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核因子κB(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NF-κB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导入细胞,以TGF-β1(10 μg/L)刺激HK-2细胞24 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NF-κB mRNA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用荧光光谱法分析α-SMA蛋白的表达,并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转分化过程的形态变化。 结果 TGF-β1诱导24 h后,HK-2细胞中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为空白对照组的8倍以上(P < 0.01)。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后,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的 NF-κB mRNA表达,比TGF-β1组减少75%(P < 0.05),同时,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亦较TGF-β1组均明显下调(P < 0.05)。 结论 NF-κB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有利于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渗透浓度X线造影剂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肾毒性,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造影剂肾毒性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8只(NN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40只(H组,4%胆固醇+1%胆酸钠)。8周末,高胆固醇饮食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高胆固醇饮食组(HN组)、高胆固醇+低渗造影剂组(HL组)、高胆固醇+等渗造影剂组(HI组)、高胆固醇饮食+高渗造影剂组(HH组)、高胆固醇+高渗造影剂+PTX组(HHP组)。在注射造影剂后48 h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钠钾排泄分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原位细胞调亡(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结果 所有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P < 0.05)。HH组的血清肌酐、钠钾排泄分数及血浆Ang Ⅱ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HHP组、HL组及HI组(P < 0.05);HH组Ccr水平[(0.11±0.02) ml·min-1·(100 g)-1]则明显低于HHP组[(0.43±0.03) ml·min-1·(100 g)-1]、HL组[(0.25±0.02) ml·min-1·(100 g)-1]和HI组[(0.27±0.03) ml·min-1·(100 g)-1](P < 0.05)。组织病理显示,HH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明显的变性和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89.60%±6.4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NN组(2.40%±0.77%)、HN组(5.60%±1.08%)、HHP组(8.91%±1.44%)、HL组(63.34%±11.97%)、HI组(61.50%±9.40%)](P < 0.05)。肾组织NF-κB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 < 0.05);而HL组和HI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环境下注射不同渗透浓度X线造影剂均可致造影剂肾损害。PTX对高胆固醇血症环境下所致的造影剂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复方——肾衰泻浊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核转录因子κB(NF-κB)、骨桥蛋白(O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及肾衰泻浊丸低、中、高剂量组。在不同的时间点(14、21、28d)检测每组4只实验大鼠治疗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变化。观察梗阻侧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的NF-κB、HGF及OPN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OPN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BUN、Scr水平、NF-κB、OPN表达显著升高,HGF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血BUN、Scr水平、NF-κB、OPN表达均显著降低,HGF表达均有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肾衰泻浊丸能够明显降低UUO大鼠血BUN、Scr水平,减轻肾间质损伤,明显下调肾组织中NF-κB和OPN的表达、上调HGF的表达,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肾衰泻浊丸可能通过改善肾功能、抑制NF-κB、OPN的表达、诱导HGF的高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源性内毒素血症(BE)大鼠肝部分切除(PH)后枯否细胞(KCs)核因子-κB(NF-κB))激活对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72只)N-PH组(正常大鼠70%PH组);BE-PH组(BE大鼠70%PH组);BE-PH 白细胞介素(IL)-10治疗组;BE-PH治疗对照组.检测70%PH后0、1、6、24、48、72h KCs NF-κB 激活、K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IL-1βmRNA和IL-6 mRNA表达以及肝细胞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标记.结果 BE-PH组KCs NF-κB活性高于N-PH组(P<0.001),KCs TNFαmRNA、IL-1βmRNA及IL-6 mRNA表达亦明显高于N-PH组,而肝细胞BrdU高峰标记指数(38.82±9.79)低于N-PH组(64.37±13.69)(P<0.01);BE-PHIL-10组KCs NF-κB 活性低于BE-PH组(P<0.01),KCs TNFα、IL-1β及IL-6 mRNA表达减少,而肝细胞BrdU高峰标记指数高于BE-PH组(P<0.05).结论 BE-PH后KCs NF-κB 高水平激活导致KCs TNFαmRNA、IL-1βmRNA及IL-6 mRNA表达增高,从而抑制肝细胞再生,适当调控KCs NF-κB 活性能促进BE-PH后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TMAO-NF-κB/NFATc1水平、骨微结构及骨特异性磷酸酶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周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3)、模型组(n=9)、干预组(n=11)及药物对照组(n=11),除Sham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OP模型,干预组灌胃鸡冠花黄酮提取物。