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题释义: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是一种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保膝术式。通过胫骨近端内侧切口,在水平面、冠状面双截骨后,进行楔形撑开、钢板固定。其治疗意义在于将内翻的下肢力线转移至相对正常的膝外侧,以缓解内侧症状,延长关节寿命,延缓骨关节炎进展,甚至避免关节假体置换。 个体化力线矫形:根据膝骨关节炎的多阶段性,针对不同退变程度的膝内侧间室,施行不同的力线矫形方案。通过术前规划截骨后的楔形撑开角度或距离,可以将内翻的下肢力线矫正至中线或偏外侧,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对于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疗效明确,但目前关于力线矫正点的选择仍以Fujisawa点作为参考,个体化力线矫形是否能获得更优越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个体化下肢力线矫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46例患者。根据X射线片、MRI综合评估患膝并划分退变等级(Ⅰ-Ⅲ级),其中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14例Ⅲ级患者作为Fujisawa组。个体化组轻度退变Ⅰ级矫正下肢力线至胫骨平台50%点,中度退变Ⅱ级矫正至胫骨平台外侧55%点;对照组、Fujisawa组均矫正力线至62.5%点。测量评估术后下肢力线,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随访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膝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比较患者术后综合满意度的自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②3组下肢力线矫形结果满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胫骨近端内侧角较术前明显增加,股胫角明显减少(P < 0.05);③随着随访时间延长,3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显著增加,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显著减少,组内不同时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个体化组术后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高于对照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所有患者对手术矫形效果满意,个体化组术后综合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个体化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通过准确地力线矫形,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ORCID: 0000-0003-0566-2858(俞颖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胫骨高位截骨和单髁置换,而两者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仍缺乏系统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胫骨高位截骨和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Direct、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集有关比较胫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检索年限为2000至2019年。2人独立完成阅读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3项研究,共711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胫骨高位截骨组膝关节活动范围(MD=-5.47,95%CI:-9.53至-1.41,P=0.008)显著优于单髁置换组,单髁置换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MD=0.84,95%CI:0.29-1.39,P=0.003)优于胫骨高位截骨组;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率、术后感染率、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率、外侧间室退变率、手术优良率、术后胫股角等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在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时,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可获得与单髁置换相似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率、术后感染率、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率、外侧间室退变率、手术优良率及术后胫股角,但是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关节活动范围优于单髁置换,而单髁置换后可以使膝关节获得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及其手术前后的步态变化。方法 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80膝)为研究对象,均采用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进行疗效分析;对比手术前后股骨胫骨角(F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Insall-Salvati指数(IS)、下肢力线通过平台Fujisawa点等影像学指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点膝关节运动数据,并以1∶4个体匹配原则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步态与之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2例术后2周时出现切口浅表感染,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与WOMAC评分降低,HSS评分升高,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TA、PTS、IS指数、下肢力线通过平台Fujisawa点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站立及摆动时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均与正常膝关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与正常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活动及功能恢复,疗效显著。随着康复时间的推移,患者患肢膝关节逐步趋于稳定,在术后12个月时患者膝关节屈伸、内外翻、内外旋等步态运动与正常膝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高位胫骨截骨:是治疗早期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术式,包括内侧开放与外侧闭合截骨两种术式。 3D打印技术:是将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应用技术,与传统的材料去除加工方法不同的是,它通过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模型。有研究报道3D打印截骨模块可精确指导全膝关节置换及内侧开放高位胫骨截骨术中截骨。 背景:高位胫骨截骨是治疗早期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经典术式,3D打印可用于制作个性化手术工具,课题组已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高位胫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对比传统截骨方法,探讨个性化3D打印截骨辅助下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联合膝关节清理治疗合并内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优势与不足。 方法:行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联合膝关节清理的病例4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3D打印截骨组21例术中采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传统截骨组26例予传统截骨。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及出血量、术后1个月患侧下肢力线,以及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患侧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研究方案经莆田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对治疗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术中3D打印截骨模块均与术前模拟卡位相一致;②3D打印截骨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截骨组明显缩短[(69.71±3.17),(92.92±5.91)min,t=-17.21,P < 0.01];3D打印截骨组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截骨组[(5.71±1.62),(18.15±3.00)次,t=-18.12,P < 0.01];3D打印截骨组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截骨组[(275.24±53.82),(507.69±45.19)mL,t=-16.10,P < 0.01];③两组术后1个月患侧下肢力线及术后24个月患侧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 0.05);④结果说明,对比传统截骨,在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中应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和出血,但二者术后2年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ORCID: 0000-0001-9766-6164(陈金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开放式截骨术(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骨伤科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15例(16膝)。