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检验医学》2005,20(1):65-65
授课内容 包括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进展,非典型病原菌的基因诊断及免疫荧光诊断技术;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的实验室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和NCCLS规范化的操作标准;苛养菌、厌氧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意义及其WHONET统计软件的应用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苛养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门诊、住院部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18 313例,对分离到的苛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苛养菌2 070株,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主要见于儿童患者,药敏试验显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均15%,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76%。结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由苛养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调整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协办的第6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开始报名。学习时间:2009年3月23—27日;学习班地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讲授最新版的CLSI/NCCLS手册,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进展;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的实验室检测;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hVISA)的发生状况及实验室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和CLSI/NCCLS规范化的操作标准;苛养菌、厌养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及其质量控制问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系(PK/PD);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意义、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系统的应用及其常见问题分析(理论+上机操作);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等内容。凡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和重视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各科临床医师均可参加。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欲参加者请登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或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网站...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自制无血M—H平板做苛养菌的药敏试验,解决乡镇卫生院因血源缺乏,难以开展细菌常规培养和苛养菌药敏试验的困难。方法用多种中药单味和配伍后加入M—H琼脂,做多种细菌(包括4个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的药敏试验,并与M—H平板和M—H血平板进行比较。结果枣豆平板上多种苛养菌经24h培养出现明显抑菌环,与M-H血平板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非苛养菌在该平板上7h培养出现可测量抑菌环,优于M—H平板。结论在缺乏血液培养基的乡镇卫生院,枣豆平板可用于苛养菌和非苛养菌的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质控工作需要保存各种质控菌株,保证质控菌株的稳定是做好质控工作的前提条件。保存菌种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株或不同的实验要求,可选用不同的保存方[1]。常见的有传代培养保存法、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冷冻保存法、冷冻干燥保存法等[2-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许多非苛养菌质控菌株都是生长条件要求不高的细菌,通常用斜面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苛养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细菌培养560例,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56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苛养菌583株,其中58.75%来自普通病房,其余来自于门诊标本。苛养菌主要为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78.04%(455/583)的苛养菌由50岁以上的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少见于20岁以下年龄段患者(仅5.66%);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别为54.90%(84/153)、25.19%(34/135)和5.42%(11/203),未见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可见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对四种苛养菌的敏感性均超过80%,四环素敏感率均偏低,复方磺胺甲噁唑对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性偏低。结论由苛养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临床诊治时可以选用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但应该参考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避免经验性用药,防止耐药菌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黄英肖  庞丽 《全科护理》2013,11(19):1767-1767
多重耐药菌株是指微生物实验室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的阳性结果,药敏试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别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1]。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易造成暴发流行,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原因之一[2]。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60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未发生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答:体外药敏试验和体内药物疗效确实有差异,主要是因为体外和体内的环境不同。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病原菌鉴定不正确或者一些混合感染的病原菌没有获明确鉴定。一般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标本分离培养和细菌检验按目前的条件大多仅局限于需氧非苛养菌,而对于一些对氧或营养有特殊要求的细菌如厌氧菌和苛养菌,由于分离培养较困难,故未能获培养和鉴定;另外,对于一些有正常菌群定植的部位,如呼吸道,病原菌往往很难确定。②药敏试验方法选择不当而导致药敏结果不正确:例如,对于那些CLSI规定药敏试验必须用稀释法(MIC法)测定的菌株,如许多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其结果不能正确反映上述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③抗菌药物纸片因保存不当、过了有效期导致抗菌药物失效,造成假耐药情况。④对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许多国家有不同的判断标准,采用纸片的抗菌药物含量也不一样。如美国CLSI标准规定使用30μg/片的万古霉素进行金葡萄菌的药敏试验,抑菌圈直径≥15mm表示敏感。而英国采用BSAC标准,该标准采用5μg/片的万古霉素纸片进行金葡萄的药敏试验,≥12mm表示敏感。因此,不同抗菌药物纸片的含量或不同的判断标准亦可导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M100近年来的变化和更新情况,内容包括:(1)解释标准和注释的变化;(2)不常见分离菌或苛养菌药敏试验;(3)附录及其他变化.并对有关变化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厌氧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技术较复杂 ,并受试验成本高等条件限制[1] ,国内很多实验室不能开展厌氧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工作[2 7] 。即使是国外 ,多数临床医生治疗的依据 ,也是凭经验和文献资料。然而 ,近 10年来 ,厌氧菌的耐药率不断增高。本讲将探讨常见厌氧菌对常用于治疗厌氧菌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简要介绍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2 0 0 1年最新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法 ,以及对 2种适合常规使用的药敏方法的评价 ,供临床和实验室参考。一、厌氧菌耐药机制厌氧菌耐药机制的形成主要是产酶 ;细胞壁通透性改变 ,使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做药敏试验的原则和考虑因素、无需做药敏试验的情况、选择最适药敏方法、复核罕见耐药表型结果、连续监测治疗中重复分离株的耐药性发展、检测耐药机制对药敏报告及治疗的影响等方面解读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最新药敏标准文件,并综合了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的相关药敏规则,帮助广大临床微生物室正确应用药敏标准,向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临床微生物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同时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药敏结果.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能够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是目前常规病原学检测手段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主要受限于以下因素:(1)常规培养和药敏试验至少需要48 h,对于分枝杆菌、厌氧菌等,需要更长时间;(2)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培养的阳性率;(3)许多苛养菌和不常见菌,体外常规培养困难;(4)基于生化谱型的自动化鉴定系统或其他表型方法对于特殊或不典型谱型的菌或数据库无法覆盖的菌,常常无法准确鉴定到种.  相似文献   

