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核病是目前全球第九大致死疾病,排名甚至高于艾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公共聚集场所(如学校)是结核病传播的高发区。 最近我国发生多起校园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暴发事件,使学生和家人在“躯体、精神和经济”等多方面蒙受打击。面对结核感染的威胁,我们可以从“职能部门的主动防控”、“强化结核病患者的管理”、“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立法管理结核病传染源”几个方面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外的成功经验,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结核潜伏感染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以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特征还基本不清晰,尚未形成成熟的系统性干预策略。国外研究估计中国约有3.5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全球结核潜伏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中国需要根据国情探索一条适宜高负担国家的结核病防控体系,包括潜伏感染管理。目前我国针对HIV感染者、学生密切接触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部分高危人群发布了结核潜伏感染检测和(或)预防性治疗相关的工作规范、技术指南和专家共识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结核病及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高负担国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活动性结核病的治疗管理和预后完全不同,现有潜伏感染诊断技术并不能有效预测和鉴别活动性结核病的进展和发生。因此,需要探索更加准确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就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鉴别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及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基于国外的成功经验,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结核潜伏感染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以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特征还基本不清晰,尚未形成成熟的系统性干预策略。国外研究估计中国约有3.5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全球结核潜伏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中国需要根据国情探索一条适宜高负担  相似文献   

5.
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是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直接手段,也是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End TB)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我国如何通过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的预防干预,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值得探讨。其中,准确掌握我国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负担和流行特征是讨论策略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在缺乏全国范围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背景下,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全国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为辅助变量,利用多中心的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小样本空间统计模型,开展了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的估算。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5周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95%CI:13.7%~22.4%);15周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0.3%(95%CI:15.6%~25.1%),呈现随着年龄升高而增长的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高于女性。领域内专家针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广泛论证并形成了《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估算专家共识》,以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动发现和预防性治疗是全球终结结核病流行策略下,结核病防治行动的重要举措。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要实现全球终止结核病目标,加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的主动发现,对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对新近感染和免疫力低下LTBI人群给予预防性治疗,是降低LTBI者发病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业内人士对预防性治疗的适用对象、化学药物预防性治疗方案和预防性治疗效果尚存在较多疑虑和争议,同时,新的诊断技术和预防性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应用。有鉴于此,中国防痨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高危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及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从LTBI检测原理,以及预防性治疗对象、诊断方法、化学预防和免疫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最新研究估算全球有近1/4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长期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其中5%~10%可能会在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潜伏感染人群是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研究证实,针对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可使其发病风险降低60%~90%。因此,在短期内新疫苗研发难以实现突破的前提下,针对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成为可以直接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在没有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成功经验可循的现状下,我国结核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8.
高磊  金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8):791-795
全球有近1/4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10%可能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成为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世界卫生组织相继于2015年和2018年发布和更新《结核潜伏感染管理指南》,指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的国家和地区推广高危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我国结核潜伏感染控制策略的开发应该紧密结合国情和结核病疫情特点,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外方案。准确界定干预目标人群、探索适宜的干预手段、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等,都需要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以结核潜伏感染干预为手段探索结核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将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早期发现、诊断并有效治疗潜伏感染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主要包括与结核分枝杆菌缺氧、营养缺乏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再激活相关的蛋白。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具有良好的T细胞免疫能力,尤其更易在被潜伏感染人群中识别,有望成为新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标志物及潜伏感染候选疫苗;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对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在结核病体液免疫诊断方面有潜在诊断价值。这些潜伏感染相关蛋白在未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疫苗及诊断试剂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中结核病的发病率高,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提高潜伏结核和活动性结核的诊断准确性,对控制HIV病人中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至关重要。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出现、发展并完善的一种新的结核诊断技术,即结核杆菌特异性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及其在HIV人群中的相关研究结果,并着重对该技术在潜伏结核和活动性结核的诊断、治疗效果监测以及结核相关性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Hospitals with inadequate infection control are risky environments for the emergence and transmission of tuberculosis (TB). We evaluated TB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nd the prevalence of latent TB infection (LTBI) and TB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 in health care workers (HCW) in TB centers in Henan provin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及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及预防性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 由主题专家和检索人员讨论后确定检索词,共检索7个数据库,3个卫生机构网站和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纳入描述或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及预防性治疗的方案、效果等相关的文章,对文章信息进行提取。初检得到573条记录,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纳入文献中有4篇描述了不同国家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2篇为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指南,论述了潜伏感染的诊断标准;11篇对潜伏性感染的预防性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及评价。 结果 美国全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4.2%,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非原住民的感染率为14.2%,阿富汗8省调查结果为15.0%,中国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龄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44.5%(美国、加拿大、阿富汗三国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硬结平均直径≥10 mm为阳性标准,中国以硬结平均直径≥6 mm为阳性标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者的诊断,依据既往结核病史、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胸部X线检查、体格检查等信息综合考量。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的治疗效果,不同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效果差异较大,保护率0%~61%不等,完成率43%~90%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0%~10%不等。结论 尽管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发现和治愈传染源达到控制结核病传播的目的。然而,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结核病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Houben博士等利用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估算我国约有3.5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是世界上MTB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结核病综合指南:预防性治疗》中提出“有既往结核病史或者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者因有更高的发病风险也应该成为暴露后干预的目标人群”。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均将提示有既往肺结核病史的肺部纤维化病灶人群作为潜伏性结核感染检测和治疗的目标人群。目前,我国暂未对有非活动性肺结核人群进行系统干预。考虑到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和地区可能同样存在较重的非活动性肺结核负担,针对这一高危人群开展活动性结核病的常规监测和早诊早治,并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开展预防性干预将可能对降低社区发病率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Houben博士等利用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估算我国约有3.5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是世界上MTB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结核病综合指南:预防性治疗》中提出“有既往结核病史或者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者因有更高的发病风险也应该成为暴露后干预的目标人群”。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均将提示有既往肺结核病史的肺部纤维化病灶人群作为潜伏性结核感染检测和治疗的目标人群。目前,我国暂未对有非活动性肺结核人群进行系统干预。考虑到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和地区可能同样存在较重的非活动性肺结核负担,针对这一高危人群开展活动性结核病的常规监测和早诊早治,并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开展预防性干预将可能对降低社区发病率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竺丽梅 《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0):998-1001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2年1月出版了研究快报《结核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笔者对该研究快报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和防控现状,阐述结核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的应用对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防控的重大意义,并就如何更好地使用结核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Childhood tuberculosis (TB) is a preventable and curable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remains overlooked by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health policy makers and TB control programmes. Childhood TB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burden of disease and represents the failure to control transmission in the community. Furthermore, the pool of infected children constitutes a reservoir of infection for the future burden of TB. It is time to prioritise childhood TB, advocate for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and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in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rein, we propose a scientifically informed advocacy agenda develop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hildhood TB meeting held in Stockholm, Sweden, from March 17 to 18, 2011, which calls for a renewed effort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for children affected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exposure, infection or disease. The challenges and needs in childhood TB are universal and apply to all settings and must be addressed more effectively by all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7.
SETTING: A contiguous four-village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BCG) vaccinated population (n = 1785) in an aboriginal township in Taiwan with a very high tuberculosis (TB) burden. OBJECTIVE: To report our experience in this first community-wide effort in Taiwan to treat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in household contacts of recently diagnosed TB cases. RESULTS: Overall, 71 LTBI cases (88.8%) completed varying case-specific isoniazid treatment courses, accounting for 4.0% of the affected community (village range 2.4-7.5%, P < 0.001). CONCLUSION: LTBI in household contacts was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nd treated in a very high TB burden BCG-vaccinated area in rural Taiwan, complementing standard TB control measures.  相似文献   

