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视技术不断发展,电视设备数字化呈必然趋势。数字录像机已进入实用阶段。数字录像机以其优良技术指标和优质的画面正引起各家电视台的注意。但是,数字录像机和数字录像带因其价格昂贵等其他原因(比如制式)要达到普及仍需相当长的时间。我们通常使用的录像机仍然是以Sony SP系列为代表的盒式磁带录像机。下面就盒式磁带录像机的维护和保养谈一下体会,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电视广播部门里,一些采用数字技术的数字电视设备已经越来越多的投入了使用。例如VTR的时基校正器(TBC),可实现多路同步的帧同步器(FS),实现电视制式双向转换的数字制式转换器(DSC)。数字特殊效果装置(DVE)、数字静止图象存储装置(ESS)、数字噪声抑制器(DNR)等。这种数字化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今后将会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录像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记录媒体,目前电视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电视技术领域不小的革命。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录像机在短短的几年中从模拟复合、模拟分量迅速发展到数字复合、数字分量直至今天的磁盘录像机。其中数字录像机又分为非压缩和压缩两种记录格式。录像机的变革使得记录媒体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忌制式过多 要买合适的录像机,首先选适合家庭用的大1/2(机)型录像机,然后考虑制式。目前我国电视机的制式是PAL制,所以国内用户应选购具备该种制式的录像机。市场上的录像机目前分为双制式、三制式和多制式等。双制式录像机除可接收国内及香港地区的电视信号外,还可录放SECAM制式的节目。所以双制式的录像机已完全能够满足家庭使用,不必强求多制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实用化,发生了一场消费电子产品从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的革命。1995年,美国高级电视制式委员会(ATSC)以ADTV大联盟开发的制式为基础。向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了美国数字电视标准的建议。1996年12月。FCC通过了“ATSC数字电视标准”,1997年4月,FCC为全美1650个电视台指派了用于数字电视广播的频道,  相似文献   

6.
录像机和摄像机除去电视制式外,其本身的记录方式和盒带类型也是庞杂繁多,模拟和数字的各有七八种,光罗列名称就会令人目眩,软件的交流也就大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健 《电子技术》1993,20(4):2-5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伴音已转向数字伴音,对电视伴音全数字化的传输,目前主要有NICAM728制式和正交载波调制法,这两种方式是分别适合于PAL制和NTSC制,本文分别介绍这两种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8.
数字接收机的制式转换功能.对于一些老式单一的PAL制式彩电非常适用,因为国内电视系统采用PAL制,而美、日、港、台等地采用NTSC制式.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则采用SECAM制式,接收卫星节目不可避免地接触不同制式间的转换问题,制式选择不对,则会出现画面无色彩或场不同步。带有制式转换功能的接收机一般都有PAL/NTSC/AUTO三种可选模式,无论原来节目源采用何种制式.在输出端均可统一转换成P制或N制输出。不过部分数字接收机的N→P制式转换功能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问1:松下家用录像机型号NV-××××的后面部分英文字母表示什么意思,与选购录像机有什么关系?(上海杨基问) 答:这部分英文字母下标是代表该录像机适宜录放哪一种电视制度的图像信号,即适用于哪些国家和地区。录像机要适应各种电视制度和彩色编码制式的差别,就必须在性能上有所区别。彩色编码制式用PAL、NTSC、SECAM等字母标明,我国使用PAL-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对外宣传事业的发展和范围的日益扩大,电视技术不断提高和创新,电视信号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化。为满足电视对外宣传事业的需要,快速而又高质量的实现各种电视系统及带型之间的信号转换,顺利地进行电视节目交流,设计建立一个综合复制机房就十分必要。那么在设计实施这样一个系统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在此想作一简单概述。制式与机型:目前世界上电视系统基本上分为三大类,NTSC制式主要在北美,日本和南美部分地区使用;PAL制式主要在中国、德国等国使用,SE-CAM制式主要俄、法及独联体各国使用。各种制式录制的节日,必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数字地面电视广播将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分两阶段进行,即:模拟数字同播阶段和全数字阶段。在这两阶段的数字地面电视频率规划过程中将涉及多个国际、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同时还将涉及相关的无线电规则。了解、掌握并运用这些标准和规则是从事数字地面电视频率规划的工作人员所必须的。本文将就相关标准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给以介绍。在数字地面电视频率规划过程中所涉及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业务、制式相对无关的电波传播标准,另一类是与业务、制式有关的规划覆盖标准。也可按系统制式分为模拟部分的标准和数字部分的…  相似文献   

