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十堰市手术室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防护意识及自身防护行为的状况,为开展辐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3所医疗机构249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辐射防护认知、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问卷进行调查评估,并对医生组和护士组的问卷结果进行简要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医生组掌握情况均优于护士组,但仅部分知识点存在差异性(P〈0.05)。91.57%的医护人员均担心工作中受到辐射伤害并认为“防护培训”是有必要的。护士组对这方面的担心和需求较医生组更为强烈(P〈0.05)。249名医护人员仅8.84%的人员“行X线检查时曾经向检查技师要求过对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249名医护人员均一致认可“非必要时妊娠妇女不应该行下腹部X线照射”,略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在“胸部X线照射时,选择X线透视还是胸部摄片”和“胸部X线摄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常规体检项目”2项中有正确的认识,但医生组识别能力优于护士组(P〈0.05)。结论该市手术室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意识高,对实际工作中的放射防护案例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薄弱,自身采取的防护行为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薄弱环节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滨州市某纺织企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12年来我单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494名职工进行调查,发放《职业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分析年龄、学历及工龄与职业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职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基本常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知晓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组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知识方面知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职工的文化程度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工龄组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基本常识、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工龄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对不同职业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虹口区一、二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伤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虹口区一、二级医院护理人员的主要职业伤害和防护现状,为建立医务人员职业伤害防护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虹口区7所医院412名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防护情况。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目前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伤害是针刺伤、锐器损伤、消毒剂灼伤,被损伤者比例分别为92.7%,45.11%,48.45%;在调查的职业伤害中二级医院锐器损伤情况、受病人责难的情况比一级医院严重(χ^2=24.381,P〈0.05;χ^2=21.174,P〈0.05);一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相对较差(χ^2=55.186,P=0.000)。[结论]医院管理者要重视对护理人员的防护教育,加强防护措施的落实,建立职业伤害报告、监测、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32所乡镇卫生院及11所县区医院476名医务人员,发现其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法律认知正确率不高.对皮肤及黏膜发生暴露后的局部处理、防护血液体液飞溅面部的措施、职业暴露后抗体检测等问题.乡镇卫生院明显低于县级医院(P〈0.05)。在黏膜发生暴露后的处理上,防保人员高于医生和护士(P〈0.05),在防护血液、体液飞溅面部的措施上.防保人员高于医生(P〈0.05),而在皮肤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上,医生高于防保人员(P〈0.05),各岗位间认知水平总体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研究表明,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培训,建立标准化的防护体系,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武汉某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春  朱长才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386-238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武汉某医院护理人员基本情况、针刺伤害防护知识及针刺伤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针刺伤害暴露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士1年内针刺伤害暴露率为79.1%,针刺伤害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主要见于外科和手术室,其发生率分别为84.4%和100%,是否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的针刺伤害发生率分别为84.2%和6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为职业针刺伤害高发人群;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职业暴露主要与科室类别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关;强化针刺伤害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针刺伤害防护知识、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医疗器具等可有效干预护理人员职业针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聊城市各级医护人员有关艾滋病的防治以及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1家单位的部分医护人员以及部分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共计129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聊城市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与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的得分率为65.4%。H1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其平均得分率仅为56.1%。不同级别单位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务人员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P<0.05),妇产科人员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科室的人员(P<0.05)。结论 聊城市各级医务人员普遍缺乏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护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应尽快加强这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沈阳市级以上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评价其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状况,为制定医护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所沈阳市级以上医院345名医护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生命质量量表(SF-36)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和生命质量的差异,并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个体紧张程度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35岁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女性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较男性高(P〈0.05);护士的个体紧张反应较医生高(P〈0.05);夜班较多的医护人员个体紧张反应较夜班少者高(P〈0.05)。