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上海市7~9岁儿童生活行为因素及父母超重情况与肥胖的关系,为制订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各1个行政区共9所小学,对入选学校所有二、三年级在校共2 533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及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问卷调查.计算肥胖率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肥胖率.分析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及父母超重情况,初步筛选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儿童群体超重率为34.14%,肥胖率为18.00%;其中男孩的肥胖率(22.89%)高于女孩的肥胖率(13.21%)(P<0.01);中心城区儿童肥胖率(21.62%)高于郊区儿童肥胖率(15.18%)(P<0.01).各年龄儿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欲好、进食速度快、不喜欢体育课、看电视时间长、睡眠时间短、较鱼虾类常吃禽畜肉类及父母超重肥胖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7~9岁儿童肥胖率较高,且儿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运动情况及父母超重肥胖情况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可能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肥胖干预工作,控制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湿疹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特应性的作用尚有争议。非特应性和特应性湿疹亚型的概念和分析已经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截至目前,这些亚型的病程及其在男孩与女孩间的差异尚未被研究。目的:研究德国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非特应性和特应性湿疹的病程。方法:1994—2000年间对德国5~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重复横断面研究。通过皮肤病学检查确定湿疹患儿。除进行问卷调查外,还分别进行抗7种环境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和抗5种环境变应原的血清IgE抗体水平分析。特应性被定义为对5种常见变应原中的至少1种过敏(桦树、草、艾属植物花粉、房尘螨、猫皮屑)。还对部分研究人群的休闲时间行为和皮肤功能(包括角质层水合作用和皮肤表面pH值)进行调查。结果:共2693例女孩和2783例男孩接受了全部皮肤病学检查和过敏测定。检查当天,8.7%女孩临床患有湿疹,而男孩为6.1%。在女孩中,速发湿疹(〈2岁)与5~7岁时的特应性强烈相关(OR3.7,95%CI2.7~5.1),而迟发湿疹(≥2岁)与特应性无关(OR1.0,95%C10.7~1.5)。5~7岁男孩比女孩更具有特应性(28.3%佻20.6%),其速发和迟发湿疹与特应性的关系没有差别(分别为:OR2.8,95%CI2.0~4.0;OR1.9,95%CI1.3~2.8)。与男孩相比,5~7岁女孩主要的湿疹类型为非特应性。皮肤生理学检查反映该年龄组女孩发展为湿疹的易感性较高:即使在没有湿疹的女孩,其皮肤表面pH值也明显比男孩高而角质层水合作用比男孩低。此外,问卷资料显示女孩较常在室内玩耍,这与湿疹发病率较高有关。结论:特应性和湿疹在男孩和女孩间的发展不同。男孩更具特应性,而女童明显易患与特应性无关的湿疹。学龄前女孩非特应性湿疹应主要在2岁以后才发生。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导致了这种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监测点学校7—10岁学生肥胖与超重的现况,为进一步改善单纯性肥胖儿童膳食调整预防血管性病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4—5月,对辖区内三所监测点学校4758名1-4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按照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采用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中7—10岁3836名研究对象的资料,从中筛选出自愿参与课题研宄的“肥胖组”、“正常体重对照组”学生各240名。结果3836名学生的总肥胖率为7.22%、超重率为10.53%;以7岁年龄组肥胖率为最高,10岁年龄组超重率为最高;男生与女生之间的肥胖率、超重率有差异,差异具有显著性;4个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龙岗区学生的肥胖、超重问题不客忽视,家长度学校应着重培养其生活饮食及运动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张胜 《中国热带医学》2008,8(5):865-866
目的了解松岗街道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连续3年对松岗街道中小学生共6361人进行健康监测,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以Excel及SPSS10.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松岗街道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肥胖率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女生营养不良率(25.39%)比男生营养不良率(13.68%)高,而男生肥胖率(9.77%)比女生肥胖率(4.49%)高;中学生营养不良率(26.55%)比小学生营养不良率(12.87%)高,而小学生肥胖率(8.26%)比中学生肥胖率(5.65%)高。结论营养状况出现小学生肥胖上升现象,应对学生加强营养与健康关系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承德市6~17岁儿童肥胖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城区和农村10所中小学,对入选的16 811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计算超体质量、肥胖率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筛选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 抽取的16 811例儿童中,超体质量率为13.09%,肥胖率为12.1%.其中男孩的超体质量、肥胖率高于女孩;城市、农村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超体质量、肥胖发生率高于青春前期;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与父母超体质量、喜喝含糖饮料、上网看电视时间长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市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合理饮食、正确生活方式、增加运动可以部分减少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儿童单纯性肥胖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公共问题。据1996年全国0~7岁儿童肥胖流行调查显示,10年增长率为93.4%,平均以每年9.3%的速度增长。如此迅速的增长,告诫我们防治儿童肥胖的工作已刻不容缓。