术前利用3D打印截骨导板模拟OWHTO,根据理想的术后下肢力线(WBL),确定截骨部位、合页、高度、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及锁定钢板模型,进行截骨内固定。对术前术后WBL、Lysholm评分、PTS、髌骨高度指数(Caton指数)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5~24个月,WBL术前为(19.27±1.55)%,3D打印设计为(61.91±0.24)%,术后WBL恢复到(60.54±0.84)%,术前术后有统计学差异,3D打印设计与术后实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PTS分别为(10.01±2.89)°,(10.06±0.09)°,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Lysholm评分(82.31±1.22)分,与术前(34.75±1.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OWHTO,可实现精确截骨,显著改善下肢力线,减少术中透视,节省手术时间,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有效保膝手段,相关研究证明相对于传统评价工具,遗忘关节评分应用于评价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具有更低的天花板效应和一致性。目的: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后遗忘关节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治疗的患者117例,男35例,女82例,平均年龄61岁,术后获得了至少2年的随访。通过评价患者术后是否达到遗忘关节分为遗忘关节组(n=28)和非遗忘关节组(n=89),以术前患者特征和手术相关因素为潜在预测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前的胫骨近端内侧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遗忘关节评分(FJS)、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和关节感知问题(PJ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髋膝踝角和胫骨近端内侧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对遗忘关节存在显著影响[OR=0.755,95%CI(0.63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比较。方法自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关节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并膝内翻患者65例(69膝)。手术均先行膝关节镜检查,重点评估外侧股胫关节病损情况,然后行镜下关节清理,最后行胫骨高位截骨术。2009年6月~2010年2月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共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膝,疗效评定标准选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结果术后3年单髁置换与高位截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对于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都有较好早期疗效,术式选择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年龄,性别,畸形程度,体重,对活动度要求,术后从事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9),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进行诊治,其中研究组患者所用术式为半月板成形术,而对照组患者所用术式为半月板切除术。治疗6 m后,采用Lysholm评分比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比较患者疼痛程度,采用Ikeuchi评分比较患者疗效,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及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更适合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9.
先天发育因素及膝关节退变等原因常导致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狭窄的内侧间室又增加了内侧半月板后角的损伤几率。当患者出现此处受损时选择关节镜手术切掉或缝合损伤的半月板后角是当下普遍认为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但当进行内侧间室的手术操作时,常因为内侧间室狭窄导致视野受限及手术操作空间狭小,以至于在手术过程中难以对半月板进行手术操作甚至手术失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膝关节解剖发现,可以对膝关节内侧的一系列韧带进行松解,扩大膝关节内侧间室,以达到关节镜下直视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松解操作既可以避免因视野丢失导致的误伤,又可以扩大间室方便手术器械的进入。这一类膝关节内侧韧带的松解技术被统称为Pie-crusting技术。借助该种技术可以便捷高效地进行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关节镜手术操作,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的风险。因此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这项技术感兴趣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在患肢股骨侧及胫骨侧分别安装红外线反射球,通过红外线原理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里面,通过计算机重建患者的下肢力线及空间结构,从而指导医师正确截骨。该系统能降低医生的主观判断产生的失误,能够提高假体植入的准确性,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提高假体使用寿命。 导航的优势: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手术相比,导航下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术后下肢力线的准确性;能够有更好的伸屈间隙平衡;且术中不要打开股骨髓腔,减少了术后引流量。 背景: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导航下膝关节置换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能够使假体植入更加准确,获得有更好精确的下肢力线,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Aesculap 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至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经同一手术医师完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导航组在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辅助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非导航组进行常规的全膝关节置换,每组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2个月拍摄负重X射线片,观察下肢机械轴线、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与下肢力线偏差>3°的患者数量,同时评估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试验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非导航组(P < 0.05),术后引流量少于非导航组(P < 0.05);②术后12个月,导航组下肢机械轴线、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分离变量的误差均小于非导航组(P < 0.05),两组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分离变量与下肢力线>3°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12个月,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非导航组(P < 0.05),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下肢力线的准确性、假体安放的准确性及膝关节活动度,但增加了手术时间,应用时应综合考虑其利弊。 ORCID: 0000-0003-1243-9574(江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半月板修复术治疗半月板囊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半月板修复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26例半月板囊肿患者,囊肿位于外侧半月板体部10例,前角6例,内侧半月板体部7例,前角3例。其中半月板水平状撕裂16例,纵形撕裂6例,盘状半月板并水平撕裂4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切除囊肿,囊肿切除后缝合修复半月板。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6~43个月,平均22.3个月。所有病例疼痛,交锁,包块等症状均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术前为(77.64±3.75)分,术后3月时(92.65±3.45)分,术后6月时为(93.25±4.17)分,术后15月时为(94.77±3.93)分,术前与术后3月,6月及15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月与6月及15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月,6月及15月随访时应用GLASOW评分评价疗效,均为优23例,良3例。