结果 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Ca、P、ALP及BA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血清Ca、P、ALP及BA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模型组、干预组及药物对照组的骨密度BMD分别为(58.05±6.11)mg/cm3、(47.50±4.53)mg/cm3、(55.17±5.14)mg/cm3及(54.96±5.40)mg/cm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983,P<0.001);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组织中TMAO、NF-κB、NFATc1表达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组织中TMAO、NF-κB、NFATc1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采用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干预后可显著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特异性磷酸酶活性并增加骨密度,机制可能与抑制TMAO、NF-κB、NFATc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楼对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复制大鼠M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重楼治疗组、雷公藤多苷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内NF-κBp65及Ⅳ型胶原(ColⅣ)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 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重楼能明显抑制肾小球NF-κB活化(P〈0.05)及ColⅣ分泌(P〈0.01);两治疗组的NF-κB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以上指标两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F-κB的活化参与了MN的肾小球的病理损害过程,重楼对M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丙泊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只.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A组)和丙泊酚(B组)的大鼠模型,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凋亡的心肌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1),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泊酚具有明显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凋亡,可能与丙泊酚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过度表达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后早期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进行肝移植.供、受者均为SD大鼠。A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2h、B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4h、C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6h时采取受者的下腔静脉血和左肝叶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移植肝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亚单位(NF-κB p65)的表达,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每组均于移植肝恢复血流时收集5min的胆汁,测量5min胆汁分泌量。结果A组的5min胆汁分泌量为(3.73±1.11)μl.明显高于B组的(2.35±0.92)μ和C组的(2.23±0.81)μl(P〈0.05)。A组血清ALT含量为(468±36)IU/L.B组为(619±49)IU/L.C组为(820±65)IU/L,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A组血清NO含量为(14.2±1.5)μmol/L,明显高于B组的(10.5±1.2)μmol/L和C组的(10.3±1.1)μmol/L(P〈0.05)。A组肝组织中NF-κB p65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3.5±1.9)%.B组为(43.8±3.8)%,C组为(48.6±5.1)%.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随着移植肝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肝组织损伤呈进行性加重。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NO与血清ALT水平及NF-κB p65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和-0.77,P〈0.01)。结论移植肝脏再灌注早期.血清NO下降,NF-κB的活性逐渐增强.移植肝脏的功能和组织损伤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形成过程中,门静脉及周围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1的表达,并探讨NF-κB和VEGF与门静脉区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CTP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采用21G口径的钝头针行门静脉部分缩窄术,建立CTPV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门静脉游离探查。取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门静脉及周围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F-κB、VEGF及CD31的表达,通过Image Pro Plus 6.0软件测定NF-κB表达的光密度(OD)值和VEGF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大鼠术后第1、2、3、4及6周NF-κB的核浆OD比值、VEGF的平均IOD值以及MV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较高(P〈0.01)。术前假手术组大鼠NF-κB的核浆OD比值、VEGF的平均IOD值以及MVD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上述3个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高(P〈0.01)。在模型组大鼠中,NF-κB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及MVD呈正相关(r=0.654 6,P〈0.01;r=0.620 7,P〈0.01),VEGF的表达与MVD也呈正相关(r=0.636 9,P〈0.01)。结论 NF-κB及VEGF可能与CTPV的形成有关,并可能参与CTPV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黄芪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黄芪干预组。12周周末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COX-2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大鼠COX-2和NF-κB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黄芪干预组大鼠肾组织COX-2和NF-κB的基因及蛋白表达较糖尿病肾病组下调(均P〈0.01)。结论:COX-2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X蛋白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AF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通过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对甲胎蛋白(AFP)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细胞系(L02-HBx),用特异性的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阻断该信号通路,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加入PDTC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实时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及加入PDTC前后AFP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结果:以L02细胞为参照,转染HBx基因后的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AFP mRNA和蛋白水平较转染前分别增加(2.78±0.43)倍和(4.72±0.5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作用24 h后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阻断,AFP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1.40±0.16)倍和(3.12±0.44)倍,与未加入PDTC作用的L02-HBx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信号通路是HBx上调AFP表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的调节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该模型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肾小球中NFκB及单核/巨噬细胞(ED-1)的表达水平。