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21甾体苷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龙胆科、薯蓣科、夹竹桃科、茄科和萝藦科等植物中,其中尤以萝藦科植物中分布最为普遍。概述了萝藦科植物中C21甾体苷的分布及国内外从萝藦科植物中分离获得的C21甾体苷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通光藤中C21甾苷类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子式、来源以及13C-NMR在其苷元种类、取代基类型、位置、糖的种类、连接顺序的确定中的应用,为结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青阳参中7个C21甾体皂苷的含量。采用Alltima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59 nm(0~27 min),223 nm(27~72 min)。结果表明,该7个C21甾体皂苷在各自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8.5%~103.9%之间。通过对不同产地的7个批次青阳参中7个成分的含量测定,认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青阳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茴香醛硫酸显色比色法测定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量。结果 选定检测波长432 nm;通光藤苷B在5.05~65.65 μg/mL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012 9 X+0.017 8,R2=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2.1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C_(21)甾体甙的主要结构特征,常用分离方法及结构的鉴定。重点讨论了各种光谱分析手段在该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蒺藜全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PHPLC)对蒺藜70%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数据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所得单体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甾体皂苷:1)uttroside B;2)polianthoside D;3)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4)(25R)-26-O-β-D-吡喃葡糖基-5α-呋甾-3β,22α,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吡喃半乳糖苷;5)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蒺藜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7.
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中医将其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风湿性关节炎。其化学成分主要为C21甾类、强心苷类、醛类,以及萜类。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强心、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同时具有诱导细胞分化和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油田采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负荷,提高其可生化性,采用O3/UV和O3/H2O2氧化法对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pH以及紫外灯功率对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独臭氧氧化相比,O3/UV以及O3/H2O2联用技术对采油废水中的COD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废水可生化性均有所提高,且O3/H2O2氧化法对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程度更大。O3/UV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紫外灯功率为18 W,氧化时间为30 min,可生化性(B/C)提高至0.092;O3/H2O2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为0.3,氧化时间为30 min,B/C提高至0.175。氧化预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TiSi2和HCl为钛源和形貌控制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海胆状TiO2/TiSi2纳米复合材料。TiO2/TiSi2是由TiSi2基体与生长在TiSi2表面的海胆状金红石型TiO2组成,其中,金红石型TiO2由大量尺寸均匀、表面光洁、沿[001]晶向生长的纳米棒组成。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TiO2纳米棒会由棒状转变为锥状。性能测试发现,相比于纯相的金红石型TiO2,TiO2/TiSi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具备较好的光吸收性能和较高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中25OHD3、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1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哮喘组)和75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25OHD3、IL-21水平。比较两组间患儿血清 25OHD3、IL-21水平,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25OHD3、IL-21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同年龄儿童25OHD3血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6岁儿童明显高于哮喘组<6岁儿童(P<0.05),对照组≥6岁儿童明显高于哮喘组≥6岁儿童(P<0.05)。哮喘组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1、25OHD3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61。结论 IL-21、25OHD3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发挥作用,可作为诊断哮喘急性发作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从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青阳参苷甲(1),青阳参苷乙(2),2,5-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香草醛(5),阿江榄仁酸(6),山橘脂酸(7),告达亭3-O-β-D-吡喃加拿大麻糖基-(1→4)-β-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加拿大麻糖基-(1→4)-β-D-吡喃加拿大麻糖苷(8),本波苷元(9),告达亭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1),凯德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2),青阳参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3),凯德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4)。其中化合物67为首次从鹅绒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8~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赤灵芝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 Karst.