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目标,为了有效持续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就必须使专科的每位护士保证护理质量。要保证每位护士的护理质量,就应该有每项工作应遵循的质量标准。2008—06~2009—06针对工作程序制定并应用了护士每日每项工作质量标准及量化评分标准,不仅使护士每日每项工作都有了质量标准,且与评先、奖罚、绩效奖金挂钩,  相似文献   

2.
王晨  袁梅  汪洁 《西南军医》2016,(3):278-279
护理交接班是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及护理延续的重要环节。《护理交接班制度》中虽已对交接班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工作中由于护士在护理程序理解、制度落实、慎独精神、知识储备、职业倦怠、管理职能等方面存在差异,护理交接班仍存在流于形式、内容遗漏等问题。为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有效杜绝上述问题发生,笔者对护理交接班中常见缺陷进行浅析,旨在提升护理交接班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对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提出更高标准.护理查房是增加护士知识面、提高护士专科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做好临床护理查房,不仅可以启发和督促护理人员学习钻研业务,做到学用结合,提高护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能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长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不同,查房质量难以保证,有的临床护理查房制度不够落实,年轻的护士长对查房程序不了解,不能通过查房达到学习知识或为患者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我院从2007年起,规范护理查房程序,并加强了对护理查房过程的质控检查,有效提高了护理查房的质量,收到很好效果.现将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路径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08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以时间框架为横轴,护理流程为纵轴,制成日常计划表。结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护士专业知识的满意程度,达到95分以上。结论临床路径的应用既提醒年轻护士工作程序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应用了相关护理程序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外科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针对外科的常见疾病、多发疾病,要求通过整体护理、科学护理,解决外科护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外科治疗与护理的质量与水平。该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在教学与应用方面都需要强调工作程序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由郭娜、张桂清、周晓芝主编的《外科护理教程》一书从外科护理的基层工作出发,系统梳理外科护理程序与关键内容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黄旭  魏平  何永清  陈冬梅 《武警医学》2001,12(9):555-555
急诊科护理工作紧张繁重。急诊科护理人员在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在身心整体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这一新课题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1 原因和后果分析 急诊科护理人员高度、紧张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1工作繁重,承受压力大 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繁重且经常处理急症病例和危重情况,工作程序不规律,加之三班倒工作导致生活无规律,使身体得不到调整,特别是经常出现急诊患者多而护理人员少时,更易增加紧张程度,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年以来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我院实际情况的、以病人为中心,用护理程序将各班次环环相扣的护理模式。主要框架内容有:护理人员按职称上岗,规范整体护理交班时间、内容,一级护理以上、特殊治疗、护理、检查等病人书写护理病历,推广普及“三鼎足护理”内容(生物、心理、社会),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和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等的工作模式。并研制开发了“护理病历及标准护理计划单信息网络系统”,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全方位提高了工作质量,效果十分明显,现将具体做法和效果评价介绍如下。1 开展前准备11 全面提高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3名产科临床护理工作者,同时选取知情同意参与研究的产妇120名,对产科病房的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对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的产科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后产科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的75.83%(P<0.05);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17%,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层级管理明显提高了产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和孕产妇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门诊抽血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抽血室工作质量进行监控,查找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加强护士技术操作培训,使抽血室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常规模式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4 913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64份,占3.34%,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6例;引发投诉2起,满意度调查为65.55%。PDCA循环模式组采集血标本4 986份,不合格标本18份,占0.37%,无护理并发症,无护理纠纷及投诉,患者满意度95.19%。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门诊抽血中规范了工作流程,增强护士质量意识,有效提高了血液标本合格率,预防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杜绝护理纠纷。促进了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艳  刘俊  王珊 《西南军医》2005,7(6):96-97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人口老年龄化给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骨折,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骨折愈合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对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96例病人,采用合理的护理程序以及科学的康复功能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链条式护理工作程序是指接班与交班之间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环环相扣,每一班都负有对前班和后班的护理文书查缺补漏、互查核实、及时反馈和当即改进的责任。由于护理文书(包括医嘱本、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护士病情交班本等)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治疗、护理等各项活动的客观的、最原始的真实记录,也是教学、科研、医疗等活动实施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当发生医疗纠纷后,也是医患双方作为维权的有力举证。因此,护理文书的准确性与重要性非同一般。然而,由于护理工作的繁琐及不确定性,临床上难免有可能出现漏洞,为了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科实行链条式护理的工作程序,并制定了与其相适应的查缺补漏协议,将可能发生的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3.
