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透明抗冲改性剂MBS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仁春  李健  关光华  刘瑞波 《现代化工》2003,23(Z1):137-14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丁苯胶乳(SBR)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醇(MMA),合成了具有完整核壳结构的MBS树脂.通过激光散射仪和TEM,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和用量、聚合温度、丁苯胶乳浓度、交联剂含量和电解质浓度等聚合操作条件对接枝效率、粒径分布和粒子形态的影响,同时测定了MBS样品与PVC混炼合金的抗冲强度、透光率、浊度和拉伸强度,阐述了影响树脂结构、性能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方法,提出了新的合成工艺方法,减少了接枝过程次级粒子的形成,所得MBS胶乳粒径分布窄,产品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MBS树脂合成技术的中试研究(Ⅱ)MBS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MBS接枝胶乳”粒子设计”的依据,在已有MBS胶乳合成小试技术和SBR胶乳合成中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MBS胶乳合成技术的中试研究,着重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接枝顺序、接枝率和橡胶相含量等对PVC/MBS抗冲性能的影响,以及接枝聚合反应温度对MBS树脂接枝率的影响,并将中试试验结果与小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为5000t/aMBS生产装置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酯结构对防火涂料防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防火涂料基料树脂聚丙烯酸酯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分子质量、乳胶粒径与炭化层结构以及防火性能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越小,防火涂料的耐火性能就越好;选用相对分子质量6.8万左右的基料树脂能得到泡孔分布均匀、整体强度较好的炭化层结构,并且防火涂料耐火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4.
MBS树脂合成技术的中试研究(Ⅰ)SBR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单体配比和SBR胶乳粒径对PVC/MBS合金抗冲性能和透光率的影响方面详细阐述了MBS接枝用SBR胶乳“粒子设计”的依据;在小试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SBR胶乳的中试试验,着重研究了SBR胶乳聚合过程和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搅拌速度等对SBR胶乳粒径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将SBR胶乳中试结果与小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中试配方和工艺条件,为5000t/aMBS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和羟基的丙烯酸粉未涂料用树脂,并用IR、CPC、DSC、HNMR以及GC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该树脂的物性如官能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玻璃化温度、软化点等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在合成丙烯酸粉未涂料用树脂的过程中诸多因素对树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悬浮法合成固体粒状丙烯酸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李岩 《涂料工业》2005,35(5):32-34,63
研究了悬浮法合成固体丙烯酸树脂颗粒。讨论了不同软硬单体配比对丙烯酸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引发剂及悬浮剂对其聚合过程、最终产物形态及上述性能的影响。制得的丙烯酸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为3.9×104~6.2×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04~2.32;用红外光谱图表征了制得的丙烯酸树脂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节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用量合成MBS树脂,并将其与聚氯乙烯(PVC)树脂进行共混,测试PVC/MBS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用量越多,MBS树脂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PVC/MBS合金的拉伸强度变化不明显,其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水性钢结构醇酸涂料干燥速度慢和涂层初期耐水性差的问题,以不饱和脂肪酸、多元醇、多元酸及酸酐合成了醇酸树脂,并采用苯乙烯、丙烯酸类单体对其改性,制备了水性苯丙改性醇酸树脂。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粒径、接触角、初期耐水性等测试研究了原料及其用量及对树脂和清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丙树脂玻璃化温度设计为70℃时,随其用量增加,改性树脂涂层表干速度加快。随着苯丙树脂玻璃化温度提高,涂层表干速度加快。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为3%时,改性树脂水分散体的粒径为84.82 nm,涂层干燥2 h后接触角为99.5°,初期耐水性可达96 h,实干耐水性168 h,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防腐领域。  相似文献   

9.
李晶 《聚氯乙烯》2007,(7):19-22
研究了通用型MBS树脂的合成配方,重点考查了放大试验过程中胶乳的粒径、固含量和表面张力的变化规律。针对中试放大过程中丁苯聚合反应体系表面张力显著增大,导致聚合反应体系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用在丁苯聚合反应过程中补加乳化剂的方法,解决了这一工程放大问题,确定了通用型MBS树脂合成配方及工艺参数,生产出合格的MBS中试产品。  相似文献   

