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651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植入孕产妇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9.6%(258/6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产前阴道出血次数、终止妊娠孕周、胎盘植入类型、未规律产前检查、合并内科疾病和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OR=2.248,95%CI:1.590~3.177,P=0.000)、合并内科疾病(OR=1.604,95%CI:1.080~2.384,P=0.019)和合并前置胎盘(OR=1.877,95%CI:1.204~2.925,P=0.005)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次数、合并内科疾病及前置胎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治的20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合并胎盘植入(研究组),182例单纯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母婴结局。结果: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16%。孕次、流产史、前置胎盘类型、子宫瘢痕史是引起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及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早产、窒息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次、流产次、瘢痕子宫、完全型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前置胎盘孕产妇孕期出血应高度警惕胎盘植入的可能性,应注重预防,提高分娩前诊断率,及时处理,保证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再次剖宫产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PPH)危险因素,为产后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再次剖宫产的1497例高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产妇分为产后出血组(131例)与非产后出血组(1366例),分析产妇的年龄、孕产史、胎盘等各类因素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附着位置(OR=2.15,95%CI为1.17~3.95,P=0.013)、前置胎盘(非前置胎盘:参考组;非完全性前置胎盘:OR=13.85,95%CI为6.22~30.84,P<0.001;完全性前置胎盘:OR=29.32,95%CI为16.32~52.67,P<0.001)和胎盘植入(OR=7.08,95%CI为3.60~13.92,P<0.001)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盘附着位置、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为影响再次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及减少胎盘植入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24例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19%(124/66000),其中粘连性胎盘植入占7.26%(9/124),植入性胎盘植入占73.39%(91/124),穿透性胎盘植入占19.35%(24/1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30岁、孕前BMI≥24kg/m2、流产史、孕次≥2次、宫腔操作史、前置胎盘、疤痕子宫、早孕期阴道出血史是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前置胎盘、疤痕子宫、早孕期阴道出血史是引起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应对前置胎盘、疤痕子宫、早孕期阴道出血史的孕妇进行干预,以降低胎盘植入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围产资料数据库中信息完整的单胎妊娠孕妇48 650例临床资料,将这些孕妇分为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和非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分析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高中教育水平及以下、孕次≥3次、经产妇、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史(OR=2.254,95%CI:1.917~2.65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OR=1.591,95%CI:1.212~2.089)、合并前置胎盘(OR=28.282,95%CI:24.338~32.866);与非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相比,患有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褥期感染、子宫切除、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Apgar评分相对较低(1 min)、产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剖宫产史、辅助生殖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引起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妊娠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6.
汪佳慧  金镇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1):852-855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9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DIC、失血性休克及子宫切除不良妊娠结局的有关因素行单因素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示:术中宫腔填塞纱布或球囊、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滞是产妇发生DIC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而伴有胎盘植入、人工流产次数多是发生DIC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中宫腔填塞纱布或球囊是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而伴有胎盘植入、人工流产次数多是发生失血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是切除子宫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而伴有胎盘植入、孕次数越多是发生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孕次越多、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合并胎盘植入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越高。术中行宫腔填塞纱布或球囊压迫止血和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妊娠晚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期为胎盘植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17例妊娠晚期胎盘植入患者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住院分娩的12 267例产妇中,117例(9.54‰)诊断为胎盘植入。妊娠晚期胎盘植入危险因素为:前置胎盘、流产刮宫史≥2次、多产史、剖宫产史和年龄≥35岁(P<0.05)。诊断:病理诊断28例,临床诊断86例,B超诊断3例。治疗:保守治疗108例,子宫切除9例,无孕产妇死亡。子宫动脉栓塞有效例数6例(6/7),凝血酶纱条宫腔填塞有效例数6例(6/6),B超引导下胎盘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有效例数2例(2/2)。