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采用RNA干涉技术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的表达,探索ATP6V0C在前列腺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并研究其与LASS2/TMSG1的关系。方法与结果: ATP6V0C在高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和PC-3M)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2B4和PC-3), 选择ATP6V0C表达量最高的PC-3M-1E8细胞进行基因沉默实验,发现ATP6V0C的siRNA转染PC-3M-1E8后,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量及MMP-2的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但上清液中MMP-9的活性明显减弱,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及液泡型ATPase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TP6V0C siRNA干扰组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PC-3M-1E8细胞转染ATP6V0C siRNA后,LASS2/TMSG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ATP6V0C蛋白与LASS2/TMSG1共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干扰组共定位信号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 特异性siRNA沉默ATP6V0C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ATP6V0C沉默后抑制V-ATPase的活性,使细胞外氢离子浓度降低,抑制MMP-9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有关。靶向siRNA干扰ATP6V0C的表达后,可能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抑制LASS2/TMSG1的表达,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1(LASS2/TMSG1)过表达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对课题组先前构建好的人肺癌A549细胞阴性对照组和LASS2/TMSG1基因过表达组进行如下实验:Western blot检测LASS2/TMSG1蛋白表达水平,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Hoechst/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凋亡情况。将14只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LASS2/TMSG1基因过表达组,7只/组,分别向对应组别的裸鼠颈背部皮下注射A549细胞阴性对照组和LASS2/TMSG1过表达组细胞悬液,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LASS2/TMSG1基因过表达对A549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及裸鼠移植瘤中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分析A549细胞上清液及裸鼠移植瘤组织匀浆中神经酰胺和p38 MAPK蛋白含量。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ASS2/TMSG1基因过表达组A549细胞LASS2/TMSG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紫杉醇(PA)协同吉西他滨(GE)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体内外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形态学、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了10-6、10-7、10-8 mol/L浓度PA和10-7、10-8、10-9 mol/L浓度GE在体外单药或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作用、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 D1表达的影响。观察PC-3细胞荷瘤裸鼠单独及协同使用PA和GE前后的体质量、肿瘤质量、血清PSA和肿瘤PSA免疫组化的变化。结果 10-8 mol/L以上浓度GE作用48 h,可增强10-7 mol/L以上浓度P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抑制率≥(50.8±4.2)%,P<0.05],增强诱导凋亡作用[凋亡率≥(22.9±2.3)%,P<0.05],下调Cyclin D1的表达[表达率≤(9.6±1.6)%],与阳性对照组cyclin D1表达率(25.5±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GE使PA所致的G2/M期细胞周期阻滞比例由(70.3±9.7)%减至(38.2±4.2)%,部分地逆转了其G2/M期细胞周期阻滞(P<0.01)。协同治疗前后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但肿瘤质量(3.2.±0.5 g)、血清PSA[(51±14) ng/ml]和肿瘤PSA免疫组化的表达率[(30±3.7)%]在协同治疗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或0.01)。结论 PA和GE可以在体内外协同增强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显示了PA和GE协同用于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并部分地解释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氟西汀联合顺铂是否具有抗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CK8实验检测H460细胞株的细胞活力,并筛选合适的氟西汀和顺铂作用浓度;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自噬;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siRNA实验沉默p21表达,验证p21通路对氟西汀联合顺铂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 氟西汀和顺铂影响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两药联合可以产生更明显的抑制作用。相较于顺铂组,联合组中G0/G1期细胞比例(32.96%±4.78% vs. 24.51%±3.61%,P=0.042)及自噬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1及LC3蛋白在联合组中增加更为明显。挽救实验发现,敲低p21减弱了氟西汀联合顺铂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26.00±6.16 vs. 60.33±7.59,P=0.004),同时降低了联合组中G0/G1期的百分比(52.46%±2.53% vs. 44.34%±3.32%,P=0.043),p21还通过影响p62蛋白进而影响自噬。结论 氟西汀可能通过p21依赖的信号传导通路增加顺铂对肺癌细胞的敏感性,为氟西汀作为临床辅助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Notchless同源物1(Notchless homolog 1,NLE1)在结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评价NLE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评价NLE1沉默对HT2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显示,NLE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4.3% (15/105),44.0% (11/25)及68.6% (72/105),在腺癌中明显高于腺瘤(P<0.05),在腺瘤中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结肠正常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三组的NLE1 mRNA表达分别为1.38±0.82,5.04±2.09,7.57±1.25。