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目前认为最好是超声乳化 ,但其设备昂贵及学习培训周期长 ,很难在基层医院开展 ,笔者介绍的手术方法具有成本低 ,易掌握的特点 ,但术中后囊破裂为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分析其中原因 ,有助于对该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提高人工晶体植入的成功率。现将我院近期开展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393眼 ,2 8眼后囊破裂原因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7月 ,31 8例 393眼行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35 9眼 ,并发性白内障 7眼 ,外伤性白内障 1 1眼 …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报告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后囊破裂。在946只眼手术中63只眼后囊破裂,发生率为6.6%,其中48只眼,发生于抽吸皮质中,9只眼在娩核过程,以及6只眼在人工晶体植入之前或以后。后囊破裂主要因素为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囊破裂的术中处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 37例(37只眼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囊破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后囊中央裂口 <5mm ,周边缺损 <12 0 者 18只眼 ;后囊缺损而前囊膜周边完整者 8只眼 ,常规法植入人工晶体 ,术后反应轻微。后囊破裂超过上述范围 11只眼 ,玻璃体处理后行双侧晶体襻悬吊术 ,术后反应重。术后裸眼视力 0 .1~ 0 .3者 5只眼 ,0 .3~ 0 .5者 4只眼 ,>0 .5者 2 8只眼。结论 根据后囊破裂的程度和部位 ,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评价术中后囊破裂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239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术中后囊破裂48例,45例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例(3只眼)改行Ⅰ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论术中后囊破裂的患者,利用残留的前后囊作为支撑,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5.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保留完整的后囊是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关键,但是对于初涉足临床的医生在术中多有后囊破裂发生,其发生率达50%[1]。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如何预防后囊破裂,笔者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1...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措施。方法:收集14例(15眼)行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置入术中后囊破裂的白内障患者,回顾性分析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主要是术者手法不熟练或未掌握好吸孔的方向(20.0%);其次为撕囊时环形撕囊不成功形成放射状撕囊及大切口娩核时过熟期核下沉(13.3%)。一旦发生后囊破裂,应立即停止操作;部分关闭切1:2,防止因前房消失而导致玻璃体脱出及破口进一步扩大;使用低灌注压进行晶状体皮质的抽吸或玻璃体切割,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小的破口可以再黏弹剂的帮助下行后囊换装连续撕囊术,避免放射状裂口继续扩大;根据处理后的后囊破口大小决定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结论:眼科医生应不断提高操作技巧以减少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白内障,特别是角膜穿透伤引起者,常伴有晶体后囊膜的破裂,这给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增加了困难.对后囊膜缺损较大的病例,是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还是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线固定术, 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自1995至1999年间24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42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晶状体后囊破裂时间、玻璃体溢出及处理方法.结果42例一期植入人工晶体38眼,视力矫正0.1~0.4者22眼,0.5~1.0者18眼,>1.0者2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虽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但只要经过恰当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并获得良好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丁亚梅 《海南医学》2003,14(2):66-6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手术先期164例200只眼术中后囊破裂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只眼中后囊破裂22只眼(11%)并发玻璃体外溢10只眼(5%)。后囊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囊外手术。结论 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操作失误,加强术者的规范培训,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预防后囊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经河  叶舒  黄贤  钟燕梅 《微创医学》2005,24(6):905-906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42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晶状体后囊破裂时间、玻璃体溢出及处理方法.结果42例一期植入人工晶体38眼,视力矫正0.1~0.4者22眼,0.5~1.0者18眼,>1.0者2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虽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但只要经过恰当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并获得良好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或外伤所致晶状体后囊膜损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方法 对28例病例进行术后及3月~1年的随访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随访观察证实矫正远视力〉0.3为82.14%,〉0.6为39.28%,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视晶状体后囊膜破损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安全可行,疗效令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DTY29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及体内兔眼品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1)体外:将36孔板分为a对照组、b、c、d实验组,每组9孔,培养人品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划痕后各组依次加入培养液、0.08μmol/L、0.4 μmol/L和2μmol/L浓度DTY29,于0h、6h、12h、24 h倒置显微镜拍照并测量划痕宽度; (2)体内: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B、C、D组,每组9只兔.术前均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右眼均行透明晶状体皮质超声乳化吸除术,术毕A组前房注入林格氏液0.2 mL,B、C、D组分别注入10 μmol/L、20 μmol/L和40 μmol/L DTY29溶液0.2 mL,术后观察角膜、前房、瞳孔、囊膜浑浊及眼底情况.结果 (1)体外细胞划痕实验:6h、12h、24 h划痕宽度比较,a组较b、c、d组均明显缩小(P<0.05); (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A、B、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C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 (3)A、B组术后1~3 m均有后发性白内障发生,但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 (4)各组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DTY29体外或体内均能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在活体内,高浓度DTY29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破坏作用,暂未发现其对眼内其他组织造成明显影响,证明低浓度下用药的安全性;最适宜的用药浓度可能在10 μmol/L-20 μmol/L之间,其眼内用药安全性和最适宜浓度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2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处理及术后视力进行分析。25例后囊膜破裂中,20例(80%)发生于乳化晶状体核时,4例(16%)发生于吸除晶状体皮质时,1例(4%)发生于植入人工晶体时。发现后囊膜破裂时立即停止操作,防止核下沉,接着扩大切口,娩出晶状体核。经及时处理后,25例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视力〉0.5的10例(40%),0.3-0.1的14例(56%),〈0.1的1例(4%)。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经过正确处理.仍可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破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315例(346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17眼(4.91%)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后囊破裂与撕囊有关2眼(11.8%),与劈核乳化有关12眼(70.6%),与抽吸皮质有关2眼(11.8%),与晶体植入有关1眼(5.88%)。结论手术中对不同级的核采取相应的对策,熟练控制能量、负压维持前房有效空间及提高劈核乳化技巧可有效预防后囊破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315例(346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17眼(4.91%)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后囊破裂与撕囊有关2眼(11.8%),与劈核乳化有关12眼(70.6%),与抽吸皮质有关2眼(11.8%),与晶体植入有关1眼(5.88%)。结论手术中对不同级的核采取相应的对策,熟练控制能量、负压维持前房有效空间及提高劈核乳化技巧可有效预防后囊破裂。  相似文献   