结论:(1)妊娠晚期胎盘植入与合并前置胎盘、流产刮宫史≥2次、多产史、剖宫产史和年龄≥35岁相关。(2)胎盘植入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子宫动脉栓塞、凝血酶纱条宫腔填塞、B超引导下经腹胎盘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是胎盘植入保守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母婴结局及其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181例,PPP患者72例(PPP组,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4例,非产后出血38例),无剖宫产史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109例(非PPP组)。比较PPP组和非PPP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PP组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PPP妊娠总占比0.44%;PPP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前壁胎盘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输血率、早产率均明显高于非PPP组(P0.05),PPP组分娩孕周与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非PPP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PP患者产后出血组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二级及以下医院剖宫产史占比、非产程中剖宫产史占比、前置胎盘史占比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粘连与中央型前置胎盘是PPP患者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与早产是PPP主要的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前次剖宫产史此次妊娠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患者,应警惕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是防止PPP发生与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89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其中59例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资料。结果:(1)我院近10年来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2.26%(896/39726),中央性前置胎盘中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6.58%(59/896);(2)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包括:孕妇年龄≥35岁、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史;(3)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产时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未并发胎盘植入者(2χ=70.944,P=0.000),并发胎盘植入者平均出血量高达2846.19m l;(4)所有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子宫切除率为25.42%(15/59),保守性手术为局部缝扎、局部切除、宫腔填塞、B-Lynch缝合和子宫动脉结扎等,而未并发胎盘植入者子宫切除率为0.96%(8/837)。结论:(1)对高龄的、有剖宫产史或多次流产史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2)为减少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因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对母儿造成的危害,强调终止妊娠前的充分准备;(3)治疗上保守性手术和子宫切除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杨丽娜  张地  耿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9):710-712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PPP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子宫切除31例为研究组,未行子宫切除5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剖宫产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等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产次、分娩孕周、剖宫产次数及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预置髂总动脉球囊率及术中子宫切口选择避开胎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盘植入程度较深、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胎盘植入程度、GDM、HDP及ICP是PPP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胎盘植入程度对子宫切除的影响最大(OR=31.512,95%CI 3.298~276.109)。结论:胎盘植入程度是影响子宫切除的重要因素,妊娠期并发症GDM、HDP及ICP增加了子宫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05年4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35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中及术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将患者分成产后大出血组(出血量≥2 000 mL)和对照组(出血量<2 000 mL),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产前出血、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子宫畸形、胎盘位于子宫位置、分娩孕周、术中情况和手术操作等与产后大出血的关系。结果 影响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剖宫产次数、胎盘位于前壁、周围脏器浸润、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填塞术可能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相关(P <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周围脏器浸润(OR=28.821, 95%CI:3.741~222.033, P=0.001)、胎盘位于子宫前壁(OR=1.704, 95%CI:1.013~2.866,P=0.044)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动脉结扎术(OR=0.59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97例PPP患者数据,其中子宫切除组39例,子宫保留组58例。选择两组患者的年龄、剖宫产次数、术前介入干预(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合并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因素以及保胎治疗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上指标经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剖宫产次数、术前介入干预、胎盘因素以及保胎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OR=2.895,P=0.044,95%CI 1.029~7.945)、胎盘因素(胎盘穿透性植入相对于无胎盘粘连及植入OR=9.180,P=0.007,95%CI 1.852~45.501)及术前是否介入干预(OR=0.283,P=0.027,95%CI0.092~0.867)为PPP患者子宫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剖宫产次数多,胎盘植入程度重的PPP患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子宫切除临床预案;对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积极推行剖宫产术前介入干预以降低高危PPP患者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13.
