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不能满意复位或复位后不能维持其稳定再移位者,采用切开复位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早期X线复查见骨折达解剖对位;后期无再移位、骨折,无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无延期愈合、畸形愈合及骨桥形成,术后平均6个月骨折获骨性愈合,18例功能恢复正常,2例前臂旋转功能5~10°受限。结论应用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效果良好,钢板服贴,与儿童的尺桡骨相匹配,固定牢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的AO双骨折复位技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使用改良的AO双骨折复位技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54例.结果获得随访8~26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固定,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患者.按照肘关节功能HHS评分标准评定前臂旋转功能,旋前均大于90°,旋后均大于60°,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尺桡骨双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比较.方法 手术治疗30例尺桡骨双骨折,其中11例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19例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骨折的愈合及旋转功能恢复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3931)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操作简便、创伤小、不剥离骨膜、不植骨、容易拔除、无再骨折,更适宜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相似文献   

4.
尺桡骨双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尺桡骨双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朱明海李春游李新生韩卢丽尺桡骨双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材料主要是钢板和尺骨髓内针。笔者对过去5年来我院收治的桡尺骨双骨折两组内固定治疗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病例22例,骨折按AO分型A型3例,B型7例,C型12例,术后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并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估肘、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22例患者术后及随访X线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末次Anderson评分优良率95.5%。结论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符合生物学固定、并发症少、术后前臂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Sage针固定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双Sage针固定加自体骨髓移植方法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是否比其它手术方法更优越。方法:根据桡骨解剖形态及X线特点,选择适当的双Sage针,从桡骨茎突内侧打入,选择另1枚逆行法打入固定尺骨,即达到了恢复生理弯度的目的,又达到了防止旋转内固定的目的。骨折区注入自体骨髓移植促进了骨折愈合。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最短6周,平均8周。结论:Sage针固定加骨髓移植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折骨愈合快,容易拔除,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桡骨旋前手术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比较术前、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3个月。31例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以内完全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髄炎和神经损伤、腕关节周围伸肌断裂及激惹等并发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及CT片显示尺背侧骨折块均未移位,按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疗效:优17例,良11例,可3例。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有效防止尺背侧骨块移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74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情况及术后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1.89%,对照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1.0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对88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的60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28例。结果 88例骨折全部愈合,按Dient功能评定标准,手法复位优良率78.3%,切开复位优良率85.7%。两组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AO分型中C型骨折的治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根据应骨折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10年6月接诊收治尺桡骨骨折58例,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辅助石膏托外固定。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评价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构、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5个月,平均15.7个月。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42例,良11例,可5例。结论儿童及成人闭合性尺桡骨折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法复位不理想则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性骨折采用穿针或外架固定,必要时用封闭负压吸引;积极处理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1.
尺桡骨干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居第2位,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可发生侧方移位、重叠、旋转、成角畸形,治疗较为复杂.一般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转暴力造成[1].闭合性尺桡骨干双骨折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具有创伤小、安全、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2],容易被患者接受.2007~2011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102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桡骨头与桡骨颈成角移位骨折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桡骨头与桡骨颈成角移位骨折的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方法的改进与效果。方法:自1986~1998年间,对成角移位>35°的桡骨头与桡骨颈骨折施行手术切开截骨复位,自体骨楔形骨块嵌入植骨固定术治疗15例。结果:13例获6个月~10年随访,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截骨复位效果优于传统的撬拨复位。植骨固定可靠、植骨量少,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3.
三种方法治疗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尺桡骨中段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力学稳定性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5具新鲜尺桡骨标本,制成中段横形骨折模型(AO分型A3.2),分成3组,然后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固定(尺桡骨双钢板固定,尺桡骨双髓内钉固定,尺骨髓内钉加桡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之后,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轴向刚度、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等效刚度。[结果]双钢板组与尺骨髓内钉+桡骨钢板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的稳定性均高于双髓内钉组。[结论]尺骨髓内钉加桡骨钢板组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可靠,并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不同手术固定方式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本院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钢板组、外固定架组,对于组间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 钢板组用时长、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外固定架组少。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外固定架组94.52%、钢板组97.38%。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两组均较术前改善,组间比较,P>0.05;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比较,P>0.05,桡骨茎突高度组间及组内比较,P<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成年患者在综合评估骨折类型的前提下,可采用钢板内固定技术,能够达到良好的腕关节恢复功能,但应注意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应综合患者一般情况及意愿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史明  谭家昌  王辉  罗宇  姜铁斌 《骨科》2012,3(1):46-47
尺桡骨双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临床对于儿童骨折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需要寻求微创性、并发症较少的内固定方法.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骨折,符合微创理念,具有创伤小、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保护局部血运、不易损伤骨骺等优点[1].2010年3月~2011年4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经皮插钉技术治疗尺挠骨双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04—2019-07间内黄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60例成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组(外固定组)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组(钢板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12个月期间的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水平。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外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腕管综合征,内固定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2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及2组改良McBrid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创伤小,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针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2008年4月,我院应用闭合穿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 6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5~14岁.新鲜骨折49例,陈旧性骨折(14~21 d)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 尺桡骨双骨折45例, 单纯尺骨骨折8例, 单纯桡骨骨折7例.不稳定骨折直接采用手术治疗41例, 手法复位失败改用手术治疗8例,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再次移位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1 d.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分类与关节镜下复位固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的桡骨远端骨折分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没有详细描述关节面的解剖改变。基于CT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根据关节面骨块的数目,日本的土井一辉(Doi)教授将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分为3型,即2,3、4块型。此分类法简单但直观准确描述了关节面的结构改变,对关节镜操作非常实用。根据此分类,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的复位固定,以期达到关节面移位小于1mm的复位和固定效果。1992~2003年,91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年龄21~79岁。其中42例为2块型,占46%;34例3块型,占37%;15例4块型,占17%。关节镜用于复位后检查14例,引导克氏针13例,辅助复位固定61例,其中4例改为开放复位内固定。固定方法包括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或钢板、钢板联合拉出钢丝或螺钉,6例单用克氏针,1例单用螺钉。长期的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与其它传统方法相比,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的复位固定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体会,并观察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3±2.3)个月。依据Fernandez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3.75%。X线片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恢复良好。均未发生钢板断裂、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并发症低,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可有效保持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处于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20.
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因素及处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本组73例尺桡骨骨折不愈合患分别选用不同的内固定、自体松质骨植骨、瘢痕、骨间膜松解以及局部皮瓣转移等综合治疗,术后尽早行前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12~29个月,73例均获骨性愈合,功能满意64例,优良率87.7%。结论 影响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包括局部软组织条件、骨折部位及损伤程度、内固定强度以及不恰当的早期活动等,感染不是主要因素。正确选择内固定方法、自体松质骨植骨、瘢痕组织及骨间膜松解是治疗尺桡骨骨折不愈合、恢复前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