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LISS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复杂骨折16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6例随访4~12个月,术后骨折复位、对线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或失效等并发症。结论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最大程度保护膝关节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和特点。方法: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应用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45例,其中股骨远端25例,胫骨近端20例。结果:所有45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5月。术后无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股骨远端骨折优良率92%,胫骨近端骨折优良率90%。结论:H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笔者应用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关节内骨折除外),并微创入路插入LISS接骨板,经皮单皮质锁定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无钢板及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 LISS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周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行LISS内固定。结果21例均随访4~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7个月,平均3个月。无伸膝功能障碍,膝关节平均曲度112°。无断钉、骨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HSS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预防措施. 方法 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对42例(44侧)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患者分别应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LISS接骨板固定.回顾出现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及处理结果 ,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结果 42例患者获20~176周(平均52周)随访.骨性愈合时间12~25周,平均14周.11例患者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2例复位不良,2例骨折再移位,1例内固定失效,1例腓浅神经损伤,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伸膝装置粘连.无骨不连、内同定激惹及内固定取出困难等发生. 结论 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肢体损伤的严重程度、术者对LISS技术的理解程度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骨折的技术及初步报告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目的报告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侧骨折与胫骨近侧骨折的短期疗效,结合文献综述,介绍LISS的相关技术。方法5例男性,29~78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股骨干远段骨质疏松性骨折1例,胫骨平台及上段骨折2例,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1例,分别应用股骨远侧LISS或胫骨近侧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3例实施微创内固定,2例扩大切口处理合并损伤或植骨。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观察1~3月,4例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20°;1例为60°,术后2个月膝周围出现异位骨化。结论LISS对单处股骨远侧或胫骨近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也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干远段骨折的治疗,但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或必须植骨者则需扩大切口,仍有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葛勇  张弛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6):364-366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优点及手术要点。方法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胫骨近端骨折16例,股骨远端骨折8例。术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观察骨折愈合进程。结果全组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6~19个月),1例于10月复查时发现骨折处已有骨痂形成,但近端4枚锁钉中最近端1枚已断裂,其余3枚已拔起;1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于术后11月行二期植骨,术后19月随访已骨愈合。其余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无钢板断裂、关节面复位丢失发生。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对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具有刨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LISS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间41例采用微创经皮LISS内固定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经6~30个月的随访,除骨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取出困难2例外,无其他并发症。参照Johner—Wruh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24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0.2%。结论微创经皮LISS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满意,通过逐步熟悉局部解削学特点和掌握手术操作技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9.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报告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侧骨折与胫骨近侧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侧骨折与胫骨近侧骨折25例.按AO/OTA分类,33A3型3例,33C2型6例、33C3型4例,41A3型5例,41C2型4例、41C3型3例.其中8例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5例,Ⅱ型3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1周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随访25例,所有病例伤口Ⅰ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周.根据膝关节外科临床评分系统功能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 [结论]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骨折过程中,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对增加骨折愈合率、减少植骨机率、降低感染有重要作用,该方法是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LISS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微创固定系统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收集胫骨近端骨折12例,所有骨折均采用LISS接骨板(瑞士A0/ASIF器械)固定。术后予以预防感染、抬高患肢、促进骨折愈合等治疗,术后均无需外固定。结果LISS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对线良好,全部骨折经术后4~13个月随访均无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及内固定失效等情况,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应用LISS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具有手术简单、临床愈合时间短、骨折近期临床疗效较好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ISS钢板治疗股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ISS钢板对7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例股骨中下段骨折,3例股骨远端骨折伴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植物失败的情况,术后无肢体缩短、膝内翻、膝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LISS钢板治疗股骨髁间及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ISS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对22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固定,骨缺损者一期植骨.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按Kolmert评分标准:优8例,良11例,可3例.结论 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LISS钢板固定,既能使骨折达到关节面解剖复位,又提供有效稳定的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复合伤中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从损伤控制骨科学观点出发治疗复合伤中复杂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其他复合伤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5~57岁,平均35.2岁。先使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端,6周后患者病情稳定、生理状况改善后再行外侧小切口LISS钢板插入闭合内固定,内侧重建钢板或支持钢板支撑。