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作为铜的最主要来源,金、钼等金属的重要来源,斑岩型铜矿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世界提供了超过50%的铜与大量的金与钼。因此,斑岩铜矿的勘查工作在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斑岩型铜矿主要产出于陆缘弧环境,本文以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为主线,重点阐述该类斑岩型铜矿的构造地质背景、岩浆演化与围岩蚀变特征,以及成矿金属元素的来源、活化、迁移及卸载机制,综述典型陆缘弧环境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要素,为该类矿床的科学勘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Hillside铁氧化物型铜-金(Iron oxide copper gold,IOCG)矿床是近年来在南澳大利亚奥林匹克铜-金成矿省中发现的又一大型IOCG矿床。区内出露Hiltaba辉长岩体及花岗岩体,SN走向的矿体赋存于岩体与Moonta-Wallaroo地层的接触带内。SN向的Pinepoint构造断裂带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为成矿物质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富集场所。区内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矿化阶段可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成矿阶段,热液蚀变可分为早期高温蚀变阶段、进变质蚀变阶段、退变质蚀变阶段。基于区内已有的大量勘探资料,在详细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控矿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分别从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重磁异常等方面归纳了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柳树底铜多金属矿床地处胶辽隆起带的太子河-浑江坳陷西部,是典型的矽卡岩铜矿床。在结合前人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的成因等方面分析矿床的形成过程。从其铅、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流体包裹体数据反映了该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岩浆及构造作用下矿床经历了三次构造热蚀变及矿化作用,建立了该矿床为花岗斑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结合矿区内的低阻、高激化体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进而建立了找矿模式。矿床地质环境为灰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加上近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矿床内高激化的物性特征,其指示矿体的分布,为寻找盲矿体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梧桐沟铜矿床是新疆东南天山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矿床产于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上亚组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地层中,容矿岩石为熔结凝灰岩、凝灰质砾岩和酸性斑岩,成矿作用与构造、脉岩及蚀变密切相关.通过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将其划归为陆相火山热液脉型铜矿床,并对该矿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四支沟钼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物组合以及矿化蚀变分带等研究,表明该矿床属斑岩型钼矿床,它的形成与区域上构造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该区矿床赋存于花岗斑岩岩体内,具有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浙东山门地区铜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并对该地区铜矿床进行找矿预测,首先系统分析了区内地质、物化遥特征,然后对产出于该地区的半岭—黄施岙一带铜矿床(山门铜矿床)的产出状态、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围岩蚀变、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1区内铜矿床成矿的同时具有浅成热液和斑岩成矿系列的某些特点,简单地以构造热液充填或典型的斑岩成矿理论指导找矿是不合理的,应以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作为主攻对象;2矿区所见矿化大多属高位或远端的矿化,其延深部位是现阶段找矿的主要目标,而斑岩成矿则可能在更深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五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即针对NW向断裂裂隙带、次级火山机构、多期次的潜火山-侵入岩、蚀变分带特征和物化探异常等5种不同的矿化类型提出了具体的找矿思路,为区内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拿若铜矿是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该矿床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蚀变长石石英砂岩中,大部分铜矿体由蚀变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该铜矿床中含有大量隐爆角砾岩,角砾为蚀变长石石英砂岩和少量岩体。拿若矿床发生过大量岩浆热液作用,岩浆岩主要以岩株和岩脉的形式产出,具有有力的成矿条件。主要的控矿因素有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矿区内的找矿标志较为显著,例如岩石、化探和围岩蚀变等。  相似文献   

8.
玉龙铜矿带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带,发现了多个大型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物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遥感数据可定量获取蚀变信息。论文选取玉龙铜矿带北段恒星错-玉龙-莽总一带为研究区,基于ASTER数据采用常用的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存在多解性,而采用波谱特征拟合的方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具有综合性,结合矿床围岩、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和蚀变信息分布的环带特征,对提取结果进行优化和筛选,认为位于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地层、花岗斑岩岩体上,或位于环形构造周围,环带特征明显的围岩蚀变信息,指示矿产存在或成矿有利部位的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超大型铜矿床铁格隆南荣那矿段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蚀变矿物及蚀变分带、矿体地质、矿石质量、矿化期和矿化阶段等矿床特征,并对成矿物质来源做了简单阐述。荣那铜矿床虽是受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下的系统产物,但由于受两种成矿叠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上部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下部为斑岩型矿床的空间叠置关系,成就该矿床目前是多龙矿集区Cu资源里最大(332+333+334)可达1 100万t,铜平均品位053%最高的铜矿床。通过对矿床类型的精确厘定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研究,构建了铁格隆南荣那矿段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和归纳了矿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结构基本特征,并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矿床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拿若铜矿是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该矿床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蚀变长石石英砂岩中,大部分铜矿体由蚀变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该铜矿床中含有大量隐爆角砾岩,角砾为蚀变长石石英砂岩和少量岩体。拿若矿床发生过大量岩浆热液作用,岩浆岩主要以岩株和岩脉的形式产出,具有有利的成矿条件。拿若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有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矿区内的找矿标志较为显著,例如岩石、化探和围岩蚀变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Au的含量相对较高,铜矿石中Cu、Au原子比值低于25 000,Au、Mo原子比值高于30,表明其为富金斑岩铜矿床。雄村斑岩铜(金)矿床Cu与Au、Ag的关系比较密切,Au与Mo之间则基本没有关系。矿体主要分布在强烈的绢云母和硅化蚀变带中,Au、Ag 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深度较浅,而富金斑岩矿床的一般成矿深度为0.4~1.5 km,雄村铜(金)矿床中Mo主要赋存于辉钼矿中,Mo元素多集中在矿体的边缘,含量较低,仅为驱龙斑岩铜矿的1/10。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形成环境为岛弧或似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2.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及其特征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才被认知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因其巨大的经济和理论研究价值受到矿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通过总结近年来的新资料和文献,定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是指一类具有贫硫化物、富铁氧化物(低钛磁铁矿±赤铁矿)矿石的热液型铜或铜-金多金属矿床。