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与体重指数 (BMI)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10月本着方便抽样的原则在乌鲁木齐市分别选取15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41 02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2.75%,男生(13.77%)高于女生(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1,P<0.01)。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学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114.2、623.0,P<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超重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夜间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措施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市和乡村各抽取4所小学,2012年10月对抽中学校的1 17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学龄儿童睡眠不足(<10 h/d)率达68.5%,不同人口学特征影响儿童睡眠时间,城市学生、男生睡眠时间较少(P<0.001)。儿童体重指数(BMI)和超重肥胖率随睡眠时间的减少而增加(P<0.01)。日均睡眠时间<9 h/d组是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调整性别、城乡、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时间后,仅有周末日均睡眠时间<9 h/d组(OR=1.570,95%CI:1.074~2.295,P=0.02)与学龄儿童肥胖超重风险相关。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尤其周末日均睡眠时间可能影响更大,应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善儿童的睡眠时间和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况,为城区学生的超重肥胖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选取郑州市城区小学和初中学校的6 859名7~15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体重指数(BMI)、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3种指标标准分析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流行现况。用R 4.0.3软件进行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χ2检验、配对χ2检验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以BMI标准筛查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的总体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4.4%和10.3%,以WC标准和WHtR标准筛查的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19.4%和14.3%。3种筛查标准对各年龄段男生的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15岁学生的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7~9岁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筛查中小学生中心型肥胖上,WC标准 vs. WHtR标准的Kappa值为0.73,其中7~9岁、10~12岁和13~15岁男生的Kappa值分别为0.84、0.85和0.76,一致性程度较高。结论 郑州市城区7~15岁学生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生和小学生应重点关注,应及早开展综合干预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4.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的流行现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波市七~十二年级的在校中学生进行睡眠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睡眠对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35%,其中男生为20.97%,女生为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14,P<0.01).中学生睡眠不足(<8 h/d)报告率为48.11%,男生为42.78%,女生为53.24%(x2=6.8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BM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不足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2),而女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时间与青少年学生BMI关系密切,睡眠时间不足可能是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上海青少年脂肪肝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5月,上海1 121名中学生被用FibroScan瞬时弹性记录仪完成肝脂肪变程度测定及自行完成青少年睡眠质量流行病学调查表填写。结果 青少年脂肪肝检出率为9.01%(101/1 121),其中男生8.84%(49/554),女生为9.17%(52/567),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 P>0.05);经校正分层因素影响后,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1.05%(236/1 121),其中男21.48%(119/554),女20.63%(117/56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 P>0.05)。101名脂肪肝学生中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5.74%, 1 020名非脂肪肝学生中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0.59%,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0.05)。脂肪肝学生与非脂肪肝学生在主观睡眠质量、时间、效应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青少年脂肪肝与睡眠质量之间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农牧区青少年静态行为状况及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农牧区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提供帮助和参考。方法 2019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对1 482名农牧区中学生进行静态行为、身高及体重测试,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农牧区青少年体型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8.96%、71.05%、9.99%。在学段、民族、年龄方面不同体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9.14、11.52,P<0.05或<0.01)。新疆农牧区青少年做作业>2 h/d、上网>1 h/d、看书>2 h/d、通勤时间>0.5 h/d、玩游戏>1 h/d、看电视>1 h/d的比例分别为88.39%、81.85%、87.65%、83.94%、84.41%、84.68%。