结果 (1)高糖高脂饮食加低剂量STZ使大鼠血糖升高(22.48±6.54 vs 4.71±0.34,P<0.01),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继续喂养6周后,模型成功动物具有血胰岛素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肾重/体重增加等特征。(2)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ED-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厄贝沙坦治疗6周后,NF-κB活性降低(5.10±1.80 vs 8.45±1.09,P<0.01),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轻,肾功能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损害得以改善。结论 (1)通过饮食加小剂量STZ的方法,成功复制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在6周后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改变。(2)上述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性增加,厄贝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至少部分与减少肾组织中激活的NF-κB表达,减轻肾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poE-/-小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对下游肾脏的损伤机制。 方法 采用ApoE-/-小鼠建立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动物模型。选择肾动脉狭窄程度 <50%的ApoE-/-小鼠,按斑块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选择同条件喂养的C57BL/6J 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常规检测Scr及尿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表达; 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 (IL-6)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破裂组Scr和尿NAG活性明显升高(均P < 0.01);肾组织出现病理改变,肾间质中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 < 0.05);细胞核中NF-κBp65表达增加(P < 0.05);ICAM-1、P-sel、IL-6 mRNA表达增加(P < 0.05)。未破裂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肾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 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引起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受损;在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肾损害机制中,炎性反应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彤  杨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1):1296-1298,F0003
目的 探讨门静脉局部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与内皮细胞应力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18例门静脉高压症、1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静脉和15例门静脉高压、10例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门静脉高压时其血管内皮细胞eNOS、ET-1表达改变与信息分子PKC、NF-κB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内皮细胞PKC表达呈阳性或强阳性,对照组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实验组0.068 2±0.009 2(人)/0.059 3±0.005 7(鼠),对照组0.025 7±0.008 2(人)/0.022 4±0.006 5(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OS、ET-1与NF-κB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和实验组大鼠模型门静脉内皮的荧光信号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1107.359±30.147比56.441±18.874,P<0.01(人);91.017±32.517比51.065±19.018,P<0.01(鼠).eNOS95.610±28.333比57.872±27.374,P<0.01(人);88.712±28.159比50.897±16.546,P<0.01(鼠).NF-κB90.098±30.964(人)/90.348±32.852(鼠)比48.358±19.326(人)/48.070±19.065(鼠),P<0.01(人)/P<0.01(鼠).脾/门静脉内皮细胞ET-1、eNOS的表达与PKC、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门静脉血中ET-1和NO的增高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内皮细胞合成增多所致,内皮细胞合成NO的增多与其eNOS表达上调有关.门静脉高压时其血管内皮细胞的机械应力信号通路被激活,内皮细胞ET-1和eNOS表达上调与该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中NF-κB活性的影响,探讨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组(C组)、正常通气+ly294002组(D组)、过度通气+ly294002(E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活性、免疫组化观察I-κB β、NF-κB在肺细胞中的分布及表达;电泳迁移率测定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C组大鼠肺组织中Akt的磷酸化水平较其他各组增加(P<0.05),NF-κB的DNA结合活性较A、D、E组显著提高(P<0.01),肺组织中I-κB β表达显著降低,NF-κB表达增加,且主要表达于肺内巨噬细胞和肺上皮细胞.ly294002可明显抑制Akt磷酸化,降低NF-κB的活性及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论PI3K参与了过度机械通气导致的NF-κB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浆及腹腔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及其在腹膜纤维化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腹透感染组和非感染组CAPD患者25例,非感染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6月组和<6月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APD患者腹透透出液和血浆中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以不同浓度D-葡萄糖(0.3%、1.5%、2.5%)、甘露醇(1.5%、2.5%)及AngⅡ(0、1、10、100、1000 nmol/L)刺激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AngⅡ浓度变化;实时定量PCR方法观察AngⅡ 1型受体(AT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 Western印迹法检测TGF-β1及CTGF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GF-β1的变化。 结果 CAPD患者腹透透出液中未检测到肾素。感染及≥6月组的CAPD患者透出液中AngⅡ的浓度分别为(151.99±114) pmol/L和(14.17±41.5) pmol/L,分别为非感染[(7.98±12.69) pmol/L]及<6月组[(2.18±5.62) pmol/L]的19倍及6.5倍(P < 0.01或P < 0.05)。高糖腹透液(2.5%)注入4 h后,CAPD患者循环中肾素及AngⅡ浓度分别为[(4.30±8.48)和(54.19±34.43) pmol/L],是基础水平的4.06倍和1.21倍(P < 0.01)。