腺癌组织中NLE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瘤(P<0.05),腺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1)。NLE1沉默显著抑制HT29细胞增殖(P<0.05)及克隆形成能力(P<0.05),促进其凋亡(P<0.05),并可促进Bax及Fas的表达。结论 结肠腺癌中高表达的NLE1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从而发挥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2X嘌呤受体激动剂αβme-ATP对大鼠背部皮肤感受单位的兴奋和敏化作用。方法 在大鼠T9~T13脊神经背侧皮支分离细束,进行单纤维电生理学记录,观察相应皮肤感受野注射αβme-ATP(100μmol/L,10μl)或生理盐水对皮肤感受单位机械阈值和自发放电的影响及时程变化。结果 ①Aδ和C类纤维的机械阈值分别是(0.384±0.018)和(0.943±0.102)mN,注射αβme-ATP后降低至(0.304±0.013)和(0.659±0.071)mN(P<0.05,P<0.01);Aβ纤维的机械阈值是(0.301±0.019)mN,注射αβme-ATP后为(0.288±0.018)mN(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前后Aβ、Aδ和C类纤维的机械阈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②注射αβme-ATP后,Aβ、Aδ和C类纤维自发放电频率增加的比例分别为7.7%、66.7%和75.0%,其中Aδ和C类纤维的反应比例显著高于Aβ纤维(P<0.01)。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增加的单位。③Aδ和C类纤维在注射αβme-ATP过程中(5min)的平均自发放电数和注射后(5min)的平均自发放电数与注射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但Aβ纤维在注射过程中平均自发放电数和注射后平均自发放电数与注射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还观察了αβme-ATP引起感觉神经自发放电的时程变化,发现αβme-ATP对Aδ和C类初级传入末梢的兴奋作用可见于所观察的整个时段。结论 ATP的类似物αβme-ATP对大鼠背部皮肤的Aδ和C类纤维具有兴奋和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人复合素2(CPLX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方法 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0例配对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PLX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两条CPLX2小分子干扰RNA(siRNA)至肝癌Huh7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转染后的干扰效率。细胞实验分4组:空白组、对照siRNA组,CPLX2 siRNA1组和CPLX2 siRNA2组。噻唑蓝(MTT)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采用成组t检验分析siRNA干扰效果和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法两两多重比较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 结果 CPLX2在肝癌组织(22.69±14.78)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4.0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1, P<0.001)。CPLX2 mRNA在两siRNA干扰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34±0.02和0.48±0.01,均低于对照siRNA组(0.88±0.02)和空白组(1.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示siRNA干扰效果较好。MTT实验证实CPLX2两siRNA干扰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siRNA组(P<0.001)和空白组(P<0.001)。Transwell migration实验显示每个检测视野CPLX2 siRNA1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37.0±2.0)和CPLX2 siRNA2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46.3±2.5)低于空白组(88.0±2.0)和对照siRNA组(77.0±4.4)。Transwell invasion实验结果显示,每个检测视野CPLX2 siRNA1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29.7±2.5)和CPLX2 siRNA2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41.0±2.6)低于与空白组(74.7±3.1)和对照siRNA组(68.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CPLX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下调其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Huh7的增殖和侵袭,CPLX2可能在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R-21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中miR-212和TCF7L2的表达水平。应用BrdU细胞增殖检测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情况。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Target Scan预测并筛选miR-212的蛋白编码基因靶点,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验证。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miR-21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P<0.01);与End1/E6E7细胞相比,miR-212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miR-212的过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低表达miR-212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P<0.01)。miR-212的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TCF7L2蛋白的表达,而miR-212的低表达则促进TCF7L2蛋白的表达。靶基因TCF7L2是miR-212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miR-212表达降低,通过基因TCF7L2的靶向调节抑制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阿维A及他扎罗汀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nnexinV-PI法),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浓度均为10-5mol/L的ATRA、阿维A及他扎罗汀能不同程度地诱导了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凋亡,其中阿维A作用最为显著,凋亡率13.42%,明显高于对照组、ATRA及他扎罗汀组(均P<0.05);其次为ATRA(5.03%,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他扎罗汀组,P<0.05)和他扎罗汀组(凋亡率2.88%)。3种维A酸亦使A375细胞Bax蛋白阳性表达增强而Bcl-2蛋白阳性表达减弱(P<0.05),其中阿维A作用最强,其次为ATRA和他扎罗汀。结论 维A酸促进A375细胞凋亡可能部分通过以线粒体为核心的凋亡途径。