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 ,测定 6 8例健康人和 8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结果 :血浆 Hcy水平正常对照组为 (9.31± 3.80 )μmol/L ,其中男性 (10 .5 0± 4 .0 7)μmol/L ,女性 (7.80± 2 .85 )μmol/L,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0 .0 0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13.39± 6 .0 6 ) μmol/L,其中男性 (13.77± 6 .6 8) μmol/L,显著高于健康男性 (P<0 .0 0 1) ;女性 (11.5 0± 3.5 8) 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女性 (P<0 .0 0 1)。血浆 Hcy水平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冠脉不典型狭窄组 (11.36± 3.86 ) μmol/L,1支病变组 (13.32± 6 .0 9) μmol/L,2支病变组 (13.39±4 .92 ) μmol/L,3支病变组 (18.2 3± 8.98) μmol/L。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培养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爱华  赵芹  范丽翠 《医学争鸣》2004,25(16):1485-1487
目的 :探讨中药黄芪 (Astragalus,AS)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分为 3组 :①对照组 (Normal组 ) ;②H2 O2组 :H2 O2 (0 .2mmol/L)与心肌细胞共育 1h ;③黄芪 +H2 O2组 :黄芪处理心肌细胞 30min后 ,加入H2 O2 与心肌细胞共育1h .心肌细胞损伤以细胞线粒体活性和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来表示 ,同时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 ,均以比色法检测 .结果 :H2 O2 处理细胞后可使细胞LDH活性显著增高 (2 7± 3) μkat/L ,细胞线粒体活性明显下降 0 .36± 0 .0 4 ,SOD活性较正常细胞显著下降(2 31± 2 2 ) μkat/L ,MDA含量显著增高 (1 6± 3) μmol/L .黄芪处理细胞后可显著提高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 0 .5 0± 0 .0 5 ,降低LDH活性 (1 6 .4± 1 .8) μkat/L ;并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 ,表现为较H2 O2 处理组 ,SOD活性增高 (331± 4 0 ) μkat/L ,MDA含量下降 (1 0 .7± 2 .4 ) μmol/L .结论 :黄芪可对抗H2 O2 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在体监测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 (DA)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氟哌啶醇的作用。②方法 经腹腔给大鼠注射苯环己哌啶 (PCP)制作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用快速周期伏安法 (FCV)在体测量模型大鼠纹状体DA的释放量。③结果 PCP模型大鼠纹状体DA的释放量左侧为 (3.95±0 .6 3) μmol/L ,右侧 (4 .0 3± 0 .5 8)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32± 0 .2 7) μmol/L和 (1.2 6± 0 .2 9) μmol/L(t =2 2 .5 9,12 .19,P <0 .0 0 1)。短期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后 ,纹状体DA的释放量左侧为 (2 .6 5± 0 .5 6 ) μmol/L ,右侧(2 .5 3± 0 .32 ) μmol/L ,较PCP组 (4 .33± 0 .44 ) μmol/L和 (4 .45± 0 .5 6 ) μmol/L无明显改变 (F =18.5 5 ,18.34 ,q =2 .85 ,2 .39,P >0 .0 5 )。而长期给予氟哌啶醇后纹状体DA的释放量左侧为 (2 .36± 0 .5 7) μmol/L ,右侧为 (2 .2 9±0 .75 ) μmol/L ,较PCP组的 (4 .31± 0 .6 0 ) μmol/L和 (4 .5 8± 0 .6 4) μmol/L明显降低 (F =6 9.0 4,5 9.80 ,q =4.79,5 .43,P <0 .0 0 1)。④结论 PCP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纹状体DA功能亢进 ,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能有效地降低DA释放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肌肉组织内微量三甲基组氨酸 (3 MH)含量的方法。方法 :利用荧光胺与 3 MH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发生柱前衍生反应 ,在ZORBAXSB C18(4 6× 15 0mmol/L ,5 μm)柱上 ,用 10mmol/L磷酸钠缓冲液 (含 30 %乙腈 ,pH 7 5 0 )作流动相 ,以 1 0ml/min的流速进行等度洗脱后 ,荧光 (激发波长 36 5nm/发射波长 4 6 0nm)检测 3 MH含量。