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电力负荷分类算法,但FCM算法存在着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及需要人为确定聚类数目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先采用一种快速算法来确定负荷聚类数目和聚类中心,将得到的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作为FCM的初始输入,再用FCM对负荷进行分类的改进型FCM分类方法,以此减少聚类数目较多时大量的人工参与及分析工作,并通过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分类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云模型和模糊聚类的电力负荷模式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应用传统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算法进行电力负荷模式提取时存在的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聚类数目不易确定、算法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从负荷曲线形态出发,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模糊聚类的电力负荷模式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电力负荷数据的时间特性,对云变换方法进行了维度扩展,使其能够应用于具有时间特征的二维数据处理,将电力用户典型日负荷的频率分布分解为若干个正态云组的叠加,以各云模型中最能代表各定性概念的期望向量集合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基于云模型确定的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应用FCM算法进行电力负荷模式提取和用户分类.最后,以某电网实际负荷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级量测体系的建设促使大量用电负荷数据增加了可观性,但由于通信等原因,量测数据中存在不良数据。文中提出一种引入改进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的负荷数据辨识及修复方法,该方法利用快速爬山技术,对标准FCM聚类算法中聚类数目难以预先确定、初始聚类中心随机选取等缺点进行改进,实现用电负荷数据的精准聚类。在此基础上提取可行域矩阵及特征曲线,实现对新量测数据的辨识及修正。最后采用某地实际负荷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基于标准FCM聚类算法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快速性、高效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电力负荷特性越来越多样化,精确的负荷特性分类对电力系统十分重要。基于自适应FCM和LVQ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了一种负荷特性分类方法,采用基于有效性指标函数FCM算法,产生最佳聚类数目;根据聚类结果选择最靠近每类中心的样本作为LVQ神经网络聚类的训练样本,训练学习矢量量化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实现对所有负荷特性样本的分类。算例分析表明是有效的和优越的。  相似文献   

5.
改进自适应模糊C均值算法在负荷特性分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C均值(FCM)算法是一种用于电力负荷特性分类的有效方法.针对传统FCM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且对初始条件敏感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微分进化(DE)自适应优化的改进措施.相对于FCM算法的梯度最速下降寻优策略,改进算法利用DE多点随机并行搜索,对控制参数及非最优个体进行自适应调整,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鲁棒性高的特点.实际算例仿真表明,所述算法降低了负荷特性分类对初始值的依赖度,在不同聚类数目的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实际电网滚动规划等对负荷特性分类精度要求更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FCM)应用于日负荷曲线聚类分析时存在易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易收敛于局部最优值以及日负荷曲线的内在特性难以通过距离得到充分反映的问题,利用日负荷特征值指标对日负荷曲线进行数据降维处理。提出了基于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GWO-FCM)。该算法利用GWO为FCM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结合了GW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FCM的局部搜索能力。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日负荷曲线聚类效果,算法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7.
逐级均值聚类算法的RBFN模型在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该文针对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算法--逐级均值聚类算法,解决了传统聚类算法解的局部最优性问题和如何确定聚类数目的问题.在应用该算法确定RBF模型隐含层的中心向量时,同时确定了隐含层的节点数和RBF网络模型的结构.对于网络参数的确定,文中也提出了一种新的交互式的学习方案,将学习样本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分别对网络进行权值确定和半径调节,得到了非常稳定的网络结构.运用文中所述模型及算法与传统的RBFN进行负荷预测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网络更稳定,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电力企业人才甄选,减少人为主观性影响,研究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算法的人才综合能力评价、甄选方法.通过构建人才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样本指标数据,并对其做标准化处理.使用轮廓系数法对不同聚类簇数下的聚类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确定最佳的聚类簇数.最终,在FCM算法下对人才各项指...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力数据海量化、多维化的趋势,为了提高聚类算法的聚类质量,并解决传统聚类算法聚类海量高维数据时单机计算资源不足的瓶颈,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负荷曲线聚类的并行量子粒子群优化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将量子粒子群群体智能算法引入到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利用QPSO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克服FCM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其对初始聚类中心过于敏感的缺陷。最后,采用云计算的MapReduce编程框架以及HBase分布式数据库对算法进行并行化改进。经实验验证与FCM算法和AFCM算法相比聚类正确率提高了10%左右,且并行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传统聚类算法在进行负荷曲线聚类时,存在不易选取初始聚类中心、需人为确定最佳聚类数、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并且当负荷数据中含有较多的用户类型时,其聚类效果往往较差,针对以上问题,以密度峰值聚类为基础,提出一种面向多种用户类型的负荷曲线聚类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类间优化与类内优化的方式,实现了数据集的全局扩散与局部收敛,增强了数据的可分性,且具备一定的自愈优化能力。实验选用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SC)作为聚类有效性评价指标,在国内外不同负荷数据集中进行算法的性能测试与参数摄动下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面向含有多种用户类型的负荷数据集时,能够显著提高聚类有效性与鲁棒性,可为电力咨询、精准购电、负荷管理等辅助服务提供决策性信息。  相似文献   

11.