18.
A key challenge to greater progress in tuberculosis (TB) control is the reservoir of latent TB infection (LTBI), which represents a huge long-lived reservoir of potential TB disease. In parts of Africa, as many as 50% of 15-year-olds and 77%-89% of adults have evidence of LTBI. A second key challenge to TB control is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associated TB epidemic, and Africa alone accounts for one-quarter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HIV-associated TB. HIV co-infection promotes both reactivation TB from LTBI and rapidly progressive primary TB following recent exposure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reventing active TB and tackling latent infe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DOTS) strategy could improve TB control in high-burden settings, especially where there is a high prevalence of HIV co-infection. Current strategies include intensified case finding (ICF), TB infection control,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and isoniazid preventive therapy (IPT). Although ART has been widely rolled out, ICF and IPT have not. A key factor limiting the rollout and effectiveness of IPT and ICF i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tools to both diagnose LTBI and identify those persons most at risk of progressing to active TB. In this review, we examine the obstacles and consider current progres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ools to address this pressing global problem.  相似文献   

19.
加强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群的有效管理,是实现结核病防控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我国LTBI管理存在高危人群对结核病发病率贡献率偏低、发病风险特征尚未明确、现有筛查手段普遍存在局限性、预防性服药推广困难等问题。为改善上述现状,笔者提出LTBI全人群防控策略,通过加强全社会健康教育,尤其是国家政策引导及采用适宜在全人群中普及的公共卫生手段,降低疾病对全社会的危害。作为患者管理策略及高危人群策略的重要补充,科学可行的LTBI全人群管理策略,包括充分借助现阶段创新技术手段开展主动筛查、人群监测等措施,对于制定新时代我国结核感染控制规划和政策,逐步实现“终止结核病”战略目标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