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例中度骨髓型放射病伴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感染的防治胡亮钉王桂林陈虎罗庆良夏贞彪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北太平路医院血液科(胡亮钉王桂林陈虎);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罗庆良夏贞彪)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关键问题是与剂量相关的造血组织破坏,使粒细胞减少,引起...  相似文献   

2.
一例中度急性放射病伴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病人的护理王维平程京凤臧淑伟薛凤珠刘凤莲宁雅君张石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北太平路医院洁净病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是由辐射引起的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感染出血是ARS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一例误受铯137放射源连续134天不均匀照射(估计相当一次全身照射4.1Gy)引起的亚急性放射病死亡的尸检结采.造血功能损伤是本例的基本病变.骨髓造血组织、脾及淋巴结示萎缩性改变.骨髓纤维化及肝、脾、淋巴结内髓外造血是骨髓再生障碍的后果.多器官的炎症性病变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则是本例的重要继发病变.肝血窦的囊性扩张、脑实质内散在性小灶状坏死是本例具有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肠道为高度辐射敏感组织,放射性肠道损伤常见于核爆炸、核事故以及临床恶性肿瘤放疗中。肠辐射损伤的主要症状是拒食、呕吐、腹泻等,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是一种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多效能细胞因子,以往研究多注重其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它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损伤具有保护或治疗作用。笔者就IL-11在辐射引起肠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朱舜明  郭卫平  田琼  张洪新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60-263,F0004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MSC)同种异体移植对接受全身大剂量辐射小鼠造血修复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扩增,并将第三代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同种接受全身大剂量射线照射的小鼠,测定移植后不同时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值,观测各组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S),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急性辐射造血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经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的小鼠,其WBC、RBC、PLT、HGB在移植后15-20 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BC、PLT、HGB:P〈0.01;RBC:P〈0.05),移植组CFU-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能促进小鼠造血干细胞在脾脏定居,增强造血干细胞形成集落的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外周血细胞数量,促进损伤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6.
一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骨髓象观察骈淮媛王桂林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北太平路医院造血功能损伤是急性放射病(ARS)的基本病变之一,骨髓象动态观察能客观反映造血系统的损伤与修复规律,并为ARS分度、分期提供依据及指导治疗。作者对1例中度骨髓型ARS...  相似文献   

7.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辐射残留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微环境特别是基质细胞对骨髓的造血起着重要的调控和支持作用。基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协同作用,并通过分泌众多细胞因子和表达多种粘附因子形成了一个调控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网络体系。基质细胞以其较大的辐射抗性对造血系统辐射残留损伤的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CD34在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辐射所致造血功能障碍时造血干/祖细胞表面CD34抗原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斑点杂交的方法,初步检测了昆明种小鼠受6.0Gy辐射后不同时相点时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表达量的变化,并对其可能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 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表达在受照后24h即明显增高,之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至照后15d时仍较正常时高50%。结论 在此照射剂量时小鼠骨髓内残存的、具有造血功能的早期造血祖细胞在骨髓造血的内稳态遭到破坏后,可代偿性地迅速增加其增殖能力和细胞数量,以加速造血的恢复过程。这可能是机体对损伤导致造血功能低下时的一种代偿性增生机理。  相似文献   

9.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辐射残留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微环境特别是基质细胞对骨髓的造血起着重要的调控和支持作用。基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协同作用,并通过分泌众多细胞因子和表达多种粘附因子形成了一个调控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网络体系。基质细胞以其较大的辐射抗性对造血系统辐射残留损伤的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原缺氧大鼠急性放射损伤血清造血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急性放射损伤大鼠血清造血活性的变化特点;方法;大鼠在模拟5000m高原缺氧条件下喂饲3天后,接受6Gy一次性γ射线全身照射,照后继续在缺氧条件下饲养,3天后处死动物收获血清,ELISA法测定TGF-β1和EPO的含量;造血集落法检测血清对CFU-GM和C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发现模拟高原5000m缺氧条件下,骨髓红系和粒系造血均受抑制,但骨髓粒系造血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10代用于研究,观察干细胞层体外对正常大鼠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集落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将真皮多能干细胞经尾静脉输入5Gyγ射线全身照射的大鼠体内,检测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红系祖细胞集落CFU—E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恢复情况,观察4周后动物的存活率。结果 真皮多能干细胞层体外可促进正常大鼠CFU—GM和CFU—E集落的生长;全身输入干细胞促进了5Gyγ射线全身照射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CFU-GM和CFU—E集落数的恢复。实验组动物4周后的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真皮多能干细胞具有一定支持造血的功能,可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大鼠的造血恢复,为造血损伤相关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例事故性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动态观察刘秀珍罗庆良夏贞彪韩颖刘明东马恩普毛秉智众所周知,造血组织是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组织之一,而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造血组织的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改变反映了辐射损伤后机体造血功能状态[1...  相似文献   