结果 :应用此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内的氨基酸 ,仅见到 3 MH和组氨酸的色谱峰 ,色谱保留时间分别约为 (4 4 5± 0 0 2 )min和 (6 92± 0 0 5 )min ,分离度 >16 ;线性检测范围是 0 0 0 5~ 10 0nmol/ml(r =0 9999,P =0 0 0 ) ;衍生回收率为 92 6 %~ 96 8% ;3 MH荧光衍生后 15d分析与衍生后立即检测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90 95 ,n =2 4 )。结论 :本方法测定骨骼肌组织内 3 MH ,衍生步骤简单 ,重复性好 ,检测灵敏度高 ,适合快速、准确、经济地大批量检测肌组织内的微量 3 MH ,为开展骨骼肌肌纤维蛋白分解代谢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格列吡嗪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格列吡嗪片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格列吡嗪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UV)检测 ,色谱柱 :LichrospherC 1 8(5 μm ,1 5 0mm× 4 .6mm) ;流动相 :甲醇∶0 .0 1mol/L醋酸盐缓冲液 (pH =4 .8) =(5 9∶4 1v/v) ;流速 :1ml/min ;检测波长 :2 2 5nm。 2 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 1 0mg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 结果 :血浆标准曲线在 2 5~ 1 0 0 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 (r =0 .9994 ) ,血样最低定量限为 2 5 μg/L ,平均绝对回收率为 89.84 % ,日内、日间变异 (RSD) <5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 (3.85± 1 .4 4 )h和 (3.76± 1 .1 3)h ;峰浓度Cmax分别为 (5 5 0 .80± 1 1 0 .1 9) μg/L和 (5 31 .1 5± 1 4 8.4 2 ) μg/L ;消除半衰期t1 /2 分别为 (3.5 7± 1 .1 1 )h和 (3.80± 1 .0 6 )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1 5分别为 (35 0 2 .78± 6 35 .82 ) μg/ (L·h)和 (32 1 4 .2 3± 5 90 .4 6 ) μg/ (L·h) ;AUC0~∞ 分别为 (386 8.2 2± 6 99.93) μg/ (L·h)和 (35 93.94±6 38.6 0 ) μg/ (L·h)。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 1 5、F0~∞ 分别为 (1 1 0 .6± 1 9.8) %和 (1 0 8.8± 1 7.9) %。 结论 :试验制剂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霉酚酸及其葡糖苷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霉酚酸(MPA)及其葡糖苷酸(MPAG)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血药浓度,检测波长254 nm.血样加乙腈沉淀蛋白.色谱柱:Hypersil ODS2(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A相为25% CH3CN+75% 0.02 mol/L KH2PO4(pH 3.0),B相为70% CH3CN +30% 0.02 mol/L K2HPO4(pH 6.5),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结果:MPA、MPAG血药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50 μg/ml(r=0.999 4,n=6)和2.5~100 μg/ml(r=0.999 5,n=7),MPA、MPAG血浆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5 μg/ml和1.0 μg/ml,高、中、低3种浓度MPA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75±2.31)%、(104.10±1.91)%和(98.11±4.24)%,MPAG则分别为(97.37±1.43)%、(101.10±5.41)%和(105.44±7.59)%.结论:本研究为MPA和MPAG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测定血浆中格拉司琼 (GRN)和阿霉素 (ADM)质量浓度的方法。方法 :甲醇∶磷酸二氢胺(0 .0 1m ol/ L)∶冰乙酸 (70∶ 30∶ 0 .5 )为流动相 ,p H2 .9,流速 0 .5 m l/ min,CL C- ODS柱 (15 cm× 6 .0 m m,5 μm) ,荧光检测 ,GRN检测波长 :λex=310 nm和 λem=4 2 0 nm,ADM检测波长 :λex=4 95 nm和 λem=5 4 5 nm。结果 :GRN、ADM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分别为 r =0 .9998、 r =0 .9999,线性范围 :GRN为 2 5~ 12 5 μg/ L,ADM为 2 5 0~ 12 5 0 μg/ L。两药回收率分别为 85 .5 0 % ,84 .78% ,日内 RSD<5 .0 %。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格拉司琼和阿霉素质量浓度操作简便、灵敏 ,可用于临床的血药浓度监测 ,两者互不干扰  相似文献   

8.