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治疗半月板囊肿创伤小,功能恢复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中非全程使用止血带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资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研究72例,分为全程使用止血带组38例,仅在关节镜探查阶段使用止血带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引流量、失血量及输血例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全程使用止血带组术后早期疼痛评分较低且术后第3天活动度更好(P<0.05);非全程使用止血带组大腿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仅在关节镜探查阶段使用止血带不会增加术后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可以减轻术后早期膝关节及止血带部位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4(60膝)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依据手术前MR检查以及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进行部分切除成形术以及缝合术、全部切除术、次全部切除术治疗。手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国际Ikeuchi膝关节判定标准进行判定临床疗效、采用膝关节Lys holm判定标准进行判定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手术后2 w恢复正常运动能力。所有患者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8.3%、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3.3%、1年后的总有效率为95.0%、2年后的总有效率为98.3%,<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后的膝关节评分显著优于手术前的膝关节评分,<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创伤小、延缓关节退变,保留半月板正常功能,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侧T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内侧钢板固定组)30例,外侧锁定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外侧钢板固定组)30例及双侧双钢板固定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随访,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tibial shaft angle,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PS)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HSS评分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双侧双钢板固定组手术优良率[93.3%(28/30)]高于内侧钢板固定组[70.0%(21/30)]及外侧钢板固定组[7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可充分暴露骨折端,解剖复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效果优于单侧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背景:基于三维CT数据的个性化定位导板可提高后稳定型假体关节置换的精确度,但基于三维CT扫描数据的骨性结构重建忽略了股骨远端关节软骨厚度,将影响个性化截骨导板使用及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基于MRI和三维CT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置换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使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随机分2组进行手术,试验组58例在基于MRI和三维CT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完成膝关节截骨,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髓内、髓外定位方法完成膝关节截骨,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复查X射线片,并评估膝关节协会功能KSS评分与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110例患者获得6-10个月随访,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②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③术后1个月X射线片显示,试验组术后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与理论设计值的偏差均小于对照组(P<0.01);④试验组术后1,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基于MRI和三维CT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置换,能有效提高假体安放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该方法安全可行,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与下行截骨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步态分析.方法 遴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3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组和下行截骨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FTA)、胫骨后倾角、Insall-Salva...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半月板撕裂的概率逐渐增加,但目前为止,关于半月板撕裂与胫骨平台解剖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目的:测量半月板损伤患者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内侧平台凹陷深度以及外侧平台的高度,研究其与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并行关节镜治疗患者164例,按照损伤情况分为内侧半月板损伤组(n=92)、外侧半月板损伤组(n=45)和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组(n=27);选择78例同时期因膝关节痛就诊但无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MRI图像测量并比较各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胫骨平台凹陷深度和外侧胫骨平台凸出高度。结果与结论:(1)内侧半月板损伤组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对照组(P <0.05),外侧半月板损伤组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对照组(P <0.05),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显著大于外侧平台后倾角(P <0.05);内侧半月板损伤组的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小于外侧半月板损伤组、对照组(P <0.05),外侧半月板损伤组的外侧胫骨平台凸出高度大于内侧半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65例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探讨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手术的指征和方法。方法选择1996年9月~2003年9月65例盘状半月板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6例,年龄8~46岁,平均年龄21、3岁。65例中合并半月板破裂者50例,包括分层撕裂23例,桶柄状撕裂16例,瓣状撕裂11例。手术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及德国蛇牌关节镜系统.用300镜观察,交替使用内侧和外侧切口置人不同角度篮钳和镜下电灼对半月板进行处理,保留半月板边缘6~8mm。结果65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4、3个月。手术后关节交锁症状全部消失。术后6个月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一般5例。无术后功能差的病例。结论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半月板的功能.延缓膝关节的退变,除W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或合并严重撕裂者,应尽量采用此手术方法。应严格掌握该术式、适应证、禁忌证,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牛津第三代单髁假体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6月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10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并测量术后假体力线,分析假体设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 100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2~7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69°内旋±3.18°,0.83°伸直±3.63°,胫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12°内翻±0.80°,0.39°伸直±1.24°,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其保膝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PSI辅助内侧开放楔形HTO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49~83岁,平均58.9岁;病程1~30年,平均6.3年。术前和术后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下肢负重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ratio,WBL)、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 angle,PTSA)和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与AK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测量结果: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