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北方大地上,耸立着一块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以其面积巨大,地形崎岖,黄土深厚而闻名于世.100多年来,科学家为弄清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黄土的来历,提出了几十种假设,诸如海成说、河成说、湖成说、流水说、残积说、风成说、冰川说以及洪积、冲积、坡积等学说,各家都说出了一些道理,但因证据不足,无法令人完全信服,一直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百家争鸣"局面.后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一是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教授在旅行研究了我国黄土之后提出,后由  相似文献   

2.
探讨并详细对比了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九州台黄土剖面的黑垆土和马兰黄土上部土层的磁学性质,初步探索了黄土高原西部黄土的磁学性质与成壤作用和气候变化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指示晚更新世以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风尘沉积物的磁性矿物质量分数总体较低,以磁铁矿为主,同时含有磁赤铁矿、赤铁矿和少量针铁矿;磁晶粒度特征介于单畴与多畴.不同土层的磁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别:黑垆土中磁铁矿和赤铁矿质量分数高,磁晶粒度相对更细,高矫顽力矿物含量少;马兰黄土上部中磁铁矿和赤铁矿质量分数少,针铁矿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磁晶粒度性质更接近于多畴,高矫顽力矿物含量多;过渡层磁晶粒度性质介于上述两段之间,总体磁学性质更接近于马兰黄土的.  相似文献   

3.
从沙尘暴看黄土的沉积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多发的沙尘暴现象为缘起,对沙尘暴的特征、发生机制等进行了讨论;论述了沙尘暴引起的降尘与黄土的堆积与沉积的过程;黄土堆积沉积的年龄、颗粒成分等;以及沙尘暴与高土高原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论述了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认为高空均质粉尘的降落是不均匀的;高空降尘是突发的,而风及流水对堆积粉尘的改造是长期和连续的。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是中国滑坡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降水是引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黄土包气带厚度大,降水入渗方式与引发黄土滑坡的过程和机理问题长期受到广泛关注。以甘肃黄土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入渗方式多样,受地形地貌、气候和降水类型等因素影响,降水入渗方式与引发滑坡特征之间存在地域性差异。在降水量较小的黄土丘陵区,暴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主要通过落水洞和节理裂隙等宏观优势通道点状短期快速入渗,增大黄土含水率,软化黄土体,降低斜坡稳定性,引发黄土滑坡。在降水量较大的黄土塬、黄土台塬和黄土宽梁区,大气降水、灌溉水主要经由黄土包气带中的孔隙呈面状长期缓慢入渗补给黄土潜水,在丰水年连阴雨可引发群发性黄土滑坡。研究结果对黄土高原降水引发滑坡预警阈值的科学设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野外调查材料和工程地质勘察及人工大型切坡后出露的剖面等资料为依据,给出黄土高原南部黄土地层中存在的两个特殊构造。即黄土层中棕红色古土壤条带的特殊厚度和间距;黄土层中的镶嵌构造,论述了特殊构造的形态、成因、结构和地貌部位。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中部,陕西省黄陵县城以北,在苍黄斑驳、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中间,有一座草木葱笼、翠柏参天的小山——桥山,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就座落在这里.每年清明,地方政府和远道而来的炎黄子孙都要在这里举行祭祀和纪念活动.黄帝做为华夏文明的奠基人,是中华民族凝聚的象征.五千多年以前,黄帝族兴起在陕西中部的黄土高原地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黄帝族逐渐向外扩展和迁移.黄帝族在与东夷族的部落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以后又战胜了炎帝族,从而形成了由许多部落融合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相传最早  相似文献   

7.
蜗牛与黄土     
蜗牛与黄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实际上它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约相当于意大利和波兰两国面积总和的我国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从何而来等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个谜,科学界对它的成因有几种假说:有的人认为是风吹来的,即风成说;有的说是由湖泊  相似文献   