不同民族间做作业、上网、看书、通勤时间、玩游戏、看电视的青少年静态行为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96、12.70、95.35、38.59、51.49、77.02,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网>1 h/d(OR=1.25,95%CI:1.02~1.53)、看书>2 h/d(OR=1.08,95%CI:1.02~1.38)、玩游戏>1 h/d(OR=1.37,95%CI:1.18~1.48)、看电视>1 h/d(OR=1.19,95%CI:1.13~1.26)是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疆农牧区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存在正相关关联,有效降低静态行为将对预防超重肥胖发生起到积极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及其与肥胖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有效引导中学生合理饮食行为,保障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5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所有中学中随机抽取4所学校72个班级的3 4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常吃新鲜水果、经常吃甜零食、经常吃蔬菜、讨厌吃某类食物的女生(87.6%、61.2%、93.5%、45.6%)比例显著高于男生(54.3%、51.5%、91.2%、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常吃新鲜水果、经常喝牛奶、经常吃早餐的汉族学生(87.5%、72.4%、86.2%)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学生(55.0%、65.7%、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OR=1.44,95%CI为1.09~1.88)、存在不良饮食习惯(OR=1.43,95%CI为1.11~1.89)和经常吃小摊食品(OR=1.34,95%CI为1.08~1.73)的中学生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不良饮食习惯与肥胖存在相关关系,应加强中学生良好饮食行为教育,并运用到生活中预防肥胖的发生,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及睡眠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睡眠时间与儿童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3-4月在柳州市城区抽取2 354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睡眠相关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以及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19.83%,男生高于女生(21.68% vs 18.17%),平均睡眠时长为(7.85±1.14)h,睡眠不足发生率为74.21%。回归结果显示,男生夜间睡眠时间与其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分别为-0.101,-1.097);睡眠不足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睡眠充足组的1.93倍(95%CI:1.24~3.01,P=0.004),女生中未见上述联系。结论 柳州市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发生率及高血压检出率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睡眠不足对血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及睡眠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睡眠时间与儿童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3-4月在柳州市城区抽取2 354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睡眠相关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以及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19.83%,男生高于女生(21.68% vs 18.17%),平均睡眠时长为(7.85±1.14)h,睡眠不足发生率为74.21%。回归结果显示,男生夜间睡眠时间与其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分别为-0.101,-1.097);睡眠不足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睡眠充足组的1.93倍(95%CI:1.24~3.01,P=0.004),女生中未见上述联系。结论 柳州市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发生率及高血压检出率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睡眠不足对血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中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当地中学生营养状况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永宁县3所中学,共1 091名中学生进行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使用体重指数(BMI)评价营养状况,并对可能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91名中学生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3.75%、77.18%、9.07%。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16.67%、14.23%)均明显高于女生(11.35%、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超重肥胖率(13.70%)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 回归显示,女生(OR=0.611,95%CI:0.422~0.883)、母亲职业为个体工商户(OR=0.242,95%CI:0.093~0.626),不挑食(OR=0.602,95%CI:0.420~0.862)是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而无家族肥胖史(OR=2.513,95%CI:1.059~5.959)则是该地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另外,女生(OR=0.263,95%CI:0.159~0.433)、非独生子女(OR=0.432,95%CI:0.257~0.727)、无家族肥胖史(OR=0.138,95%CI:0.079~0.241)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而睡眠时间超过10 h(OR=13.154,95%CI:1.468~117.850)则是该地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中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现象并存,男生和独生子女的营养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时扭转当地营养状况的不良局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江门市6~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门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再随机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监测该10所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2017—2021年5年间的身高及体重资料,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行业标准WS/T 586-2018),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等分析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率与肥胖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江门市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总体检出率11.57%(2 181/18 857),肥胖总体检出率9.29%(1 751/18 857)。