55例胎盘植入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胎盘植入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经过产后病理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55例,用回顾性病例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患者的既往流产次数、产前、产后出血量、产前超声是否诊断胎盘植入以及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因素与胎盘植入的严重并发症,即围产期全子宫切除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植入性前置胎盘的类型、产前、产后出血量及围产期全子宫切除术均与既往流产次数无关(P>0.05)。胎盘植入患者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率与胎盘前壁附着有关(P<0.05),与产前、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面积无关(P>0.05)。患者行围产期全子宫切除术与产前出血量、胎盘植入面积相关(P=0.000),且与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相关(P<0.05)。结论:胎盘植入患者合并前壁前置胎盘时超声诊断相对容易。胎盘植入面积和产前出血量对预测胎盘植入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产前出血的植入性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应做好围产期全子宫切除术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404例前置胎盘病例,探讨产前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比较产前无出血组(n=254)及反复出血组(n=150)患者的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当孕妇既往孕次及宫腔操作史累计3次时,此次妊娠产前出血风险分别高于小于3次患者(OR=1.937,95%CI 1.054~3.562)、(OR=2.174,95%CI 1.050~4.504);孕28~32周,产前出血风险最高,随着孕周增加,孕妇产前出血风险反而降低;前壁胎盘孕妇产前出血风险高于后壁胎盘患者(OR=3.978,95%CI 2.220~7.195);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产前出血风险高于边缘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OR=3.346,95%CI 2.050~5.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边缘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相比,中央性前置胎盘发生反复产前出血风险显著增加(OR=3.344,95%CI 1.955~5.722);前壁胎盘发生产前出血的风险高于后壁胎盘(OR=3.954,95%CI 2.196~7.387);孕周≥36周后产前出血风险显著降低,与其他孕周相比发生产前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OR=0.086,95%CI 0.030~0.240)。产前反复出血组孕妇急诊手术风险显著增加(OR=252,95%CI 60.173~1055.359),血制品使用风险高于无出血组(OR=2.103,95%CI 1.394~3.171);产前反复出血孕妇与无产前出血孕妇相比,分娩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轻度及重度窒息风险分别增加(OR=7.982,95%CI 2.410~26.426)、(OR=2.987,95%CI 1.529~5.837)、(OR=13.941,95%CI 1.690~114.626),同时新生儿重症病房收治风险增高(OR=3.379,95%CI 2.102~5.430)。结论孕次、宫腔操作史、妊娠终止孕周及前置胎盘类型及位置均是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高危因素,而中央性前置胎盘及前壁胎盘是增加产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反复出血组孕妇血制品使用风险增高,低出生体重儿出生风险、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重症病房收住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妊娠的母婴不良结局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 99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93例LN患者共97例次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LN发病时间和病情程度分为3组:妊娠前疾病稳定组(52例次)、妊娠前疾病活动组(26例次)和妊娠期新确诊LN组(19例次).孕产妇不良结局包括妊娠期疾病加重、子痫前期、妊娠期或产后尿蛋白加重、妊娠期或产后肾功能损伤加重、孕产妇死亡、低血小板血症和低补体血症.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治疗性终止妊娠(因孕妇疾病加重需要终止妊娠)、胎儿丢失、新生儿死亡、早产、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窒息.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母婴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妊娠前稳定组与活动组比较,在妊娠期疾病加重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28/52)与61.5%(16/26),x2=0.417,P>0.05].除外妊娠20周前流产的病例(稳定组和活动组分别为5例次和4例次),2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6.2%(17/47)与59.1%(13/22),x2=3.204,P>0.05].19例次妊娠期新确诊LN患者中,18例次妊娠≥20周,其中子痫前期发生率为6/18.(2)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妊娠前疾病活动组治疗性终止妊娠的比例高于稳定组[42.3% (10/26)与7.7% (4/52),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外主动要求终止妊娠(稳定组3例次)和治疗性终止妊娠(稳定组4例次,活动组10例次)的病例,稳定组与活动组分别为45例次与16例次,活动组胎儿丢失和新生儿死亡的比例高于稳定组[5/16与6.7%(3/45),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前活动组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稳定组[92.3% (24/26)与50.0% (26/52),x2=13.48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例次妊娠期新确诊LN组的患者中,治疗性终止妊娠5例次,胎儿丢失3例次,活产11例次,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死亡2例次,早产9例次.(3)母婴不良结局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疾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低补体血症(OR=0.300,95%CI:0.104~0.863)和低血小板血症(OR=0.054,95%CI:0.007~0.439);LN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低血小板血症(OR=0.151,95% CI∶0.046~0.499)和妊娠期LN复发或新发(OR=0.135,95 %CI∶0.027~0.679);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妇发生子痫前期(OR=0.134,95%CI:0.028~0.637)和妊娠期疾病活动(OR=0.026,95 %CI:0.005~~0.138).