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下水的水质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送北京,对水库老灌河流域进行地下水采样、统计和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丹江口老灌河流域地下水偏弱碱性,属于低矿化水,Ca2+为优势阳离子,$HCO_3^-$为优势阴离子; 除$NO_3^-$外,该区主要离子浓度均符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标准; 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Ca-Mg-HCO3型和Ca-HCO3型,水化学过程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 地下水$NO_3^-$超标13%~17%,丰水期部分区域出现Cl-型水化学类型。季节变化对老灌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受农业、养殖业、工业遗留废渣及生活污水等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下水的水质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送北京,对水库老灌河流域进行地下水采样、统计和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老灌河流域地下水偏弱碱性,属于低矿化水,Ca~(2+)为优势阳离子,HCO_3~-为优势阴离子;除NO_3~-外,该区主要离子浓度均符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标准;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Ca-Mg-HCO_3型和Ca-HCO_3型,水化学过程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NO_3~-超标13%~17%,丰水期部分区域出现Cl~-型水化学类型。季节变化对老灌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受农业、养殖业、工业遗留废渣及生活污水等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疆莎车县范围内53组地下水水质化验成果,采用数理统计、相关性计算、Surfer空间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氯碱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莎车县地下水中离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影响并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关键性因素。结果表明:主导莎车县地下水的阳离子为Na+、K+和Ca2+,阴离子为SO42-、Cl-,主要以高硬度、微咸水、中性水为主。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影响较弱。地下水化学类型按舒卡列夫分类法,主要为SO4·Cl-Na·Mg型、HCO3·SO4-Ca·Mg型、HCO3·SO4-Mg和Cl·SO4-Na·Mg型,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由南向北,由近河到远河,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  相似文献   

4.
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复杂,水与含水介质间发生的各种溶解、沉淀、吸附等水-岩相互作用在地下水复杂成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文章采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Gibbs模型、硅酸平衡、主要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分析了水化学组分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还存在少量Cl-、SO2-4,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HCO3-Na·Ca型、HCO3-Ca·Mg型;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主要来自碳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其次来源于蒸发岩的风化溶解。地下水的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共同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下水是淮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灌溉和农村分散供水水源,开展水化学特征演变分析能为区域用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该次研究应用数值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水质评价等方法,对比分析10年间隔(2009年和2019年)的水化学分析数据,总结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年之后,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更趋于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平均值有所增长,但中位值略有下降,最大值抬升较多;优势离子排序没有变化,Na+和HCO-3仍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主要优势离子,水化学组分空间变异性进一步增强;水化学类型仍以Na-Ca-Mg·HCO3型和Ca-Mg·HCO3型为主,但Na-Ca-Mg·HCO3型占比大幅减少,Ca-Mg·HCO3型略有增加,水化学类型趋于分散化和复杂化。比较而言,淮北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HCO3型占比增加,水质趋于改善;淮北平原中部主要表现为Ca型、HCO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属于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为了研究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质情况,在博阿断裂附近采集与收集温泉水、地表水和冷泉水共15个样品,进行了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Na、Cl·SO4-Na和HCO3·SO4-Ca·Na型。温泉水的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Na/HCO3·SO4-Na和HCO3·Cl-Na型。冷泉水的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Mg·Ca、HCO3-Ca、HCO3-Mg·Ca和SO4·HCO3-Ca型。研究区冷泉水中Mg2+、Ca2+、HCO3-的主要来源是白云石、方解石和石...  相似文献   

7.
广西红水河中下游澄江地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中广西红水河中下游澄江地区地下水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26件样品的水化学类型、化学成分含量特征、成分间相关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或Ca·Mg-HCO3型;地下水中测试指标背景含量均未超过Ⅲ类水标准;大部分测试指标在该地区地下水中分布较均匀,只有Zn、Se和Hg在局部富集,分布不均匀;该地区地下水中元素含量与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总硬度、HCO-3、Ca2+、Mg2+、K+、Na+、SO2-4、NO-3、I-等元素间则显示出一定的相关关系,地下水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HCO-3、Ca2+、Mg2+;该地区地下水中元素含量空间上具有片状分布特点,主要受地质背景、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所制约。  相似文献   

