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hnRNP A2/B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hnRNP A2/B1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hnRNP A2/B1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吸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1例肺癌、13例非肺癌组织中hnRNP A2/B1的表达情况.结果hnRNP A2/B1免疫组化肺癌组染色阳性率为85.4%(35/41),明显高于非肺癌组30.8%(4/13),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在胞浆、胞核均有表达,主要在胞浆表达.4种类型肺癌组织均显示hnRNP A2/B1阳性染色,其中鳞癌细胞染色阳性率为86.9%(20/23),较腺癌细胞78.6%(11/14)高,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hnRNPA2/B1染色阳性率为88.9%(24/27),高于Ⅰ-Ⅱ期肺癌76.9%(10/13),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吸烟史组hnRNP A2/B1染色阳性率为80.0%(32/40)明显高于无吸烟史组50.0%(7/14),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hnRNP A2/B1与肺癌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无关,但与吸烟密切相关.hnRNP A2/B1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高,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证实hnRNP B1单克隆抗体与顺铂(DDP)的交联物可与肺癌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研究该交联物在体外的靶向抗癌作用.方法 采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常规体外培养传代.细胞分为DDP组、hnRNP B1单抗组、hnRNP B1单抗-DDP交联物组,分别加入DDP 3、5及7μg/mL,hnRNP B1单抗2.5、5及10μg/mL,交联物1.5、3及6μg/mL,培养2 h后,用培养基洗涤(仅对单抗组和交联物组进行洗涤),再分别作用12、24及48 h.以DDP组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每组设3个复孔.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在液闪仪上测定每分钟细胞计数(CPM),了解不同干预以及不同剂量、作用时间交联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技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交联物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DDP(7 μg/mL)、hnRNP B1单抗(5μg/mL)、交联物(3μg/mL)作用48 h对A549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9.7%、53.3%、59.2%.3μg/mL交联物组(30.4%、46.2%及59.2%)和6μg/mL交联物组(41.3%、52.5%及66.8%)作用12、24及48 h后的生长抑制率均强于同时间点7μg/mL DDP组(25.O%、41.3%及49.7%).DDP(7μg/mL)、hnRNP B1单抗(5μg/mL)、交联物(3μg/mL)作用48 h后均可诱导A549肺癌细胞凋亡.A549细胞经交联物作用后,G<,0>/G<,1>期细胞增多(占53.9%),S期细胞减少(占43.2%),与DDP组(46.8%和47.1%)和单抗组(46.4%和46.3%)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hnRNP B1单克隆抗体与DDP的交联物可与肺癌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靶向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hnRNP A2/B1免疫组化及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nRNP A2/B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及与NSCLC临床病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标本系胸外科手术切除的石蜡包埋组织或新近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原发性NSCLC 39例、肺良性肿瘤22例、正常肺50例,各组年龄、性别均具可比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肺组织hnRNP A2/B1的表达及细胞内hnRNP A2/B1的含量.结果:(1)NSCLC组hnRNP A2/B1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率(74.4%)显著高于肺良性肿瘤组(40.1%,P<0.01)及正常肺组(38.0%,P<0.01),NSCLC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94.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5.0%,P<0.05);(2)NSCLC细胞内hnRNP A2/B1定量测定含量(67.25±14.02,阳性率82.1%)显著高于肺良性肿瘤细胞(31.79±6.79,阳性率4.5%,P<0.01)及正常肺细胞(30.15±5.85,阳性率0,P<0.01),NSCLC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1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5.0%,P<0.05).结论:hnRNP A2/B1对NSCLC的诊断、病情预测、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FCM与免疫组化方法相比,具有阳性率高、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hnRNP B1 siRNA对肺癌组织hnRNP B1表达干扰效果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体内实验中观察所构建的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B1(hnRNP B1)特异性的si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对肺癌组织hnRNP B1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 选取转染本课题组已构建并经体外实验证实有较好干扰效果的两对hnRNP B1特异性的si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重组质粒A和B)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将其接种于BALB/C nu/nu裸鼠右前腋下,构建肺癌动物模型.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接种40、60 d时肿瘤组织中的hnRNP B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hnRNP B1特异性的si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在体内表达40 d时均能较稳定而明显地抑制肿瘤组织中hnRNP B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从蛋白表达方面也予以证实,而且重组质粒A和B两组间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接种60 d时),siRNA的干扰效果会逐渐减弱,与未转染A549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hnRNP B1特异性的siRNA在体内可以稳定的表达,并且能特异、高效地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 hnRNP B1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合理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HnRNP A2/B1表达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特异性HnRNP A2/B1检测6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nRNP A2/B1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6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49例HnRNP A2/B1mRNA表达阳性,HnRNP A2/B1mRNA半定量值0.657±0.326;对照组30例中3例阳性,半定量值0.159±0.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外周血HnRNP A2/B1mRNA诊断肺癌的敏感性81%,特异性90%。