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美国纽约消息:据迈阿密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称,几乎半数溴麦角环肽治疗失败的帕金森氏病病人能安全地使用硫丙麦角林甲磺酸盐(Pergolide mesylate)治疗。佛罗里达中心的神经病学家StewartFactor说,硫丙麦角林的研究已近9年,已有一项双盲研究证明该药的有效性,但是FDA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另一项双盲研究。该研究将是多中心的,包括迈阿密大学,可能至少有150名病人参加。最近迈阿密小组进行的研究证明硫丙表角  相似文献   

2.
左旋多巴(L-dopa)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最有效的药物,但是长期服用L-dopa(5~12年)后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症状波动、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等,其中表现为舞蹈症样的运动障碍是L-dopa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的一种,临床上较少见,但该症的出现给PD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由于LI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其治疗存在困难~([1]).本研究报告3例PD患者L-dopa不同治疗阶段出现的LID,并对其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L-dopa)诱发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模型的建立,以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对异动症大鼠不自主运动的影响.方法 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立体定向注射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并给予L-dopa+苄丝肼治疗21 d,对其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进行录像并评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及旋转行为改变情况.对出现异动症的大鼠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并观察其行为学改变.结果 PD大鼠在接受L-dopa慢性治疗后出现不自主运动,第3天评分:(31.13±0.32)分,肢体运动功能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同时改善.D2受体激动剂可诱发大鼠不自主运动(48.24±1.27)分,D2受体拮抗剂可减轻L-dopa诱发的大鼠不自主运动(41.93±2.27)分,但同时拮抗L-dopa运动功能改善效应.结论 慢性脉冲式L-do-pa治疗PD大鼠可以诱发大鼠AIM,与人类L-dopa诱导的异动症(LID)具有相似的特点,可作为研究异动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安理申和尼麦角林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84例轻、中度AD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安理申组、尼麦角林组及联合组,进行12周临床治疗观察。结果:安理申组、尼麦角林组及联合组简易认知状态检测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分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其中联合组又优于单用安理申组和尼麦角林组,且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显著。安理申组与尼麦角林组比较,4~12周的MMSE分数显著改善(P均<0.01),而CDR、ADL无明显差异。安理申组、尼麦角林组及联合组分别出现轻微头晕、恶心、轻度腹泻1例、1例和2例,继续用药,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安理申、尼麦角林能有效治疗轻、中度AD,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安理申在认知功能方面比尼麦角林疗效显著,而在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无明显差异。联合应用两药可增加治疗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0 mg/kg剂量左旋多巴(L-dihydroxy-phenylalanine,L-dopa)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经典的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PD模型组和L-dopa组,其中L-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用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合用喹硫平组(合用组)及单用舍曲林组(单用组)各18例,治疗8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D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合用组更明显。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舍曲林合用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L-dopa 制剂治疗帕金森氏病(PD)确实有效,但长期使用则会出现一系列令人棘手的副作用和无法逆转的衰减效应。另则,对何时用药、用多大剂量仍有较多争议。为寻找一比较满意地治疗方法,我们从1982年开始试用小剂量 L-dopa 和中药联合治疗47例 PD 病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时间超过3年以上的34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研究组)和单用舍曲林(对照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一使用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片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期血管痴呆患者86例按随机摸球法均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及控制;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加用银杏叶片与尼麦角林片,对照组患者仅加用尼麦角林片。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为评价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认知障碍和痴呆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6个月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所改善,差异显著(P<0.01)。对联合用药组患者的ADL评分从(53.33±6.79)下降至(42.34±5.22),MMSE评分从(17.34±4.28)升高至(24.61±5.57),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从(53.27±7.14)下降至(47.28±5.31),MMSE评分从(17.27±4.36)升高至(21.79±5.45),差异明显(P<0.05)。结论:银杏片联合尼麦角林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效果好于单用尼麦角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单用组,各41例。合用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单用组患者单纯给予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合用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SANS总分及部分分量表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黑质抗氧化系统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将16只成功PD模型大鼠分为两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左旋多巴(L-dopa)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共45d,给药前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给药后测定黑质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水平.结果 (1)L-dopa可使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P<0.001).(2)L-dopa可降低GSH-Px活性(6.83±0.33),升高ROS、MDA水平(68.44±2.34,2.49±0.25)(与模型组比较P均<0.05).(3)L-dopa组呼吸链酶复合体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L-dopa能有效改善旋转行为,但可加重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提示长期应用L-dopa制剂有可能加重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缺失.  相似文献   

12.
黄文忠  蒋敏  耿德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2995-2996,2998
目的:评价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组(30例):给予舍曲林(50~200mg/d)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喹硫平(25~200mg/d),实际完成试验者27例;舍曲林组(30例):单用舍曲林(50~200mg/d)治疗,实际完成试验者26例,2组持续治疗观察期为6周。于入组前、入组后第2、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用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62.96%;舍曲林组的总有效率为26.9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部机能不足症候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5岁至78岁慢性脑部机能不足症候群患者124例(以头痛症状为主),其中58例(男26例,女32例)编为尼麦角林治疗组,其中29例为日口服一次,另29例为日口服2次;其他66例编为茴拉西坦治疗组,对比2组患者服药1周后头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1)尼麦角林治疗组与茴拉西坦治疗组比较,P<0.01,头痛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茴拉西坦治疗组;(2)尼麦角林组内男、女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3)尼麦角林日口服1次与2次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4)尼麦角林组患者副作用少。结论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部机能不足症候群较茴拉西坦疗效显著,服药方便,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率日渐攀升[1]。迄今为止,左旋多巴(L-dopa,LD)凭借其起效快、减轻症状明显等优点,仍然是治疗PD的"金标准"药物,是其他治疗方法和药物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2]。然而长期L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拉莫三嗪、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舍曲林联合拉莫三嗪、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舍曲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46.6%)(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1%)与对照组(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拉莫三嗪、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自制量表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6分)62例和高危组(≥6分)88例,再将高危组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高危治疗组及高危对照组,各44例。三组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高危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比较三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MOCA总分及子项目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低危组、高危治疗组MOCA总分及子项目评分均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危组出现11例PSCI,高危对照组出现10例PSCI,高危治疗组出现8例PSCI。结论:尼麦角林可改善PSCI高危人群的PSCI发生情况,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尼麦角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干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常规治疗组57例,联合用药组59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以及尼麦角林.两组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在入院1周内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 6个月后量表评分常规治疗组远低于联合用药组(21.24 ±4.21比25.62±3.29,P<0.05).常规治疗组6个月后评分低于入院时评分(21.24±4.21比25.09 ±4.64,P<0.05).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高.尼麦角林联合尼莫地平早期干预能明显延缓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马立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491-492,49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在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仅予尼麦角林,观察组予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和活动能力,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麦角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国产麦角溴烟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咏梅  王彩莲 《现代医学》2000,28(6):389-391
目的观察麦角溴烟酯(脑舒)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对4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取30例为治疗组,15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予麦角溴烟酯10mg,每日口服3次;对照组予尼麦角林(脑通)10mg,每日口服3次,疗程2个月。结果麦角溴烟酯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及血管性痴呆指数(CCI),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不良反应。结论麦角溴烟酯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高、安全性好的药物,疗效与尼麦角林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评估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抑郁症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研究组(32例)给予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32例)仅给予舍曲林抗抑郁治疗,总疗程为12周。疗程结束后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比单用舍曲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