阿维A可能是防治黑色素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表达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分布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膀胱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TI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定位及MUC1在T-24细胞、BIU-87和耐药株BIU-87/A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耐药株BIU-87/A及T-24细胞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的凋亡率。结果 MUC1在各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均表达,表达模式各有特点,MUC1的染色分型同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01)。DC的数量同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5)。MUC1在BIU-87、T-24细胞膜、胞浆中均有浅棕色弱阳性表达,在BIU-87/A的胞膜、胞浆中均有深棕色强阳性表达,两者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T-24和BIU-87/A的自发凋亡率分别为1.15%、1.40%、0.90%,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BIU-87的凋亡率分别为45.69%、47.70%、44.50%,T-24的凋亡率分别为43.79%、46.17%、44.50%,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两种细胞之间及3种化疗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株BIU-87/A在阿霉素、长春新碱作用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88%、21.41%,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株BIU-87(P<0.05)。结论 MUC1的表达模式和TIDC数量的监测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TIDC的减少可能是膀胱癌免疫逃逸和耐受的重要环节,肿瘤细胞表面高密度的MUC1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单纯内分泌治疗,研究组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最大尿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剩余尿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膜3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3-MMP)及组织2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2)mRNA表达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氯沙坦组(C组)。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以RT-PCR法检测MT3-MMP、TIMP2及TGF-β1mRNA的表达,电镜观察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系膜基质面积/系膜面积),收集24h尿检测尿白蛋白。结果 B组大鼠肾组织MT3-MMPmRNA、TIMP2mRNA和TGFβ1mRNA表达以及均显著高于A组,C组显著低于B组,但与A组无显著差异。B组尿白蛋白、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显著高于A组,C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氯沙坦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并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MT3-MMP及TIMP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EPHX2 rs751141基因多态性(G860A,R287Q)对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sEH)活性的影响及其参与肾脏微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cDNA为模板,利用p-UCT DNA连接试剂盒、点突变技术及亚克隆技术,分别构建包含EPHX2基因rs751141位点等位基因G和A的重组质粒pcDNA3.1/V5-His-G(野生型:WT)和pcDNA3.1/V5-His-A(突变型:R287Q)。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分别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至HK2细胞,给予足量的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共培养后,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11,12-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11,12-di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DHET),采用t检验分析R287Q突变对sEH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浓度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和IL-1的浓度;RT-PCR检测IL-17A和IL-1β等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WT组相比,R287Q突变型重组质粒组水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上清中IL-17A浓度以及IL-1等炎症因子浓度显著下降(P<0.05)。与单纯WT组相比,WT+EET组的炎症因子浓度显著降低,但仍明显高于R287Q+EET组(P<0.05)。RT-PCR结果显示R287Q突变组中IL-17A和IL-1β等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WT组;与单纯WT组相比,WT+EET组IL-17A以及IL-1β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降低,但仍明显高于R287Q+EET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R287Q组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水平。结论 R287Q突变型重组质粒对11,12-EET的水解能力降低,炎症水平显著下降;外源性11,12-EET可降低WT组炎症水平。EPHX2 rs751141位点等位基因A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减缓炎症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经直肠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中弹性模式与弹性模量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建立一种新的前列腺经直肠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评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n=41)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n=38)患者的经直肠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和剪切波弹性图像特征(包括弹性成像模式特征和弹性模量值),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上述超声特征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超声≥3个恶性特征(χ 2=42.5,P<0.001)和弹性图像整体不对称性(χ 2=54.2,P<0.001)在前列腺癌组和BPH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的弹性模量Emean和Emax分别为(92.8±21.5)和(114.2±29.8)kPa,均明显高于BPH组的(56.7±14.0)kPa(t=-8.8,P<0.001)和(68.4±17.2)kPa(t=-8.3,P<0.001)。