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nRNP A2/B1表达增高,外周血检测HnRNP A2/B1在诊断肺癌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1,hnRNP A1)的单克隆抗体,探讨hnRNP A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利用重组hnRNP A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hnRNPA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方法分别对其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hnRNPA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006、E009和E012.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3株单克隆抗体通过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都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的hnRNPA1蛋白.结论 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hnRNP A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hnRNP A1的生物学功能及它在癌发生事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hnRNP B1对人肺癌A549细胞DNA-PK活性及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protein B1, hnRNP B1)对肺癌细胞抑癌基因DNA依赖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的活性、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扰hnRNP B1基因序列的两段不同靶序列构建2个hnRNP B1的siRNA 抑制表达质粒A、D,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实验分组为重组质粒A、D转染的A549细胞、空质粒转染的A549细胞、未转染的A549细胞、预先用DNA-PK抑制剂NU7026(10 μmol/L)作用1 h的重组质粒A、D转染的A549细胞.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nRNP B1表达.采用DNA-PK检测试剂盒检测DNA-PKcs 激酶活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hnRNP B1 siRNA抑制肺癌细胞hnRNP B1表达;转染hnRNP B1 siRNA细胞的DNA-PK活性、凋亡率较未转染组明显增高(P均<0.05);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S期细胞减少(P<0.05).预先用NU7026处理的转染hnRNP B1 siRNA细胞组与未处理的转染组比较,其G1期细胞明显降低(P<0.05), S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 DNA-PK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率成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817,P<0.01). 结论 hnRNP B1可以使DNA-PK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细胞基因组的稳定及参与调控肺癌细胞周期与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肺癌模型,研究山葵提取液对肺癌早期分子标志物hnRNPA2/B1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山葵抗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肺癌模型组(对照组)和山葵治疗组(实验组).按1 mL碘油内含3-甲基胆蒽(MCA)50 mg配制致癌质碘油.每只大鼠均用MCA碘油溶液0.1 mL在左肺叶支气管内灌注诱癌.实验组于诱癌前1周开始胃饲山葵提取液至动物被处死,对照组于同一时间胃饲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第30、60及90 d分批处死大鼠,每次6只.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肺癌组织hnRNP A2/B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 山葵提取液能降低肺癌组织hnRNP A3/B1的蛋白表达,在第30、60及90 d的抑制率分别为51.O%、51.O%和45.1%.山葵提取液同时降低了hnRNP A2/B1 mRNA的表达,在第60和90 d的抑制率分别为79.5%和58.O%.结论 山葵提取液能降低肺癌早期分子标志物hnRNP A2/B1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hnRNP A2/B1 cDNA序列,研究其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它在类风湿滑膜炎中可能的致病作用.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经PCR扩增目的片段,将其克隆于PUC-T1质粒上,并经酶切电泳、DNA测序鉴定分析.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利用单克隆抗体和特异的cDNA探针,检测滑膜组织中hnRNP A2/B1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结果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经测序证实该片段为hnRNP A2/B1的编码序列.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hnRNP A2/B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中的表达水平整体上较骨关节炎(OA)和正常对照滑膜组高(P<0.05).结论成功克隆hnRNPA2/B1 cDNA;初步证明hnRNP A2/B1水平在RA关节局部增高,推测它可能参与了类风湿滑膜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肺癌因为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通常肺癌一旦确诊,多已处于晚期或已发生转移,从而丧失手术机会,因此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变得至关重要。另外,通过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将能为肺癌的早期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RNP)家族,是属于RNA结合蛋白的一种。随着对hnRNP家族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家族成员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凋亡等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hnRNP A2/B1是hnRNP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与肺癌关系密切。本文就hnRNP A2/B1与肺癌的关系及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B1(HnRNPB1)染色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81例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癌患者及 10 0例非肺癌患者 ,经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脱落细胞涂片 ,采用抗HnRNPB1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研究HnRNPB1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并与传统的CT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381例肺癌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于病变所在叶支气管进行刷检涂片 ,HE染色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 2 18例 ,采用抗HnRNPB1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学检查 ,2 0 8例样本可见HnRNPB1染色。在癌细胞阴性的 16 3例样本中HnRNPB1染色阳性 12 1例 ,癌细胞阳性与阴性组间HnRNPB1表达有明显差异 (P <0 .0 5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HnRNPB1表达为 :鳞癌 2 19例 ,HnRNPB1染色阳性 197例 (90 .0 % ) ;腺癌 10 8例 ,HnRNPB1染色阳性 85例 (78.7% ) ;小细胞癌 5 4例 ,HnRNPB1染色阳性 4 7例 (87.0 % )。鳞癌及小细胞肺癌HnRNPB1表达阳性率高于腺癌 (P <0 .0 5 )。HnRNPB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 86 .4 % ,特异性为 91% ,假阴性率为 13.6 % ,假阳性率为 9% ,阴性提示率为 6 3.6 % ,阳性提示率为 97.3%。结论 HnRNPB1免疫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提示HnR  相似文献   

12.