其中,男生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82%、9.17%;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29%、9.41%;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存在年龄差异,均表现为低龄段(6~12岁)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高龄段(13~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一些营养相关行为的流行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选取北京市农村地区3个区县,各区按照5%比例抽取学校。从小学三到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共调查3 833名学生。问卷调查体重、身高、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 结果 郊区中小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为12.90%,超重检出率为14.20%。男生肥胖检出率17.00%,女生肥胖检出率8.43%,男生高于女生(χ2=57.270,P=0.001)。2017年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2015年,分别为14.77%、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1,P=0.001)。只有72.89%的学生每周6~7 d吃早餐。16.54%的学生报告早餐不常吃饱。调查对象中有31.02%的学生经常喝饮料。20.90%的学生每天饮水不足1 000 ml。355例小学生(13.05%)、114例初中学生(20.14%)、128例高中学生(23.40%)不能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表现为不了解或知道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有害但无所谓,学段越高有认识问题的学生越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2,P=0.001)。8.91%(88/988)的肥胖或超重学生吃减肥药,6.87%(181/2 636)体重正常或偏瘦的学生也在吃减肥药。 结论 北京市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继续上升趋势,应该针对个体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天津市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改善ASD儿童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19年整群抽取天津市221名3~7岁ASD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各项指标依据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和2008年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转化为Z评分,以评价ASD儿童的体格和营养状况,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天津市ASD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9.0%,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AZ)分布曲线向右偏移,胸围及腰围的Z评分分布曲线向+3s外延伸,坐高的Z评分分布曲线向左偏移,呈现生长偏离趋势。男童WAZ(Z=2.053,P<0.05)及超重/肥胖率(χ2=6.572,P<0.05)高于女童,6~7岁组超重/肥胖率高于3~岁和4~岁组(P<0.05),不同ASD症状严重程度间营养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5)。结论 天津市ASD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存在体格生长偏离,应加强ASD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肥胖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高中毕业生身体基本状况。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某区1 1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 结果 男生平均BMI指数[(24.02±4.74)kg/m2]高于女生平均BMI指数[(22.36±3.9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8,P<0.001);营养状况正常的学生人数为716人(60.52%),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0人(1.69%)、224人(18.93%)和223人(18.85%),女生营养状况正常的比例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P<0.001),男生超重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P=0.002);视力状况正常的学生人数为135人(11.41%),视力轻度低下、中度低下和重度低下人数分别为99人(8.37%)、110人(9.30%)和839人(70.92%),男生视力轻度低下和中度低下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05;χ2=6.41,P=0.011),女生视力重度低下的比例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P<0.001)。 结论 该区高中生营养过剩(超重及肥胖)和视力低下情况严重,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视力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淀区中学生的现在吸烟分布和趋势,为今后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于2008、2010、2012、2014、2016年对8所初中和12所高中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5次样本量分别为4 259、4 016、3 975、3 869、4 819人,共计20 938人。调查员对12名校医和1名卫生监督人员进行访谈并实地观察每所学校周围烟草售卖及广告情况。 结果 海淀区中学生吸烟率为7.14%,其中,初中生为3.11%,高中生为9.99%。初中学校变异系数为82.18%,高中变异系数为106.56%。职业高中吸烟率高于普通高中(χ2=724.955,P<0.001),普通初、高中吸烟率分别高于重点初、高中(χ2=27.738、61.812,P<0.001),随着年级的增高吸烟率越来越高(线性趋势χ2=301.324,P<0.001)。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χ2=415.147,P<0.001)。初中生、高中生、男生、女生、各种学校类型的吸烟率都呈下降趋势。初中生吸烟率由2008年的5.24%下降到2016年的1.05%(线性趋势χ2=53.071,P<0.001),高中生吸烟率由2008年13.53%下降到2016年5.74%(线性趋势χ2=79.157,P<0.001)。2010年北京市开始实施《无烟校园标准》后,初中和高中的吸烟率出现下降,2012年出现了回升。2015年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后,初高中的吸烟率再次出现下降。结论 海淀区中学生的现在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北京市实施的学校控烟政策可能是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2014年9-11月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合肥、池州、宿州)7~17岁中小学生共计9 980名进行营养不良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获得身高体重等资料,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城乡之间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患病率。结果 安徽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3.25%,生长迟缓、轻度消瘦、中重度消瘦患病率分别为3.49%、5.61%、4.16%。男生营养不良患病率(14.65%)显著高于女生(1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4,P<0.01)。乡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15.10%)高于城市(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08,P<0.01)。结论 安徽省7~17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应关注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