高糖组(2.5%)RPMC AT1、ACE mRNA和上清液AngⅡ浓度分别为低糖组(0.3%)的2.61、2.62和2.01倍(P <0.05)。AngⅡ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RPMC表达TGF-β1与CTGF,呈剂量依赖性,100 nmol/L组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8和2.19倍(P < 0.05);1000 nmol/L组CTGF 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4.48倍和2.82倍(P < 0.05)。AngⅡ促进RPMC分泌TGF-β1,呈时间依赖性,刺激24 h组TGF-β1的表达量为基础值的3.65倍(P < 0.05)。 结论 CAPD尤其是腹透感染或长期腹透患者存在RAS活化状态。RAS的主要效应因子AngⅡ可通过上调间皮细胞表达和分泌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参与腹膜纤维化。阻断RAS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腹膜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稀土元素镧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核因子KB(NF-κB)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Mφ,分为:空白对照组,无刺激因素:LPS组,用1μg/mlLPS刺激30min;镧离子(La^3+)组,用2,5μmol/L La^3+刺激30min;La^3++LPS组,先后用2,5-μmol/L La^3+、1μg/ml LPS各刺激30min;La^3+/L PS组,2.5μmol/L La^3+刺激30min后,洗涤细胞,再加入1μg/ml LPS刺激30min。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F-κB在各组细胞中的分布与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胞核中NF-κB/p65蛋白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及胞质中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量。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La^3+组、La^3++LPS组和La^3+/LPS组M小绿色荧光多分布于胞质,胞核荧光强度分别为42±7、73±30、48±11和67±19;LPS组绿色荧光集中于胞核,荧光强度为116±14,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1)。(2)胞核NF-κB/p65蛋白活性:LPS组吸光度值为0.435±0.066,与空白对照组(0.048±0.027)、La^3+组(0.062±0.049)、La^3++LPS组(0.066±0.031)、La^3+/LPS组(0.108±0.017)比较.明显偏高(P〈0.01)。(3)LPS组M由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组,胞质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4组。(4)TNF-α含量:La^3+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25pg/m1)及空白对照组(P〈0.05),La^3++LPS组和La^3+/LPS组低于LPS组(P〈0.01),但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LPS可激活小鼠腹腔M由NF-κB/p65核移位,并使胞核中NF-κB/p65的表达量和活性升高、胞质IκBα蛋白表达下调,导致TNF-α分泌增多。镧可抑制上述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F-κB在醛固酮-1%NaCl诱导的单侧肾切除肾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8);1%NaCl组(1%NaCl饲料喂养,n=8);醛固酮组(1%NaCl饲料喂养+0.75 μg/h醛固酮泵入,n=8);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组(1%NaCl饲料喂养+0.75 μg/h醛固酮泵入+PDTC 100 mg/kg灌胃,n=8)。共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收缩压、蛋白尿、肾功能、肾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法观察肾皮质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EMSA法检测肾皮质NF-κB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的表达情况。 结果 醛固酮组大鼠表现明显的高血压、蛋白尿、肾小球硬化,ICAM-1及CT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1%NaCl组显著升高(均P < 0.05),NF-κB活性明显增强,NF-κB在肾组织表达也明显增加。PDTC干预后在抑制NF-κB活性和表达的同时,ICAM-1及CTGF表达明显减少(均P < 0.05),同时大鼠血压和肾小球硬化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结论 NF-κB抑制剂PDTC可通过减少ICAM-1及CTGF的表达缓解单侧肾切除-1%NaCl-醛固酮所致肾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kB)的表达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肾缺血再灌注后24 h切取肾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蛋自及NF-κB蛋白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采用半定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肾组织中TLR4、NF-κB的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TLR4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中有少量表达,在I/R组24 h后肾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胞浆和少量胞核中有表达.在I/R组24 h后肾小管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可见NF-κB P65明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和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I/R组中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均较S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肾缺血冉灌注损伤后,肾组织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上调,且有明显的相关性.TLR4有可能通过激活NF-κB继而引起下游的炎症因子募集,介导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先兆子痫大鼠模型循环系统、胎盘及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受体(AT1)的表达。 方法 采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制备大鼠先兆子痫模型,分别比较先兆子痫大鼠、正常妊娠大鼠、未孕对照组大鼠动脉收缩压(SBP)、尿蛋白量(24 h)、肝肾功能,并对各组大鼠肾组织进行光镜检查。ELISA法和放射性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肾脏局部匀浆液AngⅡ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胎盘局部AT1表达。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鼠肾脏局部AT1的表达。 结果 在先兆子痫大鼠中,SBP及尿蛋白量(24 h)均较未孕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先兆子痫大鼠血浆AngⅡ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0.706±0.086) ng/L比(0.540±0.085) ng/L,P < 0.05];胎盘局部AT1表达比正常妊娠组升高46%(P < 0.05);肾脏局部AngⅡ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65.543±40.634) ng/g比(165.543±33.078) ng/g,P < 0.05];肾脏AT1表达减少,仅为正常妊娠组及未孕对照组的33%及59%(P < 0.05)。 结论 先兆子痫中,胎盘局部RAS表达增强,循环AngⅡ表达增高,肾脏局部RAS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