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三组:左旋氨氯地平组(12例)、依拉普利组(12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12)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依拉普利5 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如果治疗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 mmHg),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依拉普利增加至10mg,共用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三组左旋氨氯地平组(12例)、依拉普利组(12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12)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依拉普利5 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如果治疗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 mmHg),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依拉普利增加至10mg,共用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 mg(n=23),每日一次;左旋氨氯地平2.5 mg(n=22),每日一次;苯那普利10 mg及左旋氨氯地平2.5 mg(n=22),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 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 10mg(n =2 3) ,每日一次 ;左旋氨氯地平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苯那普利 10mg及左旋氨氯地平 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 (P值均 <0 .0 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 (P值均 <0 .0 1) ,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②治疗后 2 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 ,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 ,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轻中度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97例轻中度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男51例,女46例)随机分为3组:左旋氨氯地平组(33例)、苯那普利组(30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34例)。在24周的观察期内,患者根据接受的药物剂量分为3个阶段进行。前8周,苯那普利组10 mg;左旋氨氯地平组2.5 mg;联合组苯那普利10 mg 左旋氨氯地平2.5 mg,若尿蛋白能控制,则维持治疗,不能控制者进入第2阶段治疗。在第2个8周内,给予患者加倍剂量:苯那普利组20 mg;左旋氨氯地平组5 mg;联合组苯那普利20 mg 左旋氨氯地平2.5 mg或苯那普利10 mg 左旋氨氯地平5 mg,尿蛋白仍不能控制者进入第3阶段治疗。最后8周内,给予再次加倍至每日苯那普利组40 mg;左旋氨氯地平组10 mg;联合组苯那普利20 mg 左旋氨氯地平5 mg。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减少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并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有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同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mg(n=23),每日一次;左旋氨氯地平2.5mg(n=22),每日一次;苯那普利10mg有左旋氨氯地平2.5mg(n=22),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氯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治疗后2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芦沙坦、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肾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血小板活化与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 6 6例 1~ 2级EH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接受芦沙坦、氨氯地平治疗 3个月 ,用药前后测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血浆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尿素氮 (BUN )、血肌酐 (Cr)、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①治疗后 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 ;②GMP 14 0 ,UAER均显著下降 (P<0 .0 0 1) ,BUN ,CCR均无明显变化 ;③治疗前后UAER与GMP 14 0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8和r =0 .49) ,与血压下降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①芦沙坦、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减轻早期高血压性肾损害 ;②二药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 (a) [Lipoproteinl(a) ]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 42例 2型糖尿病病人及 34例健康人的Lpa水平。根据其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多少将糖尿病患者分成三组 :非糖尿病肾病组 (A1组 ) 16例 (UAER <2 0μg/min) ;微量白蛋白尿组 (A2 组 ) 15例 ( 2 0 μg/min≤UAER <2 0 0 μg/min) ;大量白蛋白尿组 (A3 组 ) 11例 (UAER≥ 2 0 0 μg/min)。B组 :健康正常人 34例。结果2型糖尿病组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2 组Lpa水平 ( 176 .2 5± 40 .13)高于A1组( 10 7.6 1± 36 .30 )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3组Lpa水平 ( 30 8.2 1± 5 9.6 5 )进一步提高。Lpa与URER呈正相关 (r =0 .40 2 ,P <0 .0 5 )。结论随着 2型糖尿患者UAER的增高 ,Lpa有增高趋势。提示测定血清Lpa的水平可能间接反映 2型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单独和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应用对Ⅱ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其对尿蛋白排泄量的影响。方法 122例DN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对照组)60例,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观察组62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5mg及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降压效果及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排泄量,但观察组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单独和联合氨氯地平治疗DN合并高血压,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减少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排泄量,保护肾功能,但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两药联用时降压作用及改善蛋白尿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微量蛋白和 β2 微球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试验 ,10 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为期 18周治疗 ,每日服卡维地洛 2 0mg(5 3例 ) ,或卡托普利 3 7.5mg (5 2例 ) ,6周后血压≥ 14 0 / 90mmHg则剂量加倍。测量治疗前后血压、2 4h尿微量白蛋白及 β2 微球蛋白的排泄 ,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压、降尿微量白蛋白及 β2 微球蛋白的排泄 (P <0 .0 5 ) ;两药相比 ,卡维地洛作用明显更强 (P <0 .0 5 )。