大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黄素 (Emodin)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的影响。方法 酶解法分离单个豚鼠心肌细胞 ,用与钙离子特异性结合的Fluo 3 Am标记细胞内游离钙离子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监测钙荧光强度 (FluorescentIntensity ,FI)的变化 ,以平均荧光强度代表 [Ca2 + ]i。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 ,大黄素 1~10 0 μmol L对 [Ca2 + ]i 均无影响 ;大黄素 1μmol L对KCl 6 0mmol L诱导的外钙内流引起的胞浆钙升高有促进作用 ,平均荧光强度由 1876 .7± 5 5 1.3增加至 2 90 4 .8± 739.1(n =8,P <0 .0 5 ) ;10 μmol L对其无影响 ;10 0 μmol L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平均荧光强度降至 12 14 .1± 334.8(n =8,P <0 .0 5 )。结论 大黄素低浓度 (1μmol L)对KCl诱导的细胞内钙增高有促进作用 ;高浓度 (10 0 μmol L)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 ,大黄素对心肌细胞内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短期积极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前后 2型糖尿病病人内源性胰岛素 (Ins)水平和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者 2 0例 ,均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空腹血糖 >10 m mol/ L者。短期积极给与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高血糖控制前后均作 OGTT及 Ins释放试验并测血清 NO水平。结果  1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和 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分别为 (7.4 2± 1.71) m mol/ L vs(13.10± 2 .5 0 ) mm ol/ L,P=0 .0 0 0和 (4 5 .5 9± 2 1.34) mm ol/ (L· h) vs(6 1.10± 9.2 2 ) mm ol/ (L· h) ,P=0 .0 0 3;2治疗后空腹 Ins水平和 Ins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分别为 (16 .0 3± 3.33) m U/ L vs(11.73±1.89) m U/ L,P=0 .0 0 0 ,和 (98.82± 33.2 2 ) m U/ (L· h) vs(5 7.83± 11.6 2 ) m U/ (L· h) ,P=0 .0 0 0 ;3治疗后血清 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为 (12 6 .6 1± 75 .0 5 ) μmol/ L vs. (6 2 .0 7± 34.4 1) μmol/ L,P=0 .0 0 0。结论 葡萄糖毒性是抑制 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分泌功能和抑制 NO生成的环节之一 ,短期积极有效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有利于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分泌功能和 NO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 ,以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不稳定性心绞痛 (UA)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化学发光法对 8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血浆Hcy测定。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 :正常对照组 2 5例 (包括 3例临床诊断为AMI的患者 ) ,单支血管病变组 2 3例 ,双支血管病变组 18例 ,3支血管病变组 16例 ;根据临床诊断分组 :AMI组 36例、UA组 2 4例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差异 )和非冠心病组 2 2例。结果 ① 3支病变组的Hcy为 (2 5 .14± 11.78) μmol/L ,2支病变组为 (19.6 2± 7.0 4) μmol/L ,单支病变组为 (18.43± 7.16 ) μmol/L ,3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4.0 6± 2 .5 4) μmol/L(P值均 <0 .0 1)。②AMI组的Hcy为(2 0 .0 7± 7.72 ) μmol/L ,UA组为 (2 0 .6 2± 10 .6 3) μmol/L ,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的 (14.2 3± 2 .6 3) μmol/L(P值均 <0 .0 1) ;UA组的Hcy略高于AMI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41)。 