其基本特征为:有用金属以Cu或者Cu-Au为主,矿石硫含量低;矿床属热液矿床,有大范围的Na-K蚀变;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矿石富磁铁矿和(或)赤铁矿,铁氧化物钛含量低;与火成岩关系不明确。根据矿床成因可将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分为岩浆成因矿床、非岩浆成因矿床和混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准噶尔哈图-包古图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区之一,采金历史悠久,金铜成矿条件优越。在对该地区金铜成矿条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利用“矿床位置预测系统”(DPIS)对区内的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6处。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哈图地区EW、NW、NE三组断裂交汇部位出露的玄武岩区控制了大型金矿床的产出;包古图地区小岩体及中基性-中酸型脉岩集中出露区控制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产出,小岩体外围是寻找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有利部位;此外,宝贝-萨尔托海、博孜阿特、庙儿沟岩体东侧及西南侧地区亦为有利成矿预测区,应加强其中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Approximately two thirds of the world’s copper comes from porphyry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have many distinct attributes, including multiple events in their formation, which affect the reaction series between the hydrothermal fluid and its host rock. This, in turn, defines the alteration and main causes of ore formation. Many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hosted in quartz feldspar porphyries, where the alteration–mineralisation is zoned from barren early sodic–calcic, through potentially ore-grade potassic, chlorite–sericite, and phyllic, to advanced argillic. Chalcopyrite ± bornite mineralisation in many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s largely confined to potassic zones (Sillitoe, 201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a Process Alteration Index (PAI) that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copper porphyry mineralisation, and supports predictive comminution and metallurgical modelling studies. The PAI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focuses on the role of plagioclase and quartz during porphyry deposit formation. Samples from the Highland Valley Copper Mine in British Columbia were selected from a single lithology which displayed a range of degrees of alteration advancing from weak to intense. The samples were analys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with Rietveld refinement, and the ore hardness determined using the Julius Kruttschnitt Rotary Breakage Tester (JKRB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 alteration parameters which underpin copper ore formation and the ore hardness was observed in the limited dataset available for this research and further work is recommen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is relationship could be used in predictive mill throughput modell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三江成矿带藏东段斑岩铜矿找矿前景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产地质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三江成矿带藏东段的斑岩铜(铜/金)矿成矿潜力进行了评价,并用多种方法估算了不同级别的远景资源量。指出:1)藏东三江成矿带地质构造背景独特,化探异常,斑岩体分布及已有矿床(点)等矿化显示良好,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成矿远景。2)三江成矿带藏东段可划分出玉龙铜钼、刚达铜金、妥坝铜钼、类乌齐-东达山铜钼、江达铜金等五个斑岩型铜成矿远景区。3)三江成矿带藏东段,在0.2%铜边界品位可比条件下,铜远景资源量为2 200~4 200万t,钼远景资源量为45~200万t;在0.1%铜边界品位可比条件下,铜远景资源量达6 600万t;通过进一步地质工作可获铜地质资源量为2 500~10000万t。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周围已发现钼矿床分布特征,对寺沟地区成矿地质特征、矿(化)体地质特征、矿床类型、找矿标志和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寺沟地区钼矿类型为斑岩型。根据地、化、遥的综合分析,寺沟地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物质来源于隐伏斑岩体。通过钻探验证,深部大理岩与片岩转换部位是矿体赋存的有利位置。最后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寺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床处于西藏昂仁县境内,位于冈底斯南亚带西段。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最新勘查成果,对区内控矿因素、赋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矿体主要赋存于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帕那组(E2p)英安岩与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的接触部位,主要受NWW向断裂控制,同时也受地层、岩浆岩等因素制约,矿体多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分带明显,矿化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黄铁矿化;②赋矿的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与英安岩形成于始新世,为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③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与英安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初始岩浆起源,其中,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属于Ⅰ型花岗岩,其岩石成因类型与我国典型斑岩型铜矿的赋矿围岩相同;④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具有幔源属性的岩浆热液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特点,成矿年龄小于51 Ma。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认为落布岗木北部Ⅱ#、Ⅲ#矿化带所在的B潜力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叶家庄铜多金属矿区的矿体受阳新岩体石英正长闪长岩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控制,主要赋存于接触带矽卡岩和近接触带蚀变岩体中.矿床与燕山期石英正长闪长岩浆活动有紧密成因联系.石英正长闪长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是寻找铜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矽卡岩化和硅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类比周边矿床认为,叶家庄矿区北西向接触带及深部有扩大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19.
四川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矿产地,研究该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对于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拉拉地区的铜矿均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铁氧化铜金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河口群钠质火山岩系中,具有成群、成带和多层分布的特点,并伴生铁、钼、钴、金、硫等多种组份可综合利用。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矿区F1断层南北两个远景区均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