同时 ,两组中血脂及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效、安全、同时减少尿白蛋白和 β2 微球蛋白排泄 ,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较理想降压药 ,同时它还不影响血脂及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近10 a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3.3%;术前诊断正确率61.9%;CA199阳性率为76.2%,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56.3%,CT为67.8%,MRI/MRCP为82.3%,根治性切除肿瘤42.8%,姑息性手术57.2%,根治性切除肿瘤1、2、3a生存率分别为91.3%、71.5%和50.7%;姑息性手术1、2、3a生存率分别为30.3%、18.4%和0.00%.结论 肝胆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A199升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胆管癌的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血清CA199在监测术后复发中也具价值.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明显延长患者寿命,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软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误诊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分析1例56岁男性肺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原发性肺软骨瘤罕见,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常与肺错构瘤和肺结核球混淆。组织学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因其有恶变可能,最好的治疗方法为完整切除。结论:原发肺的软骨瘤罕见,治疗手段以肿物完整切除为主,尤以胸腔镜辅助肺叶楔形切除术为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良好。临床实践中要特别重视本病与原发于肺的一些相似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将48例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组及96例慢性肝炎分轻、中、重组行肝脏穿刺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HE)、网状纤维Gomori法、范基森(VG)、结缔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及CT影像特征相对照。结果:CT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病理检查结果仅6例符合(6/48,12.5%)。慢性肝炎轻、中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各为85.7%(36/42)、75%(36/48)。但两组不符合部分仅为轻-中度之间的交叉。慢性肝炎重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6/6)。CT肝脏形态缩小的影像特征,与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指征符合率达100%。与无肝缩小征象组对照,无一例符合。结论:CT肝脏形态缩小是早期肝硬化的较可靠诊断依据。慢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如非必要,可免将肝活检用于慢性肝炎的常规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14.
董良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13-2215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和可乐定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焦虑和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G组:手术前夜和术前2h和术后24h口服加巴喷丁1200mg;C组:手术前夜和术前2h以及术后24h口服可乐定100μg;P组:口服安慰剂。手术前夜以及术后2,6,12,24,48h进行疼痛评分(VAS),此外,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患者手术前夜以及术后6h,24h,48h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术后镇痛应用持续泵入镇痛给药模式,总量100mL,芬太尼1.0mg,负荷量2mL,持续输注2mL/h。【结果】3组患者术后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稳定,各组间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组相比较,术后48h内G组和c组的疼痛和焦虑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加巴喷丁和可乐定能够明显减轻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浸润及转移预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食管癌中HIF-1α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从正常上皮组织、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到原位癌、浸润癌,HIF-1α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HIF-1α与Survivin蛋白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对判断食管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外科1990-01-2009-08间收治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闷、胸痛、咳嗽、咯痰、发热是SFTP的主要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分析,所有患者的CD34、vi mentin、bcl-2和CD99均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至19 a,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分析,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盐酸托烷司琼治疗顺铂引发恶心呕吐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和国产盐酸格拉司琼在治疗顺铂所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48例接受含顺铂化疗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于化疗前1d开始给予盐酸托烷司琼(5mg/次,1次/d)或格拉司琼(3mg/次,1次/d),连用7d,同时观察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安全指标。【结果】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和国产盐酸格拉司琼在治疗顺铂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方面以及安全性指标检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治疗顺铂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与国产盐酸格拉司琼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误诊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分析1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胆囊癌肉瘤罕见,女性多于男性,恶性度高,预后差。组织学检查显示有癌和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手术及放、化疗均疗效不好。结论:原发于胆囊的癌肉瘤较罕见,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临床实践中要特别重视本病与胆囊的一些相似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克替醇散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E2(PGE2)、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克替醇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PGE2、PGRN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64%(39/44),高于对照组的70.45%(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腹水培养阴性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TBIL、AST、PGR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b、PGE2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LT、TBIL、AST、PGRN水平低于对照组,Alb、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1/44),低于对照组的6.82%(3/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P=0.609)。【结论】拉克替醇散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能加快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调控血清PGE2、PGRN水平可能是两种药物联合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