8.
牟海斌  邹愈  郭鹏 《地下水》2022,(3):13-16+121
了解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及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陵县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区内河水与地下水水样,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对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形成作用开展了研究。通过对水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主要离子浓度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分为HCO3-Na·Mg型、HCO3·SO4-Na·Mg型、HCO3·SO4·Cl-Na·Mg型及SO4·Cl-Na·Mg型四种类型水。运用水化学参数相关性分析、阴阳离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内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因主要为溶滤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由补给区到径流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Na·Mg型过渡到HCO3·SO4-Na·Mg型,再近一步演化为HCO3·SO  相似文献   

9.
赵亚茜  李晓 《地下水》2022,(1):60-63
北京市平谷区是北京地区应急水源地之一,因此探清平谷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十分重要。以平谷盆地地下水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平谷区水化学特征,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分析离子浓度出现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平谷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HCO3-Ca·Mg型水,在工业以及农业发展的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化为HCO3·SO4-Ca·Mg型水。K+浓度随深度增加浓度变化不大,Na+,Ca2+,Mg2+,Cl-,SO42-浓度随深度的增加浓度降低,而HCO3-随着时间增加含量增大较为明显,平谷工业园区附近地下水受到污染,水质较差。地下水的水岩相互作用强烈,溶滤作用强,存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但作用较弱。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水化学类型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枣庄市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选取了2020年枯、丰水期布设在具有供水意义含水层的地下水水样,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基本特征,运用Gibbs模型和离子比值法分析了枣庄市地下水的主要离子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枯、丰水期地下水pH整体呈弱碱性,按TDS划分,多数水样属于淡水(低矿化度水);按TH划分,属于硬水-高硬水;根据水化学分析得出,枣庄市水化学类型在枯水期有8种类型,丰水期有11种类型,都以HCO3·SO4-Ca型为主;枣庄市的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影响,硫酸盐(如石膏)共同参与了碳酸盐岩风化。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水资源持续利用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金明  张中旺 《水文》2013,33(4):87-9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解决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世纪工程。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水位抬高,使襄阳北部岗地形成自流灌溉;下游配套补偿工程,为襄阳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综合效益。下泄水量的减少,对汉江沿岸农业灌溉、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带来不利影响。分析了襄阳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兴配套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节水型社会、防治水污染、加强水文测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襄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s a major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ut the effect of the water transfer depends on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in the receiving areas. Water Diversion and Source Supplement Project is a specific utiliza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Zouping Cit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Water Diversion and Source Supplement Project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Daixi River Basin, the authors adopted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total recharge of water diversion 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tems in Daixi River Basin after carrying out this project. The total recharge is regarded as the amount of exploit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 The exploitable potentia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is area is evaluat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amount of exploit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 actual amount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the effect of Water Diversion and Source Supplement Project on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on the remission area was also demonstrated. Besides, the effective replenishment effect of this project on the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was also revealed based on the annual groundwater and multi-year groundwater level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是国家级的重大水利工程,调水效果最终依赖于接收调水地区对调水的具体利用,引水补源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在邹平市的具体利用。为评价引水补源工程对黛溪河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效果,在分析邹平市引水补源工程实施后黛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各个补给项的基础上,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各个地下水补给量,确定了黛溪河流域引水补源的总补给量。将总补给量视为本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与本区用水所需的地下水开采量相比较,对本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论证了引水补源工程可有效缓解区内地下水超采问题。另外,还充分利用年地下水动态和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等监测资料,揭示了引水补源工程对区内地下水的有效补充作用,为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黔中水利枢纽水源工程——平寨水库位于贵州高原三岔河深切峡谷型岩溶区,是保障黔中地区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文章采用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技术,对前期水文地质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的平寨水库区间流域内的重要支流——三塘地下河系统的水文水化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切峡谷型岩溶地下河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及管道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地下河系统水化学动态主要受覆被CO2效应、有效降雨稀释效应和径流-排泄通道开放效应三者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大气降水条件下,水化学动态的总体变化特征不同,起主导作用的效应也有所不同。水温在年尺度上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规律,日尺度上呈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电导率和水中CO2分压的动态变化,年尺度下,在覆被CO2效应与稀释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总体呈现平水期较高丰水期较低;月尺度下,降雨初期可见明显的覆被CO2效应,降雨后则为有效降雨的稀释效应主控;在旱季无雨条件下的日尺度上,可见由径流-排泄通道的开放效应造成的水化学日动态。径流-排泄通道开放效应的识别,可为今后在岩溶水系统模型化研究中判断岩溶管道的承压状态提供水化学方面的依据。本研究对今后该区开展地表与地下水库联合调度、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水文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怀柔应急水源地作为北京最大的应急地下水源地,在连续10多年的干旱期间,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在总结怀柔应急水源地10年供水历程的基础上,评价了连续干旱和应急开采条件下区域水资源的变化;结合南水北调进京的契机,从"资源人工回补"和供水系统"热备运行"两方面开展当地地下水资源涵养研究工作,以保障怀柔应急水源地可持续"应急供水"能力,为应对南水北调供水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做好水资源战备储备。  相似文献   