结论 LN患者妊娠前疾病活动增加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建议LN患者疾病稳定至少6个月以上再计划妊娠,妊娠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尿蛋白、血小板和补体水平等指标,及早发现疾病活动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围产期结局。方法将75例前置胎盘孕产妇列为研究组;选取同期75例孕龄相同的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孕次、剖宫产史、流产史、分娩史间差异明显(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及多次分娩史为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研究组产前/产后出血发生率、平均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及输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平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 0.05),早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转儿科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死胎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龄、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及多次分娩史均为前置胎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前置胎盘的发病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中国部分地区39家医院住院分娩的108049例(分娩孕周≥28周)单胎产妇病例资料,分析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中国部分地区前置胎盘总体发生率为1.2%,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地区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分别为1.1%、0.8%、0.5%、1.3%、1.0%、3.6%、0.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35岁,OR=2.35)、流产史(≥2次,OR=3.03)、剖宫产史(OR=4.95)是前置胎盘的3个危险因素(P<0.05)。前置胎盘产妇易发生产后出血、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从而增加了产后输血、子宫切除的机会。此外,前置胎盘易导致早产、新生儿窒息,增加了围产儿死亡的风险。结论 不同地区前置胎盘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避免其危险因素,做到对其早期诊断,可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从而降低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危险因素,并评估磁共振成像(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植入组)103例和单纯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非植入组)144例,患者产前均进行MRI与彩超检查。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MRI与彩超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35岁、孕产次、剖宫产次、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RI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16例,非胎盘植入131例,其中23例误诊胎盘植入,10例胎盘植入未检出;彩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22例,非胎盘植入125例,其中39例误诊胎盘植入,20例胎盘植入未检出。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粘连型胎盘的检出率66.67%(20/30)高于彩超40.00%(12/30)(P<0.05),对植入型胎盘的检出率87.69%(57/65)与彩超81.54%(53/65)无明显差异(P>0.05),对穿透型胎盘的检出率100.00%(8/8)高于彩超62.50%(5/8)(P>0.05);MRI对胎盘附着前壁并植入的检出率90.63%(58/64)与彩超87.50%(56/64)无明显差异(P>0.05),对胎盘附着后壁并植入的检出率81.48%(22/27)高于彩超55.56%(15/27)(P<0.05),对胎盘附着侧壁并植入的检出率83.33%(10/12)高于彩超41.67%(5/12)(P<0.05)。结论:患者高龄、多次妊娠及分娩、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患者孕期监护,MRI对粘连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主体附着于后壁、侧壁并植入型前置胎盘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彩超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危评分法预测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求在产前评估产后出血的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0年12月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6例前置胎盘病例产前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 (1)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24%,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06%;(2)与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有关的因素有高龄产妇、2次以上流产史、剖宫产史、前壁的前置胎盘、完全性前置胎盘、有产前出血史、无产前检查、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3)以产前存在的与产后出血量有关的因素作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评分,若评分≥4分则可能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结论 (1)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与有高龄产妇、2次以上流产史、前次剖官产史、前置胎盘的分类、有产前出血史、无产前检查、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显著相关;(2)鉴于产前同时存在危险因素4项以上极易发生产后出血,提出用产前高危评分来预测产后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管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建立《母子保健档案》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调查内容包括孕母基本信息、围产期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新生儿体检时若明确诊断血管瘤,对患处进行拍照,记录血管瘤部位及大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血管瘤的高危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98份,确诊新生儿血管瘤患儿94例,发生率为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血管瘤的危险因素为母亲孕龄≥30岁(OR=2.687,95%CI:1.615~4.472,P=0.000)、孕次≥2次(OR=1.730,95%CI:1.032~2.901,P=0.038)、新生儿性别(女)(OR=1.855,95%CI:1.187~2.899,P=0.007)、先兆流产(OR=3.135,95%CI:1.487~6.609,P=0.003)、羊膜腔穿刺(OR=2.754,95%CI:1.278~5.938,P=0.010)、血管瘤家族史(OR=2.978,95%CI:1.127~4.049,P=0.032)和视频显示终端暴露>45 h/周(OR=3.166,95%CI:2.027~4.944,P=0.000).结论 新生儿血管瘤发生的高危因素可能为母亲年龄、多次妊娠、女婴、先兆流产、羊膜腔穿刺、家族史和长时间视频显示终端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