王崇林 《武警医学》2000,11(7):412-412
我院自 1 997年起开展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试点工作 ,至 1 999年向全院各临床科推行。通过两年多的摸索尝试 ,体会到只有结合医院实际 ,狠抓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才能不断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1 提高认识 ,切实转变观念 ,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基础整体护理是把人视为一个整体 ,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 5个方面考虑人类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对照整体护理的这一高要求 ,力求找出护理队伍工作的差距 ,在两年多时间里 ,我院上下结合 ,全院一盘棋 ,在教育中 ,我们不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或经济手段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放射科工作中,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体化护理管理干预。分别评估和比较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检查相关指标、患者和技师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后,穿刺成功率(96.15% vs. 69.23%)、准备完好率(100% vs. 76.92%)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3.889,P<0.05);经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患者满意度[(98.34±1.66)% vs(79.47±5.68)%]和技师满意度[(98.23±1.77)% vs.(87.23 ±6.77)%]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2、8.914,P<0.05);同时,管理后的投诉率(3.84% vs. 19.23%)、碘过敏率(3.84% vs. 15.38%)以及暴力事件发生率(0 vs. 3.84%)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5)。 结论: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助于清晰划分责任,更好的满足了放射科护理发展和患者检查的需求,同时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对推动放射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护理工作以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最终目标。自2011年起,护理部将质量管理工具在全院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和推广,将护理风险量化,从根本上解决了系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帮助患者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方法 对2013年1月-6月的50例有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观察护理质量.结果 通过6个月的干预措施,80%患者得到了缓解,病情较以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24%患者自理能力提高,且无感染及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发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2012年的60%上升至2013年的75%.结论 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帮助患者控制和稳定血糖方面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消除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邢小燕  许莉 《武警医学》1999,10(11):668-668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新的护理模式引入后,护士原有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相应增加了。因此,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同时,还应科学管理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确保整体护理质量。1 影响时间管理的因素1-1 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与工作地点有关,而工作地点又影响运用时间的能力。整体护理要求护士经常深入病房,为病人提供最实际的帮助。此时,应激因素包括工作中特定患者群的情绪反应[1],如:濒死患者、复合伤患者、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等,护士的应激反应是由于对实际…  相似文献   

18.
重视生活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视临床生活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自制生活护理调查问卷,共设4大项生活护理,共收回有效问卷145份.结果 4大项基础生活护理临床实际由护士完成的比例普遍偏低,其中协助晨晚间护理占67.5%,打开水、打饭、清洗餐具占41.3%,协助大小便搀扶去厕所占31.0%,协助定时翻身只占27.5%.结论 生活护理在临床实际中存在严重的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通过本次调查,及时发现生活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方法 提高生活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概念有了新的认识。贯彻护理程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模式逐步被接受,并开始在临床推广运用。随着模式病房的开展,临床科由理论到实践,在尝试中摸索,已探索出一套基本适合临床科整体护理模式的经验。而急诊科对急诊抢救病人护理程序的运用,还处于酝酿阶段。1 在急诊抢救处于领先地位中运用护理程序势在必行1.1 急救病人的特点 急救病人随机性强。多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传统的护理查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我科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针对以往查房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了查房的形式和内容,加强了整体护理查房的实施管理,有效地将护理程序运用于护理查房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查房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