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黄芩素(3),鼠李素(4),异甘草素(5),柠檬苦素(6),2,5-二羟基苯乙酮(7),苯甲酸(8),灵芝酮三醇(9),啤酒甾醇(10),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1),麦角甾醇(12)。化合物1~6为首次从灵芝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赤灵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云南黄连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连属植物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根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反复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3,5,7-trihydroxy-6,8-dimethylflavone,1),阿魏酸(ferulic acid,2),Z-咖啡酸硬脂醇酯(Z-octadecyl caffeate,3),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4),丹参素甲酯(methyl-3,4-dihydroxyphenyl lactate,5),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 phenethyl alcohol,6),3,5-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3-O-β-D-glucopyranoside(7),(+)-落叶松树脂醇[(+)-lariciresinol,8],woorenoside Ⅰ(9),woorenoside Ⅱ(10),longifolroside A(11),(+)-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云南黄连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4,7,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ODS和大孔树脂等柱色谱分离方法对Anisopus mannii的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3β-acetoxylup-20(29)-ene(1),1-acetoxy-2-isopropyl-1-tridecene(2),rutin(3),3,6′-diferuloylsucrose(4),3-O-β-D-glucopyranosyl-3-β-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28-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ester(5),conduritol A(6),hoyacarnoside I(7)。同时采用B16细胞为黑色素抑制的筛选模型,筛选了所有化合物的黑色素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活性,其中化合物5显示出最优活性[30 μmol/L给药浓度,黑色素含量:(27.4±3.5)%,细胞存活率:(54.9±5.6)%],可以作为美白剂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5.
青梅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梅(Vatica mangachpoi Blanco)的茎中分离鉴定了10种成分:豆甾-4-烯-3-酮(Ⅰ),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Ⅱ),丁香醛(Ⅲ),东莨菪内酯(Ⅳ),对羟基苯甲醛(Ⅴ),2,6-二甲氧基苯醌(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烯醛(Ⅶ),积雪草酸(Ⅷ),3-(1-C-β-葡萄糖)-2,6-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Ⅸ),1,3,3a,4,9,9a-hexahydro-4-(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5,7-dimethoxynaphtho[2,3-c]furan-6-ol(Ⅹ)。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Ⅵ、Ⅶ、Ⅷ、Ⅸ、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研究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子实体水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向/亲水二维制备液相色谱法对黄绿蜜环菌子实体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黄绿蜜环菌子实体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焦谷氨酸(1)、尿苷(2)、2′-脱氧尿苷(3)、尿嘧啶(4)、鸟苷(5)、肌苷(6)、腺苷(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黄绿蜜环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百合科粉条儿菜属植物粉条儿菜Aletris spicata(Thunb.)Franch.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环石仙桃萜醇(cyclopholidonol,1)、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2)、熊果酸(ursolic acid,3)、13-表柏油酸(13-epicupressic acid,4)、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7,4′-trimethoxyflavone,5)、二十二烷酸-1-甘油酯(2,3-dihydroxypropyl docosoate,6)、正十七烷醇(1-heptadecanol,7)、正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8)、24,24-二甲基-环木菠萝烷-3-醇(cycloneolitsoln,9)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小酸浆Physalis minima L.的活性成分。小酸浆的地上部分经乙醇提取,氯仿萃取,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粗分,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RP-18等色谱柱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小酸浆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Withaphysalin P(Ⅰ)、14,18-di-O-acetylwithaphysalin C(Ⅱ)、Withaphysalin Q(Ⅲ)、Withaphysalin型化合物1(Ⅳ)、Withaphysalin型化合物2(Ⅴ)。化合物Ⅳ、Ⅴ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Withaphysalin T、Withaphysalin U。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云南黄果冷杉Abies ernestii var.salouenensis干燥枝叶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对照及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7S,8S)-3-甲氧基-3′,7-环氧-8,4′-氧化新木脂素-4,9,9′-三醇(1),isomassonianoside B(2),8,8′-二羟基松脂素(3),莽草酸正丁酯(4),对羟基苯甲酸(5),莽草酸(6),咖啡酸(7),阿魏酸二十四醇酯(8),苯甲酸(9),芹菜素-8-C-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10),丁香亭-3-O-芸香糖苷(11),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12),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13)。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6,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