医护人员生命质量的生理维度得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医护人员中女性与男性相比,其生命质量较差(P〈0.05);夜班越多,医护人员生命质量越差(P〈0.05);医护人员个体紧张反应与生命质量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紧张反应程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差。[结论]职业紧张是影响医护人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山市溶剂型涂料行业员工进行职业卫生认知水平调查。方法以问卷的方式对603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相关问题调查。结果中资,台日资和欧美投资等3类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认知水平上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有害因素知晓率随工种变化,而且随学历变化明显(P〈0.01)。定期职业健康检查需求率较高(23.6%)。结论涂料行业要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申报、审核和评价工作;尤其要加强已建成企业就业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亲职业稳定与否对婴儿喂养方式及营养知识的知晓状况,为儿童保健门诊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婴儿42d时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740名婴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调查740人,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61.83%。有稳定职业与职业不稳定者比较,纯母乳喂养率、部分喂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道母乳喂养好处、知道晒太阳好处、知道小儿佝偻病表现者所占比例均为职业稳定者高于职业不稳定者(P〈0.01);儿童营养知识来自大众传媒、来自父母上辈传授者所占比例均为职业稳定者高于职业不稳定者(P〈0.01、P〈0.05),来自产后访视者所占比例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稳定的母亲婴儿营养知识水平高于职业不稳定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护理专业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对医院污物的认知、处理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认知情况,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更好的维护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261名刚刚结束实习阶段的护生进行调查,包括护生的基本资料,实习护生对医院污物相关常识的认知,实习护生对医院污物的处理状况。结果实习护生对医院污物的相关常识的认知度相对偏低(18.4%)。不同学历的实习护生对医院污物的处理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习护生对对于化学性液态医疗废物的处理状况相对较差(55.9%)。结论实习护生对医院污物的认知缺乏,对医疗污物的处理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职业健康认知水平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外来劳务工职业健康认知水平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龙华新区内40家企业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2 427名外来劳务工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对工人的一般情况、职业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外来劳务工职业健康认知总知晓率为44.35%;男性与女性的总知晓率分别为44.65%、4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不同文化程度劳务工的知晓率经卡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4,P〈0.01);大规模企业的外来劳务工与小规模企业外来劳务工的总知晓率分别为47.59%,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56,P〈0.01);大规模企业与小规模企业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经卡方检验后P值均〈0.01。结论深圳龙华新区外来劳务工的总体职业健康认知水平较低,性别对知晓率无影响,劳务工的文化程度、所在企业规模对劳务工职业健康认知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平阴县碳素行业在岗职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当前碳素行业职工职业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法]2011年5~10月对平阴县6家碳素行业在岗职工2353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其他企业2011年1~10月接触高温、噪声、粉尘的3708名岗前健康检查的职工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依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结果]合计检查6061人,检出异常者I393人,异常率为22.89%。对照组异常检出率为10.76%(415/3708),接触组异常检出率为41.56%(978/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职工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随工龄及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肺部异常、听力异常以及血压高检出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平阴县碳素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炭黑粉尘(成分为石油焦、煤沥青)、高温和噪声,面临的职业健康问题十分严峻。必须做好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做好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工作,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人与企业的职业病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方法,对上海市2家机械钢构企业焊接作业人员开展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知识及防护知识宣教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该企业所有电焊作业人员开展焊接作业安全知识宣教活动,采用焊接安全卫生KAP调查问卷,于宣教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宣教后被调查者焊接作业卫生安全知识平均得分由宣教前的(17.1±5.3)分提高至(23.8±3.8)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焊接作业卫生安全行为平均得分由宣教前的(5.1±1.9)分提高至(7.9±1.8)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卫生安全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开展焊接作业安全知识宣教活动显著提高了电焊作业人员焊接作业安全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俊卿  李梦 《职业与健康》2014,(17):2387-2389