结论 血浆Hcy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增高不仅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活动显著相关 ,进一步提示增高的血浆Hcy与冠心病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是一种新型人工肝脏辅助支持系统 ,它包括体外肾脏替代治疗的基本构成 ,血液透析和超滤 ,以及吸附。 MARS系统中的分离膜是一种特殊的膜 ,蛋白质分子几乎不能通过 ,但能使水溶性易和蛋白结合的毒素通过。本研究总结应用 MARS人工肝治疗各类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 8例各种病因所致肝衰竭患者在标准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共进行 6 8次 MARS人工肝治疗。采用单针双腔管建立血循环通路 ,肝素抗凝 ,循环血流量为 15 0 ml/ min,循环白蛋白 (2 0 % )流量为 15 0 ml/ min;透析液流量为 75 ml/ min,单次治疗时间为 6 h。结果 :MARS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6 48.15± 2 13.5 6 μmol/ L到 386 .4 7±174 .2 5 μmol/ L,p<0 .0 1)、间接胆红素 (490 .70± 182 .4 5 μmol/ L到 2 90 .2 0± 14 3.37μmol/ L,p0.0 1)、谷丙转氨酶 (42 0 .36± 16 9.6 4Iu/ L到 2 87.2 6± 12 8.87Iu/ L,p<0 .0 1)、谷草转氨酶 (5 0 3.2 5± 182 .36 Iu/ L到 2 6 9.5 7± 15 2 .14 Iu/ L,p<0 .0 1)和血氨 (2 13.5 6± 76 .4 5 mmol/ L到 12 4 .17±4 7.2 5 mmol/ L,p<0 .0 1)水平 ;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46 .35± 2 5 .74到 6 2 .5 8± 17.4 0 ,p<0 .0 5 )。血清蛋白质、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 (DS 2 0 1)对原代培养猪冠脉平滑肌上ATP敏感的的钾通道 (KATP)、钙激活钾通道 (KCa)的作用。方法 :采用膜片钳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KATP(33 15pS)可被 30 μmol/L优降糖特异性阻断 ,而KCa(2 46 .5 3pS)则表现出明显的钙离子依赖性和TEA阻断作用等特点。内面向外式膜片下 ,浴液中加入DS 2 0 1可激活KATP及Ca。膜电位为 5 0mV时 ,5、10、15 μmol/LDS 2 0 1分别使KATP开放概率 (NPo)从0 0 0 4± 0 0 0 1增加到 0 44 9± 0 0 0 4(n =5 ,P <0 0 1)、0 6 0 2± 0 0 32 (n =5 ,P <0 0 1)、0 90 4± 0 10 5 (n =5 ,P <0 0 1) ,2 0 μmol/LDS 2 0 1使KCa的NPo从 0 0 0 0增加到 0 0 11± 0 0 0 2 (n =3,P <0 0 1)。结论 :DS 2 0 1对KATP和KCa均有直接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中H2S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IL-6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6例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和80例EH患者血浆,将EH患者分为药物控制组(n=47)和未使用药物控制组(n=33);根据舒张压值将EH患者分为A组(舒张压<90 mm Hg,n=21)、B组(90~<100 mm Hg,n=23)、C组(100~110 mm Hg,n=18)及D组(>110 mm Hg,n=18).采用亚甲基蓝法测定血清H2S,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6的浓度.结果 EH患者及A、B、C、D组血浆H2S水平[(8.50±0.59)、(8.94±0.62)、(8.64±0.52)、(8.20±0.41)、(8.23±0.46)μmol/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29±0.91)μmol/L,P<0.01].与EH患者未使用药物控制组比较,药物控制组血浆H2S水平显著增加[(8.37±0.55)μmol/L vs.(8.77±0.53)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H组患者血浆IL-6水平显著增加[(0.48±0.07)ng/L vs.(0.65±0.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患者使用药物控制组血浆IL-6水平较未使用药物控制组显著降低[(0.56±0.07) ng/L vs.(0.71±0.