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原理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研究了瓦斯对电磁辐射(EME)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制,对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原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变形破裂时,电磁辐射与煤岩体的载荷及变形破裂过程密切相关,煤体中的瓦斯能使电磁辐射增强,瓦斯在煤体中的流动及冲击能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两项指标综合反映了工作面丧方煤体的突出危险程度,用电磁辐射法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是可行的,煤岩电磁辐射技术在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方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煤层频谱特征与煤层瓦斯地质参数间相关关系,选取几个典型矿区的主采煤层,采用矿井震波探测技术进行原位煤体震波波谱探测实验.试验结果表明,煤体波谱特征反映了煤层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同一结构的煤层在其5倍厚度的距离内煤壁的主频值相对稳定.主频的变化反应了煤体结构的特征,结构破坏主频明显低移;不同的煤层具有不同的主频,突出煤层具有低主频特征.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固有主频成较好的线性相关,煤层固有主频值越低,相应煤层瓦斯含量越高.研究结果可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十二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十二矿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井田地质构造、煤体结构、煤厚及其变化、煤层围岩等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煤与瓦斯突出与上述地质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已愈来愈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作者对平顶山十矿影响突出煤层瓦斯赋存和突出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的变化、煤体结构、埋藏深度等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体积含量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分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井田内厚度小于2 m的单一煤层一般不具突出危险性,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有可能发生突出;戊9-10煤层分叉合并线附近为煤与瓦斯突出带,其他煤层分叉合并线附近可能形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带.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十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已愈来愈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作者对平项山十矿影响突,出煤层瓦斯赋存和突出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的变化、煤体结构、埋藏深度等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体积含量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分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井田内厚度小于2m的单一煤层一般不具突出危险性,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有可能发生突出;戊9-10煤层分又合并线附近为煤与瓦斯突出带,其他煤层分又合并线附近可能形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带.  相似文献   

6.
皖北前岭煤矿瓦斯动力现象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皖北前岭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现象及其基本特征,确定了同一井田在煤层瓦斯含量等相近的条件下,煤体结构的破碎是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煤层滑褶构造区,滑褶构造体的前端应是因局部残余构造应力集中和煤层增厚而成为煤与瓦斯的强突出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两软一硬煤层特殊的瓦斯地质条件,以云盖山井田一矿二1煤层为例,探寻了两软一硬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分析了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突出预测指标的分布特征,总结归纳了"两软一硬"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变动,云盖山一矿二1煤层产状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发生急剧变化的地带,地应力集中;受层间滑动构造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具有突然增厚、变薄以至尖灭、挤灭现象;二1煤层构造软煤呈连续层状发育.因此,在煤层薄、厚交接处(煤层急剧变化带),小断层附近,应力集中,瓦斯积聚,煤体破坏严重,易发生突出.此项研究,可为地质条件类似矿井开展瓦斯地质研究和瓦斯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煤层高压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效果考察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煤层高压注水的防突出机理,采用地应力分布、瓦斯解吸速度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作为研究指标,考察了阳泉煤业集团新景矿煤层高压注水后的防突效果,结合实测数据对煤层高压注水的防突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煤层高压注水具有如下2种效应:一是高压水破裂煤体,使煤体塑性增加,导致集中应力带前移;二是注水后残留的水分对煤体瓦斯解吸有抑制效应,可避免煤体瓦斯快速解吸.2种效应同生共存,共同对煤与瓦斯突出产生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对煤矿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粗糙集理论构建煤与瓦斯突出评价指标体系,在属性约简基础上,利用改进的熵权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各指标关联度,结果表明:粗糙集-改进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科学评价各影响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影响,影响排序依次为瓦斯涌出量、地应力、软分层煤体厚度、煤层开采深度、地质构造类型和瓦斯放散初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河北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采掘活动,并讨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突出"已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突出"防治成为矿井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敏感指标的确定是矿井综合防突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为了有效预测及防治深部矿井工作面采掘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手段,获得了试验区13-1煤层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S0=6.0 kg/m,q〈4.0 L/m in.m,无突出危险;q≥8.0 L/m in.m,有突出危险;{4.0≤q〈8.0 L/m in.m}∩{Cq〉0.65}无突出危险;{4.0≤q〈8.0 L/m in.m}∩{Cq≤0.65}有突出危险。结果表明,确定的指标及其临界值合理有效,指导试验区安全掘进6 000m,并得到有效推广应用,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瓦斯突出煤体探测的物性前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进行瓦斯突出煤体探测的物性前提及电磁波在由突出煤体和非突出煤体组成的瓦斯突出煤层中传播时的电性响应 .以一工作面的探测方法、资料解释及回采验证情况 ,说明了实现突出煤体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探测的可能性及存在问题 .  相似文献   

13.
从瓦斯地质理论角度出发,根据台吉竖井地质勘探和瓦斯地质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地质构造演化对瓦斯的控制特征,探讨了控制矿井突出的瓦斯地质规律,分析了矿井瓦斯的突出因素,总结出台吉竖井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构造控制特征.指出地质构造演化影响矿井瓦斯的保存和逸散,而断裂构造与岩浆岩的侵入会造成瓦斯的局部聚集,是造成煤与瓦斯突出的两个主要因素,为预测矿井瓦斯突出危险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瓦斯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抑制突出的增压揭煤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突出机理的球壳失稳假说给出的3个力学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抑制突出的方法-增压揭煤法。通过10次增压揭煤试验及相应的对比试验,证明在增压揭煤的条件下可以显著地抑制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为煤矿现场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的防治突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和控制因素,提高煤矿防突工作的针对性,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了新安煤田内义煤集团的4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近年来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综合分析得出新安煤田煤与瓦斯突出具有以小型突出为主、突出前有预兆并受作业方式诱导、突出点附近瓦斯质量体积和瓦斯压力高、易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和煤层变化带的特征;分析总结了埋藏深度、瓦斯赋存、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构造软煤、作业工艺是控制新安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为该煤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与煤层瓦斯压力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突出模拟实验中出现突出时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的临界值,可以确定煤层发生突出需要达到的瓦斯压力临界值.本文通过现场钻取煤样,并在试验室进行了不同瓦斯压力下的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测定,发现煤样的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与煤中的瓦斯压力呈线性关系.根据这一发现,石门揭煤之前的预排瓦斯过程中,只要用少量的实验就可以确定局部煤层瓦斯压力应该降到多少就可以安全揭开煤层,为石门揭煤进行突出预测和预排瓦斯过程中定量检测其防突效果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安林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危险性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安林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点及瓦斯赋存状况,研究和探讨了地质构造和岩浆岩侵入对煤质和瓦斯赋存的影响,测定了突出预测指标在煤层中的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对开采煤层进行了突出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18.
煤巷卸压带及其在煤和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应用岩体力学,弹塑性力学等有关知识,探讨了煤巷卸压带对煤和瓦斯突出的作用机理,建立了煤层界面的应力分布状态方程以及煤巷卸压带和地应力,瓦斯压力,煤强度之间的关系式,并分析了煤巷卸压带中煤体稳定性的条件。研究工作表明:煤巷卸压带中的瓦斯压力,煤体透气性值可以作为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敏感指标。最后,利用自行设计的泡沫封孔测压仪对现场进行了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得到了十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