挖掘电力用户用电特征,有助于提高负荷预测精度,从而为制定合理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传统的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algorithm, FCM)聚类算法的聚类数需要人工试凑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FCM方法,以达到自动调整参数获得最佳聚类数的目的。针对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echine, KELM)求逆过程计算量大的问题,采用cholesky分解法求解KELM的输出权值,降低了计算时间。采用自适应FCM对电力用户进行聚类,然后对每类用户采用改进的KELM算法进行负荷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同预测方法下,基于聚类的负荷预测精度高于不聚类时的负荷预测;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聚类方法与用户实际用电行为相符,具有准确性;相比于传统的KELM算法,改进KELM算法耗时更少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电力用户参与电网侧互动用电和辅助服务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热点,用户互动用电行为分析是其中一项核心工作。结合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和K-means聚类算法,采用一种自组织中心K-means算法用于用户互动用电行为聚类分析,能够实现更加精准识别和快速聚类。首先,对自组织中心K-means算法原理进行分析,说明其与传统聚类算法相比在用电行为聚类分析中的优势;然后,构建峰谷分时电价背景下,基于用户心理学的调节潜力指标,并分析基于负荷数据和调节潜力指标的用户互动用电行为;最后,以某电力公司管辖区域用户的日常负荷数据为研究对象,将基于自组织中心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与其他传统聚类方法进行对比,证明基于调节潜力指标的自组织中心K-means算法在用户互动用电行为上的精准识别和准确聚类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密度峰值聚类的收敛速度较快且无需人工设置最佳聚类数,更具备高鲁棒性特点,可以在工业负荷预测中进行用户用电行为的模式识别与分类,然后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但是该算法在小样本条件下聚类效果不佳,容易“遗漏”样本中的聚类中心。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类间距离优化和类内距离优化,使待聚类数据更容易被分类,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深入地挖掘分类,再使用灰色关联度确定待预测日所属类簇,使用GRNN神经网络进行负荷预测。通过Matlab仿真,可以得出结论,文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工业用户用电负荷数据的聚类效果,并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计量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收集的用户负荷信息越来越准确,从而提供了负荷用电特性聚类分析的数据基础。为了解决电力负荷聚类应用场景中需要聚类结果与典型负荷类别尽可能相似的问题,以蚁群聚类算法为基础,采用典型负荷曲线作为先验信息,将评估聚类效果的指标和聚类中心与典型负荷曲线的距离2个因素构成优度指标来代替传统的均方误差,以此来更新信息素矩阵,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聚类的半监督聚类算法。通过某省工业用户2017年的日负荷数据分析验证了聚类结果不仅向原有的标识样本类型靠近,而且兼顾同类型样本差异小、不同类型样本差异大,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上海电网需求侧负荷模式的组合识别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别于传统按行业分类的需求侧负荷分析方法,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K-means、模糊C均值、ID3决策树等数学工具构建了基于聚类、分类技术与决策树结构分析的负荷模式组合识别模型,并对上海电网需求侧负荷进行了特征指标计算、类别判断与挖掘、聚类评判、分类知识解释等综合分析。根据上海电网14个行业357个用户的日负荷数据集进行算例分析,指出了上海电网需求侧负荷类型、行业分布、关键指标等模式特点,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与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杜刃刃  杨超  蒲阳 《电测与仪表》2021,58(1):152-157
对当前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方法对低功率用电设备的辨识准确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该方法以改进FCM初始聚类中心为基础,除了采用有功功率特征外,并选取基波功率因数和电压—电流三次谐波含量差作为新特征,引入灰狼算法(GWO)和单纯形法(SF)对聚类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模糊聚类来确定负荷的种类数,实现对负荷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种类的增加,该方法在不同场景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