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门窗》2017,(6)
随着人口的剧增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因此,把雨水作为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实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针对一大型综合体项目采用雨水回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2014,(2):62-69
雪邦公园是多伦多安大略湖畔一个重要的重建复兴项目,由原来沿着安大略湖畔的棕地开发而来,它包含了大型的文体娱乐设施,并采用富有诗意的手法对雨水径流进行处理。雪邦公园通过将雨水管理、景观、建筑、工程与艺术天衣无缝地有机结合,是加拿大首座将紫外线净化设施结合到社区雨水治理的公园,成为了一个超越传统定义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建筑学报》2006,(5):80-81
项目概况桥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河东区是天津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天津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占地40km2,人口63万。公园场地南临盘山道,东以天山路为界,西北朝向卫国道立交桥呈扇形展开,占地22hm2。东南两侧为城市干道,是公园与城市的活跃交界面。北侧立一土堤,原为打靶场;场地低洼,尚有几个鱼塘;地面建筑物已被拆除,残留若干杨、柳树。因为是卫国道立交桥边的一个大型绿地,故名桥园。项目被作为天津市城市环境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希望通过公园建设为周围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空间;并要求有一个桥文化博物馆和至少1万m2的商业面积;同时,由于地…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愈演愈烈,彰显了城市雨水管理的问题。城市在进行雨水管理时开始重视城市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可能的生态对策。在进行设计时构建合理有效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是重要目标,而用以净化雨水的水生耐水湿植物群落是雨水收集净化功能体系和景观结构的首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海淀区西洼雨水公园为例阐述城市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的功能性植物配置要点。  相似文献   

5.
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公园规划设计与雨洪管理多基于设计师的个体理解和经验积累,缺乏量化分析与精准化模拟方法。对公园各类要素的有效监测及对产汇流的科学分析与客观模拟是新时期城市公园管理的重点内容。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公园产汇流可视化模拟方法为公园雨水径流分析提供了准确高效的新手段。本研究以天津梅江公园为例,利用UAV航测获取公园正射影像、全景照片等基础数据;通过倾斜摄影建模技术获取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基于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将公园空间模型划分为地形层、水体层、道路与广场层、植被层、设施层五个层级,并为不同层级赋予对应属性信息,构建公园数字孪生系统。将公园产汇流可视化模拟作为数字孪生系统的主要实现内容,通过粒子系统法建立公园雨水径流模拟程序,在公园数字孪生系统中进行雨水路径模拟分析。作为景观空间暴雨内涝风险管理依据,研究结果可为公园规划布局优化与海绵化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贾建云  何贝娜  郑佳燕 《建筑施工》2020,42(7):1259-1262
水体作为城市公园环境的载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园和城市提供了多样的景观和生态。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南昌九龙湖公园为例,探索一种景观水体自净化策略和方法,该水体自净化系统包括公园外部雨水净化池、公园内部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和湿地岛。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岛景观、雨水收集装置及水生植物的造景等方式,保证公园内水体自净的生态环境。该策略和方法可为城市公园水生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时光草坪公园场地原是一个地表裸露、林木杂乱的闲置场地,也是社区高密度空间下唯一的户外开放场所。项目将再生材料重新回用于各类设施,有效帮助城市碳减排。地下海绵设施和各处分布的雨水花园,为公园提供了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同时还保留了原有7棵生长超过40年的大榕树及其他14个品种的乔木,通过植物搭配改善了微气候环境,亦为居民提供了避难场所,重塑了一个生态、韧性、健康、活力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8.
《钢结构》2012,(7):91-92
<正>由Kalarch INC设计的天津北部河畔公园(Riverside Park)靠近郊区的新汉沽中心,寓教于乐,将服务于高科技人员及其家庭组成的人口群。项目中将有一座占地15万m2的市镇中心(西北部)和占地47万m2的河畔公园(东南部)。公园分为3个部分: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和自然区。城市广场是城市功能的延伸,有公共广场、多功能集市和俱乐部、教育设施和零售店等;城市公园则涵盖了一座体育园、儿童操场、圆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雨水资源流失的大背景下,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公园绿地地形角度切入,借鉴我国传统的地形雨水利用实践,以雨水渗透利用为目标,归纳总结该目标下公园绿地地形微改造的原则与策略,并针对不同地形提出对应的微改造设计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城市人口增长与公园面积扩张之间的响应关系,是“公园城市”理念实施背景下协调二者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滑转换回归(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STR)模型,从全国及不同规模城市尺度,分析1997—2020年城市人口增量与公园面积增量的作用机制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1)全国尺度层面,城市人口增量对公园面积增量的影响关系呈现分段特征,且二者间的线性关系始终存在;当人口增量越过门限参数时,对公园面积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显现,此时人口增量每增加1%,公园面积增量会正向变动2.907 73%;2)城市尺度层面,中、小城市非线性占比较高,对城市人口增量、公园面积增量的贡献率远低于特大、大城市。【结论】研究将城市人口与公园面积增长的线性、非线性关系同步考虑,揭示了二者间的阈值效应及增长变动规律,为优化人口与公园供给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