10.
拉挤成型复合材料由于其质量轻、强度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拉挤成型用树脂基体是影响复合材料工艺和性能的关键因素,掌握其在成型固化过程中的凝胶化和玻璃化行为对工艺制定和提高复合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制备了快速拉挤成型环氧树脂基体,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半经验的唯象模型研究了树脂固化度和固化时间、温度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等固化度曲线;采用恒温DSC得到了基于DiBenedetto经验方程的玻璃化转变曲线;通过测试树脂的凝胶点,研究了凝胶时间和温度的关系。综合上述工作绘制了拉挤树脂体系的TTT(Time-Temperature-Transition)图,由TTT图确定了拉挤速度及模具温度设置。依据确定的工艺参数制备了拉挤板材,经超声扫描和DSC测试,复合材料内部无空隙,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了树脂完全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影响丁苯胶乳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乳化剂、电解质、固含量及单体加入方式,实现了一步法合成粒径200~300nm的丁苯乳胶。以该胶乳接枝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单体合成甲苯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树脂M-338,并研究了MBS微观形态及其改性硬PVC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种子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丁二烯-苯乙烯树脂(MBS),考察了复合乳化剂浓度、CO2用量对丁苯胶乳粒径及其分布、胶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接枝单体滴加方式和接枝聚合反应温度对MBS体系稳定性和接枝效率的影响;讨论了MBS改性聚氯乙烯(PVC)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丁苯胶乳的碳酸化扩径附聚法和MBS胶乳的SO2凝聚新工艺。结果表明:在丁二烯/苯乙烯(质量比)为90/10、阴离子/非离子复合乳化剂浓度为35~40g/L、丁苯胶乳采用CO2附聚扩径、部分MMA预溶胀和其余MMA连续滴加的方式以及MBS胶乳SO2凝聚新工艺的条件下,所得MBS树脂粉料颗粒均匀,40~180目的颗粒质量分数达96%,堆积密度在0.4g/cm3以上;PVC/MBS(质量比为100/8)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22.6kJ/m2。  相似文献   

13.
李正民黄伟  于元章 《塑料工业》2007,35(B06):100-102,105
为了考察MBS微观结构与其合成工艺、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丁苯胶乳、MBS接枝胶乳、MBS粉末颗粒、PVC/MBS共混物的微观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对PVC/MBS共混物经过拉伸后内部微观结构和冲击后的断面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MBS的抗冲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聚合物乳液的凝聚机理和MBS接枝胶乳的凝聚工艺,在MBS胶乳凝聚小试研究和MBS接枝胶乳中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MBS接枝胶乳凝聚的中试研究,着重研究了凝聚剂种类、用量和加料方式以及凝聚温度、水胶比等对MBS粉料堆密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确定了MBS胶乳的凝聚工艺,为5 000 t/a MBS树脂生产装置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A series of methyl methacrylate‐butadiene‐styrene (MBS) graft co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via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s by grafting styrene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on poly(butadiene‐co‐styrene) (SBR) particles. The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CPVC)/MBS blends were obtained by melting MBS graft copolymers with CPVC resin,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re/shell ratio of MBS graft copolymer and SBR content of CPVC/MBS blend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CPVC/MBS blend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re/shell ratio, the impact strength of the blend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It was found that, when the core/shell ratio was 50/50, the impact strength was about 155 J/m,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evidently increased. The toughness of the CPVC/MBS ble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BR content of the blend, an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BR content of blend, the impact strength of the blend increased. The morphology of CPVC/MBS blends was observ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dicated that the toughness of CPVC/MBS blend was consistence with the dispersion of MBS graft copolymers in the CPVC matrix. J. VINYL ADDIT. TECHNOL., 22:501–505, 2016. © 2015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6.
种子聚合法合成MBS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种子聚合工艺合成了PVC用透明型高抗冲改性剂MBS树脂,对树脂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同牌号的MBS树脂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该法从根本上改善了聚合体系稳定性,合成的MBS树脂在抗冲击性,透明性及黄色指数方面达到了较好的平衡,并使得提高固含量和胶单比成为可能,有利于某些特定后处理工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胶乳型互穿网络制备高性能MBS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元章  魏文杰  卢晓 《塑料工业》2002,30(2):15-16,33
采用胶乳型互穿网络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MBS树脂,产品在亚微观形态上具有完美的核一壳结构,并与PVC具有极好的相容性,比较于传动方法制备的MBS树脂,制品的冲击性能和光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丁苯嵌段共聚物接枝合成MBS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种类、丁苯嵌段共聚物用量对接枝聚合反应和树脂综合性能以及对共聚物的组成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考察了MBS树脂作为增韧剂对PVC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三元复合引发剂的接枝效果最好;丁苯嵌段共聚物用量增加,接枝效率提高.MBS起到了良好的增韧作用并基本保持了PVC树脂原有的透光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