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云枝  张铭 《江苏中医药》2005,26(10):53-54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错综复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李东垣则从脾虚湿痰立论;清代陈修园则把眩晕病机概括为风、火、痰、湿四端。笔者临床30余年来,从脾论治本病颇有体会,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常见于中老年人,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发病率较高,约占颈椎病40%,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的增加,颈性眩晕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病因病机中医将颈性眩晕归为“眩晕”范畴,有关“眩晕”的记载,最经典的论述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后世最具代表性的有3家,即金·刘完素的《河问六书》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的“无痰不作眩”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的“无虚不作眩”论。《灵枢·海论》中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描述;《灵枢·口问》有“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的记载;《灵枢·卫气》则提出“上虚则眩”的理论。而后世医家张介宾在《眩晕论》中不但提出“无虚不作眩”的理论,并着重指出“上虚则眩”。其《灵枢》和张介宾的“上虚则眩”,与现代医学的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十分相似。2临床分型刘佳林[1]将颈性眩晕分为5型,即肝阳上亢型、气血两虚型、肾阴不足型、痰浊上蒙型及肝胆郁热型。苏...  相似文献   

3.
眩晕一证,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灵枢·海论》“髓海不足”等记载。以后《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认为“无痰不作眩”提倡“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当以治虚为主”。自《内经》以下,主风、火、痰、虚者较多,但临床所见,因瘀而致眩晕者,亦复不少,兹将临床常见证治方法分…  相似文献   

4.
陈宝贵治疗眩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娲 《河北中医》2010,32(10):1445-1446
<正>眩晕一证为《内经》最早论述,《素问》有"头眩"、"掉眩"之称,《灵枢》称"眩晕"、"目眩"等。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关于病因病机,风、火、痰、虚自古各有所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则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一个自觉症状。眩即眼目昏花,晕即头脑运转。《伤寒明理论》谓:“眩为眼黑。眩也,运也,冒也,三者形俱相近;有谓之眩运者,有谓之眩晕者。”此症轻者闭目片刻即止,重者如坐舟车,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其发病原因,历代医籍中均有详细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河间六书则》认为此乃风火所致,“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丹溪把它归之于痰,所谓“无痰则不作眩”;景岳认为“无虚则不作眩”,本病乃由虚而来。总之,眩晕一证,病机变化多端,历代诸医家有风、火、痰、虚等各种论点。现代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等,临床表现,每每以眩晕为主。殷师在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眩晕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立法用药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兹结合临床实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炎老中医治疗眩晕经验介绍刘石坚主题词眩晕/中药疗法@何炎眩晕一症病因甚多,《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谓“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则云“无虚不能作眩”。何炎老中医融汇诸家学说,结合数10年临床经验,将...  相似文献   

7.
张胜茂治疗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霞 《四川中医》1999,17(10):4-5
眩晕一症,病因甚多,可见于耳性眩晕、脑性眩晕、颈椎病、高血压病及低血压、贫血等。古代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不外风、火、痰、虚。《素同·至真要大论》曰:“造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汉心法·头眩》谓:“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则云:“无虚不能作眩。”张胜茂主任医师从事临床三十余载,治疗眩晕能融合各家学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至扬世眩晕颈椎病为颈椎退行性变,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张师采用内科疗法疗效甚好。其中推动脉型以体位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为主要表现。张师认为,颈…  相似文献   

8.
泽泻汤治疗眩晕7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内科疾患。多属慢性疾病,不易根治。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对于本病的发生原因、症状及其治疗,历代医籍论述颇多。如《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目之为眩”,《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张景岳则认为“无虚则不作眩”,  相似文献   

9.
张晓羽 《新中医》2011,(12):160-161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内经》早有论述,《素问》称之为“头眩”、“掉眩”,《灵枢经》谓之“眩晕”、“目眩”。关于其病因病机之风、火、痰、虚,自古以来论述纷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眩晕证治举隅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26001)王旭东【关键词】眩晕,医案,辨证论治眩晕病因复杂,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论眩皆属于肝;《金匮》论眩以痰饮为主;河间独定风火二字;丹溪有“无痰不作眩”之论。景岳主“无虚不作眩”之说.此外,明·虞博提出“...  相似文献   

