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机体功能,调整其气血阴阳。结论:治疗食管瘅应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以疏肝降逆为主,随证加减,或补虚、或清热、或解郁,才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