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亦勤  杜选震 《治淮》2003,(2):26-27
海口闸地处海边,闸下易产生淤积。本文从海岸变迁、闸址选择、数模预测、冲淤试验和清淤措施等方面进行海口闸减淤对策研究,认为入海水道口门位置选择是合理的,闸底板高程应对上游河底高程相同,定为-3.0m,下游引河河底设计应定为-4.0m,清淤可采取潮差冲淤、机船拖淤、调水冲淤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泥质河口纳潮冲淤加拖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沿海诸多河口建有挡潮闸,由于长期关闭闸门,受潮汐影响,闸下河道严重淤积,严重影响河道的防洪安全。寻找经济、合理、客观地解决河口淤积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在子牙新河河口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河口的现状,分析了全潮、纳潮、冲淤加闸下拖淤等5项试验成果,提出了河北省泥质河口清淤的最佳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我省泥质河口的泥沙特性、河口挡潮闸下潮汐运动特性和输沙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机船拖淤为泥质河口清淤的最佳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沿海河口建挡潮闸是解决沿海地区农业用水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河口建闸后往往在闸下港道发生较严重的淤积,影响排涝、泄洪及航运.使用机船拖淤解决闸下港道淤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1978年我县总结了1959年以来的机船拖淤经验,提出了改革耙具的方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闸河口冲淤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解放以后,我国沿海的许多中、小型人海河口,由于闸下河道的严重淤积,导致河口河道束窄变浅,严重地降低了原有航道的通航能力,有些若不采取清淤措施,甚至完全失去了航运价值.因此,研究人海河口建闸后河道的冲淤特性,弄清其一般规律,以便对建闸河口采取合理的整治措施,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主要建闸河口河道冲淤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类型的河口以及同一河口闸上、闸下河道在不同时间内的冲淤特性,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河口泥沙特性及河床冲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钱塘江河口含沙量、泥沙粒径的分布特性,建立了钱塘江河口泥沙起动流速和挟沙能力公式,分析了河床大冲大淤、大冲以后大淤、上游段洪冲潮淤、下游段洪淤潮冲等河床演变特性,研究了河床冲淤对洪水和潮汐的巨大反作用.分析研究表明,涌潮到达时,水流激烈冲刷河床,引起含沙量剧增,大多在涌潮过后的20 min内达到极值,形成大含沙量区.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涨潮输沙量明显大于落潮,加剧了河口上游的淤积,涌潮是钱塘江河口大冲大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漳卫新河埕口河道"1996.8"洪水冲刷情况验证,与设计情况下主槽不发生冲淤的临界洪水流量分析,提出了集中冲淤、河道裁弯取直、机船挖淤、修筑导堤等具体对策,可有效减少河道冲淤,保证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8.
一,二维连接的河口冲淤数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口,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相互作用,动力因素极为复杂。对于多沙河口,其冲淤演变规律更为复杂,河口的范围包括河口段河道,入海口及口外邻近海域。本建立的适用于河口三部分水域的一、二维连续的冲淤数学模型,其中上能反映多沙河口冲淤演变频繁的现象。通过数模计算探讨了黄河口入海水沙与潮流、风吹流及波浪相互作用下的输沙规律,并实际计算了黄河口的冲淤地形及规划方案中各条流路河口的淤积范围等。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输沙及冲淤变形计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建立了河口的二维动边界冲计算模型,为黄河口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对其冲淤规律进行了计算研究。探讨了入海水沙与潮流、风吹流相互作用下的冲淤规律以及絮凝的影响,进而根据多沙河口的水沙特点及冲淤变化规律,以此模型为基础,通过系列累积的办法,对黄河口进行了较长时期的冲淤计算,力求反映河口淤积--延伸--摆动的动态变化,用实测的冲淤地形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大致相符。又实际计算了几种河口的规划方案,供规划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永定新河纳潮冲淤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海河口建闸后,闸下淤积是普遍而严重的问题,针对永定新河河口建闸方案,利用河口的潮汐观测资料和本河口泥沙的基本特性,对纳潮冲淤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北方河口水源匮乏的情况下,利用纳潮冲淤是解决上淤积较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维持河口冲淤平衡洪水流量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口入海径流匮乏和海相来沙淤积的特点,引入纳潮回淤法计算漳卫新河河口年均纳潮淤积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河口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洪水条件下的河道冲淤量,建立洪峰流量与河道冲淤量的回归关系,确定了维持河口冲淤平衡洪水流量阈值。