术后疗效按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CR示:胫骨上段骨折均获功能复位,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11例患者Lysholm平均评分为(82.8±11.6)分;疗效结果:优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依据损伤控制骨科学,先后使用外固定支架、LISS钢板微创固定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对于合并复合伤的患者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LISS after a large series of patients in whom a fracture around the knee had been treated with this uniform technique. Between April 2004 and September 2006, 210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216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were treated with LISS, all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Nantong University.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a mean of 27 months (range 12–42 months). 26 patient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The remaining 184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89 fractures of either distal femur (85 cases) or proximal tibia (104 cases) were available for analysis. The mean age of these patients was 49 years (range 18–82 years).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X-rays showed the alignment of bone and joint was satisfactorily maintained with LISS in all cases and an ideal implant position in 176 cases (93%). All cases healed the fracture without non-union. The mean time to union was 15 weeks (range 12–27 weeks) for the femoral and 16 weeks (range 12–27 weeks) for the tibia fractures. Functional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HSS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e. At the time of the latest follow-up, 158 patients (86%) had an excellent or good outcome. Overall, 3 patients were subject to a salvage operative procedure due to implant failure. Three cases underwent secondary bone graft for open fractures. Superficial and deep infection was found each in one patient and both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Hardware prominence irritation was found in 2 patients. LISS was removed in 27 patients after bone healing, and this procedure was neither less invasive nor easy as imag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LISS system is perfect but by no means u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The fixation is adequate enough to maintain alignment and obtain union with a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even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bone. We firmly believe favourable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when this device is combined with correct indications as well as skillful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5.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评估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SS治疗11例下肢多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11例获6个月24天~18个月6天随访。骨折均于6个月~9个月6天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骨折再移位发生。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优9例,好1例,一般1例。结论LISS钛板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的功能恢复。为下肢长骨复杂骨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股骨上段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11例严重股骨上段骨折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8岁。按AO分类,32C3型10例,31A1+32C3型1例,合并脑外伤1例,均为闭合性损伤,伤后5~9 d在骨科牵引床上进行手术。于股骨大转子外侧切口长约4~6 cm,并由此置入AOLISS钢板(左侧股骨LISS倒置右侧,右侧股骨LISS倒置左侧)。术后3 d应用CPM训练膝关节功能,每月一次摄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0~12周骨痂较多、骨折线模糊时间歇扶双杖负重行走。结果全部病人得以随访,随访期3~24个月,平均11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10例骨折平均7个月内骨性愈合,1例(31A1+32C3型)患者术后13个月骨折线完全消失而间歇负重行走。膝关节功能均达100°左右(膝关节伸直为0°),按Kolment评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股骨LISS钢板倒置治疗严重股骨上段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时的并发症。[方法]自2005年7月~2007年10月,应用LISS治疗89例患者共91侧骨折,其中股骨远端骨折45侧;胫骨近端骨折46侧。[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3~29个月,平均14.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11~25周)。膝关节功能为优45侧,良35侧,可11侧,优良率为87.9%。10侧肢体(11%)出现钢板刺激症状,其中有2侧出现迟发的皮肤软组织全层裂开。7例(8%)骨折对位不良。2例(2%)骨折术后复位丢失。1例(1%)骨折延迟愈合。1例(1%)内固定失败。2例(2%)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损伤各1例。9例(10%)共14枚螺钉出现"冷焊接现象"(cold-welding)致内固定取出困难。[结论]LISS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s,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5年5月采用LISS治疗14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车祸伤9例,坠落伤3例,摔倒跌伤2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9例。骨折部位包括股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5例,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9例。骨折按照AO/OTA分类:股骨骨折中,33C2型3例,33C3型2例;胫骨骨折中,41A2型2例,41A3型2例,41B2型3例,41C2型2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LISS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对其伤口愈合、术前及术后X线片检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期愈合。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11个月。12例骨折均在术后3~5个月愈合,另2例经术后2~3个月观察,效果良好。关节功能根据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11例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10~130°,2例为100°,1例为80°。结论LISS对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报告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短期疗效,结合文献,着重探讨LISS手术相关问题。方法本组4例,左侧2例,右侧2例。骨折AO分型:A型1例,为A3型;B型1例,为B3型;C型2例,其中C2 1例,C3 1例。开放性骨折1例,闭合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30d。均应用胫骨近端LISS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例均得到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平片复查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评定。本组优3例,可1例。结论LISS对胫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术中不需植骨,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11月间应用改良双钢板法(48例)及LISS(36例)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SehatzkerⅤ型24例,SehatzkerⅥ型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2个月(12~23个月)随访。改良双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3min,术中失血量320mL,9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8周(12~25周),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63~98分,平均87.4分。LI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27min,术中失血量290mL,6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3.8周(9~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4.1周(11~18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两组间上述内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部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单侧LISS固定可以起到与改良双钢板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要加用内侧辅助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