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以急性呼吸道感染入院的 30例患者并按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分别检测急性感染期和痊愈期血清 IL - 2、IL - 6、IL - 8和 TNF-α水平 ,并以 30例健康人血清中 IL - 2、IL - 6、IL - 8和 TNF-α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 IL - 6、IL - 8和 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并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而 IL - 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轻症组和重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 IL - 2、IL - 6、IL - 8和 TNF-α可能与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的发病机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母乳中免疫细胞的分泌功能与新生儿免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母乳中免疫细胞的分泌功能与新生儿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母乳中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质-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 初乳组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TNF-α中位数为0.364μg/L、IL-6中位数为0.114μg/L、IL-8中位数为0.644μg/L)均高于成熟乳组(P<0.01),而初乳组与母血组差别无显性意义;初乳TNF-α、IL-6、IL-8斩水平与母外周血相应指标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初乳中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高于成熟乳;母乳喂养可以提高新生儿抗感染免疫功能,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步探讨支气管肺炎临床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对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血清TNF—α,IL-6,IL-8的检测;并与30例正常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 支气管肺炎患儿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儿组(P〈0.01)。治疗lOd后TNF—α、IL-6、IL-8与治疗前比较水平明显降低。TNF—α仍高于正常组(P〈0.01),而IL-6和IL-8治疗后已基本接近正常健康儿组,与正常健康儿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细胞因子TNF—α,IL-6,IL-8以不同方式参与了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中TNF—α、IL-6、IL-8的水平,对评价炎症程度及其病情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性病患者,18名卖淫者,4例HIV感染者和2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IL-6,IL-8水平。结果:IL-6,IL-8水平性病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V感染者高于性病患者(P<0.01,P<0.05)。结论:IL-6,IL-8对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氰戊菊酯对未成熟雌性大鼠的体液免疫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氰戊菊酸对未成熟雌性SD大鼠性激素分泌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2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氰戊菊酯组(以氰戊菊酸LD50的1/10剂量染毒)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水平,结果:氰戊菊酯实验组小鼠外周血IL-6,TNF-α,IgG的含量分别为2.244mg/ml,0.360ng/ml,4.928μg/ml,对照组小鼠外周血IL-6,TNF-α,IgG的含量分别为2.805ng/ml,0.439ng/ml,3.825μg/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L-6,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IgG增高,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外周血雌二醇含量实验组(50.785pmol/L)高于对照组(45.029p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睾酮水平实验组(0.354nmol/L)与对照组(0.323nmo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氰戊菊酯可以影响到体液免疫系统和性激素水平,其机制可能是氰戊菊酯通过影响机体雌激素水平,从而影响到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6.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活性测定   总被引:159,自引:1,他引:158  
目的 了解难治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对难治性医院下呼吸道感染31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进行检测,并设置同期对照组31例。结果 难治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难治组PBMC分泌IL-2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难治性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其PBMC分泌IL-2的活性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等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纽和治疗组各31例,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IL-6,IL-8的血清水平。对照组儿童则抽血一次查TNF-α,IL-6.IL-8的水平备对照。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TNF—α,IL-6,IL-8的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观察纽与治疗组治疗前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调节AP患儿的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SAS患者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通过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伴有心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肿瘤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讨论其与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包括15例伴有高血压、心绞痛、心率失常的SAS患者及15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正常人(对照组)且年龄,性别,身高及体重相匹配。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TNF-α、ET-1、IT-6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SAS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ET-1及IL-6水平均升高(P<0.01及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过nCPAC治疗一月以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血浆ET-1与呼吸暂停指数(AI)及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γ=0.51,0.36);IL-6和TNF-α与LSaO2呈负相关(γ=-0.48及0.46,P<0.01)。结论:SAS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异常可能是因夜间反复的低氧血症和神经内分泌异常所致,并参与心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疗SAS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的能力。方法: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L-1β抗体治疗组,TNFα抗体治疗组,IL-1β联合TNFα抗体治疗组,经过一同一标准的腹膜损伤手术后,分别在关腹前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及相应抗体。术后20d将小鼠处死,观察腹腔内粘连的情况,通过对粘连的程度、位置以及粘连类型的综合评价得出粘连分数。结果:IL-1β联合TNFα抗体治疗组的平均粘连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3级粘连发生率比对照组亦有明显减低(P<0.01),无一例小鼠出现切口疝。结论:IL-1β和TNFα抗体能够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白细胞介索-8(IL-8)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及其作为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ALI、13例ARDS患者的血清IL-8水平,并与59例正常对照者相比较。