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患者血浆H2S浓度与脉压差呈正相关(r=0.42,P<0.01),与IL-6呈负相关(r=-0.38,P<0.01),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结论 EH患者血浆H2S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舒张压增加而降低,血浆H2S水平与IL-6显著负相关.EH患者血浆H2S可能参与了炎症诱导的EH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谷胱甘肽 (GSH)含量的检测方法及健康人的参考值。方法 :利用 Tietze还原酶法检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健康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内的 GSH含量。结果 :正常人群中外周血单核细胞内 GSH含量男女分别为 :[(1 33.88± 72 .32 )× 1 0 - 9]mm ol/ L,[(1 4 1 .5 1± 5 8.98)× 1 0 - 9]mm ol/ L,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测得各年龄段值 :30岁以下为 [(1 32 .99± 4 9.1 6 )× 1 0 - 9]m mol/ L ,30~ 39岁为 [(1 2 9.0 0± 6 8.4 1 )× 1 0 - 9]m mol/ L ,4 0~ 4 9岁为 [(1 32 .6 7±4 7.2 5 )× 1 0 - 9]mm ol/ L ,5 0~ 5 9岁为 [(1 5 2 .1 7± 73.72 )× 1 0 - 9]mmol/ L ,6 0岁以上为 [(1 5 0 .84± 1 0 4 .2 7)× 1 0 - 9]m mol/ L。各年龄段 GSH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方法所测结果可信 ,可作为使用内源性 GSH合成抑制剂增强放疗和化疗效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2型 DM)以及合并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 IGF- 1水平 ,采用酸乙醇提取法去除 IGF结合蛋白 (IGFBP)的影响。结果 :1年龄、性别匹配的 DN组 (79例 )、非 DN组 (79例 )和健康对照组 (5 0例 )间 FBG存在显著性差异 (F =31.1,P =0 .0 0 0 1) ,该 3组 FBG分别为(7.81± 2 .5 7) mm ol/ L,(7.2 2± 1.87) mm ol/ L,(5 .0 6± 0 .4 8) mm ol/ L;2该 3组间 Hb A1c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 2 .33,P =0 .0 0 0 1) ,3组 Hb A1c分别为 (8.91± 2 .86 ) % ,(8.96± 3.2 4 ) % ,(5 .99± 1.0 8) % ;33组间 IGF- 1存在显著性差异 (F =9.15 ,P =0 .0 0 0 2 ) ,3组 IGF- 1分别为 (185 .4 9± 12 0 .89) μg/ L,(132 .6 4± 6 2 .0 3) μg/ L,(132 .35± 4 5 .16 ) μg/ L。结论 :2型DM的非 DN患者血清 IGF- 1水平与正常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DN患者血清 IGF- 1水平明显高于非 DN患者 ,提示 IGF- 1可能是 2型 DM肾病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分期高血压 (EH)患者血尿酸浓度与高尿酸血症 (HUA)的发生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尿酸酶 POD终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尿酸浓度。男 >4 2 0 μmol L、女 >380 μmol L为HUA。结果 :2 80例EH患者血尿酸浓度 (40 2 .81± 130 .6 6 ) μmol L ,HUA总发生率为 4 2 .5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1) ,年龄 >6 0岁者明显高于≤ 6 0岁者 (P <0 .0 1)。按HE分期比较 ,Ⅰ期、Ⅱ期、Ⅲ期血尿酸浓度分别为 (35 1.94± 115 .73) μmol L、(382 .0 5± 10 4 .4 4 ) μmol L、(438.2 6± 15 9.78) μmol L ,HUA分别为 2 5 .5 %、39.6 %、5 0 .2 % ,(均P <0 .0 1)。男性随临床分期和年龄增长均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女性则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1)血尿酸浓度和HUA发生率与年龄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2 )女性血尿酸浓度和HUA与年龄增长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比男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肺炎患儿血清和尿中锌、铜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肺炎患儿血、尿中微量元素锌 (Zn)、铜 (Cu)含量的变化。方法 应用OLYMPUS 10 0 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采用比色法检测 4 8例肺炎患儿及 5 1例健康儿童血清、尿中锌、铜含量。