结果表明,漳卫新河河口年均纳潮淤积量36.7万m3,维持河口冲淤平衡的洪峰流量阈值为772.1m3/s、相应的5日平均流量为318.9m3/s。研究为河口冲淤平衡洪水流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在引黄渠道上进行的原型观测试验提出了专门用于衬砌渠道的水流挟沙经验公式:观测分析了引黄衬砌渠道的糙率系数;提出了能同时满足输水输沙要求的纵横断面设计方法及有关参数的最佳取值;根据水沙运行规律分析了调控减淤的运用技术指标及实施调控运用的手段、条件及时机;研制了两条拖淤机船,结合生产应用进行了拖淤效果试验,证明其是一种良好的辅助输沙减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展  孟祥文  王宗波  黄丙湖 《人民黄河》2011,33(10):124-125
尝试将系统动力学方法用于黄河口冲淤演变研究,对黄河口实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了冲淤演变影响因素,确定了冲淤演变系统的边界.引入辅助中间变量,分析河口冲淤演变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并引入水平变量、流速变量、信息流等因素,构造更加深入的系统行为关系,从而更加完整、具体地描述系统构成、系统行为和系统元素相互作用机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到的泥沙、潮汐、波浪和地形资料,对永定新河河口泥沙特性、泥沙来源和泥沙运移特性进行分析,在分析水流动力、泥沙起动和运移的基础上,对河口海域冲淤演变分析,初步揭示了永定新河口冲淤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海河口闸下泄流拖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保粮  王升 《泥沙研究》1995,(3):109-115
海河口属淤泥质河口,其档潮闸下引河淤积问题极为严重,挖泥清淤虽然有效,但费用之高愈来愈连以承受,利用闸上有限泄流或闸下落潮流拖淤,寻找一种简捷,经济的清淤措施已引起海河流域水管部门的极大兴趣,本文对1994年海河干流挡潮闸下拖淤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钱挹清 《人民珠江》2005,(Z1):45-49
珠江河口近年因网河无序无度采砂和口门围垦过快、治理滞后,且遭遇1994和1998年两次大洪水,从而引起水情的变化,洪涝灾害加重,防洪安全受影响.根据西、北江三角洲河道及河口浅海区冲淤演变新情势,分析近期冲淤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提出珠江河口整治研究方向主要是稳定网河分流比和维护河口潮汐通道,管理对策主要是加强采砂、岸线、滩涂开发利用等管理.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泥质河口防淤减淤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河流域泥质河口众多,河口淤积严重,严重影响了流域下游的防洪安全。在揭示海河流域泥质河口的泥沙特性与淤积特点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防淤减淤措施,提出了不同长短引河河口的防淤减淤方法和对策,为泥质河口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年调节水库兴建后 ,如迳流旁引会导致河口段的淤积。以发电、防洪为主要目标仅进行洪、枯流量调节的水库同样会引起河口段河床冲淤幅度的减少。本文以新安江水库投入运行前、后二十余年钱塘江河口江道地形的变化为例 ,说明建库后冲淤幅度和总容积均减少。再用一维动床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各种计算 ,说明建库对河口冲淤影响的定量程度。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四港”闸下港道淤积状况日益加剧,但与该市同处淤长型海岸的其他挡潮闸闸下港道相比,没有出现因淤积“港死闸废”问题,一直保持着基本的通畅条件,并在抗御1991年、1998年、2003年、2006年、2007年特大涝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得益于利用专门而独有的机船拖淤技术长期实施港道经常性维护作业,疏浚河槽、拓宽河床、切除边滩。  相似文献   

20.
修建于河口的挡潮闸会改变该地区原有的水动力条件,长时间后会造成闸下港道淤积,河床抬高,过水面积减小,大幅度降低挡潮闸的泄洪能力。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年来对闸门不同开启方式的大量试验和探索,提出了利用上游来水冲淤、潮汐动力冲淤、不同闸控方式冲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和闸群运行调度方式。研究表明,调节闸孔出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进行水力冲淤,是挡潮闸冲淤保港诸多技术手段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实用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冲淤减淤效果,保障挡潮闸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