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地铁18号线是通往远郊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传统行车组织模式会导致远郊出行时间超过通勤时限要求,因而需要研究既能吸引客流又能提供旅行速度的行车组织方案。从成都地铁18号线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2种行车组织模式的应对方案,即快慢车模式(服务相同线路不同出行目标的需求)和跨线运营模式(服务不同线路相同出行目标的需求),以构建一线多功能的快线系统,实现线网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还提出了跨线运营的主要技术要求、行车组织模式的概念,以及应对功能复杂、客流需求差异化的行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
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的偏差,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需求与设计目标不相符。分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高峰时段线路运能配置不足、大客流情况下车站客流集散能力不足、系统设计能力不匹配以及配线灵活性不足等。针对运营现状问题,从系统规模配置、车站建筑标准、系统能力匹配性以及配线灵活性等方面提出线路总体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初期的行车组织方案主要取决于预测年的客流预测结果及客流出行特征,尤其是预测年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和全日断面客流量。本文结合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线路特点,在分析研究客流出行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1号线的车辆选型及列车编组、行车交路计划、全日行车计划及列车停站时间,并提出了应对1号线运营初期早晚高峰客流具有较强潮汐特性的运营组织方案,为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运营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地铁4号线为例,基于线路设施和断面客流特征条件,提出了行车组织的优化方法。根据车站条件进行折返适宜度分析以确定小交路区段,分别以乘客服务水平最高和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并考虑一定的约束条件构建目标函数,结合Rail Sys软件仿真得到的线路拓扑结构确定了不同交路区段下的列车运行时分及速度,据此标定了模型参数。建立了多目标函数,并利用基于隶属度的算法得到了模糊最优解,求解出大小交路的列车编组数量及行车间隔,给出高峰时段的行车方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和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方案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同时可有效节约运营成本,并显著提高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状态下的线路断面满载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客流分布特征,构建了随时间变化的拟合函数模型;根据不同时段的客流,构建列车开行比例模型,将开行比例问题置于不确定性多阶段整数规划问题中;使用割平面法获得开行比例最优解;根据最优开行比例,绘制了晚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图。该开行比例确定方案充分考虑了线路客流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列车运能较好地匹配了客流需求,提高了服务水平,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对高效的运输组织及通过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大量的运营实践发现,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的列车折返能力往往是制约线路运能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分段开通线路、折返兼回段、折返兼通过等多功能需求的线路中,折返线路的设置形式,对行车运营组织、线路整体运力造成很大的影响。以实际运营线路的折返过程,绘制详细折返时间曲线,分析站前、站后折返过程,总结站前、站后折返特点,从利于运营组织角度出发,对轨道交通已运营折返线路进行分析探讨,为不同功用的折返线路设计及应用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市区逐渐向外围拓建与延伸,市域快线的规划与建设应运而生,如何合理选择市域快线运营模式成为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成都地铁13号线为依托,分析穿城市域快线的客流特征,基于客流需求、城市布局、大区客流分布、客流断面特征,对行车对数和大小交路折返点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地铁13号线的行车对数并提出3个行车组织方案。并从运能适应性、高峰小时车公里、最大满载率、运营组织难易度等关键指标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运营方案,以期为类似穿城市域快线运营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力是按高峰小时运量需求配置的,而实际运行中存在各时段不均衡客流,非高峰时段线路运能存在较为明显的闲置与浪费.充分利用该时段运能,提高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增加运输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在轨道交通客流低谷时段利用其剩余运能开展物流快运的解决方案.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的运行现状与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开展物流快运的可行性、关键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该解决方案对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市郊铁路,客运专线等各类客运为主的广义轨道交通系统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客流增长迅速,动态分布不均衡程度显著,传统单一编组模式间隔过小容易造成运能浪费,间隔过大会降低服务水平。文章以北京大兴机场线为例,以该线2021 年航班计划调整为契机,在分析大兴机场线历史客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 4/8 辆混合编组运营的行车组织方案,满足线路不断变化的客流需求,达到提高运能利用率、提升服务品质、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是为大兴机场旅客服务的机场轨道交通专线。基于大兴机场线的线路特点、客流类型、乘客乘车特征,以及线路客流与机场航空客流的关系,重点分析了该线客流OD(起讫点)客运量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该线列车的特点,提出将断面座席满载率作为评价该线行车组织方案的重要指标。基于客流分布特征制定了该线的混合编组行车组织方案,探索了开行大站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平谷线为依托,基于线路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对车辆选型、运营交路方案进行探索性创新研究。