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弹性模式联合弹性模量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高,联合诊断预测概率的Cutoff值为0.45,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89.5%、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94.4%、准确性为92.4%。结论 剪切波弹性模式与弹性模量联合应用相比于单独应用弹性模量对前列腺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疾病特征、生存预后等方面,验证及评估子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年新分期体系对ⅠB期重新分期的合理性。方法 参照FIGO 2018年新分期的修订内容,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首选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进行重新分期,共采集到427例ⅠB1~ⅠB3期的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组间比较、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ⅠB期各个亚期患者的临床病例信息包括年龄、肿瘤特征(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深部间质受侵、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情况)、治疗方式(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情况)以及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鳞癌、高中分化癌以ⅠB1期患者居多,而腺癌、腺鳞癌及低分化癌多见于ⅠB2、ⅠB3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B2、ⅠB3期患者宫颈深部间质浸润率高于ⅠB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B2、ⅠB3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率高于ⅠB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2、ⅠB3期患者术后补充放射治疗化学药物疗的比率高于ⅠB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B2、ⅠB3期患者术后补充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的比率高于ⅠB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B1、ⅠB2、ⅠB3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依次减低,分别为97.9%、93.4%、81.5%,构建生存曲线显示各组曲线分离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18年新分期体系在ⅠB期中增加肿瘤最大径线2 cm这一临界值,重新修订新分期为ⅠB1期(≤2 cm)、ⅠB2期(>2 cm~≤4 cm)和ⅠB3期(>4 cm)能够更精确地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和评估预后,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创伤复合应激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变化规律。方法 (1)给湿热创伤对照组动物以去离子水灌胃1周,造成背部浅Ⅱ度烫伤,置于仿真模拟气候舱[干球温度(37±0.5)℃,相对湿度65%±5%]1~2h,每组各分为热应激1、2、4、10h4个时间点;(2)给湿热创伤给药组维生素C、L-精氨酸、维生素E组成的复合营养素灌胃1周,创伤和湿热、时间点处理同(1)。结果 对照组和给药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照组1h与对照组2、6h间血浆NO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早期肠道营养对于减轻应激、保护器官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并验证miR-27b-3p和SMAD1的关系,探讨miR-27b-3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作用的影响,为骨肉瘤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候选靶基因;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miR-27b-3p和SMAD1靶向关系;采用qRT-PCR法选择SAOS-2骨肉瘤细胞系。采用miR-27b-3p转染SAOS-2细胞后,分为miR-27b-3p inhibitor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MTT、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iR-27b-3p对SAOS-2细胞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miR-27b-3p后SMAD1的表达量。 结果 生物信息学检测显示,miR-27b-3p与SMAD1-UTR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27b-3p inhibitor组SMAD1的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1是miR-27b-3p的靶基因。SAOS-2细胞MTT、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均显示,miR-27b-3p inhibitor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数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7b-3p inhibitor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miR-27b-3p inhibitor组与阴性对照组SMAD1蛋白表达量相比明显降低(P<0.05)。 结论 miR-27b-3p可以通过调控SMAD1的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miR-27b-3p可能在骨肉瘤细胞中起着促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肝脏胰岛素清除率(hepatic insulin clearance,HIC)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及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收集临床资料,行120 min口服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试验,同时检测0、3、60及120 min葡萄糖、胰岛素及C肽浓度,并采用多重检测系统测定血清中肠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及饥饿素(ghrelin)的浓度。根据OGTT实验结果,计算患者HIC值。再依据HIC值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HIC组与低HIC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胃肠激素浓度的差异。结果 高HIC组患者OGTT后血糖明显高于低HIC组 (P<0.05);胰岛素抵抗方面,低HIC组患者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R, HOMA-IR)较高、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Matsuda指数较低(P<0.05);高HIC组患者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等评估胰岛功能的指标明显降低(P<0.05);高HIC组患者空腹ghrelin降低,葡萄糖负荷后120 min对ghrelin的抑制程度显减弱 (P<0.05);但两组患者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的GIP与GLP-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较高的肝脏胰岛素清除率与较差的胰岛功能相关,较低的肝脏胰岛素清除率与相对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相关,同时胃肠激素ghrelin可能与患者肝脏胰岛素清除率存在相关性,为我国T2DM患者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