结果 健康儿童组血清中锌含量为 ( 18.37± 2 .76 ) μmol/L ,铜含量为 ( 15 .38± 4 .0 3) μmol/L ,铜 /锌比值为 0 .95± 0 .2 8;尿中锌含量为 ( 3.91± 0 .86 ) μmol/L ,铜含量为 ( 0 .8± 0 .35 ) μmol/L。肺炎患儿组血清中锌含量为 ( 12 .4 5± 3.32 ) μmol/L ,铜含量为 ( 17.97± 7.16 ) μmol/L ,铜 /锌比值为 1.4 5± 0 .4 2 ;尿中锌含量为 ( 3.0 5± 1.14 ) μmol/L ,铜含量为 ( 0 .6 9± 0 .31) μmol/L。肺炎组血清、尿中锌含量较健康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血清中铜含量及铜 /锌比值均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分别 <0 .0 5、<0 .0 1) ,尿中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炎患儿血清、尿中锌含量降低 ,血清铜浓度增高 ,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胆红素吸附 +血液透析 ) ,对 7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 ,患者症状好转 ,肝功能有所好转 [丙氨酸转移酶由 (15 9.49± 96 .6 9) U/ L 降至 (82 .42± 10 8.71) U/L,P<0 .0 5 ;血白蛋白由 (33.2 6± 2 .14) g/ L 升至 (37.0 6± 4.0 6 ) g/ L,P<0 .0 1;总胆红素由 (5 2 6 .0 4± 2 5 7.46 ) μm ol/L 降至 (389.19± 185 .2 6 ) μmol/ L,P<0 .0 0 1],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分别由 (2 4.41± 6 .5 1) mmol/ L 和 (334 .75±113.11) μm ol/ L 降至 (14.40± 5 .5 2 ) m mol/ L 和 (2 11.5 6± 6 4.0 8) μmol/ L,P<0 .0 0 1和 P<0 .0 1。 3例患者分别在治疗 1、 3、 6次后行肝移植存活 ,其中 1例在肝移植前停止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而肝功能稳定达 12 d。另 4例死亡。结果提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重症肝炎有益的治疗方法之一 ,并可作为肝移植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 (resveratrol,Res)对鼻咽癌细胞株 CNE- 2 Z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 MTT法检测 IC50 值 ,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 5 8/PI荧光染色和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不同浓度Res分别处理细胞 2 4 ,4 8和 72 h,其 IC50 值分别为 (10 9.2± 7.5 ) ,(83.6± 6 .0 ) ,(5 4 .3± 2 .8) μmol/L,各 IC50 值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2 5 ,5 0 ,10 0和 2 0 0 μm ol/L Res分别处理细胞 2 4 h后 ,5 0 ,10 0 ,2 0 0 μmol/L Res处理组经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检测出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荧光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10 0 ,2 0 0 μmol/L Res处理组可见明显的 DNA梯带。结论  Res可通过诱导 CNE- 2 Z细胞株凋亡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东  赵萍  严文康 《河北医学》2004,10(4):327-329
目的 :观察细菌性脑膜炎 (简称细菌脑 )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比色法检测 30例细菌脑患儿脑脊液中NO的含量 ,并设 2 7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细菌脑全组患儿脑脊液NO含量 [(2 0 .72± 6 .4 5 )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7.2 3± 2 .31 ) μ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 (t=1 0 .2 9,P <0 .0 1 ) ,其中颅高压组含量升高更明显 [(2 4 .2 0± 5 .4 6 ) μmol/L],与非颅高压组 [(1 7.94± 7.0 4 ) μmol/L]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t =2 .76 ,P <0 .0 1 ) ;治疗后细菌脑全组患儿颅高压和非颅高压组患儿脑脊液NO含量均下降至对照组 (正常 )水平。结论 :NO参与细菌脑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升高的幅度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