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作用的相对不足引起的病理表现,大致可以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和胰岛素不依赖性糖尿病(NIDDM)两种。一般认为前者的发病原因是随着胰岛β细胞的破坏,胰岛素的分泌绝对降低;而后者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推想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造成的。从这一观点来看,弄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很重要。从胰岛β细胞分泌出来的胰岛素分子,如进入血中,就可以到达肝脏、肌肉、脂肪等靶组织,在那里与靶细胞膜表面上的被称为胰岛素受体的蛋白质特异性地结合。可以认为,这种特异性地结合是全部胰岛素作用的第一步。但是,胰岛素受体只可领会为它是~(125)Ⅰ胰岛素的特异性结合,而其作为蛋白质的实体则长期不明。以前,即使每天使用1,000~10,000单位的  相似文献   

2.
小儿糖尿病大都属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目前在日本中小学生中,IDDM的患病率大致在万分之一左右,仅占欧美白人儿童糖尿病患病率的20至30分之一。IDDM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10岁,女孩多见,女:男为1.5:1。本文概述小儿IDDM的特征,以及向成人期过渡后发生的若干问题。 IDDM的病因在IDDM,胰岛被破坏的机理尚不十分明了,目前认为在遗传的基础上有自身免疫现象存在,而病毒可能是一种始动因子。IDDM有家族发病倾向,并且也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最近研究发现尚有其他各种免疫异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组织相容性抗  相似文献   

3.
IDDM和NIDDM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从病因或病理方面完全可理解成不同的疾病。前者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呈完全、永久性枯歇状态;而后者是针对食后血糖上升而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从病程早期即出现不足,24小时的基础分泌发生障碍,甚至随着持续性高血糖而出现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因此,两者的治疗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4.
I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特异性组织相容抗原(HLA)及抗胰岛抗体,且胰岛内有淋巴细胞浸润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Eisenbarth提出该病免疫改变的6个过程: 1期(遗传因素):95%患者特异性HLA阳性,常人仅5%。免疫球蛋白Ⅱ(classⅡ)抗原HLA—DQβ键57号位天冬氨酸为其他氨基酸代替。2期(环境因素):有许多与β细胞亲合力很强的病毒与化学物质。患者体内可发现效价很高的柯萨奇B_4IgM中和抗体。20%患者有先天性风疹史。仅用少量链脲菌素即可引起胰岛炎(insulitis),诱发自身免疫性β细胞损害。环境因素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机制尚不明,但β细胞表面发现MHC(主要组织相容复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     
最近,遗传基因杂交技术合成的人类胰岛素(HIrDNA)应用于临床,使糖尿病在病因、病理生理、治疗诸方面的研究进展极快。由于2.6二磷酸果糖(F_(-2,6)—P_2)的发现和借助于研究它在肝内浓度的增减变化,可了解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控制肝内葡萄糖利用和生成机制。在糖尿病的病因研究上,抗胰岛抗体(ICA)和抗胰岛细胞膜抗体(ICSA)研究进展较快。特别在日本,Ⅰ型糖尿病(IDDM)发病的早期阶段,这两种抗体检出率相当高,证明胰岛炎症或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是大多数IDDM的发病原因。为了IDDM的早期发  相似文献   

6.
目前根据对胰岛素的需求,把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前者的病因与免疫机制有密切关系,在病理学方面与后者又有明显区别,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却有着类似的症状和体征。而且发现了数例由胰岛素结构基因的点变异引起的胰岛素异常的病例,但作为糖尿病的病因是比较罕见的。本文将从遗传学角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就人类胰岛索基因及其边缘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下只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     
一、血糖正常化治疗方法糖尿病不仅有以高血糖为主的糖代谢异常,尚有蛋白、脂质代谢异常。高血糖的原因是胰β细胞的胰岛素合成分泌低下致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性增大致胰岛素作用减弱。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可增强胰岛素作用,减弱胰岛素抵抗性,而药物疗法主要是补充胰岛素不足。现行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可以认为是对症疗法或补充疗法。 1.饮食疗法无论糖尿病类型如何,饮食疗法都十分重要。但是,IDDM在青少年多见,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限制饮食不能过分。小儿一般按1000Kcal+(年龄-1)×100Kcal计算,如10岁的IDDM患者需1900KCal,与一般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A)是因胰岛β细胞障碍,内源性胰岛素绝对不足而引起。其原因为自身免疫机制障碍和在特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环境因素作用于个体而发病。本文概要介绍日本人的IDDM、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胰腺自身抗体和相对应的抗原和自身免疫疾患合并症的特征及作者的经验。一、IDDM和HLA基因IDDM在一卵双生儿的一致发生率约占30~50%,高于约占10%的双卵双生儿,提示存在着基因的作用。具体说来,即与人主要组织适合性复合体(MHC)基固的HLA基因有关。该基因位于人第6位基因的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     
本文以糖尿病的初期、中期及后期的最新治疗为中心,从理论角度介绍以下几个问题:①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预防性治疗的最新动向;②现行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的理论根据;③低蛋白饮食治疗、胰腺移植、糖尿病控制与合并症试验(DCCT)等对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治疗。一、糖尿病的预防性治疗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治疗据哥本哈根模型证明,病毒或某些化学物质可使部分胰β细胞被破坏,体内物质向血中释放,在吞噬细胞的作用下使其变成抗原,转给辅  相似文献   

