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何松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8,18(4):513-513,518
报告临床罕见的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学观察1例,肿瘤发生于大腿软组织内,HE染色大部分瘤细胞似软骨样细胞,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支持其肌纤维母细胞起源,分析认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独特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赖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是参考价值,注意与纤维肉瘤,肌源性肉瘤,软组织骨肉瘤或软骨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骨母细胞性肿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17例骨母细胞性肿瘤、包括6例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和8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3种肿瘤显著的超 结构改变是肿瘤性骨母细胞2内粗顼内质网数量,形态及细胞外骨样基质的变化,粗顼内质网及骨样基质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良性骨母细胞瘤粗面内质网丰富,扩张明显,骨样基质较多,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3.
羊成骨蛋白诱导成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国民  屠开元 《上海医学》1989,12(4):208-211
电镜观察到,sBMP6mg小鼠肌肉内植入后3天,间充质细胞在植入区内聚集并可见由此分化而来的中间型细胞;术后7天,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形成;术后14天,软骨细胞变性,骨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功能活跃;基质钙化;术后21天,骨母细胞被钙化基质包埋形成骨细胞。sBMP的诱导作用促发了一个完整的骨发育过程,通过软骨内化骨、骨母细胞化骨和纤维母细胞化骨三条途径在局部形成骨组织。文内还讨论了sBMP的靶细胞和诱导成骨过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17例骨母细胞性肿瘤,包括6例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和8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3种肿瘤显著的超微结构改变是肿瘤性骨母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数量、形态及细胞外骨样基质的变化,粗面内质网及骨样基质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良性骨母细胞瘤粗面内质网丰富,扩张明显,骨样基质较多,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5.
通过6例人骨肉瘤的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在电镜下将骨肉瘤细胞分类为骨母细胞、软骨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原始间叶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五型。各型瘤细胞的组织发生均来源于多能性原始间叶细胞。瘤细胞的恶性特点,除具有肿瘤细胞共同的形态特征之外,核内常见管状包涵体,胞质里有散在的致密颗粒和无定向排列的微丝,间质胶原纤维中沉积着羟基磷灰石结晶颗粒。  相似文献   

6.
骨和软骨肉瘤中骨形成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岩  樊代明 《医学争鸣》1989,10(5):295-297
用抗牛骨形成蛋白单克隆抗体(bBMP-McAb)研究了骨形成蛋白(BMP)在骨肉瘤及软骨肉瘤中的细胞定位。ABC法染色阳性12/14(骨肉瘤);4/4(软骨肉瘤)结果显示,BMP主要分布于骨和软骨肉瘤的肿瘤细胞胞浆及部分肿瘤性骨组织中,从而证实骨、软骨肉瘤都含有丰富的BMP。用bBMP-McAb染色不仅可以将骨肉瘤与纤维肉瘤等非骨源性肿瘤加以鉴别,而且可以根据BMP在肿瘤中的分布和含量,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可望对骨肉瘤进一步分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此外,对于软骨肉瘤内含有丰富的BMP的首次发现,揭示BMP可能与其它的骨疾患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骨肿瘤增殖,调亡与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侵袭性骨肿瘤增殖,凋亡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石蜡包埋组织内c-myc,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凋亡小体数进行检测。结果:c-cyc,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调亡小体数均以骨肉瘤为最高,软骨肉瘤次之,骨巨细胞瘤最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亦以骨肉瘤为最高,但骨巨细胞瘤次之,软骨肉瘤最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10例骨肉瘤的电镜观察,阐述了骨母细胞样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软骨母细胞样细胞、原始未分化间叶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分析与比较了几种细胞器在各类细胞中的分布特点,同时,就电镜下骨肉瘤细胞种类,超微结构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核内包涵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电镜观察到,sBMP 5mg小鼠肌肉内植入后3天,间充质细胞在植入区内聚集并可见由此分化而来的中间型细胞;术后7天,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形成;术后14天,软骨细胞变隆,骨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功能活跃;基质钙化;术后21天,骨母细胞被钙化基质包埋形成骨细胞。sBMP的诱导作用促发了个一完  相似文献   