目的探索室内装修工人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更加有效的新措施。方法对达州市管理规范的4家装修公司(公司组)的178名装修工人和164名个体装修工人(个体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对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公司组和个体组工人的身份、文化程度、经济负担、漆工作业场所苯浓度超标率和木工作业场所甲醛浓度超标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公司组工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和知晓率均高于个体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灰石工的胸部x线表现异常率、听力异常率、粉尘浓度超标率和噪声强度超标率、漆工白细胞异常率、木工的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均高于公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化的装修公司,规范装修制度,同时把好装修建材质量关,更有利于室内装修工人的职业病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宝鸡市渭滨区各企业电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掌握电焊作业人员的疾病种类、分布及主要特点,为职业防护和健康保健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技术规范》中粉尘和锰规定的方法检查及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检查电焊(锰)作业人员3325人,共查出各类体检项目结果异常人数2369人,异常率为71.25%;2010、2011和2012年3年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76,P〈0.01);检出锰中毒观察对象2名,检出率为0.06%;检出手颤阳性20人,检出率为0.6%。锰中毒观察对象和手颤阳性主要分布在工龄20a以上的人群中,且手颤阳性不同工龄分组连续校正x2=16.0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尘肺病观察对象26名,检出率为0.78%。从工龄分组看,尘肺病观察对象主要分布在工龄20年以上的人群中,且不同工龄分组连续较正X2=36.2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焊(锰)作业人员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重视。在关注电焊尘对电焊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时,也应重视锰对电焊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切实做好电焊(锰)作业人员生产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工作,从而保障广大电焊(锰)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采取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后,民营企业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变化,为制定企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慈溪市2家民营企业,按车间分层,每个车间各随机抽取200名外来务工者为调查对象。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为期1年的企业健康政策、支持性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等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分别对调查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病知识、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卫生防护、职业体检、相关法律法规等。[结果]外来务工者正确理解职业病概念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0.25%上升至干预后的90.71%(P〈0.05);职业卫生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1.47%上升至干预后的86.38%(P〈0.05);初中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9.41%上升至干预后的85.93%(P〈0.05)。[结论]企业制订职业健康政策是开展外来务工者防治职业危害的关键,加强教育和培训是重要手段,安全例会前的10分钟健康教育和人际传播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职业危害具有隐蔽性、多样性的特点,运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在新兴行业中探讨-种循环改进的职业病风险教育体系,以提高从业者对职业病风险的知晓值。方法选取两高新企业根据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按照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步法,对新兴行业企业从业者掌握了解职业病风险的健康教育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从业者职业病风险知晓值的主要原因。测定该人群职业病风险知晓值、制定改进措施并开展为期1年的基于六西格玛改进的职业病风险健康教育;对照企业则开展1年常规性职业健康教育。两企业从业者职业病风险知晓值采用30%抽样调查获得,差异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影响从业者职业病风险知晓值的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与企业的技术属性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改进企业和对照企业从业者职业病风险基线知晓值分别为29.1±13.6和30.9±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职业病风险健康教育,两企业从业者对职业病风险知晓值分别为76.5±4.3和52.7±1I.9,调整年龄、性别后,风险知晓值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新兴行业从业人员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知程度,有利于开展职业病立体防治工作,既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又有助于新兴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状况,为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及防治电焊工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家机械制造企业500名电焊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输入EpiData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不同工龄、不同文化程度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电焊工的相关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96.56%的电焊工希望从用人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获得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结论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更加良好的职业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9.
樊乃根 《职业与健康》2014,(15):2177-2178
目的了解该公司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找出该公司对工人身体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该公司进行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确定各工序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针对各工序生产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公司噪声作业异常人员检出率最高达37.5%,化学毒物异常人员检出率为1.0%,生产性粉尘异常人员检出率为0.7%,高温异常人员检出率为0.7%,紫外线异常人员检出率为0。结论该公司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其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危害最大,在控制效果评价中噪声防护应列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病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景香  刘武忠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88-1690
目的为了掌握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危害现况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预防苯系物对工人健康产生损害。方法对区内46家工厂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收集92家工厂企业1018名接触苯系物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使用专用的调查表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和作业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甲苯浓度点合格率最低,为89%;苯和二甲苯浓度合格率均在90%以上。1018名工人中,体检结果正常者占74.3%,白细胞偏低者检出率为5.4%,检出有他疾患者占20.3%。男性其他疾患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3,P0.01)。接触混苯的作业人员体检正常率最低(60.2%),而白细胞偏低检出率最高(14.3%)。结论有关企业应做好职业卫生工程防护,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对职工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禁忌症和敏感人群,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