结果:ALI与ARDS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ARDS患者血清IL-8水平又显著高于ALI患者(P<0.05),且ALI与ARDS中的非存活者血清IL-8水平又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IL-8参与ALI及ARDS的炎症反应,高水平的血清IL-8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分析细胞因子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各细胞因子浓度,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C肽(FCP)水平,分析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IL-6、TNF—α升高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的增高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运萍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216-12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8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2例,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2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对照组最低,且在对照组与SAP组之间,MAP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与MAP组IL-6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6对早期诊断、鉴别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孕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宫颈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不孕妇女宫颈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B、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探讨宫颈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与不孕妇女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85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支原体培养结果,将其分为支原体阳性组(n一44)与支原体阴性组(n=41)(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宫颈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支原体阳性组与支原体阴性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OR=15.678;P=0.001,OR=1.76E+010);两组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宫颈黏液中未检测出白细胞介素-6。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宫颈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将36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仅给常规治疗,治疗组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雷公藤多甙(GTW),治疗组Ⅱ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雷公藤多甙联锌剂。治疗前后收集标本,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sIL-2R,TNFα,IL-6,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CD3^ ,CD8^ 水平显著升高,CD4^ /CD8^ 比值和sIL-2R水平下降,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提示雷公藤多甙联锌剂使重症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亢进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因子网络紊乱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低下大鼠肺部抗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或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并雾化吸入IFNγ1、3、7d的免疫低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 吞噬及杀菌功能,抗原提呈功能,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和IL-1β、IL-6水平,以及血淋巴细胞杀菌功能和血清IFNγ活性,IL-1β、IL-6水平,并于第7天进行左肺白色念珠菌培养计数。结果:雾化吸入IFNγ组大鼠肺白色念珠菌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大鼠(P<0.05);雾化吸入IFNγ组大鼠AM的吞噬及杀菌百分率,Ia抗原表达的阳性率、A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及IL-1β与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P<0.05);两组间血清IFNγ活性、IL-1β和IL-6水平,以及感染后第7天淋巴细胞杀菌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雾化吸入IFNγ可明显增强免疫低下大鼠肺部细胞免疫反应和抗感染能力,但对血细胞免疫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医院感染患者血白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1908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了血白细胞计数,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白介素8(IL-8)含量的检测。结果:发生医院感染98例,脑出血和脑梗死医院感染率分别为5.96%、4.54%,常见的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两种类型疾病间无显著差异(P>0.05);医院感染组血白细胞数,ET和IL-8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医院感染组,而NO含量则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对其进行血白细胞计数、ET、NO和IL-8含量的分析必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早发现并积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治疗手段的改进或寻找新的治疗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刘涛  王淑云  刘钫  徐亚丽  刘艺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25-126
目的:研究肥胖或超重者与体重正常者餐前、餐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方法:以体重指数(BMI)≥25为(或超重)组30例,体重指数<25为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于空腹及馒头(100g)餐后2h抽取肘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NF的含量。结果:肥胖组空腹、餐后TNF-α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餐后TNF-α水平较空腹明显升高(P<0.001);肥胖组空腹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01);肥胖组、对照组餐后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餐后INS水平肥胖组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肥胖者体内存在INS-TNF-α调节机制失衡,这一平衡失调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结果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g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SIRS组60例、非SIRS组67例,分别于发病内24h及3、7、14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在不同时间点,SIRS组患者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组的各时间点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组的各时间点IL-6含量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5%(33/60),而非SIRS患者死亡率仅7.46%(5/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P〈0.01);SIRS组患者中有36%(22/60)出现MODS,非SIRS组中有4.48%(3/67)出现MOD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1)。结论TNF—α及IL-6参与了脑出血后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很高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比较。方法 将2002年1月-2004年3月择期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二组:EN-PN组(35例)和TPN组(30例),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评价肠黏膜通透性,测定血清IgA、IgG、IgM、CD4、CD8及CD4/CD8评价免疫功能,比较二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7天,EN-PN组的尿L/M、血清内毒素、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PN组(P〈0.05),而EN-PN组的IgG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TPN组(P〈0.05),EN-PN组TFN及PA明显高于TPN组(P〈0.05),EN-PN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