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的观察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20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例病人中总共19例致密栓塞,其中18例术后3~6个月再次入院行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复发,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经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瘤体深度及体颈比例与患者结局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P<0.05)、0.658(P<0.05);动脉瘤形态与手术时间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P<0.05),提示动脉瘤越不规整,则需花的手术时间则越多;随之将影响术后转普通病房还是重症医学科的选择,相关系数分别为0.52(P<0.05)、0.632(P<0.05)。结论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是安全的、可靠的,但对护理配合要求高,需配合医师充分评估动脉瘤形态,记录手术角度及路径,配合医师完成术中微导管塑型,配合弹簧圈填塞过程,密切观察,发现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情况,同时需重视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栓塞术因创伤小和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但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危险性大,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2005年1-6月本院收治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实施了栓塞术,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栓塞术因创伤小和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但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危险性大,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2005年1-6月本院收治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实施了栓塞术,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3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7例采用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放弃治疗.现将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3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7例采用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放弃治疗.现将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为动脉壁薄弱处的病理性膨出[1],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血管内介入可解脱式弹簧圈栓塞术以其操作简单、侵袭性小、术后反应轻、感染机会少、安全性高等成为现代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之一[2].我院2002年2月-2007年9月共对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作用。方法对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术后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转入ICU,24 h心电监护,全程护理,减少探视,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行姑息治疗。其余24例成功行介入栓塞术,术后1例发生脑血管严重痉挛,并发败血症,自动出院;1例左上肢瘫痪无恢复。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随机对症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共1倒,对照组4侧,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小儿脑瘫患者被分成高压氧组(29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施普善治疗,同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必要的康复训练、主要是运动疗法(PT)及传统医学的头针及推拿疗法.高压氧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目前简便,利用价值最高的运动发育评价表,Milani正常儿童发育表.从运动能力和姿势的机能机会观点出发,了解患儿运动年龄的客观阶段,运动功能欠佳的状态和运动能力达到的比率,以掌握儿童的运动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的量化依据和评价训练效果的指标.结果:高压氧组有效率 96.6%,显效率75.9%;而对照组显效率30%,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系统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在 X线监视下 ,利用导管经血管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病变部位注入栓塞物质 ,使许多以往认为不治之症得到了有效治疗。如巨大动脉瘤、海绵窦段椎动脉系统等重要功能区动脉瘤 ,手术难度大 ,危险性高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 ,效果好 ,痛苦少 ,侵袭小 ,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同时也为年龄大或有全身其它疾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0~5 2岁 ,平均 34岁。 7例一般型囊状动脉瘤 ,肿瘤直径在0 .5~ 1.5 cm,其中后交通动脉瘤 5例 ,床突上段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1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探讨。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与护理。结果:出现1例血管痉挛、1例穿刺点皮下血肿,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效果满意。结论: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1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通过栓塞治疗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使患者接受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0例动脉瘤栓塞后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 a,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破裂脑动脉瘤用GDC栓塞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疾病的特点和新技术的应用,认真、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出现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斑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商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较为少见,约颅内动脉瘤10%,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交通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率为63.33%,优于对照组3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并发症发生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腑血管瘤样突起,夹闭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围手术期护士的准备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文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25-126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它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动脉瘤的形成一般认为与脑血管中层和外膜缺乏弹力纤维,中层肌肉少,外膜薄弱有关,病因可能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流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是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  相似文献   

17.
对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一例因护理配合失误而延长手术时间、无电灼伤、压疮及术后感染的发生.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周密默契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监测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廉英明 《中医药研究》2013,(11):1402-1403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显微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优于单独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4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脑外科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训练,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脑外科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疾病之一,多见于30~40岁,青少年较少见。一旦破裂出血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3周内将有40%的病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约90%的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所致。其出血的诱因大致为:情绪激动、各种运动后、排便用力、分娩等。其预后与发病年龄、动脉瘤的大小、破裂、动脉瘤的部位、术中临时动脉阻断时间及并发症、Hont-Hess病情分级有关,主要以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与血管内弹簧栓塞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本院2000年8月-2005年5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疗效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