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刷牙方式对错颌畸形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刷牙方式对错颌畸形发生率的影响,倡导更为健康有效的口腔保健行为.方法:收集2008-2009年202例口腔健康检查的连续性病例,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口腔检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口腔保健行为及错颌畸形发生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人群的刷牙方式总体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刷牙方式的平均刷牙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刷牙方式的错颌畸形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积极开展错颌畸形的三级预防,倡导健康有效的口腔健康保健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岁的儿童538例,男281例,女257例。对儿童龋病进行临床检查,并以问卷形式取得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数据。结果总体患龋率为54.3%,龋均为1.52。龋病发病与儿童饭后是否漱口、每天刷牙次数、父母是否监督刷牙、睡前是否进食和是否定期口腔检查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情况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3.
施伟文 《当代医学》2011,17(11):62-63
目的了解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错颌患儿进行问卷调查、薛氏位片及关节检查,重点查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同时对体征、咬合及髁状突位等进行检查。结果所有错颌畸形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不良习惯,经过分析显示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口腔不良习惯对错颌畸形的发生与发展有直接影响,纠正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对预防错颌畸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当代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增强口腔保健意识。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本市高校共700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实际检查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检查范围包括山西医科大学500名大学生(实际调查),其他高校合计200名大学生(网络问卷调查),检查项目包括牙结石、牙颌异常、牙龈出血等,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刷牙出血、牙齿松动、牙颌不规则、牙龈敏感等。结果:在500名大学生实际调查当中有41%名学生患有牙结石,70%名学生牙颌异常、24%名学生牙龈出血;而200名大学生网络问卷调查当中,71%的学生牙颌不规则、21%的学生牙龈敏感、35%的学生牙齿松动。结论:当代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不理想,应当加大口腔保健方法的普及力度,增强大学生口腔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5.
《大家健康》2009,(7):39-39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刷牙起不到相应的效果。除了早晚刷牙,专家建议最好是每顿饭后刷一次,如果没有条件,也应用清水漱口,其中晚上刷牙尤其重要。如果夜间睡前不刷牙,白天进食后留下的食物碎屑与残渣就会积存于齿缝和牙齿沟裂内,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此外,由于夜间口腔咀嚼与语言活动停止,唾液分泌也大大减少,造成口腔自洁功能的减弱,更有利于细菌的大肆繁殖,发酵产生的酸也会腐蚀牙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口腔卫生情况.方法通过对骨科同期卧床与非卧床患者入院初和入院刷牙、漱口情况及软垢指数、牙龈指数的调查并加以对比.结果非卧床患者均能保持入院前的刷牙、漱口次数,而卧床患者刷牙、漱口次数均较入院前明显减少;非卧床患者软垢指数、牙龈指数前后均无明显改变,而卧床患者软垢指数、牙龈指数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骨科医护人员及口腔科医师应加强对骨科卧床患者口腔卫生的摄护,以防口腔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梦醒  赵丽萍  邵若蘅 《医学综述》2014,(15):2861-2863
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附近幼儿园2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I 0.553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I 0.553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CI 0.312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CI 0.3120.787)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小儿龋齿与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性别、牙龈指数和睡前是否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要注意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合理搭配饮食,少吃零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龋齿的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在该所接受口腔检查的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存在龋齿的儿童作为实验组,牙齿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儿童的刷牙状况、漱口状况以及饮食状况。结果:实验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正确方式刷牙、饭前后漱口人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喜好甜食及零食人数显著高于健康组,四项数据差异均显著(P <0.05)。结论:儿童龋齿的发生主要因素为高糖饮食和不正确刷牙方式及次数,为了规避儿童龋齿,应当采用综合性口腔保健,降低龋齿发生,提升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9.
符方满 《海南医学》2012,23(12):129-130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学生口腔牙龈经常出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762名海南省医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①25.85%的学生牙龈经常出血,男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70),每周平均出血次数为(1.74±0.44)次。②是否牙龈经常发炎间(χ2=77.510,P<0.001),是否患龋齿间(χ2=19.556,P<0.001)、是否有牙结石间(χ2=10.286,P=0.001)口腔牙龈经常出血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牙龈经常发炎、龋齿、刷牙方式和选用小头软毛牙刷是口腔牙龈经常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口腔牙龈经常出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牙龈经常发炎、龋齿和刷牙方式有关,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医学生口腔保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75-78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480例学龄前儿童,其中错颌畸形的学龄前儿童236例,收集所有儿童的相关资料,对所有儿童进行口腔方面诊断,包括视诊、问诊及口腔检查等。我科医务人员观察儿童在自然状态下是否发生不良口腔习惯,与其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确定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包括内容,并进行充分的口腔检查确定其有无错颌畸形、错颌畸形类型等。结果 480例学龄前儿童中,存在236例错颌畸形儿童,发生率为49.17%。观察所有学龄前儿童,无错颌畸形儿童中无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204例,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儿童40例,错颌畸形儿童中无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81例,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儿童155例,错颌畸形儿童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比例显著高于无错颌畸形儿童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错颌畸形儿童中,主要错颌畸形类型为反颌40例,深覆颌21例,牙齿排列不齐96例,开颌12例,颌前突39例,锁颌19例及其他类型9例。所有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最易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反颌及颌前突,牙齿排列不齐、反颌伴有不良口腔习惯比例相对更高。结论学龄前具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错颌畸形发生率较高,主要错颌畸形类型为反颌、深覆颌、牙齿排列不齐等,应提醒家长重视,及时矫正。  相似文献   

11.