提出一种行车组织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并以运力运量、工程投资、客流-车流匹配率等关键性指标为比选目标,确定该市域快线的最佳行车组织方案,以期为类似市域快线行车组织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当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与城区骨干线路接轨时,不同的运营模式下,车站建筑设计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南苑西站的设计实例,解决在合理的运营模式下车站建筑规模的计算问题.研究结论:(1) 从城市发展和车站建筑方案合理性分析,接轨车站采用初、近期贯通、远期分段是合理的运营模式;(2) 从城市化和城市远期规划发展的角度,城市骨干线路应考虑远期延长或接轨的可行性;(3) 接轨车站客流以换乘客流为主,主要客流并非由车站自身周边产生的客流,不可能形成超高峰客流,因此站台宽度计算可不乘超高峰系数;(4) 接轨车站,两线运营对数不一致时,由于运力不匹配,将会出现站台上有两列车乘客等待一列车的情况,车站规模计算和紧急疏散计算都应考虑这种最不利模式.也可在高峰小时运营时临时增加行车对数以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换乘客流的持续增加,对轨道交通运营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有限的轨道交通供给条件下,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模式,是实现线路间资源共享、满足客流出行需求的重要方式。针对共线运营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方案,本文从网络共线运营的特征出发,结合影响因素,考虑列车能力限制、区间通过能力、车辆配置数、列车满载率等约束条件,研究何种开行方案既能更好地满足客流出行需求,又能使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研究结论:(1)Y形线路是共线运营组织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依据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3种运营组织形式,每种模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客流量、折返线、列车编组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2)Y形线路共线运营组织方案的优化中,应整合各个车站的能力、各条线路的通过能力以及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根据客流变化特征,选择合理的开行间隔时间方案,制定其合理的运营组织交路,并对其中的各自单线进行优化;(3)列车开行方案应兼顾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等待时间成本,并尽量使总成本最低;(4)采用主线和支线嵌套的运营交路形式,耗费总成本更低;(5)本研究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断面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运能运量匹配情况,提出了8号线在世博会期间会存在高峰运能不足、上下行不均衡程度大等问题。从提高开行密度与增加列车编组、开行大小交路方案列车、优化车组使用方案、优化列车运行图、加强车站客运组织等方面优化世博会期间8号线的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有利于为列车运行和系统的运营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以郑州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的设计为背景,结合线路功能定位、客流预测情况以及郑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就其最高运行速度、独立或贯通的运营方式、快慢车组织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7号线运输组织方案,为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闻千 《都市快轨交通》2023,36(6):137-146
日本筑波快线作为东京都市圈市郊铁路新建通车最晚、运用新技术最多的线路,其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方式值得国内借鉴。本文从行车组织角度,首先在分析日本筑波快线规划背景和运营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其不同车站、不同圈层、不同性质、不同时段、不同方向客流分布特征及其对应的行车组织策略;然后为探究快慢车行车组织模式下的工程方案和工程规模,分析筑波快线全线配线的设置特点和不同型式配线对应的运营功能,并探讨筑波快线乘客界面处理的相关举措。最后,结合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从快慢车开行原则,快车服务对象、开行时段、开行种类和对数,避让站布置原则,复杂行车组织方案的运行图编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四网融合趋势下,应充分考虑客流需求,以客流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域铁路的运输组织优化。[方法]从长江三角洲等区域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背景和市域铁路在其中的功能定位出发,明确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内涵。从客运需求总量、市域铁路客流分担率、运力供给和客运需求的匹配性3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市域铁路面临的运输组织困境。以客流需求为导向,从战略层、策略层及运营层3个层面提出了市域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建议。[结果及结论]当前市域铁路运输组织的3大制约因素分别为线路规划建设与客运需求的差异、市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优势不明显、缺少客流导向的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机制及方法。从战略层角度应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一体化运输组织体系;从策略层角度应化竞为合,发挥多模式轨道交通网络化效应;从运营层角度应以人为本,实行多样化行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优化线网运能匹配,宁波市轨道交通将对1号、2号线的行车间隔作进一步压缩。1号线既有列车数少,行车间隔可压缩空间小;2号线二期列车储备充足,行车间隔可压缩空间大。1号线客流大于2号线,在未来的运营中存在着运能不匹配的问题。在不进行额外新车购置的前提下,文章针对运能不匹配的问题,对列车调配进行研究。在分析宁波市轨道交通检修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拥挤度分析,提出实现近期运营最优效能的列车调配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旅游地区有轨电车的服务品质,综合平衡运量需求和运能供给,从旅游地区有轨电车的客流分布、线路特点及出行服务要求等出发,以丽江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编制了有轨电车全日行车计划,并进行了交路设计、停站设计等。探讨了能够改善旅游交通运营服务品质,提高企业运营效益的运营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满足旅游休闲型乘客的需求为导向,重点在车辆选型、配线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网络化规模与客流不断增加,在高峰时段线路或区段的运能无法适应如此大的客流。分析当前客流预测存在的问题,以及设施设备、车辆配属、服务水平等限制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性,提早做好运能规划,建立长期动态规划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