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联合循环)机组出力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问题,设计了1种新型燃气轮机(燃机)进气冷却系统,即利用热管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溴冷机)回收余热锅炉排烟余热制冷,以降低燃机进气温度。对余热锅炉排烟(简称排烟)流量及温度变化对联合循环机组性能影响的分析表明,加装热管型溴冷机的燃机进气冷却系统可使燃机进气温度下降10~15℃,联合循环机组年净增发电量约20000MW.h。在环境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排烟温度的增加,燃机进气温降幅度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华能上海石洞口燃机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工程选用西门子V94.3A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是国内设计生产的第一台配该型号燃机的余热锅炉。由于机组整体性能由西门子保证,故余热锅炉的系统设计必须考虑满足西门子提出的相关要求。介绍了余热锅炉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详细介绍了配V94.3A型燃机的余热锅炉设计技术数据,可为国内大型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某200 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余热锅炉尾部烟道废热加热给水并通过气-水换热器提高压气机进口空气温度,采用Aspen Plus模拟计算进气加热系统投运前后联合循环参数变化,分析空气进气加热对机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气机进口空气温度由12.5 ℃提高至35 ℃时,50%、75%、87%负荷下燃机负荷率分别提高0.08、0.12、0.15,燃料消耗量分别降低0.11 kg/s、0.13 kg/s、0.10 kg/s,联合循环效率分别提高1.04%、1.03%、0.73%。95%负荷下燃机负荷率由0.95增大至1.00后保持不变,联合循环效率先增大后减小,100%负荷下燃机负荷率保持1.00不变,联合循环热效率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加装基于余热利用的燃气轮机(燃机)进气冷却系统后,燃机进气温度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燃机进气温度的降低,机组出力逐渐增大;当进气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时,大量的冷量将用于空气的除湿,使系统造价急剧上升,项目投资收益比大幅下降。建议空气湿度较高地区的燃机在加装进气冷却系统时,应结合除湿手段进行空气脱水预处理。  相似文献   

5.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进气冷却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受环境气温影响明显,对进口空气(进气)进行冷却,可提高输出功率。介绍了一种两种工况交替运行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在进气温度高、投用进气冷却工况时,能有效增加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在进气温度低、投用低压加热器工况时,通过回收烟气余热,增加余热锅炉蒸汽蒸发量,提高汽轮机功率,实现烟气余热的全年回收利用。技术经济分析和初步运行结果表明,该进气冷却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余热锅炉快速启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文涛 《浙江电力》2002,21(2):38-39,43
针对镇海330MW燃机联合循环启动时间较长的问题,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情况,指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余热锅炉的启动速度慢,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并分析了余热锅炉快速启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整理分析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烟气酸露点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多种方法计算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排烟酸露点温度,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燃机电厂余热锅炉排烟酸露点温度的可靠计算方法,以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优化燃机电厂运行方式以及提高机组效率提供计算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目前配GE9FA级燃机的余热锅炉吹管方法;对各吹管方法进行了比较;重点阐述了广州珠江天燃气发电有限公司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吹管方法,分析了该吹管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何时超 《电力建设》2006,27(8):35-0
金华燃机扩建工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了减少设备初始投资,节省占地面积,不设旁路烟囱。对不设旁路烟囱的该联合循环机组,其燃机启动与调试条件要求更高、锅炉煮炉阶段汽包水位会失控、锅炉汽包升压会过快、锅炉冲管时低压蒸汽系统会超压。因此,燃机全速空载及并网的试验计划应安排合理,余热锅炉碱煮过程应注意操作,锅炉冲管临时系统的布置应合理,应尽量减少余热锅炉冷态启动的次数。联合循环机组启动时,汽机应采用滑参数启动,低压蒸汽系统应尽可能早地投入运行,以提高热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杨家技 《广东电力》2010,23(5):62-65
针对比利时CMI公司单压余热锅炉效率下降的原因,阐述了GT13E2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双压配置改造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双压配置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前后余热锅炉和联合循环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证明了双压配置改造是成功的,联合循环发电热效率由原来的48.5%提高到49.8%,提升了1.3%,达到设计性能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德国SIEMMENS公司制造的GUD1S.94.3A联合循环390 MW机组单元协调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了联合循环机组的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之间的协调控制及其生成发电机功率、燃气轮机排气温度、蒸汽压力、蒸汽温度设定值等功能。该控制系统不仅能够保证机组安全运行,而且能够满足经济起动及停机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壮  马悦 《电力建设》2012,33(10):63-66
供热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对于缓解大中城市环境污染和冬季供暖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使建成后的联合循环机组的出力、效率和投资等均达到最优,对机组进行性能优化分析是关键。以供热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机选型、联合循环配置、燃机系统的优化措施,并结合GT-Pro软件对蒸汽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使机组性能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3.
吕太  郭耀德  霍利  孙锐 《华北电力技术》2006,146(10):9-11,19
探讨了350 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余热锅炉补燃与不补燃的应用条件及各自特点,给出了几种蒸汽轮机循环系统的布置方案,并分析了蒸汽循环系统的选择方法,对余热锅炉型式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联合循环电站采用的重型燃气轮机在启动以及低负荷阶段普遍存在冒黄烟现象,其中承担调峰工作的机组问题尤为突出。初步判断,冒黄烟是由于低负荷工况下烟气中NO2含量升高所致。为进一步理清燃气轮机黄烟生成机理,有效地控制低负荷工况下烟气中NO2含量,以GE公司6F.03燃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燃机启动阶段,采用现场烟气测试的方法对余热锅炉内部不同位置烟气成分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黄烟生成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燃机侧和余热锅炉侧提出了重型燃气轮机抑制黄烟的对策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学荣  霍利  吕太 《江西电力》2007,31(3):40-42
分析了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补燃与不补燃的应用条件及各自特点,给出了几种蒸汽轮机循环系统的布置方案,并分析了蒸汽循环系统的选择方法,对余热锅炉型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聂海龙  张伟  周建章 《中国电力》2014,47(12):49-54
系统介绍了M701F型“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仿真机的研发背景、硬件配置;阐述了以CyberSim图模库一体化通用仿真支撑平台为核心的仿真支撑系统的技术特点、软件构成以及燃气轮机数学模型。利用该仿真系统实现了“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全工况实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及发电机等模型精度均达到了仿真机设计要求,且具有良好的静态精度和正确的动态响应特性。该仿真机除了可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可用于电厂控制策略优化及运行方式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方吉  邓旭东  王洪国 《广东电力》2009,22(10):42-45,59
M701F型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常规安装顺序为燃机—汽轮机—发电机,深圳前湾燃机电厂为解决燃机比汽轮机推迟到货而影响机组安装进度的难题,采取汽轮机-发电机-燃机的新吊装顺序。介绍了该新吊装方案的燃机卸车、拖运、吊装工艺,并进行了吊装架构梁的刚度和强度的校核分析,以及拖板的受力分析。该方案具有无需拆除原构筑物、基础施工方法合理、锚固基础效用佳等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广州增城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是国内率先投运的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工程.机组采用"1+1"多轴方案,配置低位布置的西门子SGT5-8000H型燃机和低位布置、侧排汽的西门子SST5-5000型汽机.设计院与主机厂进行了深入协作,开发并成功实施了"H级联合循环低位多轴双跨联合主厂房"方案,该方案规避了单纯对称或简单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