13.
FL(flt3 ligand)是一种作用于早期造血细胞的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flt3特异性结合,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时,FL蛋白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机体辐射损伤后,血浆中FL水平升高;FL水平有可能作为辐射导致骨髓损伤的生物学指标。另外,FL单独、或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具有辐射损伤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造血基质是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场所,研究其放射敏感性是很有意义的。骨髓和脾脏的造血基质放射耐受性较高,2000rad 的照射仍能维持造血细胞均生长,3000 rad 以上剂量的损伤才不能修复。但基质的间充质细胞及其衍化的各种细胞,当切除其骨髓细胞而引起增殖时,可能会提高其放射敏感性。机械损伤大鼠和家兔的骨髓,照射剂量须超过1000 rad 时,才能影响其修复过程。切除骨髓后,其再生障碍的平均  相似文献   

15.
裂变中子和γ线照射小鼠造血损伤和修复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子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其作用是肯定的。但是关于中子引起造血损伤和修复特点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整,尤其对照射后的恢复问题尚有争议。因此,进一步系统地比较研究中子和γ线照射后造血系统损伤和修复特点,对了解两种射线作用的异同,估计中子照射动物可能治疗的潜力都是有益的。本文报道了裂变中子和γ线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骨髓CFU-S和GM-CFU-C的再殖能力,以及骨髓有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的改变,藉以了解造血系统损伤和修复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动物:LACA成年健康雄性小鼠,10—  相似文献   

16.
造血组织照射后的变化首先是由于造血细胞损伤引起的,但这些变化也发生在维持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造血基质中。局部受大剂量照射后,继发的骨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性损伤骨髓衰竭的机理及防护对策。方法用Northernblot技术检测了60Coγ射线8.0Gy照射小鼠(对照组)及照射后立即给复方活血汤治疗小鼠(中药组)的骨髓有核细胞bcl-2、bax、bcl-xL基因表达。结果放射损伤后第3,7天,对照组骨髓有核细胞bcl-2/bax值减小、bcl-xL不表达。中药组与之相反,bcl-2/bax值明显增大、bcl-xL明显表达。受照后第7天两组脾脏单个核细胞bcl-2/bax值与骨髓有核细胞的表达一致。结论复方活血汤对放射损伤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基因bcl-2、bax、bcl-xL有一定调节作用,保护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烧复合伤对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5.0Gyγ线放射损伤、15%Ⅲ度体表总面积烧伤和放烧复合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DNA含量和形态学变化。结果随伤后时间的延长,单烧组骨髓基质细胞的G2+M期比例、DNA含量呈高→低的变化;单放组和复合伤组G2+M期比例呈低→高的变化趋势,其DNA含量的变化具有单放组和单烧组的特点。结论放烧复合伤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比例、DNA含量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放烧复合伤造血微环境损伤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放烧复合伤后白细胞介素-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探讨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的机理,研究了作为造血调控的重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IL-3)基因在放射损伤、烧伤、放烧复合伤后不同时相点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mRNA抽提、分子杂交、细胞培养、IL-3生物活性测定、3H-TdR参与实验等生物技术方法。结果放射损伤后IL-3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照射后第3,14天表达的IL-3mRNA减少了77%,21%;IL-3蛋白减少了83%,36%。烧伤对IL-3基因表达的影响呈双相性,烧伤后第3天IL-3表达受到抑制;烧伤后第14天IL-3的表达增强;放烧复合伤后IL-3的表达受到抑制,其抑制程度介于放射损伤与烧伤之间,各观察组IL-3基因表达的变化与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呈平行关系。结论放射损伤、放烧复合伤后IL-3基因表达被抑制可能是急性放射病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利用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 6 5(hVEGF1 6 5)在骨髓移植小鼠体内表达 ,检测骨髓微血管系统和造血细胞容量变化。结果  10d接受hVEGF1 6 5基因治疗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注射腺病毒AdEGFP组和常规移植组 (P <0 0 1) ; 2 0d时该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直径、微血管灌注面积已恢复正常 (P >0 0 5 ) ,且骨髓细胞容量高于其他组 (P <0 0 5 )。结论 VEGF基因体内高效表达可以加快全身照射引起的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的修复 ,重塑微血管结构 ,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