8.
9.
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黄土高原的重要战略地位,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人口急剧增长,文盲多素质差;旱冻雹灾频繁,生产低而不稳;单产低收入少,植被恢复维艰。明确了黄土高原今后的建设目标─—大力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详细介绍了保护措施─—恢复植被;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经济林和加强养殖业。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究竟在哪里?在我国,人们一般都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理区域,由于有厚的黄土堆积和以黄色为基调的景观闻名。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说出黄土高的范围有多大,面积是多少,即使在学界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结。不同专业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地学家一般以黄土分布的连续性和厚度为划分黄土高原的基本依据。水土保学家则较多地着眼于水系流域及产水沙过程的完整性。地理学家大多从综角度进行划分。其划分方法也颇为悬。过去一般沿用一种大多数人能够接的笼统的提法,即东起太行山、西止祁连山,南以秦岭为界、北抵长城沿线。也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的区域分布、微地形地貌分布、形成时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发现滑坡体上洞穴发育密度和发育程度明显增大;进一步分析滑坡对黄土洞穴的影响,认为滑坡体上节理裂隙的强烈发育为洞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搬运空间、堆积空间以及渗流通道.滑坡改变了地面的坡形、坡度以及水力条件,使得滑坡的后缘、侧壁以及前缘等地段容易形成黄土洞穴.黄土洞穴对黄土滑坡的主要影响是可以加速冲沟发育、加剧坡体局部破坏、改变坡体的渗流条件,从而诱发滑坡发生以及古滑坡复活.  相似文献   

12.
超固结黄土和正常固结黄土是工程中常见的两种类型土,不同固结类型的黄土其力学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黄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土来说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因此对晋西吕梁地区的超固结黄土与正常固结黄土进行原位取样,采用室内试验探究两种固结类型黄土的天然密度、含水率、压缩模量和剪切强度。研究表明超固结黄土与正常固结黄土的力学特性差异较大,通过直剪试验可知前期固结压力主要影响的是黄土的内摩擦角而非黏聚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土高原的水环境,认为节水农业是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和必然的选择,介绍了节水农业的三种涵义以及主要的节水农业技术,并对黄土高原节水农业的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土壤退化机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造成黄土高原土壤退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引起黄土高原土壤退化因素是多层次的 ,而以粮食种植业为主体的单一产业结构是现代土壤退化的主要根源 .并依此为根据 ,提出黄土高原土壤退化的防治战略 .该区今后的发展应着眼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按劳动地域分工与协作的要求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运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科学地利用土地 ,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主要高原之一,它以广阔而深厚的黄土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区域地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黄土高原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这可以说是当地的一种突出的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黄土高原,控制水土流失,曾多次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性调查和考察,开展了一系列定位观测试验,成立了黄河中游水上保持委员会,颁布了《关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决定》,并对黄土高原的生产建设方针问题组织了一系列的讨论,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令等等,从而不断地推动着黄土高原的生产建设事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现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问题已列为国家“七五”计划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文仅就黄土高原的合理开发与综合治理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土高原的水环境,认为节水农业是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和必然的选择. 介绍了节水农业的三种涵义以及主要的节水农业技术,并对黄土高原节水农业的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黄土高原,自然就想到那块贫瘠的土地,那里不但干旱少雨,水土还大量流失。千百年来,流失的泥沙被卷入黄河,导致黄河水患不绝。黄河的泛滥也造就了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可以说,人们对黄河又爱又恨,一方面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另一方面又称黄河为“中国的忧患”。这一切都源自于可爱又可恨的黄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提出了2.5MaB.P.以来黄土高原灵台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溶物^87Sr/^86Sr、Rb/Sr、Zr/Rb、平均粒径和磁化率的变化曲线.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87Sr/^86Sr、Rb/Sr、Zr/Rb和磁化率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性.研究证明,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87Sr/^86Sr比值是化学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Zr/Rb是物理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自2.5MaB.P.以来大陆化学风化强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物理风化强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这样大面积、高强度的水土流失在全国 ,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大面积强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使高原本身自然环境日趋恶化 ,而且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侵蚀堆积 ,成为下游频繁改道和大堤决溢的根本原因。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黄河下游的洪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历经50余载的治理 ,但治理程度和效益都不尽人意 ,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侵蚀、决溢仍然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到底如何治理 ,50年来有过多次大讨论 ,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着数量之多 ,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个区域能与此相比。  相似文献   

20.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一个特殊的蚕桑气候生态区域,属中温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区,决定与其它蚕区生产技术有较大的不同,比如桑树品种、栽培形式,剪伐收获方法等等,研究推广与之相适应的蚕桑丰产配套技术,对促进陕北蚕区蚕桑业的再度兴起有其重要的意义,我县属资源缺乏县,地下无矿产,地上土地大多数为坡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