周围  李潇 《大家健康》2013,(14):5-6
目的:探讨错颌畸形成人患者正畸治疗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2012年在某医院口腔门诊诊断为错颌畸形的528例成人进行正畸治疗意愿的问卷调查,收集与正畸治疗意愿相关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社会心理、口腔及生活习惯等。采用SAS9.1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错颌畸形成人患者正畸治疗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的528例错颌畸形的成人患者中,共有271例患者有正畸治疗的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成人正畸治疗医院的因素有9个,分别为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错颌畸形导致疼痛程度、对错颌畸形有所了解、信任正畸治疗医师、认为正畸治疗费用较高、牙周病。结论:家庭年收入较高、高学历、错颌畸形较为疼痛、对错颌畸形有所了解、信任正畸治疗医师、患有牙周病等成年人选择正畸治疗的可能性更大,而性别为男性、已婚、认为正畸治疗费用较高等的成人其正畸治疗的意愿较小。  相似文献   

12.
杜跃华  戴红卫 《重庆医学》2002,31(3):256-257
错牙合畸形是常见的口腔病,危害青少年口腔功能和口腔健康、影响牙合、颌、面的发育和美观.为有利于错牙合畸形的预防、宣传和治疗,我们对重庆市1 455名青少年的错牙合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陈金锐  李红 《中外医疗》2011,30(31):155-155
错颌畸形又称牙颌畸形,是仅次于龋齿、牙周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口腔第四大类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该病不但妨碍口腔功能,也影响颜面美观,不利于儿童及青少年期颅面骨骼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错颌畸形发生有多种因素,不管何种原因,早期的预防性矫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阳市口腔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恒牙龋病患儿临床资料作为龋病组,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80例口腔健康儿童检查资料作为非龋病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龋病组刷牙的频率1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次、每周进食糖果≥4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患儿占比(30.00%、75.00%、55.00%、50.00%、65.00%、55.00%)高于非龋病组(8.75%、50.00%、28.75%、26.25%、38.75%、31.25%,P<0.05),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患儿占比(45.00%、80.00%)低于非龋病组(73.75%、96.2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的频率1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次、每周进食糖果≥4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均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2、2.032、2.000、2.333、2.277、2.425,P<0.05),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O^R=2.000、2.092,P<0.05)。结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刷牙的频率1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次、每周进食糖果≥4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而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口腔门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儿童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其恒牙龋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本校幼儿园4~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以视诊为主配合问卷调查,对全校452名4~6岁所有在园儿童患龋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52名学龄前儿童总患病率为50.88%,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龋病的发生与睡前有无刷牙、饭后有无漱口、饮料喜欢程度、晚上有无吃甜食的习惯等因素有关.结论 控制上述危险因素,针对儿童生长期的年龄特点,利用家长配合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做好龋齿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漯河市大学生口腔疾病发病情况,以便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方法 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附院自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共3644例口腔门诊学生病人按疾病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655例,占18.52%,女2969例,占71.48%.其中牙周疾病822例,龋病527例,牙髓炎522例,根尖周炎337例,口腔溃疡78例.牙髓坏死3例,智齿冠周炎544例,口腔粘液腺囊肿48例,残根拔除68例,颞颌关节紊乱37例,错合畸形78例,健康检查126例,其他疾病包括等共计457例.性别对疾病构成的影响:牙髓炎、牙周病,口腔粘液腺囊肿在女生病人明显增多,颞颌关节紊乱男生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生,根尖周炎在男生中也较多见,而其它口腔疾病在男女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我校口腔科学生病人中,牙龈炎发病率最高,以龋病.龋病发展而来的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相对较多,共计1336例占36.65%,口腔颌面部炎症中冠周炎最为常见,占口腔门诊学生病人的14.94%,其次是口腔溃疡和错合畸形,口腔颌面部肿瘤性疾病在学生病人中占极少数.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采用庆大霉素治疗了81例口腔溃疡病人,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50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为40岁。本组病程最短1周,最长2周,口腔粘膜上均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面,部分病例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治疗方法以无菌棉签上蘸4万单位庆大霉素注射液后,将棉签附着口腔溃疡面上一分钟左右,每日4次,以饭后和睡前为好。如为多发性口腔溃疡或口腔糜烂,可把4万单位庆大霉素稀释成5毫升溶液,口含3分钟后吐出,3~5分钟后再用清水漱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和影响因素,探索校园口腔卫生宣教新模式.方法 2008-2011年期间,随机抽取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为对象,进行三次口腔健康调查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为402人、350人和283人.2011年还通过播放视频、刷牙示范、师生互动、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幼儿园老师、家长及儿童集中进行口腔健康宣教,然后采用菌斑染色检测283例3-5岁儿童刷牙前后菌斑控制百分率(plaque control rate,PCR).结果 三次调查儿童患龋率分别为64.93%、75.14 %、62.19%,龋均分别为3.56、4.73、3.45.问卷调查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进食甜食(次/日)、睡前进食、每日刷牙次数、父母监督刷牙是儿童患龋的主要影响因素.283例3-5岁儿童刷牙前后PCR分别为96.02%、38.1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390,P<0.001).结论 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校园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本校幼儿园4-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探讨预防对策。方法以视诊为主配合问卷调查,对全校452名4-6岁所在园儿童患者龋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52名学龄前儿童总患病率为50.88%,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龋病的发生与睡前有无刷牙、饭后有无漱口、饮料喜欢程度、晚上有无吃甜食的习惯等因素有关。结论控制上述危险因素,针对儿童生长期的年龄特点,利用家长配合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做好龋齿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可能影响福建省5岁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并进行分析,为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5岁城乡常住人口360人,男女各半,城乡各半,对受检儿童父母一对一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儿童饮食情况和刷牙情况.结果 76.11%的儿童每天三餐间进食含糖食品;17.5%的儿童睡前有吃甜食和喝甜饮料习惯;少数儿童在3岁前开始刷牙;每日刷牙2次的占16.87%.结论 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行为是儿童口腔健康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