13.
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采用仪器或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这两种方法能检测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机制,但是不断增加的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MLSBi)用标准的药敏试验方法不能检测。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葡萄球菌由于核糖体靶位被修饰,影响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的活性,被称为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霉素B(MLSb)交叉耐药。其编码基因是ermA或ermC。克林霉素结构型耐药可通过标准的药敏试验检测,而MLSb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将MLSb和含有msrA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区分开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按细菌学常规方法分离标本中苛养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180份痰及咽拭子标本肺炎链球菌检出率9.4%,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6.1%,副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12.2%.17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索、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氧哌嗪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7.6%、76.5%、58.8%、35.3%、17.6%、82.4%.利福平、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凯福隆、氨曲南、阿奇霉素、西力欣、菌必治耐药率为45.4%、9.0%、27.3%、9.1%、18.2%、9.0%.结论呼吸道苛养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明的耐药性,临床治疗中经验性用药是造成耐药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MALDI-TOF MS)在常规临床微生物鉴定中的性能验证方法,指导临床实验室规范微生物鉴定程序。方法选取标准菌株、质控菌株和临床菌株共115株,包含革兰阳/阴性球菌30株、革兰阳/阴性杆菌31株、真菌30株,厌氧菌、苛养菌各12株,所有菌株均经Vitek Compact鉴定和/或细菌16S r DNA、真菌ITS DNA测序分析验证。任意选择3种MALDI-TOF MS微生物鉴定系统厦门质谱、布鲁克质谱、安图质谱,采用检测系统推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进行准确度验证试验。精密度验证:选取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10株,1位操作者使用3个检测系统对10株菌株分别进行质谱鉴定3次,连续鉴定3 d; 3位操作者使用3个检测系统对10株菌株每d分别进行质谱鉴定3次,连续鉴定3 d,从而验证鉴定结果的重复性。结果厦门质谱、布鲁克质谱、安图质谱对标准/质控菌株(除外厌氧菌)的鉴定符合率为100%;对临床菌株的属水平鉴定符合率为100%;对革兰阴/阳性杆菌的种水平鉴定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6.77%;对革兰阳性球菌的种水平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6.67%、96.67%、100%;对真菌的种水平鉴定符合率均为90%一致;对苛养菌的种水平鉴定符合率均为100%;对厌氧菌鉴定符合率为91.67%种水平一致。精密度验证试验结果重复性100%。结论 3种MALDI-TOF MS系统在革兰阳/阴性球菌、革兰阳/阴性杆菌、真菌、苛养菌鉴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验证通过。本文建立的微生物鉴定质谱仪性能验证方案可满足综合性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鉴定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临床酵母菌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之一 ,体外药敏试验对于合理筛选抗真菌药物 ,发现耐药菌株等有重要意义[1] 。为此 ,我们参照文献 [2 ]介绍一种“YeastOne微量稀释显色法酵母菌药敏试验”方法 ,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的“M2 7 A”方法为参考 ,对其方法学特点作初步评价。一、材料和方法1 菌株来源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间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酵母菌共 130株 ,按常规方法和API 2 0CAUX ,或用YBC卡经VITEK仪器 (生物梅里埃公司 )鉴定 ,其中包括白念珠菌、热带念…  相似文献   

17.
郭建  吴文娟 《检验医学》2014,(6):584-589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血培养仍是目前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仅有30%~40%的血流感染可通过培养发现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成分,快速提供准确的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信息,甚至提供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目前,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血流感染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及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和质谱检测技术等。对常见致病菌、分枝杆菌、苛养菌、少见病原菌等使用多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进行快速鉴定及耐药分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提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血流感染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正抗菌药物的发现与使用,是人类医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药敏试验是指在体外测定病原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然而,随着多重耐药菌在世界范围内的播散,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准确且快速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于指导治疗临床各种类型细菌感染显得更加重要[1]。目前,在常规的临床微生物工作中,药敏试验多采用稀释法、纸片法和E-test法等,这  相似文献   

19.
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核病疫情重新上升,据WHO估计,目前全球约有2 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TB) ,其中约有5 0 0 0万人感染耐药TB[1 ] 。因此对TB耐药机制和耐药性检测的研究意义重大。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TB提供了良好技术平台,极大地促进了TB耐药性检测的研究进程。目前临床正在使用和研究的药敏试验方法归纳起来有表型和基因检测2类。一、表型检测1 .常规药敏试验方法 用L J或Middlebrook7H1 0培养基做直接或间接药敏试验。此法由于受TB生长速度的影响而费力费时(需6~8周甚至更长时间) ,不能满足临床之急需,目前已较少…  相似文献   

20.
美国NCCLS 2002年版抗生素药敏试验操作标准更新内容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于 2 0 0 2年出版的抗生素药敏试验操作标准M1 0 0 S1 2文件[1 ] ,变更内容归纳如下。一、仅有“敏感”判定标准的细菌和抗生素的总评论迄今为止 ,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尚未发现“中介度”和“耐药”菌株 ,因此在标准中只有“敏感”的判定折点 ,而未设定“中介度”和“耐药”的判定折点。如果临床遇到如下所列的细菌与相应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不敏感时 ,应当重复菌株的鉴定和药敏结果 ,同时将菌株送往参考实验室 ,用NCCLS参考稀释法确认结果。仅有“敏感”判定标准的细菌和抗生素及判定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