16.
马莲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高原区,按储水介质和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三类,利用2015—2018年流域的295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分析了地下水中锶(Sr2+)的质量浓度水平、垂向分布及沿流向分布的特征,并采用因子相关性研究地下水中Sr2+的来源和富集成因。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地下水富锶现象显著,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中锶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4 mg/l、1.39 mg/l和5.24 mg/l;地下水中锶富集成因主要是含锶矿物天然状态下的水-岩作用,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三类地下水中Sr2+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碳酸盐岩与铝硅酸盐岩、碳酸盐岩与硫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地下水中Sr2+的质量浓度沿流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不同区域中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鲁中南地区古近系朱家沟组是一套具“磨拉石建造”特征的沉积地层,岩性以灰质角砾岩为主,受断裂构造影响,其富水性差异明显。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利用柴汶河下游古近系朱家沟组地层调查点与钻孔资料,分析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富水性。结果表明:古近系朱家沟组含水层岩性为钙质胶结灰质砾岩,在90 m以浅裂隙岩溶发育,单井涌水量100~300 m3/d,局部>300 m3/d;裂隙水与汶口盆地南侧岩溶水化学特征相似,表明两者水力联系密切;Gibbs图显示区域地下水呈现岩石风化型,趋向蒸发浓缩型;地下水离子成分主要源于岩盐溶解,并受到人类污染活动影响。依据钻孔资料分析区内地下水富集模式为断裂型灰质砾岩岩溶裂隙蓄水构造模式,认为碎屑岩断裂发育段可作为应急找水靶区。  相似文献   

18.
大气 CO2浓度在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碳循环、CO2收支平衡和精确评估是制定区域CO2减排策略和寻找新的碳汇途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本研究以天津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下水调查及水样的采集与分析,运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估算了地下水总储存量、DIC储量和碳酸盐风化碳汇量。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化学场自北部山前平原向南部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呈现出自北而南和由北西向南东的水平水化学分带规律,地下水由低浓度的淡水、微咸水变为高浓度咸水,沿此方向水化学类型由HCO3-Ca·Na·Mg→Cl·SO4-Na→Cl·HCO3-Na→Cl-Na型转变;淡水区、微咸水区和咸水区面积分别为733、3 034和6 564 km2。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中Ca2+、Mg2+ HCO 3 -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作用。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储存量为2 241 640万m3,总DIC储量为8.13×106 t,总碳汇量为4.11×106 t。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淡水区、微咸水区和咸水区地下水储存量分别为157 799万、6 245 936万和1 459 247万 m3,DIC浓度分别为19200、19200和19342 mg/L,DIC储量分别为0.67×106、1.65×106和0.58×106 t,碳汇量分别为0.22×106、0.90×106和2.98×106 t。沿地下水流向,DIC、储量和碳汇量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由低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