而肥胖率高达2%~6.4%的4~6岁儿童基本都在幼儿园,成为日后中小学儿童肥胖的高危人群,为了预防及控制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膳食结构中脂肪量增加,日常生活中运动量显著减少,使超重或肥胖人群比例日趋增高。随之,超重或肥胖使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卒中等患病率升高。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200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8岁及18岁以上人群中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与10年前相比,超重率增加38.6%,肥胖率增加80.6%。糖尿病患病率2.60%,20岁以上大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6.37%,中、小城市为3.89%,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张掖市甘州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现状,探索分析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甘州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现状的研究提供相应资料,并为评价相关干预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整群抽取甘州区12所中小学校共计16363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按“2000年全国7~22岁城乡汉族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和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订的BMI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学生,用中国学生体质测量评估体系系统软件对其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甘州区7~17岁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均高于2005年兰州市、甘肃省、全国平均水平,而低于2005年北京市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0%,超重率为10.0%,肥胖率为9.0%;男生营养不良率显著低于女生。而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结论甘州区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但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且已进入儿童青少年肥胖高流行阶段,因此,建立规范的监测体系和实施综合措施以积极防治儿童青少年肥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银川市小学生营养状况,依据《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评价标准,对银川市两所小学1721名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肥胖者247人,肥胖率为14.30%。其中轻度肥胖占53.04%,明显肥胖占46.96%,肥胖率男生(17.02%)高于女生(11.47%)(P<0.05);轻度肥胖率男性(8.85%)高于女生(6.28%)(P<0.05);明显肥胖率男生(8.81%)高于女生(5.20%)(P<0.05)。应重视肥胖者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和加强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对89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做了手腕部骨龄发育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肥胖儿童骨龄提前(平均男孩提前1.02岁,女孩提前0.74岁,P<0.001)。(2)肥胖儿童骨骼发育速度比正常儿童快(平均男孩快0.117y/a,女孩快0.09y/a,P<0.001)。(3)男孩肥胖度与骨龄增值之间以及骨龄与身高之间均存在有同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亚果  冉域辰  张琚  李薇 《四川医学》2008,29(3):352-353
目的 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情况,及时对超重及肥胖儿童进行干预和治疗.方法 选取成都市3个城区6所小学共3769名6~12岁健康儿童进行调查,以身高别体重为参数,以WHO肥胖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9%和8.5%,总体肥胖-超重比为1.05.肥胖发生率在7~10岁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而在11~12岁有随年龄下降的趋势,10岁组肥胖率最高.整体人群中男童肥胖的发生率>女童,χ2=29.38,P<0.01.结论 成都市城区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虽然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与国内城市比较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学龄期男孩的肥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2016—2018年昆山市张浦镇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对照设计,在张浦镇辖区内共抽取试验组471人、对照组51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2018年中对试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膳食行为干预和体育运动行为干预三个方面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与2016年的基线水平相比,2017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2018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男孩和女孩的超重率与肥胖率均有所下降,但仅有2018年女孩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中则没有。结论: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措施还应持续进行,超重和肥胖的男孩应为干预的重点对象,干预措施还应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肥胖和超重的流行病学发病率;在肥胖、超重和正常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研究与体重相关的思想和行为。方法:以2002年3月香港中西部地区在校的中国小学生为对象,进行横向调查研究。所有32所学校中的31所参加试验,包括5402名男孩和5371名女孩,所有受试学生均完成了一份问卷调查。本研究根据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参考值(IOTF参考值)确诊超重和肥胖。结果:超重发病率为16.4%(95%CI15.7%~17.1%)(男孩19.9%,女孩12.9%),肥胖发病率为7.7%(7.2%~8.2%)(男孩10.3%,女孩5.1%)。超重和肥胖的联合发病率与当地的参考值一致。超重儿童比肥胖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镇某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和肥胖情况调查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以进一步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学指导。