10.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育较所有人工喂养的都好。特别是除少数疾病外,所有疾病发病率都低。最近研究发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发病,与母乳还是人工喂养,以及授乳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人们认为IDDM 是因病毒感染或感染后导致免疫异常而发病,如果母乳中母亲的抗体有抗该病毒的作用,那么当然可以预料这种结果。有的报告认为,食物既可成为糖尿病发病诱因,又能预防其发病。人们早就知道摄入热量过多、运动太少引起的肥胖也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所以夸张地说,糖尿病饮食疗法应从出生时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的目标首先在于防止代谢障碍所引起的急性症状,第二是尽可能使病人参加与正常人同样的社会活动,第三是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最终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合并症。本文论述近年来糖尿病治疗上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一、饮食疗法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要求是:对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要摄取低能量、低脂肪食,对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食物内容要一定且有规律  相似文献   

12.
汉方医学中没有糖尿病这一病名,而一般认为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的“消渴症”则相当于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现代医学的治疗现状是在调整饮食和活动量的基础上,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口服降血糖药,对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则使用胰岛素。根据最近诸家研究已逐步确认,汉方...  相似文献   

13.
过去普遍认为糖尿病的原因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日本滋贺大学第三内科的小林正博士通过研究,发现有一种新的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腺分泌“异常的人胰岛素”所致。正常的胰岛素分子是由A 链上的21氨基酸和B 链上的30个氨基酸构成。小林在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时,发现B 链上第24位或25位氨基酸与正常胰岛素不同。一般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浓度都低于正常值,而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却高达正常人的8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糖尿病易致动脉硬化与胰岛素不足有关。但近年则提出,胰岛素能促发动脉硬化,但尚未最后证明。为此,本文对糖尿病患者从年龄、性别、肥胖程度、血压、动脉硬化指标及胰岛素水平诸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系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114例(男76例,女38例),年龄40~70岁(平均55±6岁),病程平均10.7±7.8年,肥胖程度平均108.9±14.7%。114例患者中饮食治疗4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67例,胰岛素治疗7例。动脉硬化指标:①眼底检查是Keith-W-agener 变化(K—W);②Scheie 动脉硬化(S—S);③放射线检查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钙化;④心电图显示冠状动脉硬化表现。胰岛素水平指标:空腹胰岛素水平(FIRI),100克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胰岛素水平总和(∑IRI),∑IRI 与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总和(∑BG)之比(∑IRI/∑BG)及葡萄糖耐量后30分钟血胰岛素增  相似文献   

15.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多见于中年以后,通常发病缓慢,不易发展为酮症。象这样的NIDDM 占糖尿病患者的80%以上。患者具有遗传因素,肥胖和应激等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关。NIDDM 发病的原因在于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或二者兼有。一、NIDDM 与胰岛素的分泌1.葡萄糖负荷时胰岛素的分泌给NIDDM 患者(包括IGT,impairedglucosetolerance,葡萄糖耐力下降)口服葡萄糖的情况下可看到,随着空腹时血糖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     
前言糖尿病的患者人数在持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病情转重而致控制困难及合并症等,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此,急需临床上采取措施。为预防发病后很难控制的Ⅰ型糖尿病(IDDM)人感染病毒而发病,正试用疫苗接种,并能抑制免疫机制带来的不良因素。对Ⅱ型糖尿病(NIDDM)病程长,有慢性合并症者也需认真探讨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GAD抗体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在临床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两大类。IDDM是由于自身反应性T细胞选择性地对胰腺郎格尔汉斯氏岛(胰岛)中β细胞的破坏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称之为Ⅰ型糖尿病。IDDM...  相似文献   

18.
β_2—微球蛋白(β_2-m)由 Berggard 等(1968年)首先发现。β_2-m 由10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1,000,与 HLA-1的 L 链及同种抗原决定簇(H 链)非共价结合,分布在除红细胞以外所有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表面上。一般认为β_2-m 是由肿瘤细胞直接产生或由肿瘤浸润即被活化的免疫细胞产生。如产生过多,超过肾脏分解能力,势必造成血清浓度增高。血清正常范围(RIA 法)为0.8~1.8mg/L,超过2.5mg/L 为异常。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胰岛素表位(epitope)的作用在1型糖尿病中多个胰岛分子可成为自身免疫的标靶。但是,是否存在破坏胰岛β细胞所必需的靶分子尚不明确。胰岛素原/胰岛素分子中会有引起NOD小鼠糖尿病自身免疫的主要标靶序列。在1型糖尿病患者来自自身免疫炎症区域淋巴结的克隆性增殖T细胞对胰岛素分子具有反应性。因此有报告称,胰岛素很可能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靶抗原。二、ATP敏感性K通道亚单位Kir6.2基因异常与新生儿糖尿病出生3个月时表现严重胰岛素分泌不全的新生儿糖尿病患者中,ATP敏感性K通道亚单位Kir6.2基因(KCNJ…  相似文献   

20.
所谓转录因子是通过与基因启动子结合,使RNA聚合酶完成转录过程的因子的总称,分为与TATA盒结合的基本转录因子和与增强子结合的DNA结合性转录因子。通过这些转录因子的作用,基因表达受到了时间、细胞特异性调节。在胰腺胰岛素阳性细胞(β细胞)中发现有许多特异性的DNA结合性转录因子,现已明确其调控的功能。1.肝细胞核因子(HNFs)由于胰腺β细胞中的转录因子的基因异常而导致的糖尿病被称为青年成熟期发病的糖尿病(maturity onsetdiabetesoftheyoung,MODY)。MODY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是年轻人好发的糖尿病,至今已有MODY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