11.
张孝巨 《光明中医》2011,26(4):705-706
目的探讨以中医经典方剂为依据,化载治疗顽固性真眩晕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金匮要略》阐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以泽泻汤加味化裁"泽泻清晕汤"。结果自拟"泽泻清晕汤",治疗顽固性真眩晕症效果颇佳。结论真眩晕病因复杂,虚实相兼,急而重则为实,因风、火、痰饮上扰清窍,与肝、脾密切。经典阐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无痰则不作眩"又论"无虚不能作眩"。故论肝则风、火;论痰则标也;论虚则本也。急则治其标,治痰为先。故受医圣张仲景治眩冒启迪,自拟"泽泻清晕汤"治愈66例顽固性真眩晕症。  相似文献   

12.
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高血压病名,高血压应属中医"风眩",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曰:"无痰不作眩","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虞抟提出:"血瘀致眩"。《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由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1]。《内经》有对眩晕病脏腑、病性归属方面的记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卫气》有关“上虚则眩”和《灵枢·海论》之“髓海不足”的论述则指出因虚致眩的理论。综合自1974年以来的文献报道,笔者归纳出名老中医对眩晕病的辨证思维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病情有轻有重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则昏倒等症状。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 ,脑动脉硬化 ,高血压 ,贫血 ,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 ,以眩晕为主症时 ,均可采取本法治疗。  由于本病病因病理较复杂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以及《景岳全书·眩运》有“无虚不作眩”等记载。尽管目前治疗方法也不少 ,但对控制发作性眩晕 ,制止复发均不理想 ,所以凡患本病的患…  相似文献   

15.
《灵枢》第十卷记载"脉不通则血不流"脉道不通,血流不畅,瘀血阻脉,脉不舒张亦无收缩,这一理论恰恰与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病息息相关。在古代医学中,高血压病并无明确提出,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疾病,其眩晕一词始于《素问·至真大要论》,它指出"诸风掉弦,皆属于肝。"后代医家受到广泛的影响,金·刘完素又提出"风火"立论,元·朱丹溪提出"无痰不做眩",明·张介宾指出"无虚不做眩"。而对古代著名医家的总结,以上医家认为多因风、痰、虚因素所致,而吾认为不论何因素,疾病发展中皆能致瘀,不论是否是单纯的血瘀体质,最终所致脉瘀致眩。"瘀"贯穿于其高血压的全过程。笔者对血瘀体质与高血压的关系及论治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千金方》“肝厥头痛,肝为厥逆,上亢头痛也。”认为肝是高血压病的发病枢纽。《景岳全书》有“无虚不作眩”,《丹溪心法》则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认为脾虚痰湿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虞抟则倡“血瘀致眩”,《医宗金鉴》也认为“瘀血停滞,神迷眩晕,非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认为血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笔者现就老年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眩晕证治体会瞿跃华(北京市天坛中医院,100050)眩晕证在《内经》中称为头眩、目眩、掉眩、眩冒等,自清代以后才称为眩晕,一直延用至今。眩晕一证,前贤多从风、火、痰、虚辨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谓:“厥阴之胜,耳鸣头眩。...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没有高血压之病名,散于头痛、眩晕、风眩、风厥中。《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当分内伤与外感,高血压多属内伤头痛。关于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认为眩晕主因是“髓海不足”,《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  相似文献   

19.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甚至昏倒等症状.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的一类病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病证,历代医籍记载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  相似文献   

20.
潘苏涌 《光明中医》2005,20(6):29-31
高血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持续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是并发脑心肾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高级神经系统障碍、肾脏缺血产生肾素、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等种种因素均可引起细小动脉痉挛收缩而致血压增高。祖国医学的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早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可属于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阳”、“肝风”等范畴。《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灵枢》:“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另外,肾水不足,真阴不升,心火独亢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