方法采用规定的身高体重测量法和统一的测量器械进行测量,分析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间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肥胖情况。结果在l796名小学生中.营养正常率为73.7%,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7%和8.O%,轻、中度营养不良率分别为7.6%和1.O%.未见重度营养不良儿童。9~12岁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高于6~8岁儿童(P<O.01).同时营养不良率也显著高于6~8岁儿童(P<O.01)。结论我镇某小学学生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营养状况和肥胖情况问题较为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曾经消瘦的巨人如今肥胖成倍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10亿超重或肥胖者中大约1/5是中国人。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瘦人群之一的中国,现在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正在快速地追赶西方人群。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变化发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里。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表明14.7%的中国人超重[体重指数(BMI;kg/m^2)≥25],另有2.6%的中国人肥胖(BMI≥30)。这样使全中国13亿人口中超重人数目前(2002年)达1.84亿,肥胖人数达到3100万(附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石家庄市裕华区7~13岁儿童肥胖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裕华区19所小学7~13岁(1岁为1个年龄组)的11475例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 BMI 值分类标准”为依据,对石家庄市裕华区7~13岁儿童肥胖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12岁6个年龄组的男童肥胖率分别高于同龄女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石家庄市裕华区7~12岁儿童尤其是男童肥胖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成人超重、肥胖患病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钦州、贺州、河池市4个市和天等、巴马、靖西、忻城4个县,每个县市再分别抽取3个乡镇和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再整群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按单纯随机抽样原则,在每村(居委会)抽取90户,以其中18岁以上成人为调查对象。按《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广西城乡成年居民BMI平均水平为21.72±3.18,其中城市居民BMI为22.59±3.36,显著高于农村(20.83±2.69,P〈0.01);成年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7.51%和4.16%,其中,城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4.78%、6.60%显著高于农村(10.05%、1.59%)(P〈0.01);城市男性居民肥胖率和农村女性居民超重率不同年龄组发病无显著差别,而城乡其他性别居民的肥胖和超重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农村18~29岁青壮年居民超重率达8.67%,已接近城市同年龄组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与高年龄、高学历、轻体力活动等因素有关,而Loq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显示年龄、轻体力和高收入是城市居民超重、肥胖的共同的危险因素,而高收入、高中以上学历和汉族则是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广西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成人超重、肥胖流行严重,农村青壮年居民超重已接近城市居民;急需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提高城乡居民防治超重、肥胖的行为和技能,增强体力活动和注意改善脂肪摄入与能量平衡,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6~12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征,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罗湖区4所小学1140名6~12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深圳市6~12岁儿童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82%和7.33%;采用BMI/Kaup指数评价方法调查儿童肥胖率为30.87%。男童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女童;调查儿童肥胖超重比(OOR)为1.90,预示学龄前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相当高。结论深圳罗湖区6~12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形势严峻,在小学生中开展肥胖的预防与控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东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攀枝花市东区三所中小学校2970名学生2007年的健康体检资料,用Rohrer指数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过度瘦弱率为1.0%,瘦弱率为11.4%,中等率为72.5%,肥胖率10.3%,过度肥胖率4.8%;营养中等率中学生(76.0%)高于小学生(70.6%);肥胖与过度肥胖率小学生(17.2%)高于中学生(11.3%)。过度肥胖率男生(5.8%)高于女生(3.9%)。结论攀枝花市东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均存在,尤以营养过剩突出,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加强学生及家长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行为,纠正不良的营养态度和行为,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肥胖是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常见的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美国人有一半超重,三分之一患肥胖症。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肥胖率正急剧上升,如波利尼西亚肥胖率高达80%。在中国虽然目前肥胖只有百分之几,但有迹象表明这个数字也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肥胖率增加1%就意味着增加1000万肥胖者。肥胖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