16.
丝裂霉素C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对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及对兔眼的毒性作用,为临床上先天性白内障及青少年发育性白内障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免艰为模型,取加只新西兰家兔在常规手术显微镜下行晶状体囊外摘除后分别注入0.02%丝裂霉素C0.15ml,然后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及晶状体后囊混浊变化.并结合观察术后病理学和电镜结构变化。结果10只兔眼注入丝裂霉素C后1周炎性反应比对照组稍重,有轻度的房水混浊,内皮无明显水肿;3—5周后房水清晰,后囊膜明显比对照组清晰。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时照组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而用药组明显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并且对角膜无明显毒性作用。丝裂霉素C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核固缩等.电镜观察发现用药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体积缩小、胞浆浓缩、染色质靠边聚集、包膜完整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结论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且对兔眼毒性小,是一种有效的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为以后开展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及青年性白内障时预防后发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目前已开始初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modern cataract surgery.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50 patients (150 eyes) out of which 50 eyes each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 by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On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and Neodymium: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laser capsulotomy rate was evaluated.

Result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p=0.03) in eyes which had undergone phacoemulsification as compared to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However capsulotomy ra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surgical techniques of cataract surgery.

Conclusion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following cataract surgery can be minimized by the use of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and phacoemulsification.Key Words: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Capsulorrhexis, Hydrodisse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ASODN)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方法:30只兔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对照组,手术时前房注入单纯脂质体为liposomes组,注入ASODN为ASODN组。定期抽房水,采用酶联免役吸附实验检测房水IL1β的含量,定期进行临床观察。术后3个月用光镜观察晶体后囊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17d房水IL1β的浓度,ASODN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ASODN组晶体后囊透明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晶体后囊前覆盖一层晶体上皮细胞,ASODN组晶体后囊前无明显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论:IL1βASODN可能能够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后发障光切术后并发症及视力不增的原因及研究预防措施。方法:对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8d~5年后发障的115例、148眼行Nd:YAG激光后囊膜光切术,术后次日复诊,随访7d~3个月。结果:接受该法治疗的115例,除1例玻切术后硅油充满前房的患者膜切开不成功外,余者均切膜成功,成功率为99.32%。视力提高108眼(72.97%),不变40眼(27.03%)。视力由治疗前的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晶体及折叠式晶体的患者87例和93例.对两组患者术后7 d、14 d以及1个月时的视力进行统计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7 d和1个月时的角膜散光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7 d、14 d、1个月时视力>0.8者分别占11.83%、18.28%以及19.35%,均明显优于A组3.45%、5.575%和1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分别为(1.20±0.18)D和(0.95±0.21)D,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患者角膜散光为(0.98±0.29)D,仍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角膜散光为(0.75±0.33)D,与术前相比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折叠晶体的应用有利于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如经济状况允许,建议患者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