12.
在视听领域中,从VCD影碟机到DVD影碟机,再到DVD录像机,不能不说是一次次飞跃。所谓DVD录像机,也即DVD刻录机,它不仅能播放DVD光碟,而且能刻录DVD光碟。它的面市,为音像业带来了新的生机。1制式纷争,三足鼎立 但是,DVD录像机的诞生,也存在着制式的纷争。人们不会忘记,世界上差不多每一次录像技术的飞跃,都会伴随着一场技术标准之争。 30多年前,当磁带录像机刚起步时,日本的JVC公司以其VHS录像机制式,挫败日本另一家全球家电巨头索尼所制定的录像制式,VHS成为全球家用录像机的标准制式;…  相似文献   

13.
DV/Mini-DV释疑     
数字音视频技术应用于摄录机和录像机才是最近的事。这种新技术使衰落的磁带产品重新焕发出生机,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此,磁带视频技术走向HDTV之路。 1、DV格式的优点 DV(Digital Video)格式是指由全球著名的56家公司联合制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广泛采用的数字视频录制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过渡标准,因为它兼容现在的模拟电视制式和将来的高清晰度电视。DV格式具有下列优点: (1)水平分辨率达500线。  相似文献   

14.
李应璋 《电子技术》1992,19(6):14-17
当今世界上有10种以上互不兼容的电视制式,其中主要有NTSC、PAL、SECAN制3种。北美和日本采用NTSC制,西欧和亚洲许多国家采用PAL制,法国、独联体和多数东欧国家采用SECAM制。迄今为止,NTSC制兼容的录像机(VTR)还不能记录PAL制或者SECAM制信号,也不能重放。这是由于各种电视制式在视频信号的形式、传输频道的带宽、声音载波频率和视频信号的容差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性。如果限制视频复合信号的标准,并允许在带宽上存在一些差别,那末世界电视制式可以压缩到5种,如表1所列。各种制式之间的主要差别是扫描行数、场频和色度信号的多路传输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高清晰度电视用盒式录像机BTS广播电视系统公司和日立公司已联合研制成功采用标准专业金属颗粒19毫米录像带的高清晰度数字录像机。1.2Gbit录像机是以通用数字高清晰度盒式记录格式为基础的,这种格式已提交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学会采用作为世界标准。用户可将...  相似文献   

16.
黎捷 《中国有线电视》2006,(14):1431-1432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各电视台加快数字化改造,数字摄像机、录像机、硬盘播出、非线性制作网等数字设备广泛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虽然电视总体上仍沿用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播出的流程,但随着大量数字设备与数字技术的应用,电视制作的很多环节发生了明显变化,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当初非线性编辑系统给整个后期制作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格式录像机与DFS-500P数字特技切换台的综合运用□赵淑芳周福录(河北省石家庄有线广播电视台050021)□闫月琴(河北科技大学050011)图1复合视频录像机内部功能框图图2分量录像机内部功能框图随着电视录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录像机的格式也在不断...  相似文献   

18.
从直播电视卫星业务的商业成功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美国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ATSC)的数字电视标准,广播及其它多样的传输方式都正被数字技术不断更新。本文将着重论述适用于广播领域的一些数字技术及其相关实现方法。 Comark公司去年宣布了优势系列新的  相似文献   

19.
前言自从日本NHK技术研究所在世界上最早研制出PCM录音机以来,到今年正好十年了。十年中,PCM技术和数字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例如在广播方面,试制了时基校正器、帧同步器、标准电视信号制式转换装置、ESS、数字式VTR,在传输方面,普及了PCM-24(大城市近郊),研制了宽频带PCM  相似文献   

20.
现在,国内有不少使用12.7mm 录像带的录像机,这些录像机都具有视频输出和音频输出插孔,供播放录像节目时输出视频信号和伴音信号用;还有视频输入和音频输入插孔,供录制节目时和信号源连接用。绝大多数的录像机还具有射频输出插孔,将录像机的射频输出信号用连接线输入到电视接收机的天线输入插孔,将电视机的接收频道选择到录像机射频输出频道上,就可以进行播放;还有射频输入插孔,可与外接天线相连,或接入其他电视射频信号,以供录制节目。这些录像机的射频输出器,不少是设计成 PAL Ⅰ制式的,而我国采用的电视制式为 PAL D/K,这两种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