赵弘卿  殷凯生 《医学综述》2007,13(22):1711-1713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而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肺癌高危人群痰脱落细胞中有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A2/B1与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的高表达,通过联合检测是否可发现处于早期和可治疗阶段的肿瘤,从而潜在降低肺癌的病死率,因此痰液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A2/B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联合检测是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坚  屠政良  孙鹂  倪一鸣  李任远 《浙江医学》2003,25(10):583-584,587
目的 对比研究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液及痰液中的表达 ,以了解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联反应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PCR -TRAP)检测30例肺癌手术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液及痰液中的端粒酶活性 ,并以25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肺癌患者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3.3% (25/30) ,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阴性 ,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33.3 % (10/30) ,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56.7% (17/30)。对照组正常肺组织标本和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均阴性 ,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24.0% (6/25) ;两组病变组织、血液和痰液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5)。 结论 (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肺癌组织、血液及痰液中均有端粒酶活性表达 ,其活性表达强度依次为肺癌组织、痰液、血液。 (2)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体外研究特异的小干扰RNA(siRNA)对肺腺癌细胞A549 hnRNP B1 基因表达及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设计和构建由H1启动子驱动产生的特异的hnRNP B1 siRNA 表达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hnRNP B1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该表达质粒转染后对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针对hnRNP B1 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具有明显的干扰效果,受特异hnRNP B1 siRNA 干扰的A549细胞hnRNP B1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 应用RNA干扰技术可阻止hnRNP B1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肺癌病人痰细胞中p16基因高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肺癌病人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高甲基化的改变情况 ,评价该指标作为肺癌辅助诊断分子标记物的价值。方法 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 ,检测 94例原发性肺癌病人痰标本和部分对应肿瘤组织 ,以及 10例慢性炎病例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改变。结果  74%的肺癌病人痰标本中检测到了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 ,与传统细胞学相比 ( 4 6.8%) ,痰标本中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对肿瘤的检出率灵敏度更高 (P <0 .0 1) ;痰细胞中p16甲基化检测和细胞学相结合 ,对肿瘤的检出率可达 86.17%( 81 94)。如果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高甲基化 ,其对应的肿瘤组织中p16基因亦为高甲基化。 10例慢性炎病人痰标本中仅 3例检测出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痰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是临床肺癌辅助诊断的有效分子生物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PD-1与PD-L1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过程,进而介导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发现PD-1/PD-L1单抗用于术前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客观及病理缓解率,对于靶向耐药的患者也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对PD-1/PD-L1单抗在靶向耐药和肺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详细列出了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临床预后的证据,表明免疫治疗在肺癌术前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痰脱落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及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9例周围型肺结节患者的痰液及术后病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 R(m ethylation-specific PC R,M SP)和PC R-测序法检测其P16基因甲基化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痰脱落细胞及肿瘤标本P16 M SP阳性率分别为51.2%(21/41)和58.5%(24/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32,P>0.05),但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及正常人(χ2分别为4.056、6.513及5.677,P<0.05);痰脱落细胞及肿瘤标本K-ras基因突变率为17.1%(7/41)和22.0%(9/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8,P>0.05),而良性肺结节及正常人痰脱落细胞和肿瘤标本未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如果以痰脱落细胞P16M SP阳性和K-ras基因突变分别作为筛选肺癌的标准,则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P16 M SP阳性为51.2%和25.9%,K-ras基因突变为17.1%和19.0%;而P16 M SP阳性及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上升为61.0%和30.4%。结论痰脱落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及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率,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分泌抗肺癌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可能靶点.方法用肺癌细胞株作免疫原免疫健康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抗肺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和检测单抗体的特异性,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同种型.结果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出2株持续分泌抗肺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5、B8,其分泌的抗体为IgM亚类,κ亚型,并和肺癌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完成细胞融合,制备了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