10.
关节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少见的滑膜疾病,大多认为是由关节膜的结缔组织化生形成软骨性、纤维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所致[1]。其基本特征是关节内有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成团的软骨结节,经钙化或骨化形成关节内游离体。由于组织化生的不同,它有多种命名,如滑膜骨软骨瘤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5例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分析及其中3例扫描电镜的观察情况本组病例均有外伤史或慢性炎症的表现,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可见滑膜细咆增生、胶原纤维增粗、软骨细胞多个聚集,于1例滑膜内可见软骨小体。游离体外有分层的结缔组织包膜,其内为骨样组织,可见钙化、骨化过程与骨折愈合中初级钙化类似。骨母细胞表面有各种不规则的突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与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9例骨肉瘤中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 光镜示肿瘤由纤维母细胞,多边形和小圆形细胞组成,电镜示有似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软骨母细胞等;组织化学G.S显示单个或几个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包饶,VG示多数瘤细胞和胶原纤维着红色,Masson着绿色。结论 骨肉瘤在少数情况下,显示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过渡增生,伴席纹状排列,并出现明显多形性,而在瘤组织中找到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是诊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唯一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折愈合刺激素对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药物对两种骨折类型的软骨形成及其化骨有促进作用,从而能加速愈合过程。认为药物促进家兔骨折愈合的机制是刺激间叶细胞[包括原始间叶细胞,纤维母细胞、内(外)骨膜细胞]的增生、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可能通过软骨中酸性粘多糖含量增加而加快软骨化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对20例食管肉瘤样癌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呈息肉样生长,部分发生于溃疡型肿块旁,肿瘤可位于整段食管,但以中段食管最为常见?镜下,肿瘤以肉瘤样成分为主,并可见分化不等的鳞状细胞癌,且两者之间有移行过渡,部分病例仅见肉瘤样成分?肉瘤样成分Vimentin弥漫表达,CK(p)?CK5/6部分表达,α-SMA部分表达,偶尔表达S-100?电镜下,发现有些肉瘤样细胞保留了上皮的标志,可以观察到桥粒连接和张力原纤维,其他多数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或其他间叶细胞的表现,如胶原纤维?中间连接,胞质中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4%,预后较好?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李西融  张仁元 《广西医学》1990,12(4):213-216
本文报告一组软骨性肿瘤的免疫组化结果,其中软骨粘液纤维瘤15例,软母细胞瘤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10例,透明细胞软骨瘤1例,用 ABC 法。标记结果,S-100蛋白在分化好的软骨母细胞和软骨细胞呈阳性;在肿瘤的各种成份,包括软骨和纤维成份、多核巨细胞、未分化的小细胞,Vimentin 呈阳性,而 Keratin、NSE、LCA、Desmin、α_1-AT、Lysozyme 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骨肿瘤切片。结果表明,各亚型和各组织学分级的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PCNA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的部分细胞核呈PCNA阳性,提示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性细胞,而部分多核巨细胞是由这些肿瘤性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来。软骨肉瘤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骨肉瘤的软骨母细胞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0例骨旁骨肉瘤进行了临床、X线及病理分析,建议根据其基质的分化特点分为纤维母细胞型、骨母细胞型及软骨母细胞型三种类型,并根据其细胞分化程度分为Ⅰ、Ⅱ和Ⅲ级。结果纤维母细胞型多为Ⅰ、Ⅱ级病变,预后较好;骨母细胞型基本为Ⅲ级病变,预后差,和髓腔型骨肉瘤的预后相似;软骨母细胞型多为Ⅱ、Ⅲ级病变,预后介于前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9例原发性典型骨肉瘤超微结构观察,分析并讨论其瘤细胞种类和超微结构基础,对其复杂多变组织学特性作一初步探讨。结果发现:除骨母细胞样、软骨母细胞样、纤维母细胞样、原始未分化问叶及多核巨细胞外,尚存在双重分化细胞(DDC),后者系一种  相似文献   

19.
侵袭性骨肿瘤增殖、凋亡与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侵袭性骨肿瘤增殖、凋亡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石蜡包埋组织内c-myc、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凋亡小体数(HE染色)进行检测。结果:c-myc、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小体数均以骨肉瘤为最高,软骨肉瘤次之,骨巨细胞瘤最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亦以骨肉瘤为最高,但骨巨细胞瘤次之,软骨肉瘤最低。结论:凋亡相关指标与3种骨肿瘤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虽能客观反映肿瘤的增殖程度,但与它们各自的生物学行为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0.
<正>软骨肉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1]),来源于软骨或软骨母细胞,可由骨髓间叶组织发生,部分由软骨瘤或骨软骨瘤恶变形成。50岁左右是软骨肉瘤发病年龄高峰~([2]),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约为女性发病率的2倍。软骨肉瘤好发于膝关节附近的长骨干骺端及扁骨中的骨盆,其次为胸骨和肩胛骨等部位,发生于肋骨者较少见~([3]),相关文献报道亦较少。本文现报道软骨肉瘤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肋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