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涛  连涛 《轴承》2002,(1):34-34
现行工艺规定 ,圆锥轴承内、外圈滚道只许凸不许凹 ,滚道的凸度用标准滚子涂色检查 ,但凸起的准确数值无法知道。我厂为美国铁道协会生产的E轴、F轴散件产品 ,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对内、外圈滚道的凸度要求很高 ,在 0~ 0 .0 0 4mm范围内 ,且凸度最高点应在滚道中部 2 0 %范围内。为此 ,设计了专用的凸度测量方法 (图 1 )及装置 (图 2 )。现仅以F轴为例进行分析。在加工F轴轴承内、外圈时 ,首先在专用仪器上测出 1~ 2件凸度的数值 ,合格后 ,再由设备自身保证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 ,由于设备自身及修整器、磨料等原因的影响 ,很难保…  相似文献   

2.
针对直驱式风电机组主轴双支承圆锥滚子轴承组合,建立了一种轴承疲劳寿命理论计算方法。首先,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对轴承滚道进行数学描述;其次,运用坐标变换原理建立滚子-滚道接触变形与套圈位移之间的数学关系,借助于变形协调条件和受力平衡条件解决滚子载荷分布的静不定求解问题,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求解得到轴承内部每个滚子的载荷;然后,运用有限长线接触理论建立修形滚子与套圈滚道之间的弹性接触模型,计算得到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分布和滚道边缘应力修正函数;最后,通过边缘应力修正函数修正当量滚子切片载荷,进而准确计算轴承疲劳寿命。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滚子素线修形量对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分布和轴承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轴承疲劳寿命随滚子凸度系数增大先急剧上升,达到最大值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3.
我厂在φ150~φ500mm有档边圆柱滚子轴承外圆磨削时,采用M250磨床由砂轮切入式进给磨削,用原砂轮修整器,将砂轮修平后切入式进给磨,一般可以保证终加工后外圈滚道平直不凹,但是滚道经过超精后,容易出现凹心的问题。滚道产生凹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有的超精设备油石往复超精时油石在滚道中部往复次数多于滚道两边,所以超精后的滚道容易  相似文献   

4.
空心圆柱滚子轴承结构很简单,见图1。它由带挡边的外圈、空心圆柱滚子及轴承内圈组成(也可以是内圈带挡边而外圈无挡边)。内圈滚道直径比装在外圈滚道的滚子内复圆直径要大些。因此轴承装置后空心滚子受压缩而略呈椭圆形。空心滚子同内外滚道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力——预负荷。轴承回转时,空心滚子在预负荷作用下紧压在内外滚道上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这种轴承结构上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随机道路载荷下轮毂轴承服役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轴承寿命评价主要基于定值载荷工况,对于径向力、轴向力及弯矩动态耦合效应考虑较少,导致轴承实际服役寿命与理论寿命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随机道路载荷下轮毂轴承的服役寿命预测方法.以试验场实测轮心六分力载荷数据为基础,通过联合分布计数确定多轴载荷间耦合频次关系,以确定损伤载荷作用次数;根据轴承滚子-滚道间的变形协调关系,并考虑弯矩作用下滚子角位移及滚道错位对载荷传递的影响,建立圆锥滚子轴承的外滚道-滚子-内滚道瞬时接触载荷计算模型;综合多轴载荷联合分布计数结果与接触载荷计算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求解得到轴承周向接触载荷序列,并与Romax仿真结果对比验证结果的有效性;基于修正的L-P理论得到多轴载荷对应下的轴承当量动载荷,综合联合分布计数结果、线性损伤累积准则,完成试验场随机道路载荷下轮毂轴承寿命计算,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合理性.由此,可为轮毂轴承的设计选型及寿命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ANSYS软件模拟了大尺寸滚动轴承滚道及滚子在接触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圆锥滚子与轴承内圈和外圈对应力集中及应力分布的变化过程,分析了轴承滚子表面的压力分布对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情况,并得出了现行的轴承标准中的大尺寸圆锥滚子轴承、滚动轴承套圈滚道及轴承滚子接触表面外圈滚道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而产生边缘效应的结论,建议在结构设计上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建立调心滚子轴承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其接触应力,研究游隙和接触角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轴承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套圈滚道的最大接触应力在最下端滚子与滚道的接触面上,并沿套圈圆周方向逐渐减小;游隙为正的轴承最大接触应力随游隙的增大而增大,游隙为负的轴承最大接触应力随游隙的变化不稳定;轴承的疲劳点首先出现在最下端滚子与套圈的接触处,内圈的疲劳破坏程度远大于外圈,内圈首先产生疲劳失效;随着材料残余压应力的增大,调心滚子轴承的对数疲劳寿命呈近线性状增长,且残余应力深度越大寿命越长。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N类(老二类)短圆柱滚子轮承和3类(老7类)圆锥滚子轴承,由于外圈滚道与滚子的摩擦接触,滚子与滚道接触处会过早出现疲劳点蚀。这是因为轴承受载后滚子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致使二端出现边缘应力集中,加之,轴承安装不良及轴受力弯曲,也同样造成边缘应力集中造成的。应力集中导致了产品寿命和旋转精度下降。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在外圈滚道或滚子上加工出凸度。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善滚动接触区的应力分布,减小或消除边缘应力集中,有利于液体润滑,从而提高轴承寿命。滚子的凸度大都在超精加工中解决,这已有专门文章介…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32014圆锥滚子轴承滚子有无凹穴对轴承寿命的影响,采用同一台试验机,在相同转速、载荷、润滑等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最终得出滚子有无凹穴对轴承寿命影响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转盘轴承在工程应用中所出现的滚道塑性变形、滚道疲劳剥落和套圈结构断裂这三种失效形式,利用转盘轴承的数值分析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了联合载荷作用下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校核计算方法。数值分析模型借助于变形协调条件和受力平衡条件解决了滚动体负荷分布的静不定求解问题;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滚子简化为弹簧单元,而套圈仍然采用实体单元,避免了实体滚子与滚道接触的大量非线性数值求解计算。利用所建立的校核方法计算得出了滚道的抗塑性变形安全系数、滚道的疲劳